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人不像其他動物(如狗),有不同的種類?而人只剩下了一種?

郭哥聊科學


或許是我們的祖先學習平頭哥,生死看淡,不服就幹,最後終於把自己的遠方表哥表弟們都給搞滅絕了吧。



其實人類在生物物種當中絕對算是一個"異類",因為在之前,從"科"一級開始,現存的就只有智人一種了,後來雖然把黑猩猩、倭黑猩猩劃入了人科,但再降一級,人屬現在也只有智人一種。也許會有人說了,這有什麼了不起的?這當然很了不起了,要知道對於綿羊來說,綿羊屬就有九百多種!綿羊的科是偶蹄目牛科,包括各種牛、羊、羚羊等,總數就更多了。但人類從科或者屬開始就只有一種了。稍微放寬一點說,人類這種情況就相當於世界上所有的牛、羊、羚羊等都滅絕了,只剩下綿羊一種!這種情況十分的詭異。


至於原因,自然環境使得物種滅絕可能算一個,但我覺得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們的祖先太兇悍了,兇悍到在當時的地球橫行無忌,一切阻擋都直接碾壓,最後竟然把與自己親緣關係較近的物種滅了個七七八八。

和祖先們相比,我們現在的物種滅絕或許根本不值一提。我曾經在一些文章看到,人類到達新大陸,譬如澳洲大陸和美洲大陸,對物種的滅絕根本不是一種兩種,而是一屬兩屬,甚至幾十屬!我找到這樣一組數據:

北美47個屬裡滅絕了34個屬,南美60個屬裡滅絕了50個屬。
智人登陸澳大利亞以後,整個澳大利亞的生態系統重新洗牌。24種體重超過50公斤的大型動物滅絕了23種,

這就是我們祖先的實力!這樣殘酷恐怖的滅絕過程中,人類的其他表兄弟們估計也很難逃脫吧?

此外,現代人體內還多多少少留有其他人種的基因,或許在相互鬥爭的過程中,二者也曾發生過基因交換吧,但智人實在太強了,才造成現在這個局面。


人類實在太孤單了,希望在那些還未完全開發的深山老林裡還有其他人屬不同種的生物存在吧,雖然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了。

歡迎關注"張家小智兒"看更多科學知識的交流溝通~


張家小智兒


狗看起來有很多種,但本質上仍是同一種物種,相互之間沒有生殖隔離可以較為自由地交配繁衍。人類歷史上不止一種,相互之間也可以交配繁衍,但是都被現代人類消滅了。

狗是人類特意馴化來的動物,祖先是狼,而且現在也和狼沒有生殖隔離。狗之所以品種很多主要是由於人類的審美等因素,使人類特意去培育不同種類的狗,使它們在外形、體型等方面擁有較較大的差別,人類對馴化的動物還有純種的需求,而且狗的很多性狀是單基因控制,用不同的狗品種雜交能夠預測它們的後代所具有的性狀。於是人類就用上了很多雜交然後再用近親繁殖的手段使某個狗品種的性狀穩定下來,成為一種穩定的犬品種。由於符合人類的需求,狗能夠在人類的庇護下較好地生存,世界上曾經出現和現存的狗品種足足數百種,但是它們之間並沒有生殖隔離,日常生活中我們會見到很多“串兒”,哈士奇和柴犬、金毛和哈巴狗等都能結合生育後代,它們本質上仍屬於同一種物種,相互之間沒有有效的生殖隔離,一旦外界條件合適它們還是會相互吸引並結合繁衍。

人類的演化歷程則是更自然的,沒有人類特意的控制。人類是南方古猿經過漫長的歷史進化來的,和其他物種一樣,南方古猿的演化歷史中也出現了多個分支,它們具有相似的特徵,智商發達直立行走,甚至在十幾萬年前現代人類出現的時候也有數個分支,我們常聽到的尼安德特人就是和現代人類向歐洲亞洲遷徙時同時代存在的人類分支種。但是人這種動物對資源的所求是非常恐怖的,自工業革命以後,人類對環境的改造速度越來越快,侵佔了很多野生動物的家園,使得很多生物滅絕,在歷史上人類遷徙的道路上也有很多大型動物滅絕,對於資源的需求使得不同人類種群間擁有相當激烈的生存競爭,歷史上的那些分支種都被人類消滅了。但是我們的體內也存有一些分支種的基因,像尼安德特人雖然滅絕了,但是基因也較為普遍地存在於歐洲人體內,不同的分支種之間發生過互相捕食乃至雜交的現象,使部分基因存留在現代人體內。

狗的演化歷程可以說主要是被人類主導的,人類需要什麼樣的狗就採用雜交等多種方式培育,留下需要的,扔掉甚至吃掉不需要的;人類的演化歷程中也曾經歷過分支種之間的鬥爭,但是整個進化歷程卻是人類對自己本能的行使。


來看世界呀


現在的家犬是灰狼的亞種,在人工飼養下,培育出各式各樣的犬,但它們都屬於一個亞種,家犬。家犬之間不存在生殖隔離,因為家犬之間都能夠進行自然交配,生出可生育的後代。

現代的人,從生物學分類上,都屬於晚期智人,簡稱智人,也就是說,現在世界76億人,都屬於智人,都是16萬~5萬年前,走出非洲智人的後代,並分別演化出白人、黃人、黑人和棕色人,這四個不同膚色的人都是智人的亞種,所以,他們可以通婚,都能生出混血的後代。不同生物物種之間存在生殖隔離,也就是說,不同物種一是不交配或交配不產生後代;二是即使人工條件下二者交配產生後代,後代叫雜種,但雜種是不具生育能力的,如騾子,是馬與驢的雜種,騾子不具有生育能力。

其實,在30萬~3萬年前,世界上共同生活著兩個人種,一種是早期智人,也稱尼安德特人,相當於智人的“堂兄”。在智人走出非洲途中,常常與遭受尼安德特人的阻攔,這兩個人種經常大打出手,最終我們的祖先智人憑藉其智慧、精良工具、團隊作戰等優勢,戰勝了尼安德特人,最終走出非洲,並將其趕到環境十分惡劣的地方生活,大約3萬年前,尼安德特人滅絕。

雖然尼安德特人與智人分屬兩個不同的物種,但二者仍可產生混血,所以,我們身上仍有尼安德特人1.5%的基因,一些常見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症,煙癮,甚至過敏症等,都是尼安德特人遺傳給我們的,從某種意義來說,我們是走出非洲智人與尼安德特人的混血兒,只是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少而已,所以,我們稱作智人的後代。

從距今3萬年開始,世界上只剩下智人種。

尼安德特人復原圖

智人復原圖


賽翁



過去澳大利亞、非洲土著人被認為是人類祖先和人類之間缺失的一環。這導致了對澳大利亞、非洲土著人的嚴重偏見和不公正。 處於人類智力發展最低階段的是澳大利亞土著人、波利尼西亞人的一些部落和一些黑人部落。也許一些最狂野的部落沒有任何人類文明、家庭生活和婚姻,他們像猿一樣成群生活在一起,但他們和發達國家的人一樣,都屬於智人。



作為達爾文進化的結果,許多人開始根據世界上代表不同“種族”的不同人群來思考,但都是在進化哲學的背景下。這導致今天許多人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根深蒂固的偏見反對某些其他群體。 科學家今天承認,從生物學角度來說,人類真的只有一種。 然而,當今世界上的全部人類被歸類為智人。



從生物學角度來說,人類真的只有一種。 越來越多的科學家發現,讓我們與眾不同的是文化差異,而不是人種差異。有人甚至說這個詞人種應該放棄,因為這毫無意義。我們接受人種的概念,因為這是一種方便的方法,可以把人們分成很大的類別,經常壓制他們。最可怕的例子是希特勒的德國,人種偏見在全世界仍然普遍存在。


繪製人類基因組圖譜的科學家宣佈,他們已經完成了人類基因組的整個序列草案,研究人員一致宣佈,只有一個人種——人類。 但是有些人認為一定有不同人種的人,因為不同群體之間似乎有很大的差異,比如膚色和眼睛。 這些所謂的“人種特徵”只是不同人群之間的微小差異。

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兩個人,科學家發現兩個人之間的基本遺傳差異通常在0.2%左右。人們認為膚色、眼睛這些所謂的“人種”特徵僅佔人類生物變異的0.012% 。 換句話說,所謂的“人種”差異絕對微不足道。例如,如果一個白人正在尋找器官移植的組織匹配,最好的匹配可能來自一個黑人,反之亦然。事實表明,人類之間存在差異,但源於文化,而不是人種。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人屬不光我們一個人種,在兩百萬年前,非洲有好幾種類人物種同時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其中一些人種外表看起來驚人的相似,而另一些則有明顯的外觀上的不同特徵。

2015年9月,又有一個人種被列入名單。在南非一個洞穴中發現的數百塊骨頭現在被認為屬於一個新物種,即納勒迪人。可能還有更多滅絕的古人類物種等著我們去發現。

我們自己的物種(智人、現代人)出現在大約20萬年前,當時在地球上還同時存在著其他幾個人種。然而今天,只有我們存活了下來。那為什麼我們的近親都滅絕了,只留下了我們?

許多人類物種曾經在地球上生存

首先,值得指出的是,滅絕是進化的正常組成部分。從這個意義上講,類人物種被稱為“原始人”的滅絕其實並不奇怪。

但是,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這個世界上的生存空間只能存在一個人類物種,地球完全有能力容納多個人種。我們現存最近的親戚是類人猿,現在有六種:黑猩猩、倭黑猩猩、兩種大猩猩和兩種猩猩。

幾百萬年前,當時許多人屬物種生活在一起時,他們主要以採摘、植物為食。科學家認為,目前沒有證據表明,那時的人類有系統地捕食大型動物。

南方古猿頭骨(左)

但是隨著環境的變化,森林的大面積退化,廣袤的草原迅速的崛起,原始人被迫從森林和樹木上遷移到了乾燥、廣闊的大草原,開始捕殺動物。

雖然他們獵殺動物,但沒有多少植物可以吃,所以總的來說,周圍的食物越來越少少,生存環境也更加惡劣。這種競爭確實也導致了一些物種的分化,乃至滅絕。但這並沒有造成地球上只剩下了單一的人種。

只在一個島上發現過的霍比特人頭骨(左)

倒回到3萬年前。除了現代人類(智人),還有另外三種人種:歐洲和西亞的尼安德特人、亞洲的丹尼索瓦人和來自印度尼西亞弗洛雷斯島的霍比特人。

霍比特人可能一直活到了18000年前。根據該地區的地質證據,它們可能是在一次大型火山噴發中被滅絕的。生活在一個小島上也會使一個物種在災難來襲時更容易被滅絕。

我們對丹尼索瓦人的瞭解不多,甚至不知道他們為什麼會滅絕。因為我們只發現了丹尼索瓦人的一小塊指骨和兩顆牙齒。

然而,我們對尼安德特人瞭解得很多,因為我們對他們瞭解得時間更長,而且有很多化石證據。為了弄清楚為什麼我們是唯一倖存的人類物種,我們必須要搞清楚它們為什麼會滅絕。

現代人工具的多樣化,更適應在開闊的草原繁衍

直布羅陀是最後一批尼安德特人的家園。

考古證據有力地表明,尼安德特人比現代人更適合在林地環境中狩獵,但尼安德特人在某種程度上缺輸給了現代人。在現代人類侵佔他們的棲息地後很快就被迫遷移了。

尼安德特人比我們進化得更早,在我們到達之前很早就生活在歐洲了。當我們到達歐洲時,也就是4萬多年前,尼安德特人已經成功地在那裡生活了20多萬年,有足夠的時間來適應寒冷的氣候。他們穿著暖和的衣服,有精密的石器,是令人生畏的獵人。

一些研究人員認為,當歐洲開始經歷快速的氣候變化時,尼安德特人可能因為更加寒冷的氣候已經在苦苦掙扎了。

尼安德特人在我們之前很久就生活在歐洲

但溫度應該不是主要的問題。相反,是因為更冷的氣候改變了他們的生活環境,而他們並沒有改變自己的狩獵方式來適應環境的改變。

但當歐洲氣候開始波動時,森林變得更加開闊,變得更像現代人類所習慣的非洲大草原。森林為尼安德特人提供了大部分的食物,但森林面積縮小,再也無法維持其生存。

但是現代人類更能適應廣闊的草原生活,捕獵的動物範圍也更廣泛。

尼安德特人用燧石製成的斧頭

現代人類除了捕殺大型獵物外,還獵捕像野兔這樣的小型動物。相比之下,根據對伊比利亞考古遺址的分析,幾乎沒有證據表明尼安德特人獵取過類似的小型地面哺乳動物。

尼安德特人的工具更適合捕獵較大的動物,所以即使他們嘗試捕獵小動物,也不一定能成功。雖然有證據表明它們吃過鳥類,但他們可能是用其他動物屍體的殘骸引誘捕獲的,而不是使用更有創新的工具在空中主動捕獵鳥類。

而現代人在工具上有更廣泛的創新,並且現代人在生存壓力下似乎有更強的適應性,這種創新和適應的能力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現代人如此迅速地取代了尼安德特人。

因為更快的創新能提高環境的效率和利用率,從而提高繁殖成功率。而且科學家認為現代人類有某種內在的東西可以幫助我們快速地適應環境。這有一定的證據。

現代人在文化方面優於尼安德特人,我們的大腦更懂得變通

尼安德特人喜歡在森林裡打獵

我們知道尼安德特人的工具在他們叢林捕獵時非常高效,但是當現代人到達歐洲時,我們的工具比他們的更好。考古證據表明,我們的工具更加廣泛,而且也更加致命。

但是工具並不是現代人類唯一製造的東西。我們還創造了其他的東西,幫助我們戰勝地球上所有的其他物種,那就是現代人更加先進的文化和生活藝術。

現代人離開非洲後不久,就有充分的證據表明他們已經創造了一些文化藝術。考古學家們發現了裝飾品、珠寶、神話動物的形象描述,甚至是樂器。

當現代人在歐洲落戶時,人口迅速增長。隨著人數的增加,我們開始生活在一個更復雜的社會單元中,需要更復雜的交流方式。

史前獅子人雕像有3萬多年的歷史

在4萬年前,歐洲的人類已經制造出了我們任何人都能認出是藝術的雕塑。其中最著名、最古老的是在德國的一個山洞裡發現的一尊名為“Lowenmensch”的獅身人面雕像。歐洲其他地方也發現了類似時期的雕塑。

這表明,在很久以前我們已經在不同地區的文化群體之間共享信息。文化藝術似乎是人類身份的重要組成部分,幫助把不同的群體聚集在一起。

換句話說,符號是一種社會粘合劑。它可以幫助人們相互組織社會和經濟事務。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尼安德特人似乎並不需要這些藝術或符號。有限的證據表明他們確實做了一些裝飾,但沒有我們做的那麼多。尼安德特人每天就是打獵、做飯、睡覺、吃飯、性和娛樂。他們貌似不需要一大堆象徵性的藝術品。

我們有很多古人類

對於人類來說,符號信息的共享對我們的成功至關重要。我們學到的每一個新思想都有機會通過代代相傳而永垂不朽。例如,這就是語言傳播的方式。

事實上,我們現代人創造的任何藝術作品,都是用製造工具的雙手完成的,你可能覺得這是廢話,但這表明我們獨特的行為變化能力。我們可以用雙手去做任何事情、解決任何問題,而不是侷限於一件事上。

我們現代人做每件事都不止用一種特定的方式去完成。我們可以為一個問題設計解決方案,也可以設計其他方案解決相同或者其他的問題。現代人在這方面做得特別好。

而其他遠古人類似乎是一遍又一遍地做著同樣的事情。似乎不懂變通,面對不同的問題依然採取老的、已經習慣的方法去解決。

那我們現代人是不是有一個更高級的大腦?現代人的基因發生過變化

從猿到人只需幾個簡單的步驟

這一直是一個流行的觀點。上面這張人類進化的插圖顯示出從類人猿到現代人類的進化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的大腦越來越大。

事實上,我們的進化故事比這更復雜。我們知道直立人存活了很長一段時間,是第一個走出非洲的古人類物種,甚至比尼安德特人還要早,但他們的大腦非常小。

因此,一些人類學家對大腦袋這個解決問題的想法感到不妥。現代人巨大的大腦可能在成功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尼安德特人的大腦和他們的體型相比是一樣大的。並不比我們的小。

科學家還有一個更精確的解釋。

現代人類在非洲大草原上繁衍生息。

我們知道,我們的行為,或者我們所處的環境,可以改變我們的基因構成。我們和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這些親戚之間有重要的區別。

例如,當我們的祖先開始食用更多的乳製品時,大多數歐洲人才對乳糖產生了耐受性。在14世紀的黑死病(Black Death)等毀滅性疾病的威脅下,也發生了基因的非自然變化,因為黑死病改變了倖存者的基因。

同樣地,一些科學家提出提出,現代人在某種程度上得益於關鍵的遺傳基因變化。在人類存在的最初10萬年裡,現代人的行為很像尼安德特人。那麼一定是哪裡發生了變化。使我們的工具變得更加複雜,更加具有多樣性。

我們現在有的基因證據表明,在我們與尼安德特人的共同祖先分離後,我們的DNA在某一時刻發生了變化。

尼安德特人並不像曾經認為的那樣原始。他們也很聰明,但還是和現代人差了那麼一點。

在研究現代人的基因構成時,遺傳學家已經在我們的基因組中發現了幾十個獨特的點,其中有幾個與大腦發育有關。也就是說,在我們現代人出現關鍵的基因變化之前,現代人和其他人類在生存在是勢均力敵的。誰也沒有比誰強。

這也表明,雖然尼安德特人的大腦大小可能與我們相似,但可能是現代人大腦的發展方式決定了現代人的成功。

但也有人認為,從語言和文化到戰爭和愛情,我們人類最獨特的行為都有社會因素,是我們的超社會性、合作性的大腦讓我們與眾不同。可能是我們對社會生活的傾向導致了我們使用符號和創造藝術的能力。

總結

直布羅陀的戈勒姆洞穴,曾經是尼安德特人生活的地方

曾經在數萬年的時間裡,現代人和其他原始人的能力是相對均衡的。其他任何物種都可能取代我們的位置。

但結果是:他們沒有,而最終我們戰勝了他們。隨著現代人的人口爆炸,其他物種消退,最終完全消失。如果這些都是真的,我們的生存可能要感謝我們的創造力。


量子科學論


從本質上來說,現在世界上的狗,雖然有可能超過700個種類,但它們實質還是同一個物種,都屬於犬科犬屬灰狼種,是狼種下面的一個亞種,看上去不同種類的狗之間並沒有生殖隔離,甚至狗去它們的祖先灰狼也可以繁育後代。


眾所周知,狗是人類從狼馴化而來,古代人類從開始進行作物種植以後,根據生活的需要,陸續馴養了大批野生動物,最終成功馴化為家畜、家禽,來為我所用。拿狗來說,以前並沒有這麼多品種,只是後來,人們為了捕獵、欣賞、看家護院、動物競技、偵探等不同的需要,又通過雜交優化的方式培育了一些具有專門特質的犬類。

而人類的發展進程,更多的是通過自然選擇的途徑,在適應自然的過程中一步一步走向今天的。人類發展的進程,可以追溯到500萬年前,那時候猿類開始分化,一支形成了拉瑪古猿,也就是南方古猿的前身,從400萬年南方古猿產生,到現代人類,一般可劃分為 4個階段,即早期猿人階段、晚期猿人階段、早期智人階段(古人)和晚期智人階段(新人)。



根據大量的考古研究發現,200萬年前的能人後裔,在走出非洲以後,在不同的氣候特徵和生存環境下,逐漸形成不同的分支。其中,一支是直立人,演化為後來的元謀人、北京人、梭羅人等。一支是海德堡人,演化為後來的德安尼特人、丹尼索瓦人、丁村人等。一支是智人,演化為後來的山頂洞人、克羅馬農人等。只有智人這一支最終生存到了最後,最終演化為現代人類。


其它分支的人類相繼滅絕的原因,主要有適應環境能力較弱、在生存壓力下被其它人種消滅等原因。但是,在不同分支人類的相互影響下,也出現了一系列基因交流,使得現在的很多人基因中,仍然保留著已經滅絕人種的一些基因特徵,比如歐洲人很多還保留著德安尼特人的基因。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我們人類貴為萬物之靈長,卻也是地球上最“孤獨”的生物之一。絕大多數動物都有自己的同屬近親,如犬屬包括狼、胡狼等7種動物,牛屬包括家牛、白肢野牛和犛牛等5種動物,小家鼠有近40種,大家鼠有60多種。而我們現代人類,生物學上叫做智人,卻是人屬唯一物種,我們現存最近的親戚黑猩猩與我們分化已達700萬年之久。

我們智人並非天生就那麼孤獨,遠古時期還有能人、直立人、尼安德特人和弗洛勒斯人等眾多人種,後來它們陸續滅絕了,新的人種又沒有出現,才使我們成為地球上唯一一種人。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

人屬物種演化示意圖

人類征服全球每一個角落

現代人的進化經歷了四個階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人屬動物起源於非洲大草原,後來隨著人類適應環境能力的增強,人口數量日益增多,就驅使人類向外擴散,開闢新的生存空間,人類演化史上至少發生了四次“走出非洲”。

第一次走出非洲的是能人。在非洲、我國和澳大利亞都發現了古老猿人化石,我國最早的人類化石可追溯至距今210萬年前。距今約180萬年前,已知最早的直立人在高加索和非洲出現,後來居上的直立人很快佔領歐亞大陸南部和非洲,我國的元謀人、藍田人和北京人都屬於直立人。直立人大約生存到距今20萬年前,歐亞的直立人最終因不能適應環境而滅絕,躲在非洲的直立人後來進化成海德堡人和智人。

人類的進化:原始古代猿類→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尼安德特人、智人

距今80萬年前,海德堡人穿過直布羅陀海峽來到南歐,海德堡人的後裔就是大名鼎鼎的尼安德特人。尼人後擴張至西亞和中亞地區,它們在這些地區的統治一直持續到距今約4萬年前。

距今13.5萬年前,早期智人走出非洲,他們走的是“北部路線”,從西奈半島進入中東,然後向中亞和東亞挺進,我國的柳江人可能就屬於這一夥的後裔。由於早期智人適應環境的能力還不夠強,無法很好應對冰期北方的寒冷環境,他們最遲到7萬年前就全部滅絕或退回非洲

距今7萬年前,晚期智人踏上了征服世界之旅,這次他們選擇了“南部路線”,即渡過曼德海峽進入阿拉伯半島,在冰期紅海的平面下降了70米,海峽比今天窄得多,允許人類乘坐木筏通過。距今6.5至5萬年前,這批人穿過伊朗南部沿海地區,來到印度,在這裡建立了定居點,然後又擴張到東南亞和澳大利亞。

智人征服世界示意圖,數字為佔領年代(單位為千年前)

這次走出來的晚期智人在技術和文化上都比較成熟,已經是大自然的最強者了,因而這次擴張取得了最終的成功。約5萬年前起,已經發展到一定人口規模的人類開始“北上東進”,4萬年前取代尼安德特人霸佔歐洲,2.5萬年前佔領北亞和東亞,1.5萬年前踏著白令陸橋進入美洲大陸,完成對全球的征服,這些人就是我們的直系祖先。

以上就是人類走出非洲稱霸全球的過程。與其說地球上只剩下現代人一種人類,倒不如說只有我們祖先這一個人種完成了征服地球。

周口店遺址,這裡生活過直立人——北京人,和智人田園洞人、山頂洞人

任何地方都容不下兩種人

在現代人之前,直立人也曾經遍佈歐亞非三大洲,如果各地的直立人平行演化為現代人——這就是“平行演化學說”,那麼今天地球上就會有多種人。然而目前的基因和化石證據都支持“取代學說”,即非洲的直立人演化為智人,智人走出非洲,將已經生活在歐亞大陸各地的早期人類取代,成為今天地球上唯一一種人。

生態學家高斯提出了競爭排斥原理,即生態位相同的兩個物種無法在同一地區共存,它們要麼一個完全取代另一個,要麼發生生態位(食性、棲息地和活動時間等)的分離。在這裡人類非常特殊,人類的競爭抑制作用太強了,因為人類不僅能利用自然,還能改造自然。同一片草地上可以容納兩種羚羊,但要是兩種人,就非要鬥個你死我活不可。只有以高智慧生物的身份成為地球統治者,才可以稱之為人類,否則只不過是猿猴。

智人(深色)對尼安德特人領地(淺)的蠶食

“取代學說”最著名的一個例子是智人在歐洲和西亞取代尼安德特人。智人的部落規模更大,人口更密集,還掌握了口語,形成了初具規模的社交網絡;石器技術領先尼人一代,發明了可遠程投擲的武器;而且穿上了衣服,蓋起了房子。因為有這些優勢,智人最終戰勝了尼人。約6萬年前,兩個人種在今以色列、伊拉克一帶初次交鋒,到4萬年前,智人佔領歐洲全境,尼人這個人屬物種永遠消失了。

在伊拉克和法國都發現過被智人殺死的尼人骨架,我們先祖在拓展生存空間的過程中可以說雙手沾滿了血腥,不知道多少早期人類被我們消滅。也許,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吃人的祖先。

尼安德特人影視形象

人類可以進入地球任一個角落,而沒有一個地方可以容得下兩種人類,就註定了全世界只能有一種人生存。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人類比老虎更排外,一個星球上都容不下兩種人類。

交流消除了差異

“取代模型”不排除智人和其他人種發生過混血,事實上,通婚是導致一些早期人種消亡的最後一根稻草。今天,除留守黑非洲的那部分人以外,世界各地的人DNA中都含有少量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基因,這是我們先人與他們發生混血的鐵證。

由於位於分佈區兩頭的個體無法進行基因交流,廣佈種經過漫長的演化,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種內差異,這就是現代人種族和民族的由來。現在世界上的人分為四個種族: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和棕種人,有2000多個民族。

我國古代少數民族:契丹人

然而,隨著科技進步,人口的遷徙能力越來越強。今天人類可以在短時間內到達地面上任何一個角落,地球也成了“地球村”。種族間的混血和文化交流,推進著全球一體化。雖然古代和近代有些統治者實施過種族隔離等阻礙融合的政策,但在社會越來越文明的今天,這些障礙越來越少了,融合才是大方向。

像我國古代一些少數民族契丹人、鮮卑人等,已經完全在民族融合中消亡了。今後再產生新的種族和民族已經不可能了,現有的種族和民族之間的界限也在漸漸模糊。

混血家庭

在物種演化上,隔離導致差異,而交流則消除差異,促進歸一。老虎的亞種是近幾萬年來形成的,因為不同亞種(如東北虎和蘇門答臘虎)由於地理隔離無法進行基因交流,狗的不同品種則是人類定向培育的結果。而現代的人和外國人結婚完全是個人自由,基因交流沒有障礙,以後障礙還會越來越小。所以人類發展的最終趨勢就是種族和民族消亡,這對世界和平發展、全人類共同富強是有好處的。


動物博覽


人和動物之間除了分男女外,也分品種不同,性質基因不同,毛髮與眼睛顏色不同,那就是中國人與外國人,中國人是黃皮膚,而外國人有:棕色皮膚,白色皮膚,黑色皮膚,這就是品種不同的道理,當然啦!狗狗也不一樣的,品種繁多。










平淡才精彩65


50億年前太陽系形成於一片原始星雲,太陽最先形成,在46億年前地球開始形成。地球最開始是融溶態的,像一個大的岩漿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的冷卻,開始有了大氣和液態水。大約在38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最簡單的單細胞生命,至於生命的原材料來自於外太空還是地球上就有的目前無法確定。


生命起源於海洋進化發展了三十多億年,從最初的簡單單細胞生命,發展到現在180多萬個不同的物種,而科學家預估沒有發現的物種至少還有數百萬種。生物的發展過程從本質上來講就是生物適應環境的過程,因為地理上的隔離曾經的同一個物種就可能走上不同的進化之路。

首先我們要知道生物的基因突變或者變異沒有確定的方向,都是隨機發生的,這些基因突變體現出的性狀如果可以很好的適應環境,那麼就容易保存遺傳下去。地理隔離不會影響生物的基因突變,但是不同的地理環境可以選擇出不同的形狀(本質上是基因),最開始短時間內並不會出現新的物種,但可能會出現新的亞種。亞種實際上還屬於同一個物種,但是已經有很大的差別了。例如我們說的老虎,曾經就有九大亞種,常聽說的東北虎、孟加拉虎,還有野外滅絕的華南虎,它們都屬於同一個物種,相互之間不存在生殖隔離。


當然還有本文說的不同種類的狗,無論是小奶狗還是大狼狗,理論上都屬於同一個物種,它們都是灰狼的亞種,某種意義上來說你也可以把它們叫做狼,只是在歷史上和人類接觸合作較多最終被馴養。這樣想來大多數的生物都有與他親緣關係較近的物種,還要說最常見的貓科動物,例如貓科-豹亞科-豹屬下就有五種大貓:獅子、老虎、豹子、美洲豹、雪豹。但是細想一下沒有和現代人類很接近的物種,在人屬之下,現在只存在現代人類這一個物種-智人,這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或者說狀態。


現代和人類親緣關係較近的就是黑猩猩,大約在600萬年前和人類的祖先分道揚鑣,走上不同的進化之路。但是這600萬年間,我們就沒有其它兄弟姐妹嗎?實際上是有的,目前已知在人屬之下有17個物種(有的可能是亞種,處在過渡地帶),在人屬下的大家族是非常熱鬧的。但可惜的是幾百萬年過去了,地球上目前在人屬下只有智人這一個物種。而隨著考古的發現,科學家也在不斷的發現更多的人種,例如在2010年的時候西伯利亞的丹尼索瓦洞穴,科學家就發現了一塊手指骨化石,經過基因分析這屬於新的人種,被命名為丹尼索瓦人。除此之外耳熟能詳的還有尼安德特人、能人、匠人、魯道夫人、梭羅人等等。



為了便於大家理解,將人類的發展過程簡化一下。這些人屬下的物種都可以追溯至二三百萬年前的南方古猿,遠古人類第一次走出非洲,從單一的物種經過不同環境的選擇,最終變的多種多樣,在世界各地存在著不同的人種。而沒有走出非洲的也繼續在進化者,大約在20萬年前智人在東非出現了。之後智人走出非洲,來到世界各地,這個時候有的人種已經自己發展滅絕了,而有的是在智人入侵之後才滅絕的。

這裡我們就瞭解了,人類的這些兄弟姐妹部分是因環境變化發展導致滅絕,部分是因為和我們的直接祖先智人發生了競爭,導致滅亡。科學家對於現代人類的基因進行測定,發現了3%-5%的尼安德特人基因,這意味著在歷史上某個時期智人和尼安德特人之間可能處在一個過渡帶,是不存在生殖隔離的。

科學家對於人屬下的其它物種滅絕有多方面的猜想,第一種就是混種融合,智人來到新的環境和當地的人種融合發展。第二種就是替代理論,認為智人和其它人種之間是水火不相容的,就像是把老虎和獅子放在一起,競爭的關係還是會打到一起的。但基因技術發展之後,對現代人類的基因進行測定,得出的結論應該是更加偏向於替代理論,但還夾雜著融合。整體大範圍上來說智人取代了其它人種,但也發生過個別的融合過程。因為現代人類含有小比鄰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就能說明一切。



科學黑洞


其他動物(如狗)很多其實還是一個種類,只是分成了不同地區的不同品種。但是他們還是可以一起繁衍下一代的,那就是還是同一個種類的。

就像人,有黑人,白人,黃種人,沒有生殖隔離。就是同一個類人。人就是同一類人。

判斷是否是同一類,還是要是否有生殖隔離的。

不能單純靠品種就說狗狗分成很多類,他們還是同一類的。

至於有些特別的動物,雖然是同一種生物,但是確實也產生了生殖隔離。那是因為長時間在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發展,隨著基因的表達,在時間的影響下就有可能會不一樣的。

至於人,為什麼不會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得不一樣呢?其實人一直都在變化,從以前到現在一直都在變化。但是全世界的人都在前進,沒有一個地方的人是還在原始社會的。所以不會有特別大的差異化而產生生殖隔離,而有不同類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