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中国的水构想——人工天河红旗渠

在距安阳70公里外的林州,有一条挂在悬崖陡壁上的水渠,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它从山西太行山麓蜿蜒盘旋而来,然后如血管一般分成总长1500公里的大小支脉深入林州全境,从而彻底改变了这个县级区划噩梦般的缺水历史。这条水渠就是红旗渠。红旗渠是在原林县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依靠农民力量创造的天下奇迹。红旗渠峰回路转之间缠绕于太行山腰际,犹如飘荡在悬崖峭壁上的蓝色丝带,彰显的是不朽的红旗渠精神。这条冠以“红旗”之名的水渠不仅是一个属于红色年代的神话,而且是一段关于民族自强的记忆、一个人类改造自然的传奇。《八十年来家国》的作者赵浩生说:中国有一条万里长城,红旗渠是一条水的长城。

中国的水构想——人工天河红旗渠

“红旗渠”至今仍是河南林州最大的一张名片。几乎所有关于林州的宣传材料,都不会遗漏这座城市和红旗渠的关系。走在林州的大街小巷,可以看到各种“红旗渠”字样的招牌,当地人喝的酒是“红旗渠”,抽的烟是“红旗渠”,就连手机铃声,很多人也下载的是那首老歌:“劈开太行山,引来漳河水……”一座城市和一条水渠的关系,一座城市对一条水渠的感情,就是这么直接地表达出来并大书特书。

除此之外,要发现这座城市和水的特殊关系,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和很多地区一样,水在今天林州老百姓的生活中不过是寻常之物,寻常到拧开水龙头,水就哗哗直淌,在农村打一眼机井,水就奔涌而出—而在40年以前,现在的景象对当地人来说还是天方夜谭。

林县地处河南西北部,山岭丘陵占到了全县总面积的70%,一年中主要的降水都集中在七八月份,其余十个月的降水加起来还不到全年降水量的一半,是典型的山区干旱气候。林县境内有五条大河,其中四条都是喜怒无常的季节性河流,不是断流就是涨水;还有一条浊漳河虽然水量稳定,但进入林县境内河床海拔已经很低,只有地势低洼的几个村可以利用。这样的地理条件,注定了林县人向天要水、靠天吃饭的命运。

千百年来,水对林县人来说一直是个急需破解的命题,修建水渠的历史也没有断过,但都规模有限。建国后十年间,林县陆续修建了英雄渠、南谷洞水库、弓上水库、石门水库等水利工程,为攻克千百年来顽固的水荒发起了冲锋,而1958年的大丰收似乎也在告诉人们:林县人在破解水命题上的努力,已经获得了圆满答案。谁能想到,1959年的大旱,让林县几乎所有的引蓄水工程都成了摆设。

被毛泽东称“治水有一套”的林县县委书记杨贵此时醒悟:解决林县缺水的关键是找到稳定的水源。于是,当时的县委负责人兵分三路,分赴山西平顺、陵川、壶关,为千年水困寻找治本之源。寻找的结果,就是发现了在枯水期仍然水量稳定的浊漳河。浊漳河本流经林县,但要让它达到一定海拔的落差,只能舍近求远修一条水渠,从太行山背后的山西把它引过来。

中国的水构想——人工天河红旗渠

红旗渠总干渠默默地矗立在太行山的山腰之上,通过三条干渠和长达一千五百多公里的大小支渠、斗渠,如血管一般在林州的肌体里延伸,给这片土地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营养和生机。劈山炸石的炮声早已远去,丁丁当当的打钎凿石声也已停歇,当年宏伟的“引漳入林”工程,已经化作红旗渠蜿蜒盘绕的渠墙,与大山融为一体,成为一条静静流淌的人工天河。

中国的水构想——人工天河红旗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