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雍正王朝》八爷推荐张廷璐为主考,其兄张延玉为何紧随推荐了李钹为到副主考官?

萦旭


《雍正王朝》中,雍正准备开科取士,这个时候八阿哥胤禩推荐了当朝首辅张廷玉的亲弟弟张廷璐担任正主考,而张廷玉则反手推荐了与三阿哥胤祉关系密切的李绂担任副主考。

就在这场看似平常普通的人事安排商议的背后,所隐藏着的却是各方之间的明争暗斗与相互间的利益妥协,堪称官场博弈的“经典教科书”。


对于本次科举,可以说雍正是非常的重视。

刚刚登基的雍正,所面临的的问题是非常庞杂的,其中最为棘手,并且是最急需解决的就是“无人可用”这一巨大的难题。

实际上,雍正之所以会面临如此严重的用人困难的处境,并不是朝中真的没有人可以为雍正所使用,而是雍正对于他们实在是“不敢用”。

在“九子夺嫡”期间,雍正一直以来都是以“孤臣”自居,奉行的是“争是不争、不争是争”的策略,以此来掩饰自己的争位之心。

尽管这样为康熙所信任与器重,但却也留下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此时的雍正在人才储备上是非常的匮乏,除了与他关系交好的十三阿哥胤祥,以及他曾经旧部年羹尧、李卫、田文镜等人,雍正很难再找出其他自己可以值得信赖的支持力量,包括康熙的皇子和朝中大臣,都是如此。

尽管康熙为雍正留下了三位辅佐他的大臣,但这个时候的雍正也依然对于他们三人有着或多或少的顾及。张廷玉,是汉族大臣的代表,一贯保持着明哲保身的行为处事方式;马齐,满洲官员的代表,此前曾经因为支持八阿哥胤禩而被康熙惩处,现在属于中立派阵营;至于隆科多,想法与处事方式颇为耐人寻味,颇有一种首鼠两端、隔岸观火的做派。


因此,相对来说,雍正对于张廷玉更加的倚重和信任,可有碍于张廷玉汉族官员的身份,此时的雍正在对其的使用上,也是颇有对于舆论的顾虑与考量。

反观自己的重要政敌,也就是以八阿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可谓是兵强马壮、人员众多,不仅光皇子就有四人,即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从此前“百官举荐新太子”的剧情中也能看出,朝中绝大多数的官员也站在了胤禩这面。

也正是鉴于如此复杂而又困难的政治局面,雍正也采取了一系列对应的举措。

首先,他将胤禩任命为总理王大臣,让其牵头署理各项政务,将其进行安抚的同时,也是对其在朝堂上的影响力加以利用,使得各项政令能够得以实施。

其次,他同意了隆科多的推荐,任命诺敏为山西巡抚,这是主动在向朝臣进行示好的一种表现,意在拉拢朝臣给予自己信任与支持。

再次,就是计划着开科取士,通过选拔一批年轻的官员,进而为现有的官僚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并且在培植支持、拥护自己的官员队伍同时,对当前的政治势力格局进行变革,以确保新政的推行。

既然这场科举对于雍正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那么关于正副主考的遴选与任用,也随即成为了争斗的焦点所在。


八阿哥胤禩推举张廷璐,希望就此达成“一箭双雕”的效果。

就在雍正与大臣们商议正副主考的人选的时候,胤禩是推荐的人选是现任内阁侍读学士,同是也是上书房首辅大臣张廷玉的亲弟弟,张廷璐。

张廷璐虽然官阶上和朝堂影响力上不如自己的哥哥张廷玉你,但是其自幼饱读诗书,常年供职于翰林院,也算是当世之鸿儒大家,八阿哥胤禩举荐由其出任正主考,也算是知人善任。

然而在举荐张廷璐的背后,却隐藏着胤禩的诸多政治目的。

其一,便是针对张廷玉。

胤禩与张廷玉之间,表面上是和和气气,但是张廷玉在内心中实际上是非常的排斥胤禩的。这其中既是受到了康熙皇帝的影响,但同时也有张廷玉自己的主观判断,要不然在此前的“百官举荐新太子”中,张廷玉就不会不顾朝臣们的排挤,执意保举太子胤礽了。而在雍正夺位的最后时刻,也是他稳定住了现场局面,将胤禩等人按在了畅春园,使其无法与外援取得联系,进而帮助雍正顺利登基。这些都使得两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巨大的隔阂。

所以这个时候胤禩主动举荐张廷玉的弟弟张廷璐担任正主考,颇有一种主动向张廷玉示好的意思,但是更重要的是,胤禩也想着借此挑拨雍正与张廷玉之间的关系。

胤禩非常清楚,此时的张廷玉对于雍正有着非常的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张廷玉就是胤禩对抗雍正的一块非常重要的绊脚石,所以他希望的是在雍正与张廷玉之间制造隔阂。

因而胤禩通过主动举荐张廷玉的弟弟张廷璐这样的方式,迷惑雍正认为张廷璐与自己有着一定关系或者张廷璐正在被自己拉拢,由此让雍正对于张廷璐产生怀疑,进而也使得雍正对于张廷玉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戒备之心,籍此挑拨二人之间的君臣矛盾。

而与此同时,当胤禩把这个问题抛出来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为雍正布置了一道“二难选项”。

如果雍正支持了胤禩的举荐,那么胤禩很有可能会达成其政治目的,如果不支持,很有可能会让张廷玉的颜面尽失,也寒了张廷玉的心,可以说雍正对于这项推荐,是不得不同意的。

其二,便是胤禩要充分拉拢和利用张廷玉,以获取其身后的政治资源。

胤禩举荐了张廷璐,那么其必然会对胤禩感恩戴德,亦或者说与胤禩之间有了一定的联系,从而就此搭建了“友谊的桥梁”。

而如果张廷璐真的当上了科举考试的正主考,不仅张廷璐的官场之路便从此更加的一帆风顺,胤禩也能从其中获取更多的资源。

首当其充的便是这次科举考试的考生了。由于张廷璐当上了主考,因此张廷璐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他们的老师,而在古代的时候,“师生关系”可以说是官场上关系最为紧密的关系之一了,于是乎同通过张廷璐,胤禩就可以对这批考生加以影响,甚至是控制,不仅能够让他们继续为己所用,更是让雍正此前的一系列设想变得全盘落空。

当然还不能忽视的是张廷璐现在的内阁侍读学士的职务,这是一个与皇子关系密切的岗位,从张廷璐与弘时的交往就能看出这个职务的价值与重要性。胤禩也是想借着张廷璐,将自己的影响力覆盖到雍正的皇子身上,进而更加有利于自己对于雍正的反击与报复。

由此可见,尽管胤禩举荐的是张廷璐担任正主考,可他实际盯上的目标是张廷玉以及通过张廷璐所能获取的政治资源,这才是他举荐张廷璐的真正目的。


张廷玉举荐李绂,既有着一心为公的体现,当然也有着自己的私心。

当雍正统一八阿哥胤禩举荐张廷璐出身正主考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雍正说这句话可谓是颇有意味,而这也是在表明雍正自己对于胤禩举荐张廷璐的不满,同时也是对于张廷玉的提醒与暗示。

对于雍正来说,胤禩是彻彻底底的“外”,而他们之间还有着“九子夺嫡”输赢这样的“仇恨”所在,所以并不是张廷璐能力不够,也不是张廷璐不为雍正所认可,只不过由胤禩举荐的话,雍正是非常的不满,所以才有了“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这明显是对张廷玉的一种暗示,同时也是也告诫他,张廷璐本应该是由张廷玉自己来举荐的,而如今却被胤禩抢了先,平衡也就此被打破,张廷璐也确实要做点什么继续维系当前的平衡态势。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廷玉举荐了李绂。

“臣也推举一人。此人崖岸清峻,在读书人中声誉很高,可以出任副主考。”

张廷玉举荐李绂出任副主考,可谓是一次非常有“艺术性”的举荐,充分体现了张廷玉的“老谋深算”和“平衡之道”,以及他与雍正之间的一种默契。

首先,张廷玉举荐李绂出任的是副主考,这是给胤禩留足了面子。

如果雍正同意的话,张廷玉自己的亲弟弟则可以正式出任正主考的位置,这无疑是对自家兄弟的一种帮衬,这必然是他所想要看到的。当然更加重要的是,张廷玉没有驳下八阿哥胤禩的面子,算是支持了胤禩的举荐,使得双方的关系继续保持着一种微妙的态势,可谓是“一举两得”。

其次,就是将三阿哥胤祉的势力牵连到了其中,这也是雍正非常想看到的。

如果此次科举中,八阿哥胤禩的势力一家独大,必然不能为雍正所放心。可此时的雍正自己的阵营中,又是无人可派,张廷玉、马齐等人大材小用,年羹尧是带兵之人,田文镜监生出身难以服众,李卫更是大字不识。所以,一直混迹于读书人圈子的三阿哥胤祉这面,反而有着可以出任的人选。

于是,张廷玉举荐李绂,可以收是帮着雍正将三阿哥胤祉的势力牵扯到其中,而这不仅是雍正对于胤祉主动示好的重要表现,并且希望通过其实现对读书人群体的拉拢,更是为了借助三阿哥胤祉来制衡八阿哥胤禩。

再次,张廷玉也是想着借助李绂,在一定程度上为自己的弟弟铺路。

早在康熙朝时期,李绂就已经通过随同三阿哥胤祉编纂《古今图书集成》,而名满天下,还受到了康熙皇帝的嘉奖,之后更是由于其清廉刚正的为官品格,被誉为“读书人的领袖”、“清流的代表”。

试想下,且不说正主考的显赫位置以及受到众多考生的尊敬程度,但从由李绂这样的名仕为其做副手,无疑是对其地位与名望有着巨大的提升作用。

由此可见,张廷玉推荐李绂,并不单纯的是为了这次科举考试的顺利进行,其中也有着自己的私心所在。


只不过,事情的发展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这场科举因为张廷璐的渎职以及雍正皇子弘时“别有用心”的泄露考题而不得不重新举行,张廷璐也因夹带舞弊考生而为雍正议罪斩杀,结局让人唏嘘。

而这场正副主考的人事安排背后,所蕴藏着的是异常激烈的政治势力斗争与错综复杂的政治利益交换,其中的纷繁与精彩,也值得人们去细细品味。


雍亲王府


雍正王朝中,八爷胤禩和张廷玉都是权谋高手。

八爷举荐张廷玉的弟弟张廷璐做雍正登基以来的首场恩科主考可谓用心之不良。如果说雍正登基加封胤禩后,老四、老八还有一丝和好的曙光,那胤禩的这个举荐算是绝了雍正的念头。



张廷璐是谁,当朝首辅张廷玉的弟弟,张廷玉又是雍正最为依赖的股肱大臣,而且张廷璐又是八爷党,最少也是亲八爷党的人。胤禩举荐张廷璐当主考,雍正一时不好拒绝,一拒绝就有可能让他与张廷玉之间产生隔核。雍正的首次科举考试是很被看重的,因为雍正想尽快收揽人才建立自己可以信赖的班底。



胤禩的这些小九九是逃不过张廷玉这个老狐狸的眼睛的,他可不愿上当,但又不能直接推辞,所以赶紧推荐了李绂作为副主考。因为李绂是天下文人的领袖,他来出任副主考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抵消张廷璐这个主考的作用,而且李绂为官清正肯定会纠正老八等人在科考中的不当行为。



总之,八爷举荐张廷璐是想搅乱雍正收揽人才的计划,顺便在他与张廷玉之间种根刺,让雍正尽快陷入无人可用的境地,从而为架空他做准备。


沧海一粟7528


感谢提问。

张廷玉因拥立有功,作为汉臣被雍正重用,位极人臣。可以说和十三爷是雍正左膀右臂。八爷推举他弟弟,一是有拉拢人心的心思,主考官是一个份量很重的官职,要知道,当了本届主考官,本次科举士子都是以门生自居。给张家这份权力,拉拢张廷玉。张廷玉的弟弟本身也是八爷党的一员,把他推出去就是看张廷玉如何选择。

二是在雍正和张廷玉之间插一个怀疑的种子,挑拨离间他们。这样若是不重要张廷玉,不重要汗臣,天下的汉族官员都会和雍正离心离德。八爷用心狠毒。

至于李绂,天下读书人的领袖,三王爷的门生。这个三王爷自康熙时就揽收天下读书人修表著书,得到读书人的赞誉。张廷玉为了防止八爷名为推举视为挖坑陷害,就把读书人的领袖推出来。让李绂监督。这样起码能明哲保身。



行走在画中山


雍正王朝中,八爷之所以推荐张廷璐,是因为他是张廷玉的弟弟,是为了拉拢张廷玉,更是因为张廷璐是自己的人!作为主考官,其下面的考生都是自己的学生,日后可以为张廷璐所用,为八王所用!

张廷玉作为老臣早已看清八王的用意,所以为了平衡八王爷,举荐三王爷一派的人,三王爷是中立的!


小人物四叶草



《雍正王朝》里面展示了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激烈盛况,后来随着雍正上位看似一切都尘埃落定了,可实际上八爷党一直都在伺机而动等待时机,可以说尽管雍正册封八爷胤禩但是这一点也没有感动胤禩而是让胤禩一党愈加猖狂,背地里面的小动作就没有停下来的时候。


雍正登基以后一方面希望各省欠款都能如期收上来,而山西的诺敏就直接上折子说自己省内欠款全部追缴完毕,这下子可把雍正乐坏了,于是就颁发了“天下第一巡抚”的牌匾给诺敏,而雍正第二件大事就是科举考试,科举考试关系到朝廷未来的人才啊,这可是重中之重啊,可是八爷党想插一脚,谁不想将来天下的人才都为自己所用啊?所以八爷党举荐八爷组成员张廷璐。


虽然张廷璐是八爷党的人,但是八爷张口了雍正也不能驳了八爷的面子,这时候老臣张廷玉看出来八爷的险恶用心,也怕将来惹火上身,所以就推荐了天下文人之首李绂为副主考官,雍正也知道张廷玉的用心,于是考官就变成了两位,这样的话李绂也可以分担一些主考官的威望,也不至于天下文人将来都成了张廷璐的门客,间接的为八爷党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