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年輕和中年到暮年都是人生的一部分,為什麼感覺都崇尚年輕吃苦未來輕鬆呢?

amiee1001


這個是肯定的,必須的,也是祖祖輩輩延續下來的傳統觀念。也許對於生下來就家境富足,可以什麼也不作為就可以安享一生的少數人來說,家裡吃不愁用不愁,要什麼有什麼,錢一輩子也花不玩。幹嗎要那麼幸苦拼博啊!

的確,國人富甲一方的人的確不少。但是,大部份還是平平常常的普通人,這些普通人一生下來便循規蹈矩的上學,工作,努力的拼博,為自己積累財富,換取所需的一切,等老了,便可以坐享自己勝利果實,這樣不好嗎?當然,這過程異常堅辛,或許成功,或許失敗,也都無所謂,至少你努力過,這才是生活的本身。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

假如你生下來便仗著家庭富有而無所作為,那等到老了呢?家底揮霍完了再去拼博嗎?恐怕到那時,已經為時已晚,心有於而力不足了。

就算你有一輩子用不完的財富,便什麼也不做過完一輩子又有什麼意思,人生的價值又體現在哪裡呢?



英姐在上海


這個我可以現身說法講下:我51歲了,上有87歲的母親,下有個23歲兒子。

我母親前幾年摔斷了腿,經過手術但還是腿腳不便,加上患有老年痴呆,沒有半點生活自理能力。要她老年吃苦,就是要她的命。

再說我,我算中年吧!社會底層,上有老母要照顧,下有兒子未成家。說實在的中年人最苦,這話除非身家過億的之外,恐怕沒幾個不認同。

再說年輕一輩,年輕人要吃苦,不是要去磚窯搬磚,不是要去煤礦挖煤。那要吃什麼苦?我覺得應該是學習。學習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做到學而信、學而用、學而行。慢慢積累,人生一定比沒吃過學習苦的好得多。


我欲隨波不逐流


我年輕時吃的苦多而短,現在不願意吃苦,半點苦都不願意吃~!寧願吃虧也不去吃苦,年輕時有動力去吃苦,有很多事願意去學,過了三十歲,我就要開始享受人生。

覺得苦有時候是心態問題,如果你覺得苦的一瞬間開始,人生再無輕鬆,就證明你還沒苦完,找到對的方向,努力就對了,方向錯了,一切都是錯的。

27歲前我的人生都是苦的,甜的部分只是友情,苦的部分是愛情,親情,事業等等,婚姻是我的二次投胎,我沒嫁給金錢,沒嫁給愛情,雖然我經常說很想要錢,當錢與自由,尊重,舒服相比,錢不是我最想要的,生活也有累和無聊的時候,但並不覺得苦,一切都是我想要的。


叫我阿麗依


你這話說得,請問你小時候有沒有聽過《等明天》的故事。故事中的猴子一天到晚東逛逛、西鬧鬧,啥事都不做。找小蜜蜂玩,蜜蜂說:我要採蜜;找螞蟻玩,小螞蟻說:我要儲糧;麻雀說:我要蓋房……動物們說:快去幹活吧,冬天就要來了!猴子說:等明天吧。就這樣,猴子一天天等明天,等明天。冬天來了,你說小猴子的處境會是怎麼樣?

有句古話: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年輕的時候精力旺盛,勤快能吃苦,努力學習,不斷上進,到了中年積累了經驗,也積累了財富。暮年,人的精力體力減弱,就是你說的:年輕吃苦,未來輕鬆。暮年好好享受年輕時的努力成果了。

年輕時期,不要向蚱蜢那樣“等明天”。

今年的突發疫情,我們有一批批“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醫生護士、解放軍警察,他們都是年輕人!民族的棟樑!


畫兒的日記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理解是,這個問題的定位更多偏向一個普通的人,一個還需要奮鬥努力才能完成自己願望的人,或許你相信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是有的人出生就在羅馬,對於在羅馬出生的人這是不同的,他們吃的苦和我們不一樣,他們更多是精神上的,而我們是那個前往羅馬的人,吃的更多的是物質上的苦,這與人的發展規律一致先生存再生活。

第一,傳統觀念先苦後甜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小時候大人就告訴我們先苦後甜才是王道,好東西要留到最後,這樣才完美,這才是一個人成長的順序,我記得我媽媽就是家裡的東西都是從不好的開始吃,土豆要先從小的開始吃,把好的大的放到最後,其實到最後,那些好的大的,也已經變得不好了。可是他們就是捨不得,好像從苦到甜是希望,而從甜到苦,則是失望。這就是傳統觀念的影響。

第二,身體原因

這種觀念能夠流傳這麼久,那它肯定也是有原因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身體原因,不管做什麼事,中年青年都是身體最好的時候,以前的傳統觀念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讀書方為上策,但是你知道隨著年齡的增長,記憶力是會下降的,如果年輕時中年人還不讀書不努力,到老年了當然就沒有什麼成就的。所以年輕時要吃苦,老年才享福。

第三,時間原因

當你想做成什麼事的時候,都需要付出相應的成本,比如身體和時間成本,年輕和中年人時間還是挺多的,特別是年輕的時候,沒有家庭的拖累,時間是很充足的。當你老年的時候,就算有什麼理想,時間也是不允許的,古人才知道時間的寶貴,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所以才希望年輕人先吃苦在前享福在後,其實是對時間流逝的無奈。

總的來說,從思想觀念來看,先苦後甜讓人看到希望,先甜後苦讓人失望,再從身體狀況和時間成本上考慮,所以這種思想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也有一定的操作性,普遍性。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希望對你有幫助。祝你幸福哦!


雪人成長記


無論在什麼年齡,人的本性是喜歡吃“甜”,不喜歡吃苦。

那為什麼都崇尚人要吃苦呢?

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從國家層面上講:

從1931年--1945年的抗日戰爭14年,

到1979年改革開放,

再到2020年改革開放40年,

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從沒得吃到現在要求吃得好吃得有營養,從穿不暖到現在要穿出風格,這些都是我們站在前輩吃過苦的肩上,是他們吃的苦裡長出的甜,我們才享受到的生活紅利。

假如設想,我們沒有贏得抗日戰爭的勝利,沒有改革開放的成果,那麼我們現在就生活一個平民窟,就如現在印度的,巴西的平民窟。

從家庭來說:

從我們所居住的房子的“變身”來看:從最初的泥磚塊房、紅磚房,再到現的樓房、高檔小區,這裡轉變過程我們父輩吃的苦、流的淚,是不能磨滅的,才換來他們相對輕鬆的生活,換來我們小輩相當優越的條件。

這所有的階段就如人的一生,沒有無緣由的輕鬆與享受,只有我們經歷了“苦”,才有機會享受“甜”。

在這份“甜”裡,我們得到不僅是生活的輕鬆,而且有心智的提升,面對“苦”與“甜”的那份淡定與從容。

為什麼說要崇尚年輕吃苦?

《長歌行》裡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年輕時有更多的體力、精力去面對份”苦“,有更多從”苦“裡出頭的機會。

有件感確特別深的事:

有次過年回家,老媽嘆氣說:

“今年掙錢太難了。”

“年紀大了不知道做什麼事去掙錢。”

我平時聽著習以為常的話,這次卻感確很深:是啊,他們跟我們一樣想掙錢,想為我們子女多減輕一些負擔。

是啊,他們年紀大了,沒有年輕人的精力與體力,也沒有年輕人的技術,怎麼去掙錢呢?

但,幸好他們有我們這些願意去吃“苦”的年輕子女。

所以,吃”苦“一定好乘早,乘年輕。

有人說,栽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

不要等到我們幡然醒悟時,你已經沒有那份精力!

什麼是吃“苦”?

我想:吃”苦“不是讓你在烈日下爆曬,在寒風裡裸奔,而是堅定目標勇往直前。

在向著目標的路上,你可能會遇到很多”苦“:

  • 目標中的技術難題:太難了,大家都不會,我也放棄了吧。
  • 目標路上的誘惑:飯局、酒局、K吧,我今天休息下,明天再繼續吧。
  • 目標的週期:做了這麼久了,沒收穫,重新選個目標吧。
這些才是真正的”苦“,如一個個攔路虎,擋去我們成功的路。二八定律說:正真成功的人,也就是堅持下去的20%的人。

大部份”苦“是我們內心懼怕出來的。

阿何老師說:當你真正面對困難時,困難也不過如此。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吃得了這份”苦“,成為”人上人“,迎來未來輕鬆的人生。


露珠DE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句唐詩意思是說人在年輕時不努力奮鬥,到老了想奮鬥也不行了,只有悲傷了。的確我們一生要想老了幸福,必須在年輕時努力創造財富,才能為養老打下基礎,到時好好享受老年生活。

如果因為你年輕時好逸惡勞,好吃懶做造成一無所有,那麼到老了你吃什麼住什麼,拿什麼養老呢?這就是崇尚年輕吃苦未來輕鬆的原因。

知道城市老年人的退休金是怎麼來的嗎?是他們在年輕時按月交納社會保險金換來的。

當時他們上班,每月扣交保險金,其實就是養活前一輩的老年人,現在他們老了,這一代的年輕人上班或打工,每月同樣扣交保險金養活他們,國家就是用這種輪迴的方式發放退休工資的。

所以我們每個人在年輕的時候,一定要努力工作,為自己養老,為孩子的成長,為家庭的擔當,打下良好的基礎,你的未來才會輕鬆快樂,你的老年才會幸福美滿。反之你就會貧困潦倒,甚至連老婆也娶不上,沒老婆就沒有兒子,何談養老?

當然也許你有坑爹的的好命,出生富貴人家,從小到老,不用吃苦耐勞,你照樣過得衣食無憂,吃香的,喝辣的,命中註定你有這樣的好父母,那是別人無法與你比較的。


空巢歲月


年輕、中年和暮年都是人生的一部分,人們為何都贊成年輕吃苦未來輕鬆呢?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從人的發展角度來說,人生階段不同,人的發展便不一樣。發展心理學認為,18~25歲是人的成年早期,這一階段人的身體發育完全成熟,同是創造力也是最旺盛的時期,更適合具有挑戰性和冒險性的工作。當然這樣的工作也就會很辛苦,但是這一時期,精力充沛,即便非常疲憊,恢復起來也會很快。這個階段正是青年人開啟人生的第一步,承擔一些責任,是應該的。

第二,25~50歲是人生的成年中期,也就是中年時期,這階段主要是成家立業,從個人向外擴展能量到家庭甚至社會。在這個階段,人的綜合能力達到了高峰狀態,無論智商、情商,都發展了最好的發展階段。這時候如果自主創業,也是可以的,畢竟各方面條件都具備了,吃點苦,受點累,身體上也吃得消,同時也能做到自我調節。

第三階段,50歲以後,是人生的成年晚期,也就是人的暮年,這一階段主要是完成自我整合,回顧一生,解除遺憾,得到智慧。而身體健康情況也會每況愈下,精力不濟,如果此時再不能過輕鬆愉快的生活而是非常勞累的話,各方面都達不到預期要求,甚至適得其反。

第四,孔子《論語•為政篇》第4章記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也說明人生階段不同,精神狀態是不一樣的。

俗話說:年輕吃苦不算苦,老了享福,才算福。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年輕和中年時期吃苦可以接受,而到老年仍然吃苦的話,可能就悲劇了。所以人們都贊成年輕吃苦,未來輕鬆。





邢襄文瀾


我也五十多歲了[可愛]通過我現在感受到的,學習到的,觀察到的,在地球的一生都要吃苦[祈禱]

有的是在物質上,有的是在精神上。現在中國的條件下,在精神上吃苦的為多。

為什麼說,一生都在吃苦呢?年輕時,要通過努力,在社會上有一席生存之地,要成家、立業,這個過程肯定不會輕鬆,這是一種奮鬥的苦[微笑]到了我們現在的半百年齡,孩子很自立,老人也過世了,幾乎沒有任何負擔,但是,就此認為會享樂後半生,大錯特錯[奸笑]

如果停滯不前,痛苦會接踵而至[靈光一閃]大家不知是否發現,我們人類吃多大的苦都能承受,但是人不能享福,一享福就會出問題。這是人類被創造出來的的目的決定的,人類是因為大宇宙的需要而誕生的,我們的存在就是奉獻。所以大家發現,倚老賣老,想著靠別人,就想有好生活,最後只有失望。即使老了,還是要不斷向前奮鬥,才會活的更舒服。千萬不要以為,老了就能享福,沒有價值,拖累兒女,也會有不好的負面影響[祈禱]

永遠不要停歇自己的腳步,一直向前,才會更有意義更有價值,更幸福[玫瑰][玫瑰][玫瑰]





海月amb


這主要是和中國人的思想觀念有關吧。

比如,你的幾個吃的放在面前,你是先吃那個你最愛吃的呢,還是把最愛的留在最後。

大部分人都會選擇把好吃的留在最後,讓那種美味的感覺在嘴裡更長久一些。

年輕的時候相對來說體力充足,這個時候用來奮鬥正好,上進給人的感覺也是正能量。

這樣老了享受也是理所當然,當你年老力衰的時候,你過著慢慢騰騰的日子也覺得正好。

但是要是反過來,你年輕的時候享受了,到年老的時候可憐兮兮,沒人管沒人愛,還吃不飽穿不暖,這個時候就會給人很淒涼的感覺。

還有,你可以看看那些貪官,他們年輕甚至中年的時候大肆貪墨,肆意揮霍,可以說是盡情享受了人生。

可是一朝事發,人生的後半生要在獄中度過,甚至聲名狼藉,也是先享受後遭罪的典型。

所以我們說,提倡年輕吃苦未來輕鬆,也是整個社會穩定的一個關鍵因素,如果年輕的時候年富力強,都去幹壞事,享受,國家又談何發展。都到了年老了才奮鬥,又能貢獻多少呢。

覺得我的回答還可以,請給我點個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