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 部屬院校pk省屬院校:主要牛在不差錢

部屬院校pk省屬院校:主要牛在不差錢

現代社會崇尚“人人一樣,生而平等”的普世價值觀念,反對出身歧視、反對門第崇拜,但也正因為這些反對,才反過來說明現實生活中依舊存在出身與門第的差異。具體到大學而言,中國內地公辦院校從隸屬關係上可劃分為教育部直屬院校、其他部委直屬院校和省屬院校等幾類,不同的隸屬關係意味著差異巨大的政策、資金支持力度,以及不同的社會或行業影響。

︳教育部直屬院校

中國一流或準一流大學幾乎都貼有“教育部直屬”的標籤。打個比喻說,教育部直屬高校就好比是中國高等教育的國家隊,代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整體水平。這些學校均由中央財政直接提供辦學、科研經費,相當於集中全部陽光重點照射部分區域,不由你不燦爛。國家重點學科、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人才培養基地、碩士博士點、兩院院士、長江學者,等等人才培養的硬件和軟件大多集中在這類學校。除了這些直觀的好處,一些局外人不容易看出的“暗照顧”也會傾斜於此。當然,能入選教育部直屬高校之列,本身就意味著該校絕非泛泛之輩,即便其中有少數院校是教育部為照顧某些省份而降格以求,但也要求你起碼是本區域內頂呱呱、拿得出手的“一方諸侯”。教育部直屬院校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各省招生分佈相對均衡,便於優秀生源的相互學習、各地文化的相互融合,畢業生就業時較少受地域或行業的限制。

部屬院校pk省屬院校:主要牛在不差錢

一言以蔽之,教育部直屬高校可以視為師資力量雄厚、歷史悠久、辦學聲譽好、錄取分數線較高、就業或考研較為順暢的代名詞。給一所學校加上教育部直屬的名號,也就相當於對一所學校實力的直接承認。在這方面,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都是心知肚明、心照不宣的。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教育部直屬高校基本上代表了中國高等教育的一流水平,但這些高校的實力並不是均等的,得到的重視、扶持程度也大不一樣,比如,北京大學、南京大學、重慶大學、華中師範大學都是教育部直屬,但其綜合實力、社會影響等等就不在一個層次上;北大、清華在財政上得到的支持,也是其他教育部直屬院校遠遠不能相比的。

教育部直屬高校每年都是高考招生白熱化競爭的焦點,中國學子在告別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時代之後,如今又陷入了“千軍萬馬奔部屬院校”的搏殺,這些院校每年都生源爆滿,這要求你不僅分數要高,而且還要在第一志願填報,才有較大的取勝把握。

︳其他部委直屬院校

在計劃經濟年代,我國廣泛存在著行業辦學的模式,國家各部委都辦有高等教育。1998年以後,許多部委所屬高校或被教育部收編,或下放至各省(市),或被其他高校合併,如今除少部分國家部委依舊保持有高等院校,部委高校幾乎成為被完全塵封的歷史一頁。

部屬院校pk省屬院校:主要牛在不差錢

現實影響是由歷史軌跡決定的,所以說,這些改換門庭、另換旗號的高校並未失去或者說並未完全失去原有優勢,因為她們與原來的東家——相關部委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原有的優勢也得到了很好保留,因而這部分高校依舊是中國大學之林中獨特的有生力量。從現有生態形式看,原各部委所屬高校和其他類別的院校存在著交叉關係,比如有的現已貴為教育部直屬,有些則淪為省屬高校,空留一個“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大帽子。但不管是升級還是降級,它們所具有的學科優勢、人脈優勢和行業影響仍值得我們重視。

原部委高校主要是面向某一行業,即使在高等教育管理體制調整以後,行業高層次人才的培養、高水平科研項目的進行,與這些院校之間仍然存在密不可分的依託關係,她們依然承擔著培養本行業高層次人才的重要任務,是原所屬行業重要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基地。從歷史上看,原部委高校培養的大量畢業生都進入了該行業所屬的各個部門工作,很多人已經成為行業的模範人物、技術骨幹和高層管理人員,有些則成了各級政府或本行業的領導幹部,直接提升了該院校在行業的美譽度和影響力,這不僅是該院校在新時期發展的基礎所在,也為後來畢業生的就業、發展提供了關係網絡,是極其優秀的社會資源。

部屬院校pk省屬院校:主要牛在不差錢

各部委院校畢業生一般也是在全國範圍內就業,但其影響力主要集中在本行業本系統,而且其強勢專業只有在本行業本系統才大有用武之地,同時這些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受行業發展的影響較大,畢業生跨行業就業會受到一些侷限。

︳省屬院校

省屬院校是指隸屬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院校,如,北京聯合大學、湖北大學、青島大學分別隸屬北京市、湖北省和山東省,這部分院校是中國大學方陣中的主體。一般來說,鑑於一個省(市、自治區)有限的教育投資,她們中只有一少部分院校會受到地方政府的重點支持,這些幸運兒一般實力較強,在省內有很好的口碑,就業時也比較吃得開;而其餘大部分省屬院校就顯得很平庸,彼此間實力、聲譽相差不是很大,報考熱度往往跟所在城市有關——如果在省會或海濱城市就會熱一些,反之則通常只能招收到二本批次的踩線生。

部屬院校pk省屬院校:主要牛在不差錢

由於省屬院校的榮衰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地方財力的支持,所以,假如其所在省區的經濟實力比較強盛,她自然也水漲船高,跟著分享光榮與幸福。比如上海、北京、大連、青島等地區,經濟、文化發展遠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地方財政富得流油,所以其省屬院校可能比教育部直屬高校還財大氣粗。而且,經濟發達地區總是行業發展完備,人才政策完善,吸納優秀師資、優秀生源的能力都很強,這類院校的綜合實力提升很快,每年的錄取分數線都居高不下。而處於貧困省份的院校則要承受較多的磨難,連蘭州大學這樣的教育部直屬高校都因為地處偏遠而不被人重視,得到“中國最委屈大學”的稱號,更別說那些全靠地方財力養活的省屬院校了。不唯甘肅,所有的中西部地區省屬院校都面臨著如此窘境,因為投入少,教師的工作、科研條件和住房、福利待遇自然跟不上,進而導致越有本事的優秀師資越是流失得徹底,這對學校的發展是釜底抽薪似的致命打擊。

部屬院校pk省屬院校:主要牛在不差錢

總體來說,省屬高校實力不及教育部直屬院校和行業部委所屬的大部分院校,這類院校多以服務地方經濟為宗旨,招生、就業大多限於本地區,畢業生就業選擇空間相對較小。但這並不是說其就業就一定難,因為這類院校與本區域的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就業信息靈通,用人單位對其瞭解較多,再加上老鄉、校友等人氣因素,所以在本地區也佔據著“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