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東西部扶貧協作助大通“拔窮根”

青海新聞網訊 滿山遍野的鮮花競相綻放,白的如雲,紅的似霞,與青山綠樹、農家小院相映成趣,讓人心曠神怡。美麗花田之中,往來的遊客絡繹不絕,流連忘返,大通縣朔北藏族鄉東至溝村迎來了最美的季節,貧困戶張永軍在自家的農家院裡忙得不亦樂乎。“自從有了南京的對口幫扶,村上的旅遊產業發展起來了,來的人就越來越多,我們賺錢的路子也多出許多。”張永軍高興地對記者說。

自2016年11月確定南京市雨花臺區為大通縣對口幫扶地區以來,大通縣全力打造東西部扶貧協作升級版,緊緊圍繞組織領導、人才交流、資金使用、產業合作、勞務協作、攜手奔小康等六個方面,不斷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去年以來,該縣堅持把扶貧協作作為雙方經貿往來的有效載體,重點圍繞現代農業、先進製造業、文化旅遊產業等方面開展合作,共獲扶貧協作產業項目資金1500萬元,針對產業發展、村級道路及人畜飲水小型公益設施安排實施5個項目,其中,3個產業項目助力177戶580名貧困人口脫貧,2個小型公益設施項目解決了12個鄉鎮24個村約2.1萬人出行、安全飲水問題。充分發揮兩地商會的橋樑和紐帶作用,促進兩地企業家的互訪考察、信息交流、產業轉移、投資發展。同時,建立勞務對接機制,開展職業技能培訓。

今後,大通縣將繼續紮實推進全縣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各項工作,進一步加強兩地交流合作,加快產業項目推進,強化項目督導,重點圍繞大通的休閒旅遊、馬鈴薯等特色優勢,積極引進相關產業、企業。紮實推進勞務協作,為該縣勞動力提供就業服務。同時,推動幹部人才培訓交流,深化教育結對幫扶,積極推進醫療幫扶。深化、細化兩地結對街道(鄉鎮)、社區(村)的友好往來、協作合作。積極引導有能力、有意願的社會力量參與對口幫扶大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