03.29 寒溼、溼熱、痰溼如何分辨?三種溼氣特點對比及調理方法

溼氣重的人越來越多,已經成為現代人的一大健康問題!隨著社會發展,人的生活習慣改變,溼氣的特點出現了變化,古代中醫認為沿江、靠海的地區人容易溼氣重,南方人多溼熱,北方人多寒溼,而西北人因為氣候乾燥,很少有溼氣。而現在,不分東南西北,都是夏天吹空調,冬天吃西瓜,生冷油膩吃得多,運動出汗基本無,北方人也多溼熱,南方人也多寒溼,西北部人的溼氣也重了起來!

寒溼、溼熱、痰溼如何分辨?三種溼氣特點對比及調理方法

溼氣是因為環境溼度大,外感溼邪,或者因為飲食不節,溼氣內生而產生的,溼氣的特點是“溼氣黏著,如油入面”,所以中醫有“千寒易去,一溼難除”之語。而且溼氣入體不會單兵作戰,遇到“熱邪”,就成為“溼熱”;遇到”寒邪“,就成為“寒溼”;溼氣凝聚而生痰,就成了“痰溼”,這幾種最常見的溼氣其症狀各有不同,調理治療的方法也完全不同,今天就為大家一一解說:

寒溼、溼熱、痰溼的症狀特點

1、看面色

寒溼:面色發白、發青、發暗,沒有光澤神采

溼熱:面紅目赤,油脂分泌多,容易長痘生瘡,並且紅腫痛癢

痰溼:面色淡黃而且發暗,眼泡浮腫,重者整個面部浮腫

寒溼、溼熱、痰溼如何分辨?三種溼氣特點對比及調理方法

面色發黃發暗

2、看舌苔

寒溼:舌頭顏色淡,舌苔白,舌頭邊緣有齒痕

溼熱:舌頭顏色紅,舌苔黃而且膩

痰溼:舌體胖大,舌苔白膩或者甜,舌頭邊緣有成排的齒印

寒溼、溼熱、痰溼如何分辨?三種溼氣特點對比及調理方法

舌苔黃膩

3、看四肢軀體

寒溼:手腳冰涼,畏寒怕冷,小腹感覺寒涼,出汗為涼汗

溼熱:肢體沉重,午後會有明顯發熱、潮熱的感覺,汗味、體味重

痰溼:容易出汗,頭重身困,關節疼痛,肌膚麻木,體形肥胖,腹部肥滿。

寒溼、溼熱、痰溼如何分辨?三種溼氣特點對比及調理方法

腹部肥胖

4、看消化

寒溼:胃寒、胃脹,胃功能弱,消化吸收不良。

溼熱:食慾不佳,討厭油膩,上腹脹滿,口乾、口苦、口臭

痰溼:痰多,口中粘膩,不想喝水,喜食肥甘甜黏

寒溼、溼熱、痰溼如何分辨?三種溼氣特點對比及調理方法

口臭

5、看大便

寒溼:大便溏稀或乾結,不成形,經常腹痛腹瀉

溼熱:大便粘膩,感覺排不乾淨,粘在馬桶上很難沖掉

痰溼:大便次數多,不成形,有其早晨大便急,一瀉為快

寒溼、溼熱、痰溼如何分辨?三種溼氣特點對比及調理方法

大便排不乾淨,很多紙擦

6、看小便及二陰

寒溼:小便清長,女性宮寒經痛,量少色深

溼熱:小便短赤(顏色深),嚴重者小便不暢,私處潮溼瘙癢

痰溼:小便一夜三四次,尿量多且清如水

寒溼、溼熱、痰溼如何分辨?三種溼氣特點對比及調理方法

私處潮溼瘙癢

7、看精神

寒溼:精神萎靡,喜暖怕冷,不喜說活,或說話聲音低弱

溼熱:頭痛身重,早上起床有溼布裹頭的感覺,心情煩躁

痰溼:懶動、嗜睡、身重如被溼被子裹住,夏天好過,冬天難過。

寒溼、溼熱、痰溼如何分辨?三種溼氣特點對比及調理方法

精神萎靡

根據以上七條對照,你是哪一種?

投個票看看多少人和你一樣? (單選)
0人
0%
都不是
0人
0%
寒溼
0人
0%
溼熱
0人
0%
痰溼
<button>投票/<button>

寒溼、溼熱、痰溼的調理方法

寒溼的調理:重在驅寒除溼,

這種情況中醫有方劑真武湯調治:

組方:茯苓、白芍、白朮、生薑、附子。

效用:溫陽利水,治陽虛水泛證。小便不利,肢體沉重,腹痛下利,或浮腫,苔白脈沉。

方解: 附子—溫腎曖脾,以助陽氣(君),茯苓、白朮—健脾滲溼燥溼,以除水溼(臣),生薑—溫陽散寒,宣散水氣(佐)白芍—利小便;緩急止痛;斂陰護陰,使溫陽不傷陰(使)。

日常調養可用赤小豆薏米+茯苓、芡實,薏米茯苓健脾除溼,芡實補脾止瀉。

溼熱的調理:重在清熱除溼,中醫根據溼熱侵犯的部位不同,分為脾胃溼熱、肝膽溼熱、大城市熱、膀胱溼熱等,方劑有八正散、白頭翁湯、龍膽瀉肝湯等,根據不同情況使用,篇幅所限不一一詳述,有需要的朋友請評論留言。是熱的日常調理最好用赤小豆薏米+梔子,赤小豆解毒利尿,薏米健脾祛溼,梔子清熱非常好。

痰溼的調理:重在祛溼化痰,成藥有二陳丸,成分為:陳皮、半夏、茯苓、甘草,此為治療痰溼的主方。日常調理可用赤小豆薏米+陳皮,陳皮性溫,燥溼化痰,理氣和中,對於痰溼調理非常好,

敬請關注“醫號講堂”,一個醫生寫的頭條號,分享實用養生知識,弘揚傳統中醫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