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养殖中肥水容易存在的误区

1. 放苗前过度施肥

放苗前不了解水质状况,过度施肥,水肥起来还好,肥不起来接着追加施肥,这样非但肥不起来,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并且损坏底质和水环境。无机肥使用过量会加速池底碱话,有机肥如鸡粪类使用过量,其中不溶水的营养长时间不能分解,容易污染水质,引起氨氮、亚硝酸盐超标。生物肥料使用合适可分解水中有机质,达到肥水效果,如果使用过量,活菌会过度降解有机质,造成水中有机物质减少,反而肥不起来水。

解决方案:一般来说,泥地,沙底的老塘,可用微生物制剂肥料。高位池,新池可用有机肥配合微生物制剂,有机肥一定要发酵充分,也可配合微生物制剂一起发酵,发酵时选用的水源应注意,地下水成分复杂,应先检测后在肥水,地上水可有80目先过滤后在肥,池底厚的老塘可用肥水菌肥水。

养殖中肥水容易存在的误区

2. 肥水时间太晚

有些养殖户朋友在放苗前一周才开始肥水,肥水一周后透明度40,试了有浮游生物,就开始放苗,此时放的苗容易生长缓慢,抗病力差,

解决方案:由于肥水过程中水中各项指标都在剧烈变化,其中最明显的是PH值的变化,前期一直增高,能达到10左右,十五天后逐步下降,二十天左右的时候基本稳定在8.5左右,此时是最适合放苗的,水中浮游生物,透明度都是最佳状态,因此肥水应该放在放苗前20天左右为宜。

3. 中后期不肥水

养殖中后期水体浓度相对较大,透明度低,有些养殖户认为水已经够肥了不需要在去肥水了,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到了养殖中后期,水体透明度低,水表面看起来浓,不排除有一种可能性是水中浮游生物,水生动物粪便,残饵,死藻等,水体的透明度也很低,这个时候就形成了一种假肥。

解决方案:勤观察水色,一塘好水一天中颜色会有变化的,如果一天中早中晚水色无变化,那么最好通过镜检观察藻类状况,如果藻类减少,添加一些微生物制剂,培养一些有益藻类,同时抑制有害藻类的繁殖,藻相平衡,菌相平衡,水环境好了,虾苗自然也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