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3 硝烟过后,他们仍留存着这永不褪色的的橄榄绿


硝烟过后,他们仍留存着这永不褪色的的橄榄绿


硝烟过后,他们仍留存着这永不褪色的的橄榄绿


在昭平县走马乡的大山深处,坐落着一个生态种养基地——国威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公司的成员比较特殊,是由参加抗美援越和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退伍老兵组成,他们之中,年龄最大的85岁,最小的53岁。


硝烟过后,他们仍留存着这永不褪色的的橄榄绿


老兵梁胜仁是公司的发起人之一。谈及为何要组建公司,他说道,走马乡是一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区乡,人均耕地面积小,经济欠发达。他退伍返乡后,当过木器厂厂长,开过农家乐饭店,收入还不错,但是看着曾经一同驰骋疆场的战友生活过得并不是很好,这一直是他心中一块沉甸甸的石头。于是他决定联合走马乡附近的退伍老兵们,一同创办公司,共同致富。希望大家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家庭经济条件,减少子女们负担。


硝烟过后,他们仍留存着这永不褪色的的橄榄绿


图为梁胜仁和他的妻子

就这样,老兵们用握紧钢枪的手,拿起了致富的锄头,就像当年在战场一样,他们凭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开始了创业致富之路。公司的创业基地选在一个依山傍水,气候宜人的地方,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是个最佳的创业场所。老兵们就地取材,在江边围起了鱼塘,在半山腰办起了养猪场,在山坡上开垦荒地。公司慢慢初具规模,老兵们养了2000条鱼,200多头猪,种植了50多亩的皇帝柑,也在山上养起了蜜蜂。然而在创业过程中吃的苦只有他们知道。


硝烟过后,他们仍留存着这永不褪色的的橄榄绿


老兵邱新华告诉大宝,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创业亦是如此。因为公司从创办之初就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所以公司所有的活都是自己干,多累都要自己扛。他是公司种果项目的负责人,在公司种植了50多亩的皇帝柑,现在是树苗护理的关键期,每个月都需要施肥和打农药,从早上六点多忙到下午六点多,只有中途吃午饭的时间休息。50多亩果树的药水和肥料都是靠人工背上山的,地面坑坑洼洼的,很不好走,一壶药水20多斤,一天不知道要背多少壶药水。这个活很辛苦,很多年轻人根本干不来。


硝烟过后,他们仍留存着这永不褪色的的橄榄绿


创业之路并不是像想象一样那样一帆风顺,仿佛是老天考验这些从战场上走下来的老兵,公司曾遭遇过一次特大洪水。回忆起那次洪水,梁胜仁眉头紧锁:“因为发洪水的时候是在晚上,洪水将围栏冲毁了,我们一点准备也没有,鱼塘里的鱼已经准备上市场卖了,结果被全部冲走,还有养在山上的蜜蜂,也是因为这场雨死了一大片,一场大雨冲走我们30多万。”这个刚刚发展起来的公司就像一个襁褓的婴儿,哪里能承受这么大的打击。


硝烟过后,他们仍留存着这永不褪色的的橄榄绿


那段时间大家的士气都低迷,梁胜仁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说,当初是大家信任他,才愿意把钱投入到公司中,很多老兵为了这个公司,连养老钱都拿出来了,再让大家拿钱出来投资是不可能了。为了挽救公司,他只能放手一搏,拿出自己家中全部积蓄,弥补到公司的损失中,同时他也全身心投入到公司,将农家乐饭店给停业了,全力拯救这个处在生死边缘的公司。


硝烟过后,他们仍留存着这永不褪色的的橄榄绿


梁胜仁的奉献精神深深打动的大家,老兵们决定一同出谋划策与公司共渡难关。走马乡政府了解到老兵们的情况后,加大了对老兵们的创业扶持力度,为他们解决最棘手的问题。乡政府先后为他们修建了马路、办公楼,政府的关怀让老兵们更加坚定了继续创业的步伐,在困难面前再次站了起来!


硝烟过后,他们仍留存着这永不褪色的的橄榄绿


谈及未来公司的规划,老兵们目光中闪烁的希望的光芒。老兵们打算继续扩大皇帝柑的种植规模,准备在基地办农家乐,休闲渔业,将基地打造成原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景点,这些计划都已提上日程。


硝烟过后,他们仍留存着这永不褪色的的橄榄绿


老兵们还不忘弘扬关爱奉献的精神品质,经常去慰问弱势群体,近几年来,他们总共慰问和帮扶困难群众十多户。此外,他们还共同捐钱为蔡家海烈士修建了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让这个曾经抛尸荒野的同胞能长眠于祖国大地。


硝烟过后,他们仍留存着这永不褪色的的橄榄绿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退伍的老兵们将中国军人的军魂演绎的淋漓尽致,虽然他们已经脱下军装,但是军人的精神已经深入他们骨髓!在战场他们是保家卫国战斗的英雄,退伍之后他们是生活中的强者,向老兵致敬!


硝烟过后,他们仍留存着这永不褪色的的橄榄绿


2018说干就干,干就干好!

硝烟过后,他们仍留存着这永不褪色的的橄榄绿


本期至此 谢谢观看

内容综合自:贺州故事

硝烟过后,他们仍留存着这永不褪色的的橄榄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