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连苏轼都写诗咏赞的“千湖之县”,人才辈出,闻一多是其中之一


连苏轼都写诗咏赞的“千湖之县”,人才辈出,闻一多是其中之一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首苏东坡的词想必每个人在中学时都背诵过。词写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春,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虽然全词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然而上阕结句的子规啼声,隐隐折射出词人处境,也更显出词中达观态度的难能可贵。其中使苏轼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清泉寺,就位于蕲水,也就是这篇文章要介绍的主角,如今湖北省的浠水县。

大别山横亘千里,其南麓的余脉在浠水大地上自东北向西南蜿蜒倾斜。层岚叠嶂之中,林深谷幽、百溪竞发,在浠水境内一路洒下了无数的湖塘池堰,造就了浠水县"头枕两库,腰系三河,脚踏一江众湖"的山水田园风光,浠水县因此而获得"千湖之县"的美称。


连苏轼都写诗咏赞的“千湖之县”,人才辈出,闻一多是其中之一

浠水三角山旅游风景区

浠水的历史

南北朝刘宋元嘉二十五年(公元448年)设置希水县,属豫州西阳郡,南梁普通元年(公元520年),改县名为浠水,唐代又称兰溪,因与浙江兰溪同名,后又复名浠水。

而现在,浠水县是中国湖北省黄冈市下辖的一个县,为武汉城市圈重要组成部分。总面积为1949.3平方公里。浠水县位于大别山南麓,湖北东部,长江中游北岸,隶属黄冈市。处在九江、黄石、武汉的长江开放开发区内,长江水道、柳界公路、沪蓉高速公路平行过境;黄石长江大桥直跨浠水散花;京九铁路横穿境内,并建有客货两站,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路四通八达的网络。

浠水的人

古时候的浠水也是人才辈出,无论文、武、商、政,都有过不少出彩的人物,浠水人不仅勤劳聪明,而且勇敢坚贞。

元至正十一年(1351),蕲黄农民举义反元,9月攻占蕲水县域,拥徐寿辉(罗田人)为皇帝,立国号“天完”,改元“治平”,建都于蕲水县城 。

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邑人文质考中武状元,授锦衣卫都督。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巴河人陈沆中状元,被授修撰及四川道监察御史等职。

清道光十八年(1838),浠水县吴林茂店生产的“安息香”驰名海外,远销欧美。后于清末参加南洋及巴拿马博览会,获奖牌3枚及“天下第一香”匾额1块。


连苏轼都写诗咏赞的“千湖之县”,人才辈出,闻一多是其中之一

浠水安息香

浠水县辖15个乡镇(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面积1949.3平方公里。是著名爱国诗人、学者、民主斗士闻一多先生的故乡,也是陈潭秋、董必武、徐向前、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


连苏轼都写诗咏赞的“千湖之县”,人才辈出,闻一多是其中之一

闻一多


1937年,七·七事变,侵华日军逼京。清华大学教授闻一多返故乡巴河,旋赴长沙任教。次年迁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闻投身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1946年7月15日,昆明市各界人士1000余人,为李公朴先生举行追悼会,闻一多作“最后一次讲演”,当日下午一多在《民主周刊》社举行记者招待会后回家,在途中遭国民党特务暗杀。闻一多先生虽然已经逝去,但是他“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精神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仍然激励着浠水人。

浠水的景

浠水县因河而得名,因水而扬名。千百年来,优美绮丽的自然风光,让多少名人志士留连忘返,留下多少千古仰颂的胜迹。钟灵毓秀的山水,孕育出多少让人魂牵梦萦的人文风情,流传下多少美丽动人的历史传说。


连苏轼都写诗咏赞的“千湖之县”,人才辈出,闻一多是其中之一

浠河晨光

浠河是一条人文荟萃的河流。百里浠河,以两岸清泉白石、岸芷汀兰的优美自然风光而著称于世。自古以来,诸如王羲之、杜牧、李白、杜甫、刘禹锡、陆羽、苏轼、黄庭坚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来浠河游历,评点浠河秀色,留下了斗方禅林、清泉古寺、浠川八景等不胜枚举的人文景观。


连苏轼都写诗咏赞的“千湖之县”,人才辈出,闻一多是其中之一

佛教名山斗方山惊现佛光


连苏轼都写诗咏赞的“千湖之县”,人才辈出,闻一多是其中之一

清泉古寺

同时,浠水也有各种各样、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和美丽传说。

送瘟神。在农历五月十八日(俗称大端阳)举行。所谓瘟神实际是一只篾扎纸糊的大船,所以也叫送瘟船。这船跟真的差不多大小,船舱里有桌椅酒席。临近黄昏的时候,几名壮汉抬着瘟船,飞快地从北门跑到南门,后面紧跟着敲锣打鼓的。沿途人家听见锣鼓声,就出来放鞭炮,撒茶花米,这就叫送瘟船。等船抬到南门大河老龙洞对面的河滩,十多名道士一起诵经,然后就点上一把火,投向那瘟船,这时锣鼓齐响,鞭炮纷飞,直到那瘟船灰飞烟灭。毛泽东的《送瘟神》诗中所描述的"借问瘟君何所往,纸船明烛照天烧",就是这种习俗的写照。

盂兰节是农历七月十五,俗话说:"七月半,鬼下畈"。相传这天阎王爷放假,鬼门关里各家各户死去的人都要回家来看看,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备好酒菜,招待列祖列宗们,还要烧些纸钱,让他们带回去用。除了各家自己举行家庭祭祀外,这天还要在十字路口举行盂兰大会,超度那些孤魂野鬼和在县城历次战难中牺牲的军人及百姓。放河灯时会用竹蔑片扎成小脸盆那样大小的圆形灯,四面再糊上红黄白各色的莲花瓣,下面糊成绿色的莲花墩,中间插上一支点燃的红蜡烛,从浠河上游进行漂流。那灯就随着流水,静静地向下游移动。据说是一个个的亡灵坐在这莲花灯上,走上那极乐世界转世再生了。


连苏轼都写诗咏赞的“千湖之县”,人才辈出,闻一多是其中之一

盂兰节漂河灯

巴河天狮的样式、玩法与众不同,唯巴河独有。巴河的天狮是金铂彩纸扎成,两根竹竿支起,由一个人举起来玩耍。每逢佳节来临或重大祭祀盛典,巴河青壮男子从家里拿出天狮,成群结队地聚集在一起,随着锣鼓喧天的节奏,举着天狮,上下翻飞,左右穿插,蔚为壮观。传说巴河这种独特的天狮舞与他们的祖庭武落钟离山和始祖廪君极有渊源。

武落钟离山位于长阳龙舟坪西南30公里处, 据史载为土家族先民--巴人的发祥地,相传是巴人祖先廪君诞生地及掷剑称王处。至今巴人遗迹犹存,山上有赤穴、黑穴、向王庙、德济亭、石神台、盔头岩、天狮洞等祭祖景点。武落钟离山被视为湘鄂川黔土家人寻根祭祖的圣山,朝拜者络绎不绝。天狮洞洞口,雄踞一头由水浆石凝成的巨狮,清泉从狮胯下飞泻而出,蒸腾着缕缕白气,好似天狮一般。三千多年前,巴族首领廪君就诞生在这里,传说这头天狮就是他的座骑。廪君就从这里率领他的部落走向四方。在东汉时期,巴人"五溪蛮"暴动,朝廷镇压下去后,流放七千余口到鄂东巴水等五水地区。为了纪念先祖,巴人就把这种祭祀大礼的活动保留下来,一直流传至今。


连苏轼都写诗咏赞的“千湖之县”,人才辈出,闻一多是其中之一

巴河天狮

浠水的美食

巴河藕的传说。在鄂东地区流传着一首歌谣:"樊口的鳊鱼武昌的酒,黄州的豆腐芝麻湖的藕"。芝麻湖的藕就是巴河藕,比别处多一两个孔,鲜嫩白脆,煮不变色。人们都说芝麻湖的藕是宰相姚明恭的小姐变的,这位小姐听说未婚夫死了,哭断肝肠,终身不嫁,是一位忠贞淑女。最后她投芝麻湖自尽,沉尸的地方长出了一朵洁白的莲花,所以这芝麻湖生出的藕,就较别处不一样。闻一多先生也曾对九孔藕大加赞赏,“心较比干多一窍,貌若西子胜三分”。陆游、胡风等文人墨客也写下不少赞美巴河莲藕的诗句。每年夏季,芝麻湖里绿荷盈盈,红花朵朵,白花泛泛,湖面上白雾缭绕,缥缥缈缈,数月不散,这一景象令南来北往的游客心旷神怡、久久回味。


连苏轼都写诗咏赞的“千湖之县”,人才辈出,闻一多是其中之一

巴河藕

茅山马口螃蟹。蟹类甚多,有海蟹、江蟹、湖蟹、河蟹之分。河蟹在立秋前后最肥,有“七月(农历)的尖,八月的圆”和“九月重阳,蟹子淌黄”之说。蟹黄即螃蟹体内的卵巢和消化腺,橘黄色,味美。湖北蕲春县与浠水县交界外的茅山和广济马口湖一带盛产螃蟹,历史上颇负盛名,用茅山、马口产的蟹黄烹制的蟹黄豆腐、蟹黄鱼翅、蟹黄鮰鱼等菜肴为本地高级宴席佳肴。


连苏轼都写诗咏赞的“千湖之县”,人才辈出,闻一多是其中之一

茅山马口螃蟹

浠水糯米封缸酒是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的特产。浠水糯米封缸酒呈黄褐色,具有香气浓郁,酸甜醇和的独特风味,含有发酵微生物分解产生的多种糖类、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有滋补保健之功效。


连苏轼都写诗咏赞的“千湖之县”,人才辈出,闻一多是其中之一

浠水糯米封缸酒

浠水包面。和北方的饺子、混沌以及广东的云吞不一样,包面外形像元宝,象征着财源滚滚。四时八节,来一碗包面,是全家团圆最好的庆祝;招待亲友,来一碗包面,是主人好客最好的表达;老乡相聚,来一碗包面,是诉说乡愁最好的寄托。包面的皮子,最好用优质小麦粉,加上半碗水和成面团,用擀面杖一次次擀开来,一张薄薄的大圆饼,再切成一堆小小的四方块儿。包面制作很简单,放上肉馅,对折,再对折,将里层的两个角儿的边缘朝怀里一捏,就是一个做好的包面了,在筲箕上或者案板上有序摆好。最大的特点是擀的皮子颜色雪白、有嚼劲儿。至于包面肉则是包面最为关键的主料,包面味道好不好,主要在于包面肉是否鲜香。


连苏轼都写诗咏赞的“千湖之县”,人才辈出,闻一多是其中之一

浠水包面

浠水汤面。每一根面都是师傅们每天清晨开始亲手和面,揉面,扯面……一环扣一环地制作出来的。一束一束的手工面韧劲十足,粗圆的面条十分劲道。煮好后在碗里多泡个几分钟也不会坨,汤是汤,面是面,分明的很。汤面的牛肉选用的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黄牛肉,煮得很软烂,还带着一点筋,口感层次丰富。没有加汤底前的面条是死的,只有加上了大骨熬制的鲜汤,才能让面条生动起来,再加上小葱、腌菜、酸豆角、豆子,一份完美的浠水汤面便打造完成。不管是早餐午餐还是晚餐,浠水汤面都是人们最适合的选择。


连苏轼都写诗咏赞的“千湖之县”,人才辈出,闻一多是其中之一

浠水汤面

现在武汉的光谷创业街就有这么一家面店,完美复刻了浠水汤面的制作方法,爽滑的面条、鲜白醇厚的汤汁、汁水四溢的劲道牛肉,再加上温暖舒适的就餐环境和亲民的价格,不仅满足了周围上班族一日三餐的需求,也使得在外地的浠水人能时常品尝到正宗的浠水汤面,得以暂时慰藉思乡之情。


连苏轼都写诗咏赞的“千湖之县”,人才辈出,闻一多是其中之一

正宗浠水汤面店

无论是浠水的人,还是浠水的景,还是浠水的美食,都是荆楚大地上独一无二的存在,越来越多的浠水人会靠着自身的努力建设好浠水,让全中国的人都知道湖北有个浠水县,让他们都知道浠水的青山美如画卷,浠水的绿水流淌诗篇,浠水的的笔架耸立云天,浠水的土地孕育俊彦。文武根脉铸风骨,望天湖畔出状元,中国有个浠水县,山清水秀好家园,南国诗都薪火传,红烛精神照万年。


连苏轼都写诗咏赞的“千湖之县”,人才辈出,闻一多是其中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