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讀總書記的書 讀總書記讀的書”讀書會

東 湖 社 區

為堅決響應習總書記“全黨來一個大學習”的號召,根據開發區管委會下發的《自治州開展“讀總書記的書,讀總書記讀的書”全民閱讀實施意見》精神,切實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引向深入,東湖社區舉辦“讀總書記的書,讀總書記讀的書”讀書會。

“讀總書記的書 讀總書記讀的書”讀書會

6月15日上午,東湖社區會議室裡傳來一陣陣朗朗的讀書聲,這裡正在舉行“讀總書記的書,讀總書記讀的書”讀書會。社區30多名工作人員共聚一堂,專心致志、全神貫注的沉浸在書香中,進行著一場豐富多彩的讀書會。

“讀總書記的書 讀總書記讀的書”讀書會

讀書會上,擔任過主持人的李春積極發揮自身朗讀的優勢,主動登臺,聲情並茂的朗讀總書記的書和總書記讀的書,不時贏得現場熱烈的掌聲。

截至目前,東湖社區為黨員幹部、群眾發放《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黨的十九大報告學習輔導百問》等經典書籍30餘冊。

“讀總書記的書 讀總書記讀的書”讀書會

東湖社區此次讀書活動以“讀總書記的書,讀總書記讀的書”為主題,以研讀習總書記著作為主要內容,依託入戶宣傳、贈書、集中學習以及送學上門等形式,通過系列活動的開展,在轄區掀起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熱潮,引導廣大幹部職工深入學習、準確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進一步深化社區幹部對新時代黨的建設新要求的認識,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切實把思想和認識統一到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新時代新進程上來,把讀書學習的收穫轉化為謀劃工作、推動工作、促進工作的新思想和新方法。

***************************************************

************

開發區公安分局

為進一步推動“雙讀”活動開展,使全體民、輔警做到以書為伴,讀書為樂,知行合一,學以致用。6月15日,開發區公安分局組織開展“讀總書記的書 撰寫讀書感悟”活動。

“讀總書記的書 讀總書記讀的書”讀書會

活動中,民、輔警通過摘讀《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中對自己觸動最深的章節,在讀好書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工作、生活實際,通過撰寫讀書心得,進一步做到學有所識、學有所悟、學有所得。“在梁家河的土地上,習近平總書記將汗水灑在土地裡,將信仰銘記在心間。七年知青歲月,終生砥礪前行。一心牢記使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使我懂得了人一生要做的就是牢記使命,砥礪前行。”輔警王鵬在閱讀《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節選片段後寫道。

“讀總書記的書 讀總書記讀的書”讀書會

閱讀書籍是提高思想認識、提升工作能力、陶冶情操的重要方法;撰寫書籍的學習心得,重在找出書籍中對自己觸動最深的思想、理論和觀點,加以消化吸收,以便對工作、生活有所指導幫助。此次活動,旨在調動民、輔警讀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形成人人參與、砥礪奮進的讀書學習氛圍。

***************************************************

讀《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有感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在中央黨校《學習時報》刊出後,立刻引起極為強烈的社會反響。一時間,國內外網站紛紛轉載,習近平總書記的七年知青歲月在國際、國內引起強烈反響,是當代青年幹部學習的榜樣。《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這本書為我們再現了青年習近平紮根陝北黃土高原,七年來同人民群眾同甘共苦、情同手足、血肉相連、魚水交融的青春面貌。本書通過訪談生動描繪了青年習近平樹立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和植根愛國為民的家國情懷。

艱苦奮鬥、磨礪七載

1969年,從北京同乘一列火車去插隊的知青,大多數人在插隊一到兩年內都陸陸續續離開了,而習近平在陝北一待就是七年。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何毅亭在書中提到,習近平是“年齡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隊時間最長的知青”。萬事萬物都有一個發展過程,每個人也都有一個歷練和成長過程,雖然沒有“天生偉大”這一說,但習近平七年來經歷的惡劣的自然條件、繁重的生活勞動、嚴酷的政治考驗、巨大的心理壓力,磨鍊了其堅毅剛強的意志品質、頑強拼搏的奮鬥精神和勇於擔當的品格風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先賢的這句話在習總書記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印證。

情繫人民、矢志不渝

青年習近平是一個重感情、講情義的人,他對群眾的感情是實在的、具體的,而不是空洞的、抽象的。他把自己稱作農民,把這看成很光榮的事。他和群眾打成一片,無論是老漢、後生、娃娃、婆姨,他都能跟大家聊到一塊兒。他辦事有條理,說話有道理,群眾把他看成自家人。他眼裡沒有貧富貴賤之分,他尊重每個人。他與人交流、談話的時候,即使對方是再窮的人,他也全神貫注地聽。

青年習近平對人民群眾的這種感情,從書中可以看到很多例子。比如,年紀輕輕的他就很本能地看重中國的人情,對革命前輩很尊重。他們一幫知青剛到梁家河的一天早晨,習近平和同伴走到一戶人家院子裡,得知主人的老母親——一位當年支持革命的普通婦女,因年邁過世,習近平先是客客氣氣地徵求主人家的意見:“我們能不能進去看看”,然後進到窯洞,面向炕上老人的遺體恭恭敬敬地鞠了幾個躬。只要對革命做過工作,哪怕是一位普通的農家婦女,青年習近平都對她們懷有崇高的敬仰之情。這是一種樸素的發自內心的真摯的感情,也可以說是流淌著紅色血脈的親情。

青年習近平對人民有感情,人民對他也有感情,1975年在他離開梁家河時,一推開窯洞門,全村男女老少站滿一院子自發為他送行,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不捨。村民們唯一一次看到習近平落淚,是他這時趕忙走過去攙扶一位前來送行的雙腿殘疾的村民。離開梁家河後,他還是念念不忘當地人民,力所能及地幫助解決一些實際困難,比如,在廈門工作時他寫信給延川縣委書記幫忙給村裡通電;在福建省委工作時聯繫給村裡辦了所學校;他兩次幫助一位患骨髓炎的村民治病,救了他一條命。這類例子,不勝枚舉。習近平總書記是跟中國人民血肉相聯的。青年習近平離開梁家河時,村民們送了一程又一程,難捨難分。40年後,總書記再次來到梁家河,對鄉親們講:“當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這裡。”簡簡單單的話語背後,飽含著與人民的深厚感情。

15歲時,習近平來到黃土地時也曾迷茫、彷徨,然而22歲離開時他已有了堅定的信念,那就是:“要為人民做實事!無論走到哪裡,永遠都是黃土地的兒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幹一切事情都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通過《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書中的許多事例可知,這一堅定的理念是有其情感基礎的,這和他青年時代對人民的深厚情懷是一脈相承的。

腳踏實地、真抓實幹

習近平在梁家河村不到兩年時間內,辦沼氣、辦鐵業社、辦磨坊、種烤煙、辦代銷店,打井、搞河橋治理、打5大塊壩地等。對無所事事的人來說,兩年時間很漫長,但若想在兩年內做出這麼多大事實事,兩年時間又實在太短。

青年習近平是一個志存高遠、有遠大抱負、崇尚革命英雄主義,而又腳踏實地、真抓實幹的有為青年。

在陝北的7年,不論頭頂上“黑幫子弟”的帽子多麼沉重,青年習近平追求進步的信念執著而堅韌,他一次又一次地寫入團、入黨申請書,他先後寫了8份入團申請書、10份入黨申請書,直至最終實現自己的願望。

青年習近平在插隊生活中,帶頭參加高強度的體力勞動,學會地道的延川方言,把每件事都乾得很漂亮。他在借調到趙家河大隊整隊時,把公窯外面又臭又髒的廁所修好了,這看似一件小事,意義卻很大。他搞整隊成績出色而被提拔擔任了梁家河大隊的黨支部書記,以滿意的答卷踏上他步入政界的第一步。在黨支部書記的崗位上,他辦沼氣有模有樣,真把農戶家的燈點亮了;他親自下到井裡帶領村民打水井,解決了全村的吃水問題;他辦了一個鐵業社,解決了社員勞動工具的需求;他帶領村民打壩地,給村裡增加了幾十畝耕地;他還種烤煙、辦代銷店、辦縫紉社,等等。上世紀80年代,他從耿飈秘書的崗位決定下基層到河北正定做農村工作,也是抱著“幹好了成就一番大事,幹不好就在下面為老百姓做些實事”的踏實態度。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今天,青年習近平身上體現的品格風範仍然是非常寶貴的,是值得我們深入學習的。

作為青年幹部,我們應該養成良好的學習和閱讀習慣,樹立自己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走出自己的道路;應該建立“學樂精神”,在堅持學習中不斷提高業務知識水平和自身文化修養,結合自身工作和生活經歷總結提煉,以求內修於心,外踐於行;在不斷攫取知識的過程中滋養精神、洗禮心靈、昇華思想。

作為青年幹部,我們應該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民本情懷,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入塵寰,與民悲歡,始信從中另有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緊密團結群眾為偉大工程建設,偉大夢想實現努力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