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是如何理解“力透纸背”这个词的?怎样能做到?

绵绵p1p1


我认为要想理解“力透纸背”这个词需要多看,多欣赏“力透纸背”的作品,然后才能领悟力透纸背的书法到底如何。

米芾的书法向来被大家评为“力透纸背”,让我们来欣赏一下米芾这件被称为绝世书法的作品,这件作品叫做《西掖黄原拓》,是米芾的大成作品之一,专家认为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件作品书写率意,笔力千钧,算的上神品,难怪被书法界所重视。

据说蒋介石当年最喜欢米芾,花了很多心思去民间搜罗,但是鉴赏能力不足,据说骗了很多钱,花费了大代价经常买到假货。

东陵大盗孙殿英为了讨好蒋介石,将这件米芾作品送给蒋介石,据说蒋介石当时异常兴奋,打开这件作品的一瞬间,居然失控的大笑起来。

孙殿英被蒋介石这一举动吓了一跳,还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

蒋介石在得到这件作品以后,经常放在书房把玩,最后带到了卧室把玩,睡觉的时候都不舍得放下。

可见米芾的魅力有多大。

内战后期,蒋介石就提前将好多珍藏的米芾作品运往宝岛,并且还专门组织了一个国宝护卫队,专门护送这些他心爱的文物。

今天我们应该感谢科技的发展,让我们有幸一睹绝世书法的风采。

确实是国宝级的存在。

一笔一划都如泰山压顶,都有千钧的力道。

丑书家将米芾人做丑书祖宗,认为丑书的代表人物是米芾。

书法专家认为,米芾是人疯字不疯,认为米芾的书法丑的都是不懂书法的。

米芾的弯弯扭扭那叫姿态,这也是米芾书法的特点。

网友们认为米芾的书法丑吗?请在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


名庐书社许高鉴


如何理解“力透纸背”这个词,如何做到?

形容笔力充足,劲力透过纸背。

写字,笔锋用力,逆笔或绞锋运笔。都显示出笔墨的涩劲。这种笔画能够充分让墨印染宣纸上。

另外浓墨重笔,按压有力,则有这种力透纸背感觉。涨墨的情况,富有立体感,且见笔力遒劲。

书者经验,瑧熟笔法,一般轻重有度,轻则云烟飘逸,重有扛鼎之力,如重锤掉落。一种书势,一如“点”称作高山飞落之坠石。

笔墨的力透纸背,也是一种书法势能,意会而理解。

古人写字因为功力气足。比如王羲之写字别人拉,依然不动。王献之一个字剩下一点,王羲之给予补充一“点”画。其夫人,在评析王献之字中,唯一,见其点相似王羲之。可见有功力与功力不足,是看出来的。

对于用笔有力,则会耐赏具奇。而笔力软弱,就没有力感,显得字不健全。凡事古人笔墨,都有笔力遒劲之气象。

因此练就一笔劲力足,必须在笔法上下功夫。挥毫才有充裕有力。书势自然有力透纸背。


狂喜淡墨a


有一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那么这里写文章也好做宣传也罢,能够把事情说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条理明晰有理有据,这就是让人信服的答案了,这样的答案或可以供人参阅一番,有些参考性意见和建议则会是对很多人有益的启发,至少这样的文章读来不会让人有被蛊惑被误导被蒙蔽抑或者是非主次有颠倒的倾向,这就是文章的可读性,假如能够把事情说的明明白白,分析事物来由去始鞭辟入里,这样的说理之透彻让人读过之后就感觉答案一目了然,能够拨开萦绕于心很久的烟云而还读者一片明朗的天空,那么这样的文章就能够给予人以有益的帮助,假如他再加入绘声绘色的描述,那么这样的文章就栩栩如生所描写的对象就如惟妙惟肖其形象也会跃然纸上,但是这是在描写和叙事,而真正让人感觉其功力的还是对于事物的是非曲直的认识,能够入木三分力透纸背说理有理有据让人信服,这就是功力了,而这样的功力假如能够给予全方位的拓展,而让读者所想知道的信息一览无余的全部展现给读者,这里面的功力恐怕力透纸背下笔还是功力尚浅火候不足,只有能够完全做到让读者有通达的感觉,这样的文章才算是写到位了,而也只有叹为观止可以形容,而这样的文章少之又少,恐怕力透纸背还需加点劲再努力一把才是!


萧晗之十二子门


做到笔笔中锋就做到力透纸背,线条会感觉到圆润,如嵌在纸中,张旭的古诗四首,怀孝自叔帖,山谷,枝山,王铎草书皆有此感觉,颠旭尤为凸显,看得出来书法就进门了。


ssw孙顺卫


其实力透纸背我个人认为,是有些人写出来的字像浮在纸上一样,感觉没有力量;而有些人写出来,感觉笔画像烙在纸上一样,有种穿透感!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就是跟用笔有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追求中锋用笔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