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鸛雀樓古代是做什麼用的?對此你怎麼看?

愛幻想的兩條魚


王之渙因一首《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而名垂千古,而鸛雀樓也因此詩而名揚四海!史書記載,鸛雀樓舊在郡城西南黃河中高阜處,時有鸛雀棲上,遂名鸛雀樓!



鸛雀樓與武昌黃鶴樓、洞庭湖畔岳陽樓、南昌滕王閣齊名,被譽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樓。



鸛雀樓位於永濟市蒲州古城西向的黃河東岸、蒲州古城城南,始建於北周時期,由北周大將軍宇文護建造,為一座軍事戍樓。

宇文護,字薩保,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人,鮮卑族,北周文帝宇文泰之侄,邵惠公宇文顥第三子,南北朝時期北周權臣。早年跟隨宇文泰與東魏多次交戰,屢建戰功。


鸛雀樓的修建,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是用於軍事用途,另外一種則是因為宇文護的母親在戰亂時期陷落於北齊。被齊王長期幽禁,以此作為籌碼,長期要挾。無奈罷兵的宇文護,日夜期盼期望齊王放母親歸來,於是在黃河岸邊建造高大雄偉的鸛雀樓,憑欄眺高母親所處的敵國。以此來寄託思母之情。

我個人覺得,鸛雀樓主要用於軍事。鸛雀樓所處的永濟市位於晉、秦、豫“黃河金三角”區域中心,是山西省的南大門,鸛雀樓建於黃河邊上,站在鸛雀樓之上,可以將黃河兩岸的軍情偵查的一清二楚,正是兵家所言的必爭之地。


智帝輝煌


鸛雀樓是類似燈塔的存在。現在在南方(長江,珠江水域)還有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