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 大美無聲:用生命譜寫的愛情"詩"篇,體會愛情的極致之美

文 | 大美無聲:用生命譜寫的愛情"詩"篇,體會愛情的極致之美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這是情詩嗎,我認為他不是情詩,如果給人寫情詩就生啊、死啊的,很可能把人嚇跑。但它卻是歌詠愛情的詩,這句詩把情寫到了至深處,可以豁出命來對待的一種愛情,用生命來殉葬愛情。

這句詩除了大家所熟知的美,我認為它還有一種極致的美,讓人的心被其深深的折服。

大美無聲:用生命譜寫的愛情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這句詩之所以被大眾所熟知,並且能夠口口相傳,除了它本身經典之外,還因為它最早出現在金庸小說《神鵰俠侶》中,並且後來以影視劇的形式又出現大眾面前。

當這部劇播到結尾處的時候,真不知是劇中楊過與小龍女的愛情故事印證這句詩,還是這句詩印證了楊過小龍女的愛情。

作為這首詩的原型,也是讓人感到震撼和感動的,“兩隻大雁北歸途中,其中一隻大雁不幸被射殺,而另外一隻大雁在高空盤旋兩圈後,確定了這隻大雁已死,它便一頭猛地紮下來撞死在石頭上”,非常感人。

大美無聲:用生命譜寫的愛情

楊過與小龍女

關於愛情,從古代到現代、從世界到中國,詩的類型不同、文體不同、所言的深度亦不同,可以說是百花齊放,爭相鬥豔。說哪種更好,其實這種結論很難下,但是可以從不同角度去解讀它們。就像一天的食譜中,豐富些會更有益於身體健康。

讀愛情詩亦然,如果你願意,你可以喜歡舒婷的《致橡樹》、還可以喜歡元好問的《 邁陂塘·雁丘詞》,當然還有李白的、泰格爾等等。所以,這裡詩不以美醜論,只通過不同的角度來欣賞它們不同的美。

大美無聲:用生命譜寫的愛情

詩的美

西詩的愛情之“詩”

唐代詩人李白《 詠苧蘿山》中,講述了一個故事。西施與范蠡在河邊邂逅,才子佳人相互欣賞便很快確定了戀愛關係。可是當時正值國家動盪的時期,普通百姓又怎麼能獨善其身呢。

西施被列為春秋四大美女之一,可見其姿容之出眾。毫無懸念西施被勾踐選定,用美人計去對付吳王夫差,而這個美人即是西施。

當時西施與范蠡是情侶關係,是范蠡將西施推薦給了勾踐,用現在的觀念來講,是范蠡給自己扣了一頂大大的綠帽子,但作為那個時代的人,范蠡顯然沒有這樣的想法,愛國之情自然要大於一切的。

西施是什麼想法呢,從資料中看到,西施被范蠡的愛國熱情所感動,並決定幫他。

大美無聲:用生命譜寫的愛情

西施

在詩句中,描寫西施答應了去吳國時的神情,“挺身而出,勇赴吳國。”可見,西施也並非普通女子,雖然感動於范蠡的愛國熱情,但她也有自己的愛國情懷,抱著身死的決心趕赴吳國。

作為西施的美貌,有一個成語”東施效顰“,讓人們又瞭解到了西施的美已經讓人感到驚歎的程度了。東施效仿的對象就是西施,西施要有多麼好的修養素質啊,病態中的一舉一動都讓人想要去模仿。

在此詩中,也說到了西施在河邊洗衣服時,也展現出了自然的美,否則也不能吸引范蠡去認識西施。

大美無聲:用生命譜寫的愛情

河邊浣紗

西施不負眾望,把吳王迷惑得神魂顛倒,讓他嚐到了眾叛親離的滋味。待到功成名就時,西施卻與范蠡一葉扁舟,隱遁於太湖煙波之中,不知所終。

這就是西施的愛情詩,她的愛情中有愛國之情、英勇獻身之義、有隱遁之淡泊。西施的愛情是博大的,她和范蠡的愛情已經脫離了普通男女之間的情愛,是另外一種更為深層的,建立在民族大義上的愛。

大美無聲:用生命譜寫的愛情

隱遁之淡泊

《致橡樹》中的愛情

中國當代女詩人舒婷《致橡樹》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裡。

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

……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大美無聲:用生命譜寫的愛情

《致橡樹》中的愛情

我看過一個女下屬愛上了男上司的愛情故事,這位女孩愛的方式選擇了事業上的共進退。

她自從對男上司有了好感之後,她便利用工作之餘時間,提升自己綜合工作能力,並在工作中與男主客密切溝通、緊密合作,吵的時候面紅耳赤、好的時候甜蜜溫馨。

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一次次地更好地完成了公司交給他們的工作任務,從而他們都得到了很大的成長和進步。女孩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著愛情的守護與事業的互扶互助。

大美無聲:用生命譜寫的愛情

愛與愛情相比,我認為前者要大於後者的含義,愛情多指兩個人之間的感情。而愛卻是人心深層的內容,且廣泛。

如《致橡樹》裡的愛,它可以指雙方的感情,也可以指雙方的事業,還可以指雙方一生的成就。顯然《致橡樹》裡面的愛是屬於多重含義,或者說是人內心的一種獨立精神,即相互愛慕又守望相助,還表達了一種對人生理想堅定的欣賞與追求。

大美無聲:用生命譜寫的愛情

相互愛慕又守望相助

現實生活中,愛情也不盡是甜蜜和美好的,有時愛情會成兩個人的掣肘讓雙方失去自由,形成相互的制約。黎巴嫩作家紀伯倫曾經說到過,“彼此戀愛,卻不要做愛的系鏈。”這是一種愛情的理想狀態。

如《致橡樹》中所說,“你有你的銅枝鐵幹……我有我紅碩的花朵”。又如,西施和范蠡,才子佳人的志同道合、共同進退。

所以,兩個相愛的人只有心靈進行深層次的溝通與交流,才能在愛情的路上碩果累累,人生才會更加豐盈。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