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抗疫最美风景:“逆行者”中的教师身影

面对疫情,面对危难?该如何选择?数以万计的“逆行者”用行动告诉我们答案。在这些“逆行者”中,我们发现了广大教师的身影,他们奋战在人员流动密集的抗疫一线,用智慧、心血、责任和担当奏出了“逆行者”的最美旋律。

抗疫最美风景:“逆行者”中的教师身影

“我的勇敢冲锋”

通讯员 陈建波 占金怀

大年初一早上,还在家过年的湖北省谷城县南河镇中心学校青年教师邱君毅收到一个特殊通知,根据疫情防控工作安排,她要负责协调处理南河镇各学校的防疫工作。

“我虽然只是一个小人物,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坚守自己的岗位,尽量多做一点工作,那就算是为防疫作了一点应有的贡献。”没有犹豫,邱君毅立即奔赴南河镇中心学校防疫一线,一去就是20多天。

刚刚赶到单位,邱君毅就放下行李,拿上测温枪,自告奋勇与同事们一起深入小区,进行逐户、逐人的健康排查、信息登记和体温测量。在排查中,她发现几位发热患者,在向上级报告的同时,积极协助他们就医检查。随后又及时汇总全镇各校排查数据,录制电子档案,一直忙到晚上十点多。

连续高强度工作的第三天,邱君毅因为身体的疲惫和发热病人的传染,她开始发烧,身上疼痛、无力。为避免传染其他人员,她及时报告身体状况并到医院就医,万幸的是,经过检查,她只是普通病毒性感冒。

晚上,整个校园只有邱君毅一个人,空旷的校园让这个胆小的年轻姑娘有些害怕,甚至不敢关灯睡觉。尽管如此,她依旧信念坚定:“担当与责任同在,监督与防控共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作为党员、作为基层工作人员,我们都不会惧怕,不会退缩,严阵以待,勇敢担当,共克时艰。”

那一刻,邱君毅似乎不知道胆小是何物。她拖着病躯,认真汇总各类资料,及时上报相关数据,做好上传下达,确保信息通畅,确保全镇学校防疫工作顺利开展。不仅如此,在处理单位工作的同时,她还积极参加乡镇志愿服务,参与当地防疫检查卡点值守工作。

2月16日,在观音沟值守点值守的时候,大雪纷飞,气温猛降,邱君毅不惧严寒,始终坚守在防疫一线的岗位上,认真做好来访登记和体温测量。口罩等防疫物资告急,她积极打听物资购买渠道,第一时间赶去购买。随后又迅速分发到各校、各值守人员手上,尽全力保证值守人员防护物资不短缺。

“其实,平时我可胆小了,但这一次算是我的勇敢冲锋。”邱君毅,这个小姑娘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党员的坚韧和无畏。



“非常时期,这是我们该做的!”

——湖北宜昌抗疫教师群像

通讯员 张黎磊


每天登记学生身体信息,创新开展在线教学,克服重重困难服务学校和社区……在这次防疫战中,他们说自己只是做了一名人民教师应该做的事。

“甘老师放心,我会努力的”

作为湖北省宜昌市长阳一中资深班主任,甘卫国不可谓不紧张。

早晨6点起床,给女儿做早餐,同时线上督促所带班级学生完成当日早读任务。有人迟到,要联系家长弄清原因;有学生没传读书照片,要适时提醒。

上午,详细制作授课课件,每一节课的教材、练习都精心做成电子版,方便学生看得清楚,学得方便。

下午,当医生的爱人已经十几天没有回过家了,就既当爹又当妈,洗衣服、收拾房间。

晚上9点至10点,批改作业的黄金时段,没有线下教学作业本上红色艳丽的勾叉与评语,取而代之的是指明得失又直抵心房的语音点评。为了每个学生在第二天起床后能听到一段几分钟不等的“甘爸语音”,甘卫国往往要花费三个多小时。

作为班主任,在线上的管理并不比在校的管理少。每个时间点的提醒、每天情况的通报、对问题学生的帮扶、三天一次的小结……甘卫国都会有针对性地给学生留言,哪个方面做得不错,哪里还需要加强。

由于特殊的网络学习环境,班上一位学生沉溺于手机娱乐,而且不听家长劝告,甘卫国则通过电话、QQ、微信等多种途径,对他进行劝解和引导,

让甘卫国欣慰的是,孩子的状态正在慢慢改善,还给他留言:“甘老师放心,我会努力的。”

那一刻,甘卫国觉得自己的付出很值得。

“这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1月23日,腊月二十九当天,宜昌市青岛路小学总务主任付云峰独自辗转全市20多个大小药店,为学校储备了口罩、洗手液、消毒液等物品。

这样的行为,大家一点都不惊奇。在同事们看来,付云峰就是学校的贴心大管家。

疫情当前,交通管制,原定值班教师因身处老家不能到岗,付云峰主动到校进行防疫工作值守,既是带班领导,又是值班教师,从大年初一开始,他几乎每天到校进行教室内外消毒,对门卫管理进行科学指导,要求门卫师傅对外来人员严格把关,进行测温消毒,严格守好校园第一道安全防线。

2月3日,农历大年初十,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付云峰仍挺身而出,冒着寒风,骑着电动车,往返社区、学校,联系购买防疫物资,张贴科普海报,用实际行动在自己的岗位上打好这场“防疫战”。

付云峰女儿今年初三,面临中考,家中还有年迈的老母亲,疫情来临,他无暇照顾家中老小,不顾个人被感染的风险,每天骑着电动车奔波于家和学校的途中,在微信群里为同事解答疫情相关问题,还为工作需要出入小区的教师开具证明……

“这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不值一提!”付云峰总是淡淡一笑。可正是这些平凡而朴实的事情,温暖了每个人的心。

“第一个站出来”

“我可以去,随时都行!”

“我孩子大了,没什么负担,我去。”

看到教育局发出的志愿者招募令,宜昌市高新区实验小学教师报名空前踊跃。

赵锋是学校为数不多的男教师,年三十本来准备回老家,当听到校长说最近形势很严峻,立刻做家人工作,改变行程留在宜昌,投入到防疫工作中。

青年党员教师陈茜是线上课程的负责人,在学校值班时,主动协助学校做好防疫工作,应急值班时也是第一个站出来。不在城区的教师也积极行动起来,总务主任崔家喜身在秭归,不仅把学校防疫工作放在心上,还为学校弄到一批消毒物资。

疫情防控期间,没有公交、没有的士,出行全靠步行,但值班教师为了按时到校,提前出门,步行一个多小时到岗,毫无怨言。

“在疫情面前,没有人是旁观者!”在湖北宜昌,还有许多教师在默默奉献着。宜昌市第十一中学教师周贝妮父亲重病,在医院24小时贴身照顾父亲的同时还在进行在线教学,宜昌市科技高中校长易炜除了关心学校师生的健康,更是心系社会,帮助宜昌第二人民医院联系捐赠了100件医用防护服。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绝不能耽误学生学习”

——记山东省枣庄市“空中课堂”录制教师团队

通讯员 胡乐彪


早早地来到学校录播教室,熟悉多媒体设备操作,拷贝并调试课件,检查音频视频是否正常播放,规划设计板书,细心整理着装,模拟站位寻找最佳镜头效果,虚拟课堂调整最佳上课状态……2020年这个寒假,与往常大不一样。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山东省枣庄市教育系统出现了多位逆行者,为学生录制“空中课堂”。

“我是党员,我先录课!”

承担就是责任,录制就是任务。

1月28日,当听到学校有重要任务后,许多党员教师通过电话、微信纷纷向学校党组织递交了“请战书”。其中,大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是党员,我先录课。”

“三天的备课过程中,我的屁股几乎没离开凳子。眼睛累了,就闭上休息一会儿;困了,便趴在桌上打个盹儿。” 2月3日,枣庄市实验学校党员教师褚洪英在录课结束时说,这是她从教30多年来最难上的一节课。一心只想着让学生身临其境,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同为党员教师的陈辰,承担了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一课录制任务。由于之前都是执教低中年级,对高年级教材不熟悉的她,利用三天时间观看相关微课视频、优秀课例,并制作出课件。在第一次录制中,因为过于紧张表达有错误失败后,不得不重新再录制。

“整个录制过程要比平时上课别扭得多。无论备课的艰难,还是录制中的别扭,都赶不上内心想为战‘疫’出一份力的激动心情。” 陈辰表示。

“这个时候,街道上人影都罕见,你真的要去录课吗”“你自己的嗓子还在发炎,一说话就疼,你怎么讲课呀”“不怕,我们都是党员”!

面对家人的担忧,一个个党员骨干教师带头往返于家校之间,穿梭在办公室和录播室之间,研读教材、备课、制作课件……

2月7日,从早晨9点一直忙到下午4点的枣庄市立新小学课程教学处主任、党员教师李茂辉,因疲惫不堪不小心被电源线绊倒,整个脸撞在窗台上,门牙被磕掉一半。去医院简单处理后,第二天不顾家人反对又投入到紧张工作中。

枣庄市实验小学教师赵娣是一位有着20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她将自己深夜备课的画面发到朋友圈后,很多朋友心疼地打来电话质问:“你都是老教师了,还需要加班到深夜?”

“平时的课都没随便讲过,更何况视频课?三尺讲台就是我的‘战场’,以这种特殊的方式,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这是我的骄傲!” 赵娣这样回复。

舍小家 顾大家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全民战役,没有谁是旁观者。

枣庄市实验小学教师田颖为了高质量完成任务,她将70多岁的老人和2岁多的娃娃留在家里,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一天晚上,她在录课结束回家的路上,孩子打来电话说:“妈妈,人家都回家了,你还往外跑!”听得她心里一阵酸。

枣庄十五中教师王凌霜患有眼疾,不能长时间看电脑屏幕,母亲春节前也刚做完手术,急需照顾。但他为了录制工作顺利完成,趴在电脑前一待就是几天。特别是到了最费精力的后期,每天基本上都是晚上11点多才离开学校。有时候顾不上回家吃饭,有几次都是爱人把饭送到学校。

枣庄市教科院教育信息研究中心主任朱士雪是一位癌症康复者。连日来,他带病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主持了全市空中课堂的技术支持工作,在短时间内构建了“教育云平台”,并协调有关部门开通了7道空中课堂视频的播放渠道,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观看课堂教学视频的需求。

录制“空中课堂”那几天,正赶上天气降温。在零下几度的录播室里,有些学校为防止有噪音影响视频效果,不得不停开空调;有些教师为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形象,不得不脱掉厚厚的棉衣,冒着严寒一遍遍地参加录播。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有些教师中午连家也不回,自带干粮解决午饭,有的甚至顾不上吃饭。在他们心里,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绝不能耽误学生学习。

“这些教师都是好样的!”枣庄市教育局副局长、教科院院长邓淇说,正是有了这些教师的无私奉献和忘我工作,才能迎来“空中课堂”的完美呈现,才能保障中小学“延期不延教”“停课不停学”。



守土有责 教育有光

通讯员 吴江黔


“非常寒假”有“非常教师”。一些教师在学校值守、在家上班,但也有一些教师被疫情困在了自己的家乡,江西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教师邹芬平就是“被困”的其中一位。

“回不去学校,我也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邹芬平在自己老家萍乡市上栗县鸡冠山主动报名参加村里的“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一线抗疫工作,成为一名义务宣传员和行动志愿者。她不仅负责村里的抗疫宣传工作,还在村口监测点进行“志愿值岗”。

值岗期间,尽管天气寒冷,隔壁村还确诊了一例新冠肺炎患者,但邹芬平每天向村民宣传政府抗疫决心、抗疫方法,同时对进出人员进行体温监测、信息登记、劝返解释等,不厌其烦,日复一日。

邹芬平不仅自己行动起来,还动员家人一起加入这场战“疫”当中。在她的号召下,父亲、妹妹、妹夫在各自的村庄主动加入“志愿服务”队。为保证村庄安全,他们连续几天都在设卡点通宵值守。

而姐姐邹水平更是在邹芬平的打动和影响下,将自家种植准备售卖的近200公斤绿色蔬菜全部捐给了上栗县人民医院。

忙碌的同时,邹芬平没有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当得知集团正在计划拍摄“附小学子宅家运动”视频时,她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承担拍摄工作。由她负责组织拍摄的“亲子室内运动小游戏”及“室内体能锻炼小方法”视频,不仅在附小公众号推出,还在南昌体育教研、南昌教育公众号同时发布。

得知邹芬平在家的“事迹”,集团校长易艳丹说:“面对突如其来的战‘疫’,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们该怎么办?邹芬平老师用行动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肩扛责任,勇于担当,守土有责,教育发光。”

其实,像邹芬平这样的教师在集团还有很多。

教师王哲明负责课件制作工作的同时,还承担学校师生合唱团的“云合唱”、教师艺术团云手语舞蹈《让世界充满爱》的后期合成编辑工作,最终的拍摄成果引起广泛反响。这两部作品成为献给奋战在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的最好礼物,也成就了师生们一堂特殊的“艺术思政课”。

教师吁丹在这段日子里,接受了14年教师生涯以来的“挑战第一次”——担任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线上课程《挑战第一次》的录制。她不生搬硬套线下教学,最大限度还原真实上课场景,有时候为了线上录课,凌晨三四点才睡觉。

教师刘军云专门前往南昌九龙湖南收费站进行值守。连续几天值守,他的鞋站破了、走破了,但他默默缠好胶布,继续值班。同时还要准备部门统筹工作和线上教学的班级工作,每天都要忙到半夜。纵使再难再苦,刘军云也只是以一句“明日再战”以铭心志。

“医护人员在前线治愈病人,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成为后方最温暖的守护者。”一位位平凡的教师,坚持做着一件件平凡的事。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抗疫。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