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粵北糧倉—始興的“前世今生”,瞭解一下

始興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有粵北地區最大的一塊小平原墨江小平原,也因此始興有粵北糧倉的美譽。而承擔著糧食儲存功能的糧倉也是經歷了一系列的變化。


粵北糧倉—始興的“前世今生”,瞭解一下


說起始興縣糧倉儲糧發展史,在糧食系統工作了33年的退休幹部楊簡森如數家珍,在他的帶領下,筆者見到了50年代初建的圓筒倉。

“像這個倉庫就是50年代初,大概是五三、五四年這個時候建的,這種倉庫叫做圓筒倉。一個倉庫大概是放500噸糧。這兩邊是兩排過去那邊就已經拆掉很多了。以前一路做過去的,這些倉庫其實要用現在都還可以用。這裡等於說就是倉庫的歷史,最早的倉庫就是這樣。”糧食局退休幹部楊簡森介紹道。

隨著農業生產水平的不斷提高,糧食產量也越來越多,圓筒倉已經滿足不了當時的糧食儲存,始興縣糧食部門對圓筒倉進行了改進。


粵北糧倉—始興的“前世今生”,瞭解一下


“這個就是80年代為了提高儲存量,這個就儲的太少了就加高了,加高就拆掉這個瓦面,增高了儲糧量就增加了一半。以前是500噸,現在可以存到1000多噸這樣。”楊簡森告訴筆者。

在做好糧食儲存工作的同時,始興縣開始大力興建糧倉。上世紀五十年代,始興縣建造了房式倉、蘇式倉,以滿足了當時糧食的貯存需要。楊老告訴筆者,在當時蘇式倉在省內是處於先進水平。

“這個倉庫他為什麼先進呢?它到這個夏天的時候,它依然能夠保持到這個糧溫16度左右,像夏天的時候都是40多度、30多度的溫度的時候。它這個糧溫能夠保持在16度到18度這個樣子。由於低溫儲藏這個糧食它就不會塵化。所以這個糧食保管三年它的這個發芽率都能達到85%以上。所以它先進就先進在這裡。”楊簡森娓娓道來。

在1986年6月始興縣在東郊場建成了貯糧立筒庫,立筒庫高21.5米,每庫可堆糧17米高,貯糧225噸。1989年4月,經廣東省科委批准,並委託廣東省糧食局主持在始興縣召開了技術鑑定現場會,對始興縣東郊場糧庫的立筒庫貯糧通風及卸料減壓裝置的設計與效果進行試驗,作了技術鑑定。經中商部技術司、倉貯局以及省內外的糧食通風工程的專家、學者鑑定認為:立筒庫貯糧通風降溫處於國內領先技術水平。而如今這些糧食儲藏倉仍在繼續使用,高高聳立的立筒倉在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的同時也見證我們始興時代變遷。

【記者】潘俊宇 見習記者 唐音

【通訊員】陳思 謝志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