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心理學與經濟學哪些相關專業是一個體系?

妞爸_Shanghai


如果要說心理學和經濟學在哪個領域是相通的,那我估計應該當屬“行為經濟學”(bahavioral economics)這個子領域咯。學過經濟學的人應該知道,微觀經濟學中對於經濟行為有一個最重要的假設,叫做“理性人”假設。理性人假設基本是把參與經濟行為的人進行了理想化,認為每一個人的經濟決策都是出自將自身經濟成本最小化,從而獲得最大的經濟收益,這樣的一個基礎。


然而我們都知道,人並非是理性的生物,甚至可以說,人是非常不理性、相當感性的生物。這體現在經濟行為之中,就會發現一系列和以往“理性人”假設所假想出來的人不同的行為。也正是一位一批有著“實驗心理學”精神的經濟學家,經過實驗發現,人們並非都能遵從理想情況下的“理性”準則進行經濟決策,因此也對傳統的經濟學提出了新的看法。行為經濟學可以說就是由此應運而生。


所以簡單地說,行為經濟學就是將“人的心理”這一因素納入到了對經濟現象的研究之中。在這一領域中,認知心理的、社會心理的、情緒等等,這些心理學因素都被認為是可以影響一個個體或者一個機構的經濟決策的。在這個領域,最引人注目的研究可能就算是關於風險決策以及風險偏好方面的了。比如,如果你的面前放了兩個選項,你必須中選一個出來:A. 給你10元錢; B.你來拋一枚硬幣,正面則給你100元錢,反面的話一分沒有。你會選哪個呢?這個經典的情境,其實模擬的是我們在進行日常行為決策(包括經濟、金融決策在內)時面臨不確定性時,個人的偏好與選擇。不確定性帶來風險,而每個人對不確定性和風險的喜好是一個因人而異的心理特質,還有著特定的大腦神經基礎,因此每個人在以上情境中的選擇隨著A選項與B選項之間的相對定量關係都會有所變化。是什麼決定了這個特質?這個特質反應在經濟與風險決策上有什麼樣的特性?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等等,由此打開了一扇連接心理學與經濟學的門。


對於行為經濟學方面如果想繼續瞭解,建議題主可以考慮看以下兩本書:

一本是2002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Daniel Kahnman的著作《思考:快與慢》。Kahnman是普林斯頓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因此這本書是從心理學視角看待人類的行為決策(包括經濟決策)。

而另一本書《“錯誤”的行為》則出自2017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Richard Thaler,他是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因此這本書是從經濟學視角看待行為經濟學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