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 股市基本面发生了变化

技术层面的变化我们已经从许多方面做了详尽的阐释,想必大家也都很清楚我们所处的环境以及即将会面临的情况。其实基本面也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个也是值得我们做些研究和思考的。比如金融去杠杆、中美贸易战、人民币汇率、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演变,这些也都在这段时间里头,出现了一些相较几个月前的转变,值得思考。

股市基本面发生了变化

金融去杠杆的路径是这几年的供给侧改变的延续,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也因为在这个领域的改革会遇到很多阻挠和困境,所以在过去两年传统行业的去杠杆卓有成效后,今年加大金融监管,为金融去杠杆保驾护航,力求做到顺水推舟的积极效应。

但显然,事与愿违,这在今年初就碰上了硬钉子。比如我们的信托产品无法顺利兑现,P2P、企业债、城投债不间断的暴露出风险,投资者、企业主纷纷受损。将货币源头卡住后,是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总体杠杆率,但我们以往许多企业靠举债才能够维持运转的货币结构,致使源头一断,下面无法供血而致使全身瘫痪、坏死,由此自然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股市大幅下挫,年初一轮的暴跌让许多投资者摸不到头脑,来的又快又急,甚至被戏称为股灾5.0。当经济基本面出现了问题,上市公司举债艰难,企业的高质押股就无法得到有效赎回或展期,这就自然的爆发质押率高的股票面临强平风险,一时间,投资者闻风丧胆,风声鹤唳。今日言到,估计不少投资者还是心有余悸。

这个情况的产生,许多投资者并不明白背后的逻辑在哪里。其实根源便是如此,由于社会分工的经济发展模式,往往是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其他多个环节就会跟着受到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特别是涉及到金融资本市场,在面对着几十万亿的资本市场,自然动一动就会影响到到千家万户,确实要比在某个传统行业的大刀阔斧影响更大。

屋漏偏逢连夜雨,中美贸易战一声枪响,全民惊慌,A股更是上演资本大逃亡,一日之间A股市值缩水几万亿。随后在一轮又一轮的贸易战升级之下,A股节节败退,也因为持续下挫而造成股市暴露出更多的风险隐患,加大投资者对高质押股、高负债率的两高企业纷纷丢弃,一时间闪崩不断,股市哀鸿遍野。

尤其是6月份开始人民币持续贬值,更是让A股雪上加霜,这使得资金出逃压力大增,股市也跟随下挫,使得整个6月份最大跌幅超过1成,直接将指数再度杀回股灾以来的低点区域。直到这个时候,政策暖风微起,但呼声微弱,直到某博士的形象比喻出现后,才让政策层面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谋求转变的必要性。

股市也随后弹起,但无奈人民币已经失控了,一路向7狂奔。A股再度倒下,一而再,再而三的刷新低点。政策暖风刮起来了,先有货币政策的转向,再有具体基建的实施,再到资管新规的延长和微调,以及对融资渠道的开拓,这都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投资者惶恐情绪,市场逐步转向低位抵抗性下跌与横向修整态势。

过去一周的表现也在结构上有收敛行为,这可以从上述基本面的改善来做出积极的稳定预期,但上行依然难以奢望。不过在过去这一周里头,让我们再见两个非常重要的转变,一是中美贸易战对市场的影响程度大大降低,这可能是投资者对这一势态的敏感程度有关,也可以从单一事件随着时间的移动而影响衰退的角度来考虑,这意味着影响过去半年以来跌势行情的中美贸易战有了初步的缓解,至少在投资者态度上有这样的转变。

二是人民币保7大战,这一枪打出后,会带来怎样的后续反应,确实是值得我们积极关注的。逆周期因子去年5月份就实施过,其后人民币兑美元走势转向。此次启用逆周期因子,其目标方向也很明确,有望把人民币对美元摁在7以下。这虽然并不能完全解除贸易战的继续,但在外汇上的变化,似乎可以暂时舒一口气,这也会对市场产生正面的效应。

综上所述,相比于年初至今,我们所遇到的纷纷扰扰,在历经半年之上的演变之后,确实发生了诸如上述的转变情况。尤其是金融监管层面的政策调整,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的递减效应,还有人民币的保7大战,这些都有望改善投资者预期,甚至带来积极的转变。

当然,宏观基本面并非是我们研究的强项,同时考虑到技术层面的趋势发展往往会更能够贴近实际的盘面变动,所以我们依然会更注重对技术层面的演进分析和解读。大家可以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推演和预判未来的市场变动,以及所能够创造的可盈利投资机会。

具体到标的物的选择,任何时候都要明白,不和跌势股为伍,不拿垃圾股,不玩题材,不玩概念,不听消息,不要幻想,遵循“周线为主,唯量是问,四个条件,趋势为王,汰弱留强,每日归零”的原则,来审视和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与发展。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