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 影響中國歷史進程近二百年的關隴軍事貴族集團

關隴集團是指北魏時期一些籍貫位於陝西關中
和甘肅隴山一帶的門閥軍事勢力。這一概念最早是由陳寅恪先生提出的。

關隴軍事集團的產生和歷史上著名的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有很大的關係。北魏建國初期,都城設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平城的地勢比較靠北,當時在北方的蒙古草原上盤踞著強大的遊牧民族柔然。當北魏南下作戰時,柔然騎兵經常侵擾北魏境內,而都城平城首當其衝面臨嚴重的安全威脅。

公元396年-398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先後在平城以北設置了沃野、懷朔、武川、撫冥、柔玄、懷荒六個軍鎮,以此來拱衛京師。六鎮將領皆由鮮卑貴族擔任,士兵主要都是鮮卑人,還有一些漢人豪強。因六鎮的重要作用,六鎮的將領甚至是士兵的身份地位都比較高,而普通百姓都以在六鎮當兵為榮。

影響中國歷史進程近二百年的關隴軍事貴族集團

隨著北魏疆域的不斷擴大,北魏政府強制漢族及其他民族的大族豪強、部落首領及將帥遷入六鎮戍邊,後來又不斷地發配囚犯戍邊,從此六鎮鎮民的地位日益下降。到了孝文帝漢化改革,遷都洛陽之後,政治、經濟中心南移,六鎮的軍事地位也沒那麼重要了。而作為六鎮的統治者如鮮卑貴族、士族豪強得不到朝廷的重視,長時間得不到升遷,待遇也不如洛陽的貴族豪強,就去奴役、盤剝六鎮的老百姓,導致六鎮貧富差距加大、社會矛盾加劇,軍民長期對北魏政府不滿。公元524年終於爆發了六鎮軍民起義。

起義爆發後,六鎮的鮮卑貴族和漢人豪強趁機擴充自己的實力。出身於懷朔鎮的鮮卑化漢人高歡利用這次起義投機鑽營,到了六鎮起義被鎮壓後,高歡不但得到了北魏權臣、大丞相爾朱榮的賞識,還收編了六鎮餘部二十多萬人。後來,爾朱榮死後,其家族也被高歡全部消滅,高歡從此成了北魏政權的實際操控者。

公元533年,北魏孝武帝密令關中大行臺賀拔嶽對抗高歡奪回政權。賀拔嶽認為想要對付高歡就必須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於是率部整合關隴地區的軍事力量。關隴軍事集團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而賀拔嶽也成為關隴集團的第一代領袖。

影響中國歷史進程近二百年的關隴軍事貴族集團

賀拔嶽除整合關隴地區的軍事力量外,還整合了六鎮的剩餘力量。至此,賀拔嶽的實力大增,孝武帝任命賀拔嶽為都督關中二十州諸軍事、大都督。此時在北魏朝廷能和高歡抗衡的也只有賀拔嶽極其兄長賀拔勝了,高歡對賀拔兄弟倆很是忌憚。

公元534年,在高歡的離間下,賀拔嶽被人用計所殺,殘部由賀拔嶽的部下兼好友同鄉、夏州(今內蒙古境內)刺史宇文泰收編。孝武帝為了擺脫高歡的控制,跑到宇文泰處避難。後來,宇文泰與孝武帝政見不合,毒殺孝武帝,另立孝文帝的孫子元寶炬為帝,建立西魏。

影響中國歷史進程近二百年的關隴軍事貴族集團

宇文泰首創府兵制,士兵平時耕種,戰時打仗,參戰時自備武器和馬匹。根據鮮卑八部制度,又設立八柱國。柱國本來是戰國時楚國的官職名,是為有戰功的人設置稱為上柱國。北魏時設置柱國大將軍,爾朱容是第一個獲此封號的人,位在丞相之上。宇文泰此時的地位相當的高,八柱國裡除了他和皇族的元欣,其他六位,每人各督兩名大將軍,共十二大將軍,每位大將軍又各督兩個開府,每個開府各領一軍,共二十四軍。這就是府兵制的基本系統配置。

宇文泰的八柱國十二大將軍,通過相互聯姻和發展,基本主導了後來的歷史發展進程。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基本上都和宇文泰是老鄉,來自六鎮中的武川鎮,經過後來的發展,勢力遍及關隴地區,關隴集團由此產生。當然,關隴集團是現代學者提出的說法,在當時他們可不知道他們都同屬這一集團,只知道他們最初都來自同一地方,後來都各自有不同的發展和命運。

影響中國歷史進程近二百年的關隴軍事貴族集團

八位柱國大將軍分別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趙貴、於瑾、獨孤信、侯莫陳崇。十二大將軍分別是:元育、元贊、元廓、宇文導、宇文貴、李遠、達奚武、侯莫陳順、楊忠、豆盧寧、賀蘭祥,王雄。其中,宇文泰的兒子語文覺建立了北周政權,楊忠的兒子楊堅建立了隋朝,李虎的孫子李淵建立了唐朝,獨孤信的三個女兒分別是北周、隋、唐的皇后,李弼是瓦崗軍李密的曾祖父。這些人在當時都是改朝換代、建功立業、顯赫一時啊!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府兵,有軍權又在朝廷任職,形成了“入則為相,出則為將”的情況。

在關隴集團中,其他的後起之秀像尉遲囧、長孫晟、賀若弼、韓擒虎、李靖、侯君集都是當時的名將,為隋、唐的統一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而其最後的代表人物長孫晟的兒子、唐初宰相、外戚長孫無忌在唐高宗時,因得罪武則天被誣陷圖謀造反,削爵發配黔州(管轄今湖南、湖北、重慶、貴州部分地區),被逼自殺。

影響中國歷史進程近二百年的關隴軍事貴族集團

關隴集團的形成在南北朝亂世時確實能起到權力集中,各勢力相互制約,達到一定的權力平衡,使社會在五胡十六國之後相對穩定,但是也因為國家權力通過世襲的方式,一直在這些士族門閥手中,中央權力太弱,導致朝代更迭頻繁(槍桿子裡出政權啊!),而且普通庶族百姓是很難有機會走入仕途的。這些士族門閥擁護誰,誰就能取得政權,當然也必須代表這些人的利益。為了改變這樣的現狀,隋文帝楊堅推行了先進的選官制度-科舉制。但因為當時的門閥勢力很大,最終沒有成功。到了唐玄宗時,關隴集團基本上都沒什麼有影響力的人了,府兵制也被廢除,縱橫一時的關隴集團就此退出了歷史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