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李世民因為李治仁厚,選他接班,為什麼後期殘殺那麼多忠臣,甚至族滅舅父長孫無忌?

思往不可再追


這個說法就不厚道了,李治到底殘殺哪個忠臣了?

李治的統治了大唐帝國33年,在這33年裡的時間裡,他主要做了這麼幾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覆滅了以長孫無忌為代表的士族集團,把庶族出身的武則天立為皇后,很多人會認為李治是個懦弱的皇帝,主要依據就是親手培養起來了一個兇殘女皇帝,但其實,一開始,武則天的上位,是李治當時政治局面的需求。

長孫無忌或許在貞觀朝是賢臣,但在永徽朝那可就不是了。

唐高宗即位後,“以長無忌為太尉,兼檢校中書令,知尚書、門下二省事”。永徽元年,李治將政務全都委託給了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兩個人悉心奉國,以天下為己任,所以史記載這段時間裡,有貞觀遺風。

但是,長孫無忌在穩定政局的同時,極力推行膨脹關隴集團的政策。從李治即位到武氏立後的六年時間裡,新任宰相凡六人,其中五個均出自關隴集團。他排擠非關隴集團的大臣,從而人為地造成了一個反對派。

長孫無忌借房遺愛一案殺掉了吳王李恪(此時還是個小透明李治的心裡肯定也比較暗爽這個事情),並且把跟他不睦的江夏王李道宗流放,李唐宗室最能打的王爺就這樣退出了政治舞臺。

為了穩固自己的權勢,長孫無忌編織了一個巨大的權力網不說,還把李治完全至於士族的包圍之下,後宮的王皇后、蕭淑妃,一個是山東士族的代表,一個是江左士族的代表,這完全是要在朝廷搞魏晉門閥士族政治,搞不好還會弄出個東晉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來,要知道東晉的那些司馬皇帝,皇帝當得很悲哀啊,凡事都要看世家眼色。

唐太宗時,就致力於消解世家大族對政治的影響力,編寫氏族志把自己家排為天下第一氏族,之後又繼續發展科舉,試圖打破門閥士族對政治的壟斷。而到了長孫無忌這裡,他在永徽朝做的事情,實際上是不斷擴大李唐起家的關隴集團的影響力,然而我們回頭看看李世民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出自關隴集團的沒有幾個,而原先跟隨李淵打天下的關隴勢力,在整個貞觀朝的影響力也逐漸降低了。

所以說,長孫無忌的行為,無論是從政治生態的平衡考慮,還是王朝延續的大方向出發,都是破壞大於建設。要知道,士族門閥政治的結果是慘淡的,兩晉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

李治除掉長孫無忌,以上這些理由還不夠麼?何況,這一時期,實際上長孫無忌已經把持了政事堂,幾個宰相(唐代不止一個宰相,中書門下尚書三省長官都是宰相,參知政事也算是個副相)都成了他關隴集團的人,為長孫無忌馬首是瞻,要做個什麼事情,李治都無法讓這些人真正有效執行。

為此,李治決定反擊,他選擇的方向是先打擊關隴集團外圍勢力,也就是此時被壓一頭的山東士族和江左氏族,切斷長孫無忌與內廷的聯繫,先廢后再說。經過艱苦卓絕的奮鬥,他與他的親密戰友武媚娘,外廷唯一打手許敬宗,凌煙閣僅剩的軍方代表李勣的默契支持下,終於把長孫無忌這座大山給搬到了。武則天的立後,標誌著李治對關隴集團的勝利,也是李治開始打擊士族政治的開始。


士族地主勢力的沒落,庶族地主勢力上升,打破世襲血緣關係的壟斷政治,是南北朝後期以來的歷史潮流,而長孫無忌恰恰是在逆潮而上的人。所以長孫無忌死得其實一點都不冤枉。

整個永徽朝,是李治文治武功的鼎盛時期,他先後滅掉了西突厥、滅亡百濟(三韓之一,在今天韓國境內)高句麗(東北地區政權,疆域包括今天的東北地區以及北朝鮮)。

道了顯慶五年,李治的身體出現了毛病,之後的23年時間裡,就是李治跟武則天較量的時期,顯然身體不好,時常頭暈目眩的李治,政治影響力不斷下降,而武則天的勢力不斷崛起,最終造成了二聖臨朝的局面。但大體這一時期,唐王朝的政治是清明的,政治鬥爭雖然劇烈,可並沒有出現李治胡亂殺忠臣的情形啊。

忠臣都是輿論影響造成的,而忠臣的背後都是錯綜複雜的政治利益糾葛,皇帝要做的事情,是維持帝國統治,政治的平衡生態,而不在於這個人是不是頂著忠臣的帽子。

忠不忠的,誰又說得定呢,文明理解的忠臣,還不是當時以及後世的政客們為了自己的政治需求所營造出來的而已。


瞎寫一通,大家湊合著看,如果看起來還成,麻煩點個贊,關注一下“坍塌的歷史觀”也是極好的!


江畔初見月


唐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病重,臨終前召見長孫無忌和中書令褚遂良二人受遺令輔政。唐高宗李治登基後,拜長孫無忌為太尉,兼揚州都督,同中書門下三品等。賜爵褚遂良河南縣公,尚書右僕射等。這時的長孫無忌、褚遂良頗受重用,其所進謀議,唐高宗無不優納。唐永徽六年,唐高宗欲廢皇后王氏,立昭儀武氏(即武則天)為皇后,長孫無忌屢言不可,儘管後來唐高宗、武則天的母親楊氏、武則天的親信禮部尚書許敬宗送禮說情,仍遭到長孫無忌的拒絕。後來唐高宗不聽長孫無忌等人的勸阻,仍立武則天為皇后。武則天因長孫無忌阻攔自已當皇后,十分痛恨長孫無忌。唐顯慶以後,寬仁孝友的唐高宗多病,朝政皆由天后武則天處理,武則天的權勢與皇帝無異,時稱二聖。這時的武則天就開始排除異己,首先把矛頭指向阻止自已當皇后的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瑗等人。唐顯慶四年,武則天指示中書令徐敬宗誣陷長孫無忌勾結監察御士李巢謀反,先流放到黔州,後逼令其自縊而死,子女流放嶺外。對於褚遂良、韓瑗的官一貶再貶,去世後仍不放過,流放其子女到蠻荒之地。對於長孫無忌,《舊唐書》的編撰者劉昫評論說:無忌戚里右族,英冠人傑,定立儲闈,力安社稷,勳庸茂著,終始不渝。及黜廢中宮,竟不阿旨,報先帝之顧託,為敬宗之誣構。嗟乎!忠信獲罪,今古不免,無名受戮,族滅何辜。主暗臣奸,足貽後代。


魯翁3


李治作為太宗的接班人,只能說是太宗的無奈之選。初李承乾為太子,太宗對其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並苦心教導他,李承乾也沒有辜負太宗的苦心與一番心血,對治國理政也有了很深的見地。而且文有王珪,武有侯君集。如果不出意外,太宗之後,李承乾穩穩的接下皇權的接力棒是毫無懸念的。但他命不好,結果棒沒接到手,反倒失去了太子之位,而且被終身監禁,最後在鬱悶中死去。他名不好,誰也不能怪,要怪就怪太宗基因太強大,給他生下了許多厲害的兄弟。魏王,蜀王這些都不是省油的燈,他們聯合起來整垮了李承乾,李承乾只有哭的份,為什麼是我?但歷史是改變不了的,所以哭也沒用!

李承乾後,蜀王,魏王也上蹦下跳的,沒事在太宗跟前顯殷勤,都想著太宗父皇那天一高興,給他們個太子玩玩。但是沒想到太宗是何許人也,早將他們的意圖看的清清楚楚,就是不給你們太子玩玩,你們在蹦噠也沒用,我還不知道你們是什麼貨色。就這樣魏王和蜀王還傻傻的等啊沒事獻殷勤啊,但到頭來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甚至還不如成乾兄。悲催啊,但這就是現實,是生在帝王家的現實。

看到上竄下跳的兒子,太宗也許也很急,但這麼多兒子都在這上竄下跳的,令人眼花繚亂,太宗硬是一個都沒看上,太宗心裡急啊,難道就沒有一個安分點的,能守住我家業的兒子。太宗心裡苦,但是太宗不說。這天,心情稍好的太宗在散步,遠遠看到一個青年向他走來,走進後,一聲父皇將太宗叫懵了,這時長孫無忌在旁,忙說這是您的小兒子,我的親外甥李治啊。太宗這才想起來還有這麼一個兒子,唉都是其他幾個不成器的,把太宗整暈了,差點忘了還有李治這麼一個兒子。所以從這以後吧,也許太宗看李治順眼合胃口,就打算讓李治接班,長孫無忌也看出了太宗的意思,也就從旁幫襯著。終於,李治成了太子,也許太宗看出了李治的寬厚仁慈,只能做守成之君,最後一咬牙。太宗做了惡人,為了兒子,為了李唐天下,為了不致以後外戚專權,為了以後兒子能更好的守住自己的家業不致被諸如長孫無忌這樣的人掠奪,太宗就開始殘暴不仁,找理由殺人了,可憐的長孫無忌還想沾沾外甥的光,可是還沒來得及就被太宗殺了,而且太宗殺的不僅僅是他一個,還有很多像他這樣的人。

所以,太宗李世民殺功臣,就是因為怕李治仁厚,以後不能很好的守住李唐江山,怕一些功臣仗著自己是功臣不把李治放在眼裡,而提前為李治掃清障礙而已。


翼下之風005


長孫無忌是唐朝最大的權臣,沒有之一,

李治做皇帝后,想廢了王皇后,王皇后是太原王氏出身,背後勢力太大了,李治擔心廢了王皇后大臣們不同意,就先讓長孫無忌同意,

於是帶著武則天去長孫無忌府上賄賂他,嗯,真的是賄賂他,送他十車財寶,並提拔他的三個庶出的兒子做朝散大夫,看到時機成熟了,就對長孫無忌說想廢了王皇后,長孫無忌就是不接話,李治於是帶著武則天回去了,

武則天又讓她媽去長孫無忌府上,長孫無忌就是不同意。

《資治通鑑·唐紀十五》:上由是有廢立之志,又畏大臣不從,乃與昭儀幸太尉長孫無忌第,酣飲極歡,席上拜無忌寵姬子三人皆為朝散大夫,仍載金寶繒錦十車以賜無忌。上因從容言皇后無子以諷無忌,無忌對以他語,竟不順旨,上及昭儀皆不悅而罷。昭儀又令母楊氏詣無忌第,屢有祈請,無忌終不許。禮部尚書許敬宗亦數勸無忌,無忌厲色折之。

試想一下,皇帝到臣子府上,賄賂臣子,求臣子同意他廢后,誰掌實權??

長孫無忌把李氏親王裡最有權勢的兩個親王,吳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殺了,這是為什麼?不是為了篡位鋪路嗎?有把皇帝當皇帝嗎?

所以,長孫無忌妥妥的大唐第一權臣了,李治把武則天從感業寺弄出來,可能是因為喜歡,

但是,給她權力是為什麼呢?顯然,是為了把她培養成政治盟友,對付長孫無忌了,

外戚長孫無忌跟李治的關係比較複雜,長孫無忌血緣上是他的舅舅,政治上初期是李治的政治盟友,李治登基後,就從盟友變成政敵了,

李治為了奪權,就必須提拔新的外戚,也就是他自己的妻族,而王皇后親人肯定是不能提拔的,那就只能培養武則天的家人了。


中國通史視頻


李治作為李世民的第九子,由於各方面都非常優秀,李世民才最終將皇位傳給他,但李治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過於寵愛武則天,讓武則天參與朝政,為以後的武則天奪權和改朝換代埋下了隱患。

看過有關唐朝電視劇的觀眾都知道,武則天是一位心機非常深和野心非常大的人,為了得到李治的專寵,想方設法去打擊異己,這其中就包括李治的皇后和貴妃。當武則天馬上要當上皇后的時候,最大的反對勢力出現了,那就是李治的親舅舅長孫無忌,長孫無忌眼看著武則天一天天做大,不止一次的提醒李治,但由於李治的寵愛,武則天一次的脫險。由於長孫無忌長時間的反對,不僅導致武則天對其恨之入骨,就連李治也非常反感,因為長孫無忌經常讓皇帝下不了臺。

由於長孫無忌和眾大臣的反對,李治想要封武則天為皇后的想法一直無法付諸行動,武則天更是惱羞成怒,指派奸臣許敬宗伺機誣陷長孫無忌謀反,其他奸臣一同落井下石,再加上李治對長孫無忌的反感,最後將長孫無忌和一眾官員免職下放,武則天趁機捏造長孫無忌和眾大臣謀反的證據,最後李治大開殺戒,將長孫無忌和有關的大臣全部處死。

反觀長孫無忌的死,一是長孫無忌作為兩朝重臣和皇帝的舅舅,經常不把皇帝放在眼裡,遭了皇帝的忌,二是長期得罪了以武則天為首的勢力,遭到了無限制的攻擊。




缺點愛的小白丁


仁厚是對民。皇帝法理上代表所有臣民,為君父,所以仁愛是做皇帝的首要條件。李世民也屬於愛民帝王,對臣子是不錯的。殺長孫無忌,是擔心他以後干政,找李治的麻煩。李治仁厚,到時候怕是對付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