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黃帝內經說,上古時期的中國人都能活到100多歲,這是真的嗎?

2673737茶語


黃帝內經原文是:乃問於天師曰: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從中可以看出這幾點:所謂上古之人,也是黃帝聽說的人,黃帝那時候也沒有,是傳說,不可考證。而黃帝那時代的人,都是半百而衰,符合考古學中對古人平均年齡的推測。所以我認為所謂的上古之人是不存在的,是傳說。

然而,黃帝內經中這段話的意義在於岐伯的回答,岐伯說:上古時代那些懂得養生之道的人,能夠順應天地陰陽自然變化,適應調和養生的方法。飲食有所節制,作息有一定規律,既不妄事操勞,又避免過度的房事,所以能夠形神俱旺,協調統一,活到天賦的自然年齡,超過百歲才離開人世;現在的人就不是這樣了,把酒當水漿,濫飲無度,使反常的生活成為習慣,醉酒行房,因恣情縱欲而使陰精竭絕,因滿足嗜好而使真氣耗散,不知謹慎地保持精氣的充滿,不善於統馭精神,而專求心志的一時之快,違逆人生樂趣,起居作息,毫無規律,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

這段話對我們當代人的啟示更大,我們現在科技發達,醫學手段豐富,雖然人的平均壽命長了,但很多人的生活狀態並不好,都是靠長期的服藥支持,各種稀奇古怪的病更是層出不窮,為何?難道不跟我們起居無常、濫飲、縱慾、焦慮等沒有關係嗎?所以,也不要想象古人真的有多麼神奇,能夠百歲而動作不衰,更重要的是要學習養生的方法,科學健身,快樂生活,才能活到自己該活到的年紀。


叨刀到道


這個說法是真實的。

根據現在的基因科學研究發現:

科學家們通過對關於哺乳類動物的壽命研究表明,哺乳類動物的正常壽命理應是其生長期的5到7倍。

而人身為哺乳類動物,人在25歲那年長出了最後一顆牙齒,那顆牙齒叫智齒,也叫做真牙。長出這顆牙齒就意味著已經停止生長了。所以說人的生長期就是25年。

所以,按這樣計算,25×5=125,25×7=175。從科學理論上講,每個人都有條件活到125到175歲。

中國歷史上,在唐朝,有一個著名的醫生,同時也是一名修行人,他就是孫思邈,人稱“藥王”。他就是深刻學習並且實踐了《黃帝內經》的理念,而且他本人也活到了140多歲。這就是實證!!!


無知先生


不邀自來答。就說說觀點😊

我認為這是假的😔

第一,上古時候物質極端匱乏,無法攝取足夠的影響。

人作為萬物之靈,要存活必須有足夠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物質極端匱乏的條件下人要存活,很難獲得足夠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

第二,沒有相應的醫療。

就算在那樣的物質條件下能夠存活,但是依然免不了有各種疾病產生,當時的條件不足以產生現代意義上的醫療。而醫療是保障人能夠健康長壽的基本條件。

第三,儘管有《黃帝內經》,可以確定那不是一時一人所做,而是很多年很多人集體智慧的結晶。所說的飲食有節,作息有度,只是相對於特定時期。試想連下頓飯在哪裡都不知道,你讓他們飲食有節作息有度是如何做到呢?

第四,以我們生活的時代為基準,醫療技術發展到現在這樣的程度活到百歲依然是一個很難的夢想,在那樣物質匱乏的條件下,讓所有人都能活百歲,哪怕是大部分人活到百歲,這能現實嗎?

第五,明明從來不曾有過,可是為什麼黃帝內經當中還說“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這樣的話呢?

彭祖八百歲,你相信嗎?除了上古的他,還有例證嗎?那不是古書上言之鑿鑿的事情嗎?

不由得想起魯迅說過的不要讀中國的書這話來。


天長水秋


黃帝內經說,上古時期的中國人都能活到100多歲,這是真的嗎?

此論出自《黃帝內經》首篇《上古天真論篇第一》,可以說是開卷忽悠的經典。

內經的這一開篇之作主要講的是中醫養生的“理論基礎”和指南。

如何養生呢?分幾個層次,可以達到各自不同境界:

年皆度百歲,無分閒愚

開篇,“黃帝”用自己的“耳聞”來請教醫學國師:“乃問於天師曰: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

假設,答主很傻很天真,相信黃帝是6000年前的部族首領,那麼他口中的“上古”在上溯6000年,那就是12000年前,那時的人都能活過百歲,(重點)而且都動作不衰?

就是打死你,你信嗎?

接下來,國師開始為黃帝解惑:“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啥意思,就是說,上古的人們啊,都懂得養生,根據天地自然陰陽變化而調整自身,飲食有節度,起居有規律,不妄過度勞作,所以能過身體與精神都協調到最佳,於是乎就都能活到自然應該的年齡,壽命超過百歲才會死去。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是以嗜慾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

啥意思?就是古代有聖人能很準確的作天氣預報,交會子民們避開不利的天氣侵害。同時教給人們保持好的心態情緒,即使是優哉遊哉地不過度勞累,也可以保證吃美食,想穿啥衣服就穿啥衣服,順從社會風俗,互相之間不羨慕不嫉妒,自然可以都活過100歲。

內經描述的這社會之美,就是基督教的天堂,今天的共產主義,遠恐不及吧?

真是羨慕嫉妒恨死上古之人了。

哦,對了,終於知道今天的我們為啥不能活過百歲了,羨慕嫉妒恨沒有被根除嘛,呵呵。

不止可以活百歲,活百歲還能生孩子才是王道

只(虛度)活過百歲那不算啥,活過百歲還能能生孩子,是基本配置: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數,能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卻老而全形,身年雖壽,能生子也。 ”

得道飛昇成真人,壽敝天地

活過百歲生個孩子又算個屁,成仙(真人)才是真得道:

“黃帝曰:餘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壽敝天地,無有終時”,啥鬼?長生不老嘛。

至人也一樣長生不老

即使稍稍有差池,不能成仙,退而求其次,也能成為不再拘泥於地面凡俗世間的至人:

“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真人。”

凡世間最高等階是聖人

再不濟,混個聖人,在凡俗世界混個安樂翁,輕鬆活過百歲,也是有的:

“其次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慾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被服章,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

後來就退化了,倆聖人不過才七十三八十四嘛。

閒人也就只能求個延年益壽了

再再不濟,爭取個閒人的資格,也可以延年益壽(似乎活不過百歲):

“其次有賢人者,法則天地,像似日月,辨列星辰,逆從陰陽,分別四時,將從上古合同於道,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

退化

不過啊,從上古,到中古,再到近古,這古人退化的速度也很是驚人,開篇還是“年皆度百歲” ,僅僅幾百字還沒讀完,連閒人聖人都難以活過百歲了。

養生餡餅

總之,中醫的養生先給人們畫了系列大大的餡餅,然後告訴人們:

請跟我來!

長生不老的哦,你想不想嘛


掙脫枷鎖的囚徒


關於古人的壽命問題,一直讓現代人很困惑:

一方面,大量考古證明,上古人很多死於二三十歲,超過四五十歲的都很少。所以才有了唐代大詩人杜甫“人到七十古來稀”的感嘆。

另一方面,自古就有很多長壽的傳說,比如彭祖活到800歲……在異志類筆記體史料裡,壽命過百都算是小意思。而且《黃帝內經》等也說,上古時期的人都能活到100多歲。那麼,這是真得嗎?

1、先來看看《黃帝內經》是咋說的

上古人都能活過百歲,是出自《黃帝內經》的“素問·上古天真論”。大意是:黃帝問歧伯,上古人都能活過百歲,動作也衰老;現在的人剛過半百,就動作無力,這是時代不同造成的,還是現在的人不會養生造成的?

歧伯答,上古懂養生之道的人,“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這是歧伯答案的核心所在:取法於陰陽之理,調和身性之正術,飲食節制,作息有規律,不太過操勞,所以形神旺盛活到天年,過百歲離世。

對於為什麼現在人活不過百歲,歧伯的回答也很明確,他們“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把酒當水喝,違反生活常理並習以為常,醉酒行房,放縱精氣,滿意嗜好使真氣耗散,不懂得保持充沛的精氣,不能控制情緒,只求得一時痛快,違背生命的快樂正途,生活沒有規律,所以年過半百就衰老了。

2、上古人都能過百歲表達了什麼思想

看過《黃帝內經》的原文,我們應能懂得“上古人都能過百歲”表達了什麼思想——人要回歸天性,保持身心清淨,袪除雜念,體內氣血充足而順暢,精神飽滿而舒暢,起居作息有規律,不暴飲暴食,這就能保證活到天年。

天年是多少歲?古代醫學認為是100歲—120歲。也就是說100歲剛夠天年的資格,由此來說,“上古人都能過百歲”沒啥驚奇的。現代醫學研究已有結論:按哺乳類動物生長期5至7倍的研究成果,生長期25年的人類終極壽命應是125歲—175歲。

這樣算來,《黃帝內經》的說法真沒錯!但為什麼現代人多數活不過百歲?答案在《黃帝內經》中有:“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是以嗜慾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心志安閒少慾望,情緒安定不焦慮,勞作而不疲倦,真氣順和,隨欲而安。吃什麼都香甜,穿什麼都滿意,根據習俗生活,地位高低都不傾慕,這就稱得上樸實。不管什麼愛好慾望都不過分關注,不管什麼淫邪之事都不能亂心。笨人、聰明人、有才幹的和沒有才幹的人,都不受外界干擾而焦慮,這就符合養生之道。所以,活過百歲而動作不老,是因為掌握養生之道而不受邪氣危害啊。


3、古人到底有沒有長壽過百歲的

作為中醫經典的《黃帝內經》,很多人用它來修身養性,求得健康長壽。通過修和養,古人認為人可以長命百歲。老子說:“人生大期,百年為限,節護之者,可至千歲”,是說100歲雖是大限,但只要修養得法,活1000歲也有可能。

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對此持肯定態度:“道養得理,上可壽千歲,下可壽百歲”。相比起來,彭祖老人家就保守了:“養之得理,常壽120歲。不得此者,皆傷之也。少復曉道,可得240歲。復微加藥物,可得480歲。”

以今人的眼光看,這全是胡言亂語,還活1000歲?身邊多少人還沒熬到退休就嚥氣了。你古人兵荒馬亂的,還缺醫少藥,就不信你能活那麼大,你就吹牛吧……且慢!誰說古人都是短命的?現在就來看看有確切記載的長壽古人都有誰吧:

南越王趙佗100歲、東甌王騶搖160歲、漢丞相張蒼100歲、魏文侯竇公180歲(據《漢書》);冷壽光160歲(據《後漢書》);魏神元帝拓跋力微140歲(據《北史》);魏朝侍中羅結170歲(據《魏書》);朝散大夫甄權130歲、白香山“九老”李元爽136歲(據《唐書》)。

還有大量近百歲的人:東漢名將馬融88歲,孫吳大將呂岱96歲,隋唐名士虞世南81歲,唐朝名將李靖79歲,唐將名將郭子儀85歲,書法大家柳公權88歲,著名詩人楊萬里83歲,著名詩人陸游85歲。《明史》中的長壽者更多,有94歲大學士劉健、81歲謝遷,85歲沈鯉、98歲的尚書魏驥、93歲的王恕、85歲馬文升、81歲劉大夏、97歲陸樹聲、97歲的侍郎劉淳等。

正史中還記載了普通百姓中的長壽者:《南史》載,穰城(今河南鄧州)有老人240歲無法進食,每天只能喝曾孫媳婦的乳汁。荊州上津人張元始160歲仍膂力過人,97歲時還生下一子。鍾離人(今安徽鳳陽)顧思遠120歲,生有12個孩子都老死了,只有小兒子還活著,已經60多歲。

上古時有沒有人活過100歲?說起來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很明確了:有!因為現代基因研究,人的壽命長短與染色體的端粒長短有關,而端粒酶的也被認為是打開永生之門的鑰匙……

雖然,這個研究結果還有爭議。但是沒有爭議的一點是:人類的基因是自古傳承下來的,現代人所帶有長壽基因,也是從上古傳下來的。那麼,你說上古人是不是有活過100歲呢?


指動濟南


我們先談談黃帝吧。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

我們再來談談黃帝的代表做作《黃帝內經》吧。《黃帝內經》又稱《內經》,是中國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之首。相傳為軒轅黃帝所作,因以為名。但後世較為公認此書最終成型於西漢,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國曆代黃老醫家傳承增補發展創作而來。

黃帝和黃帝內經相差2500多年,所以要明確,內經不是黃帝所寫。

《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在以黃帝、岐伯、雷公對話、問答的形式闡述病機病理的同時,主張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時主張養生、攝生、益壽、延年。

素問——上古天真論中說:

黃帝向歧伯問道:我聽說上古時候的人,年齡都能超過百歲,動作不顯衰老;現在的人,年齡剛至半百,而動作就都衰弱無力了,這是由於時代不同所造成的呢,還是因為今天的人們不會養生所造成的呢?

歧伯回答說:上古時代的人,那些懂得養生之道的,能夠取法於天地陰陽自然變化之理而加以適應,調和養生的辦法,使之達到正確的標準。飲食有所節制,作息有一定規律,既不妄事操勞,又避免過度的房事,所以能夠形神俱旺,協調統一,活到天賦的自然年齡,超過百歲才離開人世;現在的人就不是這樣了,把酒當水漿,濫飲無度,使反常的生活成為習慣,醉酒行房,因恣情縱欲,而使陰精竭絕,因滿足嗜好而使真氣耗散,不知謹慎地保持精氣的充滿,不善於統馭精神,而專求心志的一時之快,違逆人生樂趣,起居作息,毫無規律,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

追求生命的長度,是每一個人的願望。如果我們都能從簡生活,調整心態,規律起居,生命超過一百歲,動作不衰,就不是夢想。


tammy68688


《哈利波特》裡面說,魔法世界的人都能長生不老,還能騎著掃帚滿天飛,你說是真的嗎?

“上古時期”我不知道,那應該是有文字記載之前了,我們就說現在中國最早的成規模的古代遺址:良渚遺址,這個遺址位於公元前3300年到2000年,基本上就是在夏朝之前了——這個雖然不是上古時期,但是也算是近似上古吧,由於遺址裡面有較大規模的葬區,所以可以從裡面的遺骨來推測人們的壽命。

中國考古網上的文章說到了這個問題:

根據牙齒、遺骨等可以判斷出古墓中墓主們當時的死亡年齡,他們壽命普遍不長,能活到五六十歲已經很長壽了,三四十歲就死亡的大有人在,還有的是中途夭折的孩子。

看這個意思,就算是不算上夭折的孩子——一般來說,孩子的早夭是造成古代人平均壽命極低的重要原因,這些接近上古時期的人平均壽命也就是三四十歲,跟黃帝內經裡面說的“都能活到100多歲”還差了六七十年呢。

所以你說是真的嗎?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這個說法當然是欠缺依據的。

《黃帝內經》是西漢時期成書的一本中醫經典著作,在開篇就說“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起居有節,食飲有常”,所以能夠達到長壽的境界。翻譯過來就是,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規律作息,調和陰陽,合理飲食等,才能達到養生的高層次境界。這其實是中醫學一直秉承的觀念,以養生防病為主,注重預防保健,這與現代醫學也是有著共同之處的。

中國古代一向有崇古的思想傾向,認為三代以前是完美理想的時代,人人安居樂業,國家富足,禮儀周全昌盛。事實上,人的壽命跟物質生活水平以及醫療水平是明顯相關的,遠古時期的人是無法有能夠與現代相比的物質基礎的。

因而,這個說法更多的是古代醫家崇古思想的體現,以及希望藉助“上古之人”實現長壽作為鏡鑑,來告訴人們正確的養生之道吧。



那是一個天真質樸的年代,空氣沒有被汙染,每天醒來都是清新的空氣,純淨的陽光,沒有汽車尾氣,沒有垃圾焚燒煙,水也沒有被汙染,沒有重金屬沒有漂白粉沒有四處亂扔的垃圾,土地也沒有被汙染,沒有化肥,沒有農藥。蔬菜是自己種的,吸收天地日月精華,沒有大棚,沒有光汙染。慾望也少,壓力也不大,刀耕火種,那是時候的天是明亮的,滿天星星都能看見,沒有霧靄,吃不到遠方的東西,也不會水土不服。那時候人們吃藥叫服藥,放在衣服裡面聞一聞病就好了,不需要吃下去的。那時候不用天天被鬧鐘叫醒早早去上班,也不用被領導罵,不用天天加班,也沒有網吧,不會整夜整夜的玩遊戲,也沒有手機不會受電磁波的輻射,沒有街上網上那麼多誘惑,不會撩起人們的心火。那時候沒有那麼多冷的冰涼的熱的發燙的水泥,沒有城市,沒有工廠的噪音,只有鳥語花香,小溪潺潺,微波盪漾,麟潛羽翔,詩讚羔羊,篝火夜芳,祈雨求上,縫製衣裳,禮教兒郎。沒有爭名奪利,沒有被文明汙染的太陽和天地。沒有東西干擾我們的心神,帝王都是推讓給別人做的。人類整一個退化史,心也不純潔了,不是拜金就是猥瑣,古人惜精如命,時時御神,和於陰陽,跟著四季變化的腳步走,有24節氣,知道什麼時候該吃什麼,該幹什麼,黃帝內經又說了,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道德經又說,,;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聰明的人看到一個道理,會持續不斷的實踐它,普通人呢,若存若亡,今天一看時間晚了,想起黃帝內經說啦,要早睡早起,趕緊睡覺去,改天朋友一邀請喝酒,就把這事給忘記啦。愚蠢的人呢,就反過來嘲笑。道德經又說啦,不笑不足以為道。不被這幫蠢貨嘲笑還真不能成為道。你要是不相信你就按照黃帝內經說的反過來做,黃帝內經講早起早睡,你就晚起晚睡,黃帝內經講要惜精,你就去sy,它講冬藏你就去冬泳。過兩年你就知道什麼後果。首先你要去相信經典,古人經過幾千年思考出來的東西,還比不上你十幾年思考的?理解黃帝內經並且按照它說的做,100歲是很有可能,並且還可以活的很健康。


讀書思考筆記


他說的是形壽人,相當穩定的。

壽元進化到今天有百歲那就是說當時相當封閉,沒有百歲老人的封閉部落都消失了。按抱朴子推論應該還有百歲以上的。

古代沒硬盤介質很少的。

所以這個問題的關鍵不是活到百歲。而是為什麼活到好幾百歲?純粹以人力資源記述的信息為什麼堆到百歲?和一百歲的人的關鍵性活化因素。所以信息化的表層信息瞎貓。肯定有百年以上的關鍵性壽量指標很關鍵,需要看護的關鍵指標。社稷差不多吧。

女性的生殖指標30年到第一代生育平均3.5年一代大約7-8個繁衍指標除於2才3.5-4個,男性50年以狩獵能力大約3年一代大約17-18除2 8.5-9。

指數爆炸的指標多少那要看昆蟲專家的結論。估計肯定不夠。

還有許多不好解釋的事。形成種類優勢全球數量應該不下三千萬吧。全球老虎有多少?何況是雜食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