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为什么有些粤语歌曲用的是粤语正字?

调是要低来的


粤语正字,小编的理解为粤语俚语。比如:一盅两件、叹世界、揾食、冇得弹、下巴轻轻、实食冇黐牙、一担担……等等。这些俚语只有老广才听得明白,外人很难从书面上理解它的意思,因此更接地气。把这些俚语填进歌曲里,无疑更受粤语地区的群众欢迎。



粤语歌曲的发展也是从俚语填词开始的,早期有郑君绵。七十年代初,从越南来港发展的尹光,为配合电视节目的搞笑形象,将粤曲改编成小曲,填词都是采用地道的粤语,从而开创并发扬了香港的小曲文化。尹光将广东音乐巧妙地填上妙趣横生、风趣得意的粤语歌词,针对香港时弊,唱到街知巷闻,无人不晓,比如《荷里活》、《七个小矮人》、《数毛毛》等。这些歌曲大量采用粤语俚语,使尹光名气大增,被冠上“庙街歌王”的称号。同时由于歌词用字较为粗俗,难以融入主流,尹光也被称为“咸湿歌王”。

因为香港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70年代前的在香港流行的歌曲主要以英文歌为主。这时候,许冠杰的出现,把粤语歌曲推向新的高度,他创作了一大批流传甚广的粤语歌曲,歌词大量采用粤语俚语,其中意境一改庙街流行歌的粗俗形象。1976年12月,许冠杰发行粤语专辑《半斤八两》,专辑中12首歌曲,既有市民歌曲和情歌,还有《浪子心声》这类励志性质的歌曲,一经推出大受欢迎,《半斤八两》在东南亚的销量达到35万张,这张专辑的出现也标志着香港粤语流行歌曲市场正式形成,他也因此被诩为香港歌神,成为粤语流行歌曲的开山鼻祖。
粤语歌曲的填词和国语不同,粤语要求先有曲子再有词。一首粤语歌曲唱出来,懂粤语的人听到就知道唱的是什么,因为填词时是严格按照粤语读音对调填的,基本上就和说话没什么两样,所以粤语俚语配粤语歌曲就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了。到了80年代,粤语歌曲迎来黄金时代,期间涌现出黄霑、林振强、黎彼得、beyond等一大批优秀的歌曲创作人,使粤语俚语与主流文化相融合,粤语歌曲空前繁荣,成就了一个永远让人回味的年代。


艺术与传奇


你所听的那些粤语歌词没有使用到那些你少见的粤语用词罢了,粤语有很多用词是比较口语化的生癖字。写歌除了讲求意境外,还得有韵律性,用词在音准上得搭才行。否则唱出来的歌就不伦不类了。就好比同一样的东西可以用不同的用词去形容讲述一样,填词的人也会讲求对于那首歌配合的意境用词是什么才用什么。如果你想听到你所谓有区别的粤语歌,那你应该去听粤语的RAP,这种曲风比较口语化,就会出现比较多你所谓有区别的字幕了。


杨幂粉丝团老大


粤语没有字,早在秦征百越后,岭南众多百越原住民的百越文字被秦始皇“书同文”废除了。唐 韩愈 《送区册序》:“小吏十余家,皆鸟言夷面。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就可以看出,中原汉人韩愈听不懂岭南粤地百越话,但可以用文字交流,所以文字属于方块字。

现代那些网上的百越后裔,用汉字标注百越发音:

你是谁?粤语:累海宾斗啊?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粤语:丫波梅盆丫波油嘿。

国家 粤语:郭嘎。

九号 粤语:狗嚎。

你好厉害 粤语:类猴腮雷。

要么就是,你讲咩,我讲咩,咩咩呀……是方块汉字标注百越发音,没有意义。

还有就是百越、京族、岱依族假借汉字和仿效汉字结构原理和方法,依据京语的读音,创造了这种文字。6世纪开始盛行。分为假借喃字、形声喃字和会意喃字。


鸟言夷面


千载唐音听粤腔,粤语是汉语雅言!

从古至今,从来没有任何关于珠三角广府与中原不能沟通的文献记载,有人“引经据典”,假借古人之口来污蔑粤语,给粤语贴上各种不实的黑标签。其中被引用得较多的就有用韩愈的“鸟言夷面”来污蔑粤语。其实,韩愈记载言语不通的阳山在古代大部分时间为荆楚长沙郡、桂阳郡属地,这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并非珠三角广府居民的聚居地。

“鸟言夷面”一语出自韩愈《送区册序》,其原文如下:

“阳山,天下之穷处也。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江流悍急,横波之石,廉利侔剑戟,舟上下失势,破碎沦溺者,往往有之。县廓无居民,官无丞尉,夹江荒茅篁竹之间,小吏十余家,皆鸟言夷面。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奉期约。是以宾客游从之士,无所为而至。愈待罪于斯,且半岁矣。

有区生者,誓言相好,自南海挐舟而来。升自宾阶,仪观甚伟,坐与之语,文义卓然。庄周云:“逃空虚者,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况如斯人者,岂易得哉。入吾室,闻诗、书仁义之说,欣然喜,若有志于其间也。与之翳嘉林,坐石矶,投竿而渔,陶然以乐,若能遗外声利,而不厌乎贫贱也。岁之初吉,归拜其亲,酒壶既倾,序以识别。”

韩愈作的序说了些什么?就是说,阳山是天下荒僻的地方,境内陆地有丘陵之险,虎豹之忧。江流汹涌湍急,横于江上的大石,陡直锋利如剑戟。船在江上行驶,上下颠簸难以控制,船破人溺的事故经常发生。县城里没有居民,官署里没有县丞和县尉。江的两岸,荒草竹林之间,住着十多户小吏,他们说话像鸟叫一样难懂,相貌也与中原人不同。我刚到阳山时,言语不通,只好在地上写字,这样才可以把交纳租税的事情告诉当地人,要他们遵守约定。因此,宾客和随游的读书人,都感到生活枯寂无聊到极点。而我待罪在这里,也已将近半年了。

有个区先生,向我表示愿意和我做朋友,他从南海(广州)划船来到阳山。他从西阶上厅堂,长得仪表堂堂。坐下来与他交谈,其言辞思想非同一般。庄周说:“一个人行走于荒坟古墓间,一旦听到有别人的脚步声就会觉得十分欣喜。”何况像区先生这样的人,难道是很容易能遇到的吗?

他进到我屋里,听我谈《诗》《书》仁义的道理,十分高兴,好像有志于此。我和他一起在美好的林木下乘凉,坐在水边的岩石上,投竿钓鱼,其乐融融,好象能摒弃名利,而不厌恶贫贱的生活一般。正月,区先生要回家探望双亲,喝完了壶里的酒,我便写了这篇序来为其送行。

韩愈说的很清楚,“阳山的江边竹林间住着十多户小吏,他们言语不通,长相有异;而南海(广州)来的区先生却仪表堂堂,还与他交谈甚欢,被韩愈奉为知己”——这说明广州来的朋友相貌出众并且沟通无阻。而言语有别,相貌不同的都是阳山当地的土著少数民族。很明显,拿这个来黑粤语分明与事实不符!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韩愈与广府人沟通无阻的实际事例可以看出当时的官方语言确实是跟粤语一样的,否则如何解释古代官府跟广府地区沟通无阻,以及粤语高度押韵唐诗和契合大宋韵书《广韵》的现象呢?!

粤语很美,粤语的美体现在其形神兼备,生动美妙的表达能力;美在其铿锵有力但又不失高雅的语音听感;美在其古香古色却又永不落伍的时代风采!因此,粤语可雅可俗,妙不可言!无论用粤语来吟诵诗词,还是作歌而唱,都别有一番韵味,这是因为粤语曾经作为历代雅言之故!

很多人会有粤语歌要比其它歌曲更好听且更有内涵的感觉,这是因为古文里的文言用词至今还大量保留在粤语当中,亦已然成为日常粤语中的一部分。所以,用粤语唱歌就会显得十分好听!粤语歌,无论词与曲均能与古典融为一体,并且紧跟潮流永不落伍。粤语歌是最具民族风但又不失时代色彩的音乐,可以说是文言与白话,古典与现代之间的完美结合的典范!

如《万里长城永不倒》、《满江红》、《铁血丹心》、《沧海一声笑》、《忘尽心中情》、《长城》、《夜半轻私语》、《万水千山总是情》、《一水隔天涯》、《京华春梦》、《浪子心声》、《男儿当自强》、《倩女幽魂》、《梨涡浅笑》、《世事如棋》、《农民》、《只有情永在》…等等,数量庞大,不胜枚举!它们或大气磅礴气吞山河,或浅吟低唱情意绵绵;或激情澎湃豪情万丈,或曲调轻快旋律优美。每一首都充满着独特的意境,很有唐诗、宋词之遗风,无不展现着汉语雅言之美,简直令人回味无穷!

粤语歌与文言的融汇是非常自然的,粤语歌的词、曲、意、境是一个非常和谐的协调的整体,绝不会让人觉得突兀和不伦不类。用粤语填上饱蕴传统语文色彩的辞句的乐曲,那就是一种古典中国式的流行曲,古雅但又贴近生活,使人感觉永不落伍!

因此,粤语歌凭借着她的无限魅力红遍了大江南北、海峡两岸,甚至跨出国门迈向世界,就连不会中文的“国际友人”也以会唱几首粤语歌为荣!

也许是因为粤语曾经显赫的雅言身世,也许是因为粤语过于高雅优美,也许是因为粤语通达海内外的巨大影响力,所以才会招致一些人的嫉妒心理。那无非是想通过抹黑来达到打击粤语的目的,使粤语趋于平淡,甚至沉寂、消亡。于是,出现污蔑粤语的罪恶行为便在所难免!

目前为止,假借古人之名抹黑粤语的文字主要有以下这些:

1、《孟子·滕文公上》:“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彼时江南,为南蛮鴃舌之乡。——“南蛮鴃舌”是孟子讥讽长江流域的古楚人说话如鸟语,根本与粤语无关。

2、唐代柳宗元《与萧翰林书》:“楚越间声音特异,鴃舌啅噪,今听之怡然不怪,已与为类矣”。

湖南永州和广西柳州是柳宗元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贬谪地,这些地方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不是广东粤语区,柳宗元也不曾来过广府粤语区,可以肯定文章所描述的内容绝非粤语。

柳宗元一生创造过很多文学作品,其中很多是在永州和柳州为官时所作,《与萧翰林倪书》就是在湖南永州写的,原文省略如下:

“思谦兄足下:昨祁县王师范过永州……居蛮夷中久,惯习炎毒。楚、越间声音特异,鴂舌啅噪,今听之怡然不怪,已与为类矣。”

大意是说:柳宗元初到湖南(楚越间)时,感觉当地人说话比较特别,就像鸟叫声般嘈鸣,但当他在当地待的时间长了,听当地人说话就不再觉得奇怪,因为他自己已经和当地人一样了。

柳宗元所指的楚越间是湖南永州,跟粤语没有任何关系,不知为何有人拿这个来抹黑粤语,难道是因为太过于无知吗?

3、《魏书》记载的“鸟声禽呼”原文是:“中原冠带呼江东之人,皆为貉子,若狐貉类云。蛮、獠、溪、俚、楚、越,鸟声禽呼,言语不同,猴蛇鱼鳖,嗜欲皆异”。

“江东之人”指的是古代长江下游地区的人民,根本没提到岭南,抹黑也不带这么栽赃吧?!

4、唐代崔沆:“时循人稀可与言者”。

古代循州府,特别是乡间主要为惠阳、博罗、龙川、河源、紫金、五华、海丰(今陆河部分),这些地域是畲族和客家人的聚居地,不是广府粤语地区,广府粤语地区自古是富庶的鱼米之乡和繁华都市,贬谪官员从来都是去苦寒之地,绝不可能来广州这种千年商都(广州是两千年历史的岭南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期间还做过南越国和南汉国的首都)。

“时循人稀可与言者”,十有八九是畲族朋友说话令崔沆难以听懂。

5、唐代刘禹锡 《蛮子歌》:蛮语钩輈音,蛮衣斑斓布。熏狸掘沙鼠,时节祠盘瓠。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朗州(湖南常德)写的《蛮子歌》是描述唐代湘、澧一带瑶族先民的语言、服饰和饮食习惯,以及祭祖情景的诗歌。“盘瓠”即盘王,是瑶族和畲族的共同始祖。古代传说为帝高辛氏之犬,其毛五色。帝募天下有能得戎吴将军之头者,妻以少女。盘瓠衔头来,遂负女入南山石室,为夫妇,子孙繁殖。

6、《坛经·行由品》:“祖言:‘汝是 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

獦獠是对古代西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宋《寄薛郎中绍彭》诗之二:“ 怀素獦獠小解事,仅趋平淡如盲医。”按, 怀素为长沙 人。

《新唐书·南蛮》记述:“戎、泸间有獦獠,居依山谷林菁,逾数百里。俗喜叛,持牌而战,奉酋帅为王,号曰婆能,出入前后植旗。”这里的“戎”指戎州,州治在今四川宜宾;“泸”指泸州,当年居住在那里的“獦獠”,已经演变成为今天的仡佬族。獦獠是对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称呼。

惠能法师本非岭南人,也不出生在岭南,惠能父亲死后他母亲才与他南迁广东。弘忍说他“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在这里,岭南人与犵獠并列,可见并不是同一种族。再者,退一万步来说,即使当时说的是岭南人(注意,是“即使”)也不等于是现在的广东汉族,广东的汉人多是唐宋以后才南迁的,现在的粤语就是汉人带来的唐宋雅言!

7、北宋苏东坡父子:但苦鴃舌谈,尔汝不相酬。门前空罗雀,巷语纷鴃舌。

宋时惠州府主要为惠阳、博罗、龙川、河源、紫金、五华、海丰(今陆河部分),这些地域是畲族和客家人的聚居地,并非广府粤语地区,广府粤语地区自古是富庶的鱼米之乡和繁华都市,贬谪官员从来都是去苦寒之地,绝不可能来广州这种千年商都的繁华都市(广州是两千年历史的岭南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期间还做过南越国和南汉国的首都)。所以,苏东波父子听到的不是粤语。

8、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余又尝令译者以礼部韵按交趾语,字字有异”。

《岭外代答》是周去非在静江府(今广西桂林)任小官时所作的见闻录,这句话真实记录了越南河内地区(交趾)的语言与中国的差异。

9、明代徐霖《绣襦记》:“中原雅韵何消记,南蛮鴃舌且休题。”

《孟子.滕文公上》: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南蛮鴃舌”原为孟子讥笑楚人声如鸟鸣。

清·王韬《淞隐漫録·仙人岛》:“崔操闽音,啁啾不可辨”。翁笑曰:“此真南蛮鴃舌之声也。”

“南蛮鴃舌”形容长江流域的古楚人说话像鸟声,徐霖一生不曾到过广东,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徐霖的“南蛮鴃舌且休题”说的是岭南语言。因此,与粤语无关。

以上就是居心不良者用来抹黑粤语的材料,可惜都是张冠李戴式的恶意栽赃,粤语是唐宋古韵这个事实不会因为任何不怀好意的抹黑而改变。粤语居民来自中原这是有史可据的,从最初的五十万秦军开始,加上秦汉以后历代南迁的汉人不断的补充融合,最终形成今天的广府民系。也因而,粤语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汇,粤语语音也最为契合唐诗韵律和大宋官方韵书《广韵》,宋代大文豪朱熹曾经说只有“广中人”雅言说的最好!

唐代诗人张籍《元嘉行》有这一句话:“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这也佐证了古代北方战乱频仍,汉人举族南迁的历史事实。

千百年来,因为连续不断的民族融合,中原地区的语音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古代丰富多彩的音调因此被裁减得剩下四个,而末尾带“m”的韵部连同所有的入声韵部更消失殆尽。但被誉为古汉语活化石的粤语却依然保留有这些特点,粤语的入声更是保持了古汉语的原貌。因此,用粤语念唐诗,喜怒哀乐,激扬跌宕,感情和韵味一下就出来了!

宋代雅言沿袭唐音,大宋官方韵书《广韵》就是在《切韵》和《唐韵》的基础上增编扩容的,《广韵》增加了收字量,但语音基本变动不大,粤语是最接近《广韵》的语言,大文豪朱熹曾和弟子在讨论雅言时有过这样的评价: “四方声音多讹,却是广中人说得声音尚好。蓋彼中地尚中正。自洛中脊來,只是太边南去,故有些热。若闽浙则皆边东角矣,闽浙声音尤不正”。

朱熹评价“四方音多讹,广中人尚好……自洛中脊來,只是太边南去,故有些热”,说明其它地方的语言与雅言相差巨大,而粤语是最为契合唐宋雅言的语言,而且朱熹说广中人来自中原(“自洛中脊来”)。“广中”是粤中珠三角一带,即广州府地区。

清代音韵学家陈澧《广州音说》云:“广州方音合乎隋唐韵书切语,为他方所不及者约有数端。”

就连我们伟大的元帅诗人陈毅也说:“千载唐音听粤腔”!可见,粤语确实是唐宋雅言!至少也是最接近雅言的语言!


用户2210030606823


建议你去听听许冠杰的广东歌,基本上都系广东话的口语化唱出(字都是古典汉字)!


沧海一片雲


根本不正,广州话乱用文字的,觅食=揾食,


反辱为荣


普通话用石头砸死他|粤语用石斧死其|石斧=上古时期的工具|原始社会的工具|斧=釜=煲音


用户1234126472


古汉语就完事了,说那么多干嘛。顺便再黑一波北方方言胡杂话,这不是基本套路么。


FireBreak


粵語正字,就是粵語最正宗的寫法,而不是借音借字。如:嘅(忌)佢(渠)嚟(蒞)仲(重)啲(尐)等等,括號裏為粵語正字。古文古書中都有一一記載。


怀念著


装卸工这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