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佛教現在只剩禪宗和淨土宗了呢,其他的宗派基本消失?

九華山善敏旅行


這個題目問得不太準確,應該說是漢傳佛教只剩禪宗和淨土宗,其他宗派基本消失了。而且實際上,禪宗也基本名存實亡,諸宗都同歸淨土了?

且聽我慢慢分析。

原本漢傳佛教一共有八個宗派,分別為:三論宗、天台宗、華嚴宗、唯識宗、禪宗、淨土宗、律宗、密宗。其中前五個宗派的哲學思辨性比較強,而後三個宗派則專注於修行。


這八個宗派中,最先消亡的是唯識宗。唯識宗是玄奘創立的,就是那個西天取經的唐僧。這個宗派是最原汁原味的宗派,比較忠實於印度的佛教思想,因此傳到中國後水土不服。唯識宗的特點是各種名相的分析特別繁瑣,就像做數學題一般,可想而知它的受眾不廣,因此傳了幾代就消亡了。

而三論、天台、華嚴和禪宗都是中國化程度比較深的宗派,也為中國哲學作出了很大的貢獻,特別是深刻影響了宋明理學。

那麼為什麼這幾個宗派最後只剩禪宗了呢?因為三論、天台和華嚴的理論還是比較繁瑣複雜的。比如天台宗講十界、十如是、三種世間、一念三千、一心三觀、三諦圓融等等,要解釋清楚這些概念,必須下一番苦功夫。至於這些宗派具體說什麼,在此就不解釋了,要解釋清楚至少需要一篇論文的長度。

而禪宗就比較簡單了,它的思想就是即心即佛,頓悟成佛。特別是禪宗不立文字,不用分析那些複雜的概念,你只要去悟就可以了。對於中國人來說,禪宗實在是太方便了,所以一時間風靡全國,各宗派都在向禪宗靠攏。比如華嚴宗和天台宗最終都和禪宗合流了。


再說說剩下三個專注於修行的宗派。

淨土宗的宗旨是,你只要一心念阿彌陀佛的佛號,在臨終時阿彌陀佛就會出現,皆因你去西方極樂淨土世界。在淨土世界你可以聽阿彌陀佛講法,最終成佛。就好比考大學比較困難,你可以先去上個輔導班,淨土世界就是輔導班。而且淨土世界沒有痛苦,只有歡樂,所以人人嚮往。

律宗顧名思義就是要守戒律。

密宗就是秘密的宗派,這一宗有很多秘密法門和咒語真言。漢傳密宗消失了,但是大家可以看看藏傳密宗,就大致明白密宗是怎麼回事了。

這三個宗派裡,律宗沒什麼特別之處,因為所有的宗派都要持戒,所以這一宗派沒什麼存在感,若存若亡。不過近代的弘一大師就是律宗的。

密宗屬於秘密傳授,可想而知傳播力比較弱,所以最終消亡了。

而淨土宗的修行方法十分便捷,適合不同的人群,不論是出家僧人還是在家居士,不論懂不懂佛學,只要會念“阿彌陀佛”就行了。所以淨土宗流傳下來了。

後來發生了禪淨合流,佛教中人,比如永明延壽禪師提倡要禪淨雙修,說:“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但是,禪宗的理論看上去簡單,但實際上思辨性很高,禪宗的頓悟也是很難達到的。因此,最簡單的淨土宗就漸漸地吞併了禪宗,唐朝時期那個不立文字的禪宗早就沒有了。

順便說一句,中國的僧人見人打招呼會說“阿彌陀佛”,其實這就是淨土宗的傳統。



夢露居士


人心向簡,禪宗講頓悟,教外別傳不立文字,淨土宗講只念阿彌陀佛就可往生極樂世界,這本是佛教中教義最簡單的兩派,沒想到世道人心總是喜歡簡單的東西,所以最簡單,最容易成佛解脫的教派到最後往往最流行。

這個問題應該指的是在中國範圍內吧,禪宗和淨土宗都是佛教中國化的產物,東南亞還是流行小乘佛教,西藏還是密宗這一派,總得來說,佛教是越來越衰落了,中國剩下的都是最簡單,宣傳最容易成佛的教派。

當年弘一法師復興律宗,可惜律宗太苦,戒律太多,除了弘一法師外,基本上沒人修習律宗。人們都想用最短的時間成佛,於是下層百姓最喜歡淨土宗,哪怕是目不識丁的人只要終日口粘阿彌陀佛,死後就螚到西方極樂世界。現在寺廟裡都寫著阿彌陀佛就是詭異阿彌陀佛的意思。當年彌勒也有淨土,而且在佛法盛行的時代,彌勒信仰要比彌陀信仰多很多,而且彌勒佛是未來佛,後來民間也分不清什麼彌勒信仰,彌陀信仰,於是就通通阿彌陀佛了。

西藏的密宗流行也是如此,人們總希望找到什麼秘密法門,一下子就成佛,當時所謂的活佛到處都是,這種景象不正是佛講的末法時代的典型表現嗎。

在高度世俗化的中國,復興佛教有很長的路要走,學佛也不能想著,走捷徑連秘法,一切修行都要從心開始,從日常的行住坐臥開始,這樣才能領悟佛法的真諦。一切以完全不付出,就想著成佛或者開悟的方法,都是邪魔外道,要堅決抵制。


昭烈名臣


佛教是一個世界性宗教,不單在中國,在東亞,東南亞的大部分國家都有分佈。根據從印度傳出的方向不同,現在的佛教有三大流派。從印度向南傳播,經過斯里蘭卡傳入東南亞地區的,稱為南傳佛教。南傳佛教現在以上座部佛教為主體。向北傳播,稱為北傳佛教,一支經西域傳入中原漢地,成為漢傳佛教,另外一支傳入西藏,成為藏傳佛教。禪宗淨土宗這樣的說法,僅針對漢傳佛教而言。

漢傳佛教宗派分野,主要分為大乘八宗,小乘三宗。所謂的宗,實際上是指不同的修行方法。小乘宗派在唐代之前就已經衰落,到現在完全無跡可尋了。具體的區分主要是日本佛教史文化學者提出來的,近代以後,這種思想傳入中國,並得到了中國學者的普遍認可。近年來,有學者對這種劃分提出了質疑。日本學者在劃分漢傳佛教宗派的時候,是以日本的佛教傳承為基礎,某些劃分並不符合中國歷史的發展事實。比如,玄奘的法相唯識論能否單成一宗就值得探討。

從宋代開始,除禪宗和淨土宗之外,其他宗派迅速衰落。但是原因各不相同。三論宗法相唯識宗,理論比較艱深,對僧侶的能力要求很高,傳承難度大。律宗的修行方法非常艱苦,不受僧侶的歡迎。密宗的法器製作,壇場的佈置非常耗錢,傳承不好主要是經濟原因導致的。

禪宗的特點之一在於強調農禪一體,僧侶自己參與勞動生產,不完全依賴佈施,對外界的經濟依賴小。修行方法也比較簡便,經濟壓力小。此外,禪宗的思想境界比較深,受到文人的喜愛。

淨土宗的特點是非常的簡單易學,是修行門檻最低的宗派。淨土宗認為念佛就可以得到佛菩薩的加持。誠心念佛就可以得到解脫,特別受到中下層民眾的歡迎。

這兩個宗派群眾基礎非常好,在宋代以後,依然有非常穩定的傳承。

元明清時期是漢傳佛教的衰落期。元代的時候,統治者推崇藏傳佛教壓制漢傳佛教。明清時期,對外交流不暢。加上印度佛教於這個時候已經在本土滅絕。漢傳佛教思想發展自然陷於困境。

近代以來,漢傳佛教復興,其他宗派其實也有一定的發展。比如密宗從日本回傳。金陵刻經社恢復了法相唯識宗的傳承。楊文山,歐陽竟無等人以居士身份,重新復興了法相唯識宗。而近代著名的愛國僧侶弘一法師,是律宗的代表性人物。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宗派合流是近代以來中國佛教的發展特點。佛教徒在修行過程當中,並不會只使用一種修行方法,而往往是以一種修行方法為主,以其他一到幾種修行方法為輔。因此宗派分野,就不那麼明顯了。


用戶4325101516


問題本身就存在錯誤。佛教發源於印度,但是早就在印度消亡了。現存三大佛教派系,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和藏傳佛教。

大乘佛教就是指漢傳佛教,漢傳佛教分為八大宗派。主流的有禪宗,淨土宗,其餘的宗派影響力早就衰微了。其實,現代漢傳佛教業以逐漸衰微,很多寺院掛羊頭賣狗肉,少林寺都要上市了,這是佛教的恥辱。

小乘佛教在東南亞,最虔誠的是泰國。佛教徹底改造了泰國這個國家,泰國人民遠比信仰伊斯蘭教的東南亞諸國友善,包容,平和。目前為止,小乘佛教在東南亞還是很有影響力的宗教。

藏傳佛教主演集中在西藏,影響力輻射不丹和尼泊爾,中國青海等地。藏傳佛教本來也有很多宗派,最後黃教取得最後勝利。達賴喇嘛為黃教最高領袖,其次為班禪。蒙古也是信奉黃教,也有活佛體系。

總的來說,佛教衰敗只是時間問題。未來宗教都會消亡,這是大勢所趨。當科技替代神創造了新社會之後,宗教就已經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當然,消亡的過程會很緩慢。但是,現代人對科技的膜拜遠比對諸神要更虔誠。當然,科技不夠發達的今天我們依然需要宗教來撫平我們內心的波瀾,需要宗教來安撫我們脆弱的靈魂。


真卿雜談


佛教自進入中土以來,一共分為八個宗派。分別是三論、唯識、天台、華嚴宗、禪宗、淨土宗、律宗、密宗。

為什麼現在只剩下禪宗和淨土宗呢?主要的原因就是其他佛法太過高深,沒有修行的人很難參透。有些宗派,甚至你一輩子也很難研究透徹。

我們僅僅舉唯識宗和律宗為例。先說唯識。唐僧取經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但是我們要注意,當初唐玄奘費勁十多年去印度,求的經文其實都是唯識的經典,回國之後又花費了數年進行翻譯。但是,唐玄奘死後,唯識宗就逐漸的衰落了。

如果打一個不恰當的比喻,修行唯識宗就有點像我們打遊戲,需要不停打怪升級,刷經驗值。唯識宗要不斷的證果位,比如要學四念處法,斷除自己的慾望,就可以證得阿那含果。斷除一切煩惱,就可以證得阿羅漢果。此外,唯識宗的思想也非常複雜。大家感興趣的可以去讀《瑜伽師地論》,這本書是唯識宗的代表,但非常難度,晦澀難解。

再說律宗,如果唯識宗還是強調你內在心性的話,律宗就強調對你外在的約束。據說,比丘一共有360個戒律,比丘尼有480個戒律。一個僧人的行住坐臥,一言一行都要符合戒律。例如,作為僧人,甚至你的步數有多大都是有規定的,稍微一個疏忽就有可能犯戒律。所以,這些戒律真的會把人束縛得特別難受。

逐漸的,八個宗派裡面,除了淨土和禪宗,剩下的在宋代以後就逐漸消失了。

現在淨土宗很興盛,尤其是一些文化程度較低的人會相信淨土。因為淨土宗很簡單,你去讀三本經典,《佛說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就可以。只要你臨終念阿彌陀佛,你就可以極樂往生,平常根本不需要任何的修行。所以,對於一般文化較低的人來說,這是最方便的信仰。

再說禪宗。禪宗從唐代流行以來,主要是文人士大夫比較喜歡。因為禪宗更多的是參話頭,講機鋒。比如,最有名的一個例子就是,有人問“佛祖西來意”。對曰:吃茶去。

還有,有人問:如何是修行?答曰:該睡得時候睡,該吃的時候吃。這些話對於一般人來說,可能像是廢話。但是,對於瞭解佛教典籍的文人士大夫來說,就是一種法門。


蔡志忠佛教漫畫

但是,隨著後來佛教逐漸衰落,禪宗也漸漸變了味道,可能有些人對佛教了解很淺,但是偏偏就喜歡瞎說,然後讓別人覺得自己很高深。禪宗講“呵佛罵祖”,但那時悟透了的人才可以這麼做。但是有些人並沒有這種道行,也來做,就徹底喪失了佛教戒律、思想的威嚴性。

雖然,現在大家都說禪宗是中國本土的宗教流派。但也有人說,中國佛教的衰落,禪宗其實是罪魁禍首。


兮兮說事兒


玄奘大師用“真唯識量”打遍印度無敵手,給印度佛教撐起了最後的輝煌!就在玄奘大師回國之後,印度佛教被印度教徹底擊敗。從此佛教在印度幾乎絕跡,剩下的也是作為印度教的一個分支而存在。

當時印度的佛法認為“一闡提”是無種姓人,永遠不能成佛!這與之前佛教認為“一闡提人亦能成佛”發生了矛盾。鑑於中國佛教的天台、華嚴、禪宗等認可了“一闡提亦能成佛”,恐怕中國人不能接受這個理論。當玄奘把這個情況反應給戒賢法師時,戒賢呵雲:“彌離車人,解何物而輒為彼指!”意思是素質卑劣的種族,不需要為了迎合他們而亂做解釋。玄奘遵照戒賢法師的指示,回國之後翻譯佛經時照本宣科。結果玄奘的唯識宗和秦朝一樣二世而亡!

到了清末民初時期,唯識學又再度興起。現在玩唯識學的人也不少!

密宗由於不太適應內地,在漢地幾乎就沒怎麼傳承。後來傳入日本,形成了日本的真言宗。到了現代,又隨著日本忍者回到了中國。日本忍者手上做著各種手印,口中念著真言,就是這玩意兒!現在基本也都是在玩兒。隨著藏傳佛教在歐美的興起,在民國時期從歐美返回來的藏密又在內地興起。到了全民練氣功的年代,佛教的什麼派別都出來了。尤其是密宗,什麼唐密、東密、藏密全都出來了,只要你交上錢,大師們都給你灌頂!

律宗現在是真沒有修行的人了!沒有多少人願意嚴守戒律。說到律宗不得不提一下弘一法師。弘一法師俗名李叔同,在音樂、美術、書法、詩詞、戲劇等好多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要學佛就皈依律宗!這才是真正修行學佛的人。

禪宗結合了老莊玄學,比較受國人的喜愛。尤其是到了後期,利用腦筋急轉彎的方式,把耍嘴皮子的功夫發揮到極致。再加上可以呵佛罵祖,再來上句“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太完美了。禪宗的精髓看不見,禪宗的毛病被髮揮的淋漓盡致。尤其在日常生活方面,懟天懟地逮誰懟誰,太過癮了!

禪宗修行,講究“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再怎麼瀟灑,還是要個人努力才行!這是自力!淨土宗則不然,只要經常念“阿彌陀佛”的佛號,在往生時阿彌陀佛就會來接引你。這就是他力!你需要做的就是多唸佛號就行啦。能仰仗別人,誰還自己努力?

所以禪宗和淨土宗就結合起來了,來個禪淨雙修。這也是自力和他力結合!

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

所以禪宗和淨土宗是越來越流行了!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寄暇學宮


佛教傳入中土後,其理論和實踐雖然都有更進一步的發展,但在中國得到最廣泛流傳的卻是印度佛教中所沒有的禪宗和淨土宗。

這兩個宗派都以理論的簡要和修行方式的簡易為特色,這特別適合了中國普通民眾的需要。

佛教傳入中土,以“隨機”“方便”為理論依據,努力調和與儒、道等思想的矛盾衝突,不斷援儒、道等傳統思想入佛,從而形成了它顯明的調和性的特點。

其中,淨土法門一直是中國佛教的重要門派,其思想及修持長期影響著中國佛教的走勢。正是由曇鸞、道綽、善導繼承、吸收印度大乘佛學的彌陀淨土信仰,結合中土民生實際,建立起自己獨特的淨土學說,倡導持名唸佛,宣揚他力本願,大大擴張了淨土信仰的可接受性和普及性,為淨土信仰在中土的傳播開闢了一方新天地,由此淨土文化普及於普通民眾之中,併成為一個擁有廣泛的民眾信仰基礎的宗派,其唸佛法門也成為各宗各派共修之基業,影響十分久遠。

而談到禪宗,我們更多是在中國曆代文學藝術中接觸到,特別是詩歌與繪畫,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但今天想舉一篇美文,那就是就是《愛蓮說》。

這篇宋代大儒周敦頤的名作家喻戶曉,已經脫俗拔塵,有著佛教的因緣。

周敦頤自己與佛教頗有淵源,曾與不少高僧往來密切,他後來隱居的廬山,也曾是東晉高僧慧遠同陶淵明等人組織“蓮社”的地方,是佛教勝地。

大儒心中的蓮花與佛教中蓮花同樣,象徵著清淨無染,只不過《愛蓮說》中還有些入世的思想。

釋迦牟尼所說的極樂世界到處是蓮花,遂有“蓮花世界”的美稱,佛教中的淨土宗又名“蓮宗”,專以蓮花為喻闡釋佛學的經典叫《妙法蓮華經》。

近代學人錢鍾書在《談藝錄》中講,“以蓮揣稱高潔,實為釋氏常談”,周敦頤之愛蓮出淤泥而不染,“有拾彼法牙慧之嫌”。

而邱漢生更明確指出,《愛蓮說》實乃《華嚴經探玄記》卷三中“如世蓮華,在泥不染,譬法界真如,在世不為世法所汙”這段文字的翻版。



大先生的故紙堆


曾經入禪宗門後師父都退出,現改學古道門。

禪宗流傳很廣,修行方法與道教有類似的,都講究苦修,實證實修,通過做功夫一級一級練上去,著手點無非兩個,不斷打磨心意不斷打通全身經絡,現在看來,兩其實也是一。

禪宗門很難進,進去各種考驗,身體的苦行、心意的磨鍊如影隨形。

說禪宗是修參纏頭的,基本都是誤解,歷史上的確有人通過他而覺悟,一個人走到參纏頭之前有慢慢長路要走,參纏頭不過是臨門一腳,但這不是唯一路,我知道的原先學的禪門覺悟者都是實修上來,有的不是這條路。

學淨土的起點低,修行方法也簡單,因此有很多欲念很深的人也在學,對於那些慾念深的人不把慾望降下可能是適得其反。

最後說一下:戒,戒不是讓你登堂入室的,不過是末法時代讓你因持戒而少造業,當真正正法(皈依神,皈依宇宙的主宰)來臨時,你比沒有持戒的人在修行(覺悟)路上具有領先優勢而已。


周子期擁抱吉祥


因為淨土宗無需什麼文化,只要一心專注於持名唸佛即可,方便人們修行,也利於佛門宏揚佛法,吸引信眾,方便和道教竟爭香火和信徒。而禪宗適合有一定文化或先世修行根基較好的人,且佛門禪宗在千百年來經過帝王,將相,貴族,名人的帶動下風行於漢地,乃漢人佛教。典行例子如古代科舉考試必考佛門禪宗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古代很多書法家,文人必寫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心經。且淨土宗五經也把金剛經列入首位。反觀佛門唯識宗由於太複雜,太深奧難懂且枯燥而不利於傳播。其實禪宗宗也複雜深奧,但通過禪師如啞迷式的斷公案,或參禪打坐等讓有文化的或有地位的人覺得有趣因此而立於中土漢地千年而不衰!律宗執戒修行,有幾個凡人能受得了這麼嚴酷的戒律?天台宗止觀以煉氣靜坐為心要也不利於推廣,所以佛門漢地千年以來一直以禪宗,淨土宗為主,很多寺廟和俗家人也禪淨雙修,請小夥伴們多多指教。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即生成就


首先誇一誇題主,這是一個極好的問題!

為了把這個問題說明白,好玩的國學準備先說一下墨家為什麼最終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的問題。

要知道,墨家學派在戰國時期,那可是顯學,是與儒家和道家並駕齊驅的三大學派之一。在孟子的時代,墨家曾經和道家的分支楊朱學派一起,大大擠佔了儒家的空間,成為當時最受歡迎信眾最多的學派,搞得孟子心急如焚,整天找墨家和楊朱學派辯論,想重振儒家的雄風。

但曾經風光一時的墨家學派,很快就消失了,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墨家學派的教義太理想主義了,對信眾的要求太高,無論是在身體上,還是精神上。他們就是一批理想主義的死士,這個特別難以做到。墨家要求子弟們要兼愛天下,反正是對天下人付出一片真心,見誰愛誰,見誰幫誰。

第二要求子弟們有犧牲精神。墨家是反對戰爭的,要是發現哪裡有不義之戰,哪一個大國去欺負小國了,墨家子弟將毫不猶豫地走上戰場,以戰止戰,付出生命在所不辭。

第三墨家簡直就是苦行僧的生活。當然,墨家還有七項主張,每一項都要求弟子們全力以赴地去實踐去完成。這樣的教義很少有人能堅持下去。所以墨子之後,想找個首領都很難,弟子也越來越少,自然就在歷史上消失了。

所以說,一項學說一種宗教發展壯大的基礎是信眾,沒有龐大的信眾作為基礎,這樣的學說或宗教,將很快走向衰落走向式微。而信眾的多少,來源於它的教義,是否對信眾產生足夠的吸引力,信眾是否能接受,能堅持下去。

在中國佛教的宗派中,有六大門派已經走向衰落或者說是基本消失了,只有禪宗和淨土宗,在中華文化的大花園中,花開四季越開越茁壯茂盛,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從以上的分析來看,關鍵還是他們的教義,對信眾產生了足夠的吸引力,同時他們的實踐方式,也十分接地氣,容易被被接受,更容易傳播。

我們來看看,在中國佛教中的八大門派的教義是什麼,他們要求信眾做什麼,或者說要具備哪些素質,才能成為這些門派的弟子。

1.天台宗。這是中國佛教史上最早創立的宗派,它的宗義特別複雜,沒有極高的哲學修養和思辨水平的人,實在是難以修行。他以五時八教為總綱,以一心三觀、三諦圓融為中心思想,總結了以前各派的思想,將佛教教義加以精密的調整,發展了大乘圓教理論,展示了中國獨創的大乘思想。公元845年的會昌法難,也就是唐武宗滅佛運動中,天台宗的典籍基本上被燒燬,再加上天台宗後來有向禪宗合流的傾向,最終融合在禪宗中,所以天台宗逐漸的衰落了。

2.唯識宗。西遊記中的唐三藏的原型玄奘大師,就是唯識宗的開山祖師。玄奘從印度帶回好多典籍,他就致力於翻譯佛經。唯識宗特別講究智商悟性,他的佛經晦澀難懂,常常讓人云裡霧裡不知所云。另外,人求佛是想獲得解脫的,按照禪宗的觀點,一切的人都能成佛,就像孟子主張的人皆可以為堯舜一樣,但是唯識宗堅決反對所有人都能成佛的說法,認為有一類人先天地就缺乏代表智性的無漏種子,這種人是無法成佛的。連成個佛都要三六九等,佛經還那麼難懂,所以後來唯識宗也就衰落了。

3.華嚴宗。華嚴宗簡直就是用來考驗智商的。本來佛教就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哲學體系,而華嚴宗幾乎在佛教中所有的哲學思想上,都有所發展和涉及。華嚴宗對中國哲學的影響極為深刻,宋明理學就是受到了華嚴宗的影響。他的教義實在太複雜,好玩的國學都不想說,更何況是天天面對這個猶如天書一樣的教義了。所以修行華嚴宗的弟子越來越少,也逐漸走向衰落。華嚴宗同樣受到了唐武宗滅佛的打擊,走向式微。

4.律宗。顧名思義,就是這個宗派特別嚴格要求遵守戒律。本來佛教的各個門派,都主張要修行戒律,而律宗更加嚴格,這對信徒的身體和精神的要求更加嚴苛。我們後文會講到,禪宗說頓悟就能成佛,淨土宗說只要念彌陀佛,就能去往西天淨土,修習律宗實在是太苦了。人信仰佛教基本上是為了獲得解脫,或者是得到來世的幸福,從本質上來說都是離苦得樂的,而律宗這麼嚴格,這樣就讓好多人知難而退,所以走向衰落是很自然的事情。

5.密宗。此宗以密法奧秘,不經灌頂,不經傳授不得任意傳習及顯示別人,因此稱為密宗。很顯然,這就是秘密的單傳,自然他的信徒基礎薄弱,而且他的實踐方式極為複雜,有曼陀羅灌頂、金剛瑜伽、護摩等,這麼不接地氣,衰落是必然的。

6.藏傳佛教。只是在藏地流傳,而且藏地還興起過滅佛運動。也只能在小範圍內流傳。

現在我們來說說禪宗和淨土宗,這兩個教派為什麼就能流傳甚廣,發揚光大。

7、禪宗。禪宗是最中國化的本土宗教。慧能傳承的禪宗,讓中國人知道佛教不從外來,就在自己的內心之中。你去求佛,不需要那些繁瑣的戒律,只要向內求索,一旦頓悟,所有人都能成佛,這個就簡單多了,滿足了人的多快好省成佛的願望,也滿足了人的惰性。另外禪宗倡導生活的宗教,你在生活中就可以修行,所謂淡水砍柴無非妙道,大家都能成佛。所以很容易受到信眾的追捧,弟子的基礎也越多越大。

8.淨土宗。這個就更簡單易行了。修學淨土宗不一定要通達佛經,廣研教乘,也不定要靜坐專修,你只要天天想著佛祖,無論你在做什麼,你都可以可念"南無阿彌陀佛",只要一心念佛就可往生淨土。由於法門簡便,所以最易普及,在中國得到特殊廣泛的流行。

所以,越是簡單易行的,越是容易修行的,他的群眾基礎就越好,也就能長盛不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