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预计1季度GDP增速6.2%,或为年内低点

预计1季度GDP增速6.2%,或为年内低点

核心观点

1、2月基本面数据偏弱,考虑到宏观政策扩张带来的逆周期效应,预计3月三大需求将有所好转。信贷和社融料将保持高位,信用扩张持续。CPI在猪价持续上涨下或进入持续上行区间,PPI短期通缩风险有所缓解,预计3月同比回升至0.6%。预计1季度GDP同比增长6.2%,或为年内低点。

摘要

PMI重回扩张区间,工业生产有所修复。3月高炉开工率保持稳定,发电量、耗煤量均有所改善,将支撑工业数据;此外当月中采和财新制造业PMI均重回荣枯线以上,预计工业增加值增速将有所回升(至6%左右)。

投资:制造业和基建将环比上行,料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至6.2%。我们认为3月将呈现基建投资继续环比修复、制造业投资有所回升、房地产投资增速略降的现象。具体来看,3月地方债和地方专项债发行保持较高水平,同时工业生产有所恢复,料将继续推动基建回升,环比改善或在1个百分点以上;而从3月财新制造业PMI和中采制造业PMI变化情况来看,两者在3月均重回扩张区间,叠合去年的较低基数,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望一定程度修复,帮助固定资产投资的企稳在6.2%的增速水平附近。

消费:汽车持续拖累消费,但物价上行可能促使名义社消增速改善。高频数据看,截止22日,3月乘用车销售数量同比增速仍然为-19%,汽车消费仍然拖累整体消费。但商贸零售端数据3月有所回暖,且伴随着市场对经济预期的逐渐改善,居民消费需求可能会进一步回升。综合考虑汽车拖累、实际消费需求转暖、CPI上行和基数因素,预计3月名义社消同比增速会上行至8.4%。

进出口:春节提前,全面复工叠加低基数提振进出口。今年春节靠前,3月份企业已全面复工,3月制造业PMI环比回升1.3个百分点至50.5%步入扩张区间,且高频数据显示耗煤量、发电量等增速较快,与国内复工情况相一致。同时考虑到去年基数较低的因素,3月进出口数据可能会出现一定改善。预计出口金额同比增速为4%,进口金额增速为5%。

价格数据:CPI进入上行通道,PPI短期缓解下跌压力。猪价开启急涨模式,菜价环比虽下行但同比回升,虽非食品整体上涨动能偏弱,但油价也一定程度能给与支撑。预计3月通胀回升至2.1%。3月需求端短期回暖,PMI相关指标和CRB指数都显示工业品价格环比将出现上升,预计3月PPI小幅上升至0.6%,短期通缩风险有所缓解。

信贷水平:监管投放加大引导力度,信贷仍将保持同比多增。从3月数据来看,我们认为整体新增信贷投放仍将高于去年同期(2018年3月为1.12万亿元),其中受财政部地方专项债逆周期密集发行的影响,以及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贷款投放的力度,对公贷款比例有望较上月继续抬升,有助于贷款结构的改善。与此同时,3月房市较为活跃,环比有所修复,因此料将同时带动居民中长期贷款的上升。综合来看,预计3月新增贷款规模或为1.2万亿元,环比将依旧保持多增。

社融规模:增速稳定在两位数区间,或升至10.2%。在流动性较为充裕的背景下,我们预计社融增速将较上月小幅回升0.1个百分点至10.2%,而当月新增或为1.85万亿,高于去年同期1.58万亿的水平。

广义货币供给:M2增速将环比修复,或为8.4%。从影响因素来看,伴随表外融资增速的小幅企稳及前序降准效果的持续显现,预计3月M2环比将有所回升,或为8.4%左右。M1方面,1-2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显示,企业盈利仍然受压制,预期3月改善幅度将极其有限,料仍将在2%左右水平。

预计1季度GDP增速6.2%,或为年内低点

正文

经济数据:3月环比改善,1季度GDP预计增长6.2%

工业:高频数据显示工业生产活动有所回暖,工业增加值增速3月或反弹至6%

3月PMI指数重回扩张区间,中小企业动能正在加速恢复。3月中采制造业PMI较上月回升1.3个百分点至50.5%,其中生产量分项回升3.2个百分点至52.4%,新订单分项回升1个百分点至51.6%,虽有部分春节因素扰动,但回升幅度较为显著,显示企业的生产活跃度有显著改善。而分企业类型看,3月大、中、小制造业企业PMI分别为51.1%、49.9%和49.3%,中小企业PMI虽然仍在荣枯线以下,但环比改善显著,而财新制造业PMI也在时隔四个月后重回扩张区间(50.8%),显示出中小企业的动能正在加速恢复。

高频数据转好,预计工业增加值增速3月将有所反弹。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3%,较前值(2018年12月)回落0.4个百分点,低于市场预期(5.6%),体现出实体经济仍在探底期。但从3月数据预测来看,整体则较为乐观,我们预期环比将有显著改善。从高频数据观察,当月高炉开工率逐周小幅走低,从3月初的65.8%小幅下降至3月末的63.6%,但环比保持基本稳定,并未显示继续下滑。同时,六大集团耗煤量同比增长自2018年8月以来首次转正(3.7%),而根据李克强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3月28日)中的讲话表示,3月份,日均发电量、用电量增速达到两位数,这都对工业增加值增速的企稳给予了支撑。综合我们对整体制造业投资和对工业的景气程度的判断,预计工业增加值3月增速将有所反弹,预期为6%。

投资:制造业和基建将环比上行,料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至6.2%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6.1%(前值5.9%,去年同期7.9%),继续小幅改善,企稳迹象明显,3月固定资产投资料将维持较好水平。分项来看,我们认为3月将呈现基建投资继续环比修复、制造业投资有所回升、房地产投资增速略降的现象。具体来看,3月地方债和地方专项债发行保持较高水平,同时工业生产有所恢复,料将继续推动基建回升,环比改善或在1个百分点以上;而从3月财新制造业PMI和中采制造业PMI变化情况来看,两者在3月均重回扩张区间,叠合去年的较低基数,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望一定程度修复,帮助固定资产投资的企稳;而房地产投资方面,尽管当月土地市场成交仍然活跃,且销售情况略有好转,但我们认为1-2月的较高增速(10.6%)不可持续,预计将在高位有所下降,但幅度应当仍在可控范围内。综合来看,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或较前值将有环比上升,3月增速或保持在6.2%。

消费:汽车持续拖累消费,但物价上行可能促使名义社消增速改善

根据乘联会统计,截止22日,3月前3周乘用车销售数量同比增速为-19%,2月为-17.4%,去年同期全月为5%。预计汽车消费仍然将是3月社消增长的重要拖累。主要原因还是前期购置税政策对需求的透支,另外也可能是增值税减税带来的降价预期促使当月需求后移。此外,汽车新的环保要求将会推升价格对消费形成负面影响。但北京、深圳等地纷纷宣布推迟原定于2019年年初实行的国六标准也侧面验证了实际的汽车消费较差,政策可能需要暂缓推。

但另一方面,3月商贸零售端数据有所回暖,且伴随着市场对经济预期的逐渐改善,居民消费需求可能会进一步回升。同时,3月CPI预计将会大幅回升至2.1%左右,物价上行不仅会增加居民对必须品的实际消费,同时也会推高社消名义增速。综合来看,考虑到汽车拖累、实际消费需求转暖、CPI上行和基数问题,预计3月名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为8.4%。

进出口:春节提前,全面复工叠加低基数提振进出口

出口方面,主要贸易伙伴制造业PMI持续下滑。2019年一季度,美国制造业PMI回落2.4个百分点至54.2%(3月未公布),欧元区制造业PMI下滑3个百分点至47.5%,日本制造业PMI减少1.1个百分点至49.2%。整体看,外围需求仍然处于下行区间。但由于今年春节提前,3月企业已经全面复工且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因此预计3月出口可能会出现一定改善。而且此前海关总署公布3月上旬出口回升势头强劲,同比增速达到39.9%。总体看,预计出口金额同比增速为4%(美元计)。

进口方面,春节提前促使3月国内企业全面开工,3月制造业PMI为50.5%,较上月回升1.3个百分点,结束了过去连续三个月生产收缩的态势,并且指数整体反弹主要得益于生产的拉动。同时PMI进口为48.7%,环比大幅增长3.9个百分点。并且高频数据显示,3月发电量、耗煤量等增速较快,且原油价格3月小幅增长,综合看考虑基数效应预期3月进口增速为5%(美元计)。

经济增长:预计1季度GDP同比增速6.2%,或为年内低点

今年1、2月基本面数据偏弱,消费不及预期,制造业投资回落,进出口大幅负增长。但以货币和财政为主的宏观政策扩张带来的脉冲效应,叠加春节错位,预计3月基本面情况有所缓解,PMI产需两端也环比出现回升,但加总1、2月基本面表现,我们预计1季度GDP增速为6.2%。

物价:CPI进入上行通道,PPI短期缓解下跌压力

猪价急涨,通胀进入上行通道。3月22个省份生猪价格环比大涨逾16%,前值为-2%。目前生猪产能去化程度继续延伸,市场悲观气氛仍未改变。蔬菜方面,温度回升,鲜菜供给有所上升,农业部菜篮子产品批发指数环比跌0.2%,但同比由于基数的原因增长9.7%。总体,食品价格将由上月的0.7%显著上涨,成为3月CPI的主要推动力。虽然国际油价3月的环比涨幅较2月有所下降,但同比仍较前值扩大。非食品价格由于总需求的疲弱仍然难以见到显著增长,预计3月较前值小幅增长至1.8%左右。总的来说,通胀在经历了前两月的低迷后,随着猪价的上升势头确立,有望在未来2季度内稳定在2.5%-3%之内,3月抬升趋势初步确立,预计3月份同比增速为2.2%。

3月需求端短期恢复,PPI环比上行。制造业PMI显示新订单上涨至51.6%,近几个月的新高,生产的需求侧出现短期好转。CRB指数也显示3月环比上涨,PMI工业原材料购进价格为53.5%,是去年11月以来的新高,预示3月PPI环比将出现改善。从大类分项来说,螺纹钢和有色价格环也较前月上升。综合来看,我们预计3月PPI将短期内远离0%附近,同比增长或为0.6%。

金融数据:预计M2回升至8.4%,社融增速维持稳定

信贷水平:监管投放加大引导力度,信贷仍将保持同比多增

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8858亿,为连续第十一个月同比高于去年同期。从3月数据来看,我们认为整体新增信贷投放仍将高于去年同期(2018年3月为1.12万亿元),其中受财政部地方专项债逆周期密集发行的影响,以及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贷款投放的力度,对公贷款比例有望将较上月继续抬升,有助于贷款结构的改善。与此同时,3月房市较为活跃,环比有所修复,因此料将同时带动居民中长期贷款的上升。综合来看,预计3月新增贷款规模或为1.2万亿元,环比将依旧保持多增。

社融规模:增速料将稳定在两位数区间,或升至10.2%

社融方面,2月新口径下新增社会融资总额7029亿元。展望3月数据,在流动性较为充裕的背景下,我们预计社融增速将较上月小幅回升0.1个百分点至10.2%,而当月新增或为1.85万亿,高于去年同期1.58万亿的水平。

分项来看,表内融资方面,预计新增本外币贷款或为1.2万亿元;直接融资方面,3月市场表现活跃,预计当月信用债融资及股票市场融资之和约为3000亿元;地方专项债方面,经Wind初步统计,叠合口径调整,预计净发行量为2000亿元,继续贡献社融的净增长;表外融资方面,综合对到期量的判断,预期委托、信托、未贴现承兑汇票三项综合可能将维持小幅负值,或为-200亿元;而其他融资方面,3月为季末贷款核销月份,叠合我们对银行ABS的发行规模预测,整体或为1700亿元。

广义货币供给:M2增速料将环比修复,或为8.4%

广义货币供给方面,受季节因素等影响,2月M2增速有小幅下滑(8%)。展望3月,从影响因素来看,伴随表外融资增速的小幅企稳及前序降准效果的持续显现,预计M2环比将有所回升,或为8.4%左右。M1方面,1-2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显示,企业盈利仍然受压制,预期3月改善幅度极其有限,料仍将在2%左右水平。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19年4月1日发布的报告《2019年3月经济金融数据前瞻:预计1季度GDP增速6.2%,或为年内低点》,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相关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预计1季度GDP增速6.2%,或为年内低点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有道云等方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使用本资料。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