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曹丕夺了大汉江山,为什么司马炎就不能夺了曹魏江山?

大家好1212121212


这位题主盆油又调皮了,曹丕代汉当然是篡位。

延康元年(220)正月,掌握汉室政权实权的曹操病死,曹丕继位魏王和丞相,掌握大权——

曹丕是曹操次子,也是正室卞夫人所生的嫡长子(与丁夫人所生原嫡长子曹昂在宛城之变时战死,丁夫人也因此与曹操“离婚”),但是曹操的继承人并没有因为曹丕是嫡长子一早就锁定在他的身上,事实上直到之前的建安二十二年(217)也就是曹操去世的3年前,曹丕才最终击败了其同母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

我们知道,虽然曹操曾经挟天子以令诸侯,却一直以所谓周文王自居,并未登上皇帝的宝座,但是以周文王自居的暗含意思一方面是自我节制,一方面也是暗示儿子曹丕在自己去世之后不妨完成夺取政权的最后一步。

延康元年(220)十月, 曹丕的亲信华歆(之前为魏国——曹操曹丕封国——御史大夫,曹丕即魏王位后拜华歆为相国,封安乐乡侯)率领文武百官联名上书,劝汉献帝把帝位让给魏王曹丕。汉献帝不得不“愉快地”表示:

咨尔魏王:昔者帝尧禅位于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于常,惟归有德。汉道陵迟,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乱兹昏,髃凶肆逆,宇内颠覆。赖武王神武,拯兹难于四方,惟清区夏,以保绥我宗庙,岂予一人获乂,俾九服实受其赐。今王钦承前绪,光于乃德,恢文武之大业,昭尔考之弘烈。皇灵降瑞,人神告征,诞惟亮采,师锡朕命,佥曰尔度克协于虞舜,用率我唐典,敬逊尔位。于戏!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天禄永终;君其祗顺大礼,飨兹万国,以肃承天命。

不逐一翻译了,总之意思就是汉朝气运已经不行了,当年我差点玩完幸亏你爸爸拯救了汉朝拯救了百姓拯救了我,现在魏王你又继承了你爸爸的伟大事业,我应该根据天命无常归于有德的精神学习尧舜把帝位禅让给你。

曹丕故作推辞,在“三让”之后才“勉为其难”答应接受。

三让固然是惺惺作态的程序,但曹丕的戏有点过,有几回要么说出了

故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吾之斯志,岂可夺哉?

要么说出了

义有蹈东海而逝,不奉汉朝之诏也

就是竟然说要学习许由等淡泊明志的先贤

或远入山林,莫知其处,或携子入海,终身不反,或以为辱,自投深渊。

大臣们心说不带你这么玩的,但表面上只好更加提高引经据典的质量和“科学含量”。

于是有的根据所谓“黄龙见”的“动物学奇观”,引用《春秋汉含孳》、《春秋玉版谶》、《春秋佐助期》等等谶纬中的:"代赤者魏公子"、"汉以许昌失天下"、"许昌气见于当涂高,当涂高者当昌于许"“”当涂高者,魏也;象魏者,两观阙是也;当道而高大者魏。魏当代汉”等等不明觉厉的神奇话术,力证曹丕当皇帝的天命所在、众望所归。

有的从“天有十二次以为分野,王公之国,各有所属,周在鹑火,魏在大梁”的“天文学高科技”出发,引申出今年岁星正好在魏国的分野,不是你当皇帝还能有谁。

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有周之分野也。高祖入秦,五星聚东井,有汉之分野也。今兹岁星在大梁,有魏之分野也。

十月二十九日,汉献帝宣布退位并将皇位“禅让”给曹丕,曹丕登坛受禅称帝,立国号为大魏,史称曹魏,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并定都于此(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因汉尚火德,复名雒阳,此时曹丕认为魏于五行当为土,而水得土而乃流,土得水而柔,故除"佳"加"水",变"雒"为"洛")。

曹丕是为魏文帝,并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曹操因此被后人称为魏武帝)。当年十一月一日,曹丕封业已退位的汉献帝刘协为山阳公。至此,历12帝,195年的东汉王朝名实俱亡。

有一句说一句,曹丕对汉献帝还算不错,史书记载:

以河内之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行汉正朔,以天子之礼郊祭,上书不称臣,京都有事于太庙,致胙;封公之四子为列侯。

汉献帝(现在的山阳公)刘协在禅位之后还活了14年,享年53岁——比226年去世的曹丕还多活了8年,对照从南朝宋的刘裕开始的弑杀退位皇帝游戏,曹丕厚道得多。

事实上,历史上所谓的三国时代从曹丕当上皇帝这个时间才真正开始,某种意义上,《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相对精彩的大部分人和事其实都是这个时间点之前的记载。

曹丕篡汉,虽然如上述经过无数华丽文辞和冠冕说法的包装,但是无可辩驳是篡位,不存在问题中所说的不是篡位的问题,当然,同样的,司马炎也是篡位。

区别或许在于,司马炎历经之前父祖两代的积累,摘桃子的因素比曹丕更大。

曹丕只当了6年皇帝,这还有一则轶事:

早年曹操没有立世子,曹丕一直自我怀疑,当时有一个叫高元吕的人,曹丕就把他找来给自己看相,高元吕对他说:"你未来贵不可言。"曹丕又问:"我的寿命有多长?"高元吕回答:"你的寿命,到四十岁会有一个小挫折,过了这一年就再也无忧也。"后来没多久曹丕就被立为魏王世子,到四十岁那年病逝。


谈古论金


汉朝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已经名存实亡了,在很多人看来是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了。曹操千辛万苦统一了北方,可以说北方是曹操打下的基业,汉帝不过是个摆设,他儿子代汉自立也无可厚非;司马家族就纯粹属于窃夺曹氏江山了,司马懿身为托孤大臣,非但没有履行托孤大臣的职责,反而把持魏国朝政,把曹氏皇帝变成了摆设


喷我者全家横尸街头


这让我想起曹操临死前的那句话“这江山谁也带不走”其实曹公早就看透了,他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指他们曹家的江山谁也带不走,而是说这江山根本不是谁的,人都有一死任你有多大的能耐也带不走,你只是暂时掌管而已总有后来人来接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