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其中的“土”应该怎样解释,整个句子又该如何理解?

wangshuiyiyu


这几句话出自《论语.里仁篇》,原文:

4. 11 子日: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这里的怀字不是怀念的意思,而是怀里装着,胸怀里揣着的意思,或者说心里装着。君子怀德,就是说君子胸怀里装着都是德行。

孔子那个时代,人们是以家族为生活的最小单位,漂荡流浪是不吉祥的,不象现在的人们到处打工,到处旅游那么随意。即然人们没有外出而漂荡流浪,那么这个土字就不是什么故土、乡土之意,人们没有离开自己生存的土地,又哪来的怀念故土、乡土之情呢?

小人怀土,这里的小人是指家族里专门种地的那一部分人,他们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什么知识,不懂礼节,他们是这个家族地位最低的人。孔子用孝道来约束他们,使这些人不敢犯上做乱,这样才能保证这个家族的稳定。

古时是以农耕为生活之源,一个家族必然会有一些土地,耕种这些土地是维持这个家族生存的唯一物质保障。那么这个土字就是耕田,田园之土,种植之农耕之土。

小人怀土的意思,就是一个家族种地的那些人,胸怀里或心里就装着田地,就装着他那一亩三分地,别的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过问。

君子怀刑,很多人都把这个刑翻译成刑罚,说什么君子怀念刑罚和法度。怎么能这样翻译呢?我们知道孔子是反对法律和法制的,更别提什么刑罚了。比如孔子说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推崇的是德和礼,反对政和刑。即然孔子反对刑罚,又怎么能够让君子去怀念刑罚呢?

那么这个刑是什么意思?这个刑同型,就是类型,这个类型就是模范和榜样。君子怀德,但德是虚无飘渺的东西,没有一个标准和参照物。君子怀刑就找到了参照物,意思是说君子怀里装着有道德的那些类型的人物,这样君子怀刑就和君子怀德对应上了。

小人怀惠,大多数人都把这个惠字翻译成了小恩小惠,说什么小人就是怀念这种小恩小惠的利益。但我认为这么翻译不符合孔子的意思,因为这和小人怀土对应不上。

小人怀土说的是小人心里就装着他那一亩三分地,那么这一亩三分地里长什么呢?谁都知道长的是粮食,如果粮食用一个字来表示,是不是用这个穗字来表示,这个穗字就是稻穗、谷穗,即粮食的头。把穗的禾木边去掉,就变成惠了,所以小人怀惠,正确的理解就是小人怀里装着是土地里的粮食收成,这样就和小人怀土对应上了。无论哪个朝代的农民不都关心自己田地里的收成吗?就是现在的农民也一样。

这样整个句子的意思,就是君子怀里装的是德行,小人怀里装的是耕地,君子怀里装的是有道德类型的人物,小人怀里装的是耕地的收成。


寂语堂斋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想要准确的理解这句话,还需要联系上下文: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题主所说,杨伯峻老先生在《论语译注》中解释的“君子怀念道德,小人怀念乡土”,在意思上是正确的,但可能对于还没吃透《论语》的人来说,仍旧比较含混。下面,我们根据整句话的含义,来一一说明题主的几点疑问:

第一,“土”应该如何解释?“怀土”是乡愁的意思吗?

第二,“小人”应该如何解释?

第三,整个句子应该如何解释?

首先,“土”在此处,是故土、乡土的意思。“怀土”在古代汉语中有两个常见意思,第一是安于所居之处,第二是怀念故土。此处应该采用第一个,也就是安土重迁,安于所居之处,并非乡愁的意思。

其次,在《论语》中,经常有“君子”和“小人”对举的例子,这些“君子”“小人”,都是基于一般人而言的,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居高位者与无地位者。“君子”可以理解为有远见、有德行的人们,“小人”可以理解为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的人们。在简单意译中,也可以直接称为君子和小人,不作特别解释。

=====

非常感谢大家在评论区的热烈讨论,《论语》中“君子”和“小人”是理解儒家思想的一个关键问题,学界也有各种不同的看法,这里陈述的只是一家之言,也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关于这个问题,另外补充几点:《论语》中19次提到“小人”,根据这些对“小人”的描述,可以勾勒出这类人的基本特征是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只关心眼前利益,但是并不一定主动地为非作歹,在现代汉语中,更接近“庸众”而非“坏人”。而《论语》中的“君子”,有从位说、从德说两种解释,但我倾向于“君子”作为孔子心中理想人格的化身,是位、德、才三位一体的,也就是说既有其名位官职,又在自己的位置上展现品德、发挥才能。

=====

第三,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所想的是高尚的德行,而小人安于眼前的故土;君子敬畏国家的法律政令,而小人贪图小恩小惠。进一步解释,就是君子眼界高远,因而为了追随德行,志在四方,心中有明确的道德界限,不会随意逾矩而行;小人目光短浅,因而只安于此时身处的居所,只看中眼前的小利。因此,君子和小人就高下立判了。

希望能够帮助到题主~


薛暖暖


各抒己见,百家争鸣



首先,有书君先来看看,这道题问了几个问题:


1、“土”应该怎样解释?

2、整个句子又该如何理解?

3、怀念乡土是乡愁的意思吗?

4、小人又如何理解?


要问一个字在一句话中的意思,首先要先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而要理解整个句子,就必须先去了解说出这句话,当时的历史背景。


现在,这4个问题,有书君来为您一一解答。


答1、“土”应该怎样解释?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这句话,是出自《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翻译成现代文,就是:“君子所想的是高尚的德行,而小人安于眼前的故土;君子敬畏国家的法律政令,而小人贪图小恩小惠。


因此,“土”此处应该解释是故土、乡土的意思。


答2、整个句子又该如何理解?


有书君结合上下文来理解,整个句子,当时,孔子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君子眼界高远,因而为了追随德行,志在四方,他的心中有明确的道德界限,不会随意逾矩而行;小人目光短浅,因而只安于此时身处的居所,只看中眼前的小利。”


答3、根据题目的描述:看到杨伯峻老先生的论语译注,里面解释道,君子怀念道德,小人怀念乡土。怀念乡土是乡愁的意思吗?


因为“怀土”在古代汉语中,有两种解释,一是安于所居之处;二是怀念故土。而结合本文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这里应该是第一种解释,就是安于所居之处,而非乡愁的意思。


答4、小人又如何理解?


“小人”,本义专指喜欢明争暗斗,做搬弄是非、挑拨离间、落井下石这一类坏事的人。


“君子”一词,有三种释义,1、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2、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后来孔子为“君子”赋予了道德的含义,指人格高尚的人。3、对别人的尊称。



孔子曾经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君子有四不:不妄动,动必有道;不徒语,语必有理;不苛求,求必有义;不虚行,行必有正。


而在《论语》中,经常有“君子”和“小人”对举的例子,因此,本文中这些“君子”“小人”, “君子”可以理解为有远见、有德行的人,而“小人”可以理解为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的人。


因此,君子平日所思,都是德行,而小人所思,都是有利可图;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小人心中都是存着侥幸。


有远见、有德行的人,心中常想的是怎么以法治国,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的人,心中想的是怎样生存,怎样谋私利,怎么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


当然,学术界关于“君子”和“小人”,有着各种各样的见解,《论语》中“君子”和“小人”只是基于儒家思想的理解,只是一家之言。


但是,不管见解有何不同,每个人都要力求做一个君子,都要时刻关爱着普通大众,遵纪守法。承担起对社会和国家应尽的责任,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个时代变得更好!只有社会和谐,国家才会不断发展壮大。


有书君希望以上的解答,能够帮助题主,也希望大家一起讨论,各抒己见,百家争鸣!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出自《论语·里仁》。完整的句子如下: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从句式上看,此四句话两两相对。"君子"与"小人"是两种不同之人,"德"与"刑"均形容君子,故意思相近,"土"与"惠"形容小人,意思亦相近。

关于"君子怀土"之"土"

先看看《论语》相关注本的几种说法:

《论语注疏》中将"怀"解释为"安",将"怀土"解释为"重迁"。

朱熹《论语集注》中将"怀"解释为"思念",将"怀土"解释为"溺其所处之安"。

钱穆先生《论语新解》中将"怀"解释为"思念",将"土"解释为"乡土"。

上述几种说法彼此之间虽有细微的差别。但不管是"重迁"、"所处之安"还是"乡土",古今大家们都倾向于将"土"解释为"某一处安定的地方"之意。从大的方面说,我亦倾向于将"土"理解成"某处安定的地方"。《诗经·小雅·北山》有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也就是说,在古代,每一寸"土"均是天子所有。人们要想获得"土",只能靠天子的封地所得。靠封地所得的"土",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个人私有的财产。各诸侯在自己的封土内各行其政,只要诸侯不反叛,不被天子忌惮,他们的"封土"也就可以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他们的子民所凭依着生活的农田、家户大多数也都可以延续下去,久而久之,人们对这些能给予他们安定生活的地方便产生了某种情结,一旦离开,就会陷入深深的依恋。

要细致地理解 "小人怀土",首先要知道这里的"小人"是指什么样的人。与现在不同,这里的"小人"不大针对人品而言,只是就个人的格局大小来区分,可以理解为,"一般的人"。也就是说,君子坚守的是品德、德行,"德"在哪里,君子就在哪里,体现他们"以德为安"的品质,而小人则留恋安定的生活,因而,这里的"土"是指安居之地,所谓"小人怀土"即是指一种"安土重迁"的状态,意指不愿迁徙、奔波的小民心态。

关于"句意"

前已叙述,君子与小人只是就个人格局大小来区分。在孔子时代,小人只是指普通人而已。如《论语·子路》:"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孔子因为樊迟问稼穑之事,感叹樊迟是"小人",只是感慨樊迟对小民之事竟具有浓厚的兴趣,而没有更远大的志向,但他并没有从其他方面对樊迟进行批判。若今天我们说一个人是"小人",必定是认为此人品格、德行方面有缺陷。我们不能代入今日的思想去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而君子,钱穆先生认为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说有德之人,一种是说有位之人。我偏向于理解成有德之人,整句话则是指有德之人与平庸之人的价值取向的不同之处。《论语注疏》中认为:"此章言君子小人所安不同也。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者,怀,安也。君子执德不移,是安于德也,小人安安,而不能迁者,难于迁徙,是安于土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者,刑,法制;惠,恩惠也。君子乐于法制齐民,是怀刑也。小人惟利是亲,安于恩惠,是怀惠也。"

这里的解释是一种较好的诠释,简单可概括为"君子以德为安,小人以安为安,君子乐于法制齐民,小人则乐于享受恩惠。"怀德的君子未必心里没有对安定生活的留恋,只是他们心中有更胜于此的信念,如孟子所言:"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无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君子所拥有的,正是这种"舍生取义"的信念,是做出了一种比重要更重要的取舍。

这句话同样体现了孔子认为"斯文在兹"的思想,他以"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作为自己的志向,而这种志向,必须通过实行仁政,恢复礼制才有实现的可能。他以自己的身份立场,开设私学,以各种方式培育各有所长的人才,为的就是他们能从不同方面治国,他虽不苛怪小人,但他仍然希望有更多的"君子"传承这种士大夫精神。


一往文学


文化的最终归宿,是悄然形成独特的人格。如同春夜之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个国家的主流文化,最终会在无意中塑造出一种“集体人格”。中国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集体人格的形成,甚至可以追溯到遥远的神话时代。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如同经历了千年风霜的一颗颗种子,至今还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

倘若要寻求这种集体人格的最高代表,似乎应该是“君子”。

什么是“君子”?要定义“君子是什么”?是极其困难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古人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办法,那就是描述“君子不是什么?”只要知道了不是什么,便可以领悟到是什么。比如“君子不器”,说“君子不是东西”,我们就能晓得,哦,君子使物,而不为世上乱七八糟的各种东西役使,君子更不会僵化异化成为那些东西。更进一步,抬出一个“小人”,来与“君子”作对比。于是,为了说明“君子”,“小人”往往躺枪。比如《论语·里仁》: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此处君子与小人对比,德与土对比,刑与惠对比。

猛一看,不免头大如斗:什么鬼?“土”怎么就成了“德”的反面教材啦?

先看“怀”。怀,就是心中包藏着,也可以是心中念念不停想着。

怀德

君子所“怀”的,是“德”。德是什么?说来话长。长话短说,简而言之,我们只要死死抓住德的最重要特征这条狐狸尾巴就可以了:德是道之用。道是宇宙天地的普遍规律,德是社会人生的公共规则。比如,德的重要范畴之一:仁,就有这个世界不是阁下一个人的,宜推已及人这种普遍、公共的含义。

怀土

土是什么?

土就是自留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可以生长出青椒、蓝莓、黄瓜、绿豆、紫苏以及红高粱。所谓“怀土”,就是眼中只看见、心中只想着自己的那块地。因为土地可以生长“物”,可以产生“利”,因此,“怀土”也就是“怀私利”,就是沉溺于私利这口深井,而忽视了外边的天空。这似乎不能算是一种“恶”。当然不是“恶”,只不过是“小人”而已,算不得“君子”。

君子当然也要穿衣吃饭,君子当然也喜欢“土”,并对“土”充满感激之情,但君子不“怀土”。“怀土”,有沉溺于自己的小天地的意味。溺于所安之处,溺于私欲的满足,没有更广阔的胸怀,没有对普遍规律的追求,没有对公共规则的敬畏。

“怀德”与“怀土”,从根本上讲,只是“公”与“私”的取向不同而已。

终日“怀土”,因“土”而成“豪”,即是“土豪”。“土豪”只问私利,不关心普遍利益,甚至为了私利而损害公共规则,甚至损害公共规则中绝不能越过的底线:“刑”。

由此,又得到一个君子与小人的不同之处: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莫安排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论及政治、经济、哲学、伦理、道德无一不贯穿着“仁”。“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这一句就出自于《论语*里仁第四》。

“里仁”的意思就是选择居处,要以靠近仁德的地方才好,也就是孔子说的“里仁为美”。选择接着仁德的地方居住,这样是明智的。“择不处仁,焉得知?”如果不选择居住的地方接近于仁德,这样是明智的吗?

“君子”也是儒家常常提及的概念,是合乎于“礼”的做人最高标准,与之相反的就是“小人”。《论语》里常拿“君子”和“小人”在言行方面做对比。这里说的“君子怀德”,是说君子在选择居处的时候必然是和仁德之人为邻 里而居住。孔子也说过,“德不孤,必有邻”,君子以仁德而作为交友的基础,所以君子群而不党。

“小人怀土”,“土”指的是乡土。小人选择居处要看看一乡之土是否是有利可图之地。小人的眼里只有利益,所以小人党而不君,和君子之间的道义结合不同,小人是以利益结党。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后面还有一句,“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要衡量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典刑,而小人则是贪图眼前小利小惠。所以君子选择的是居住地的人文环境是否都是有德之人;小人选择的是居住地的地理环境是否有利益可以获得。


沅汰


《论语》作为流传千古的儒家经典,是记录孔子言行和孔门师生谈话的一部书。

《汉书·艺文志》中说:“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可见《论语》的成书过程是累积而成的,而作为孔门师生的谈话录,行诸文字,难免有失出失入的地方,因此对于《论语》的阅读和解析,不该报以严重的读经态度。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全篇共有三十六章,主要谈论以仁为主的道德修养,全文是: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较早的《论语》注疏家孔安国、包咸等人,对此有简明的注解。孔安国注解道:“怀,安也。怀土,重迁也。怀刑,安于法也。”包咸注解道:“惠,恩惠也。”可见此处“土”字指的是故土、家乡的意思,“怀土”则是安土重迁,沉溺于安逸的居住环境的意思。全文可以理解为:君子所关注的是高尚的德行,小人则沉溺于安逸的居住环境;君子所关注的是法律政令,小人则贪图眼前的恩惠和利益。


古今中外,有关《论语》注释和翻译的著作浩如烟海,理雅各、威利、辜鸿铭、林语堂等人都曾对《论语》进行过注疏和翻译。正是基于对理雅各翻译版的不满,辜鸿铭重新对《论语》进行了翻译和注解,他所翻译的版本,观点新颖,富有哲思,算是所有翻译版本中的佳作。


对于“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这章,辜鸿铭的翻译道:“君子看中的是人的道德价值观,小人看中的只是人的社会地位和利益得失。君子关注法度,而小人渴求利益。”而关于文中的“土”字,辜鸿铭认为这是著书者的书写错误,把“上”误写成“土”字,因为在古汉语中,这两个词表示职位,意思是完全相同的,这一说法颇为新颖,不过目前还未被证实。


纵观整部《论语》,“君子”一词共出现107次,“小人”一词24次。自古以来,有关“君子”和“小人”的定义和争辩也是众所纷纭,难有定论。但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德”为主,强调君子和小人内心道德境界的高下,另一种则是以“位”为主,强调君子和小人社会地位的不同,君子应当引领小人,关怀小人。然而,不管“从德说”、“从位说”,两种说法都有失偏颇,君子作为孔子心中理想人格的化身,应该是集品德、地位和才能为一身的人,而小人则更宜解释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庸众。


《论语》作为孔子后人所著的孔门谈话录,历代相传以来,难免有出入和矛盾之处,因此对于《论语》的研究和阅读,不妨带着闲适和包容的心情去看它。


煮酒君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出自《论语·里仁》。原文如下: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一般人把这个“土”理解为乡土,好像有些莫名其妙,理不通啊!

君子怀念道德,小人怀念乡土?

这个的确说不通。

其实这里所说的“土”是五行之土。

五行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只有理解了“土”在五行里的真正含义,才能看懂这段话。

说到“五行”,我们又要谈到《易经》。

按照我们的《易经》思想来理解这个世界,世界是很简单的,无非就是用阴阳、用五行全都可以解释,阴阳五行也可以称为“七要”。“阴阳”是两个字,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五行是五个字:木、火、土、金、水。

不管宇宙是如何去变化的,“须一理而融贯”,就是用一个理论就可以融贯一切的变化现象;而这个“理”在哪里呢?真正的“理”就是阴阳五行的相互生克变化。

土为生长万物的要素之一,土代表养育、含吐万物之意。

五行相生中,土生金。

五行中的“土”在术数中也称为“库”,主财,有土即生财之义。

我们来看易经中的“坤”,“坤”字的左边是“土”是大地,右边是“申”。

“申”字是田中的那一竖庄稼,向上可以顺利长干长技,向下可以扎根扎须。

“土”与“申”合起来之意,是大地可以为人类提供种植庄稼树木花草的耕田。

中国自古以来就属于农耕社会。

在中国古代,土地(田地)就是每户家庭的财富基础,就是每个家庭的根本!一般看哪户人家有没有钱就看他家有多少田地。田地越多代表财富越多。

《大学》中说: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其实《大学》所说的这句话的含义和“君子怀德,小人怀土”的内在含义是一样的。

而且这里的“怀”切不可用“怀念”解释。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这句话简单地解释就是:

一个君子心心念念所想的是如何提升自己内在的品德,

一个小人心心念念所想的是如何增加自己外在的财富;

一个君子心心念念所想的是自己的一言一行如何不违反法律(不犯错),

一个小人心心念念所想的是自己的一言一行如何获得更多实惠(利益)。


无知先生


越有争议的,越有意思。

浅知拙见,人云亦云而已。

1 出处

出自孔子《论语 里仁》,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里仁是什么?

《论语》第四篇第一句话,

子曰:“里仁为美”,

要与有仁德的人相处。

《论语》的核心就是仁爱,简言之,人如何成为更好的人,从思想到言行,完善自我,利好他人,服务国家。

2 君子与小人之争

《论语》中论述最多的最完备的便是“君子”二字。

孔子将人归类为君子与小人。

比如,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也就是说,

君子高大上,仁义德智勇全面发展。

小人低级,谋利而已。

谋什么利,正当与否,孔子从未提及。

所以小人只是自私,但不一定是坏人。

小人是用来更好阐述君子的。

除此之外,孔子还强调,

君子是用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所以“学而优则仕”,“君子谋道不谋食”,“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克己复礼”为根本,

七十二贤能几乎都是学以致用。

所以,

孔子的意思是,君子一是有仁德学识,二是履责。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的。

那么,

小人指的就是低级的人,靠一技之长只求生存的体力劳动者,谈不上责任道德,谋的是一己之私。

简单点,君子为大众谋生,小人为自己而活。

3 土的含义

相对于德而言。

德,君子之风,仁义道德,家国天下等。

那么,

土就是小人之行,一己之私,一家之产等。

这句话的意思,

有德行的人想的是提升自我,报效国家,低级的人只想着顾全一己之私,有德行的人想的是自我约束规范,低级的人只想着更好地谋生,获取好处。

我们都是小人。

这句话,孔子不是批判小人德行有亏,而是强调君子立身处世,不是批判小人只求利益,而是表明君子社会之责任。

孔子似乎有点儿瞧不上劳动者。

难怪荷蓧老人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这也是颇有争议的问题。


一绿浮芳


古人所说的“君子”,乃是有德行的人。《山海经》里就有一个君子国,这里的国民都:衣冠带剑、好让不争。这是古人对君子最基本的认知,不仅在外观上有礼有节,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与君子相对应的,便是“小人”。彼时的小人,并非我们现在意义上的卑鄙之人,而是芸芸大众,非君子即小人(君子之外的人,都可以被称作小人)。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的关于君子与小人的这四句话,又该作何理解呢?杨伯峻先生把君子怀德解释成君子怀念道德,固然是没有错的;小人怀土的“土”解释成乡土,却是有些不妥。

这四句话的后两句“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刑”与“惠”乃是一对反义词;按照正常逻辑,前一句的“德”与“土”也应该是一对反义词才行。

“刑”和“惠”很好理解,分别是:刑罚、恩惠。如此,与“德”相反的“土”,翻译成“故乡”,未免就有些欠妥了。因为德指的是高尚的情操,怀念故乡也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如何相反?

君子国的国民“好让不争”;与之相对的的,小人国的国民就应是“好争不让”,怎能让他们去怀念故土呢?

夫精神者,所受于天也;而形体者,所禀于地也。

“土”只是一种代称,人生天地间,乃是“天生地养”,故而上古时期人人皆是天子。所有人都是通过土地获取一切资料,包括衣食住行,均离不开土地。

在封建时代乃至于更早的奴隶社会,土地就是财力的象征。古人说谁家有钱,从来不说他趁几个亿,而是说他们家有多少多少良田。

搞明白了这点,我们就对“小人怀土”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所谓的“小人”怀念的“土”,并非是在怀念故土,而是在怀念良田、怀念钱财。由此也就和后面的“惠”接上了,因为惠就是钱财的一种表现形式嘛。

因此,“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这两句话的翻译,应该是:君子心中常常德行够不够高尚,小人心中常常土地(钱财)够不够广阔。

唉!人生天地间,总也逃不过一个“钱”字,说到底,不过是个“小人”而已。孔夫子所说的“君子”,大概这世间真的有吧,真的很想和他们做朋友。不过,他们会结交我这“怀土”之“小人”吗?


ps:现在的“土”也是财力的象征,比方说谁家在拆迁区有多少多少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