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說有遠見的父母,都對孩子心狠?

農家小胖嫂


對孩子心狠,很多時候並不一定說明父母就有遠見,但這樣的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往往是獨立的,也是能自食其力的孩子。

在父母的這一代,他們普遍的教育觀念就是對孩子一定要嚴,要好好教育,打罵是必須的,因為愛你所以打你。這一代的父母信奉勤能補拙,相信對孩子狠一點,孩子以後就能成才成功。

也就是抱著這樣樸素的想法,父輩們硬是讓70後80後的我們走向了社會,現在想起來,雖然也有種種父母的不是,但當年的教育,還是讓我們受益頗多。


等到了我們這一代,往往也就兩極分化,因為吃過很多苦,不願意不希望孩子跟自己小時候一樣,往往就會寵溺和嬌養。而另一類的父母,因為吃過苦,深知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同時,我們這一代可以說是考一代,都是受益於改革開放後的教育制度,所以也相信教育和讀書,是成才的不二法門,那麼就會因為對孩子的期望值高,而給予較高的要求與鞭策。

換句話說,遠見不一定,但非常看重學習成績,卻是現在大多數家長的普遍現狀。而在這麼多重視學習與教育的父母中,總是會有一些孩子是在此之下教育成材的,這樣的例子多了,就讓人覺得這樣的父母非常有遠見了。


再說得直白一些吧,有遠見的父母並非一定都對孩子心狠,為什麼就不可以給予更多的陪伴,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尊重呢?現在孩子壓力這麼大,成長的環境這麼緊張,孩子的心理承受多大的重壓?每年都有多少的報道,孩子因為達不到要求而輕生。

所以我想我說的是,與其用心狠來表達遠見而言,讓孩子保持一份心理的健康,父母給予孩子良好的陪伴,讓孩子在成長之路上能走得穩走得好,才更加重要。



庭爸,8歲女兒的奶爸,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家庭教育指導師,70後大叔,有愛有思考的育兒和教育達人,歡迎關注、轉發、點贊和評論,如果想要育兒乾貨,可以關注我後私信:育兒秘籍,我將送你一份很落地和實用的育兒秘籍。更多育兒和教育問題可以與我交流。讓育兒更輕鬆,讓教育更有效

庭爸談育兒


謝謝您的提問,在回答問題先,我想先講一個真實例子。

暑假我與孩子一起學游泳,上課第一天我們班有2個孩子不敢下水的孩子坐在泳池邊哭了起來,一名8歲,一名10歲。教練在耐心做孩子心理工作,示意2名家長不用擔心。

8歲孩子的媽媽看起來有點狠心,面對孩子的哭鬧,她面部表情平靜如水慢慢走到孩子邊上說:媽媽有事先出去了,你沒準備好哭一下我理解,等你準備好了就必須跟教練好好練習哈。”說完就轉身,出了訓練場。此後孩子媽媽每天都狠心的把孩子交給教練。


10歲孩子的媽媽見到孩子哭了,表情凝重了起來,看得出來她很憂慮和不捨。她急急的跑過去蹲在孩子邊上,安慰說:別怕,你是最勇敢的,媽媽和教練都在看著你呢。媽媽一直都在你邊上,別怕!孩子見媽媽這樣說,反而更哭了,撒嬌的說,就等等再一去。

12天的游泳培訓結束時,8歲孩子早在練習第8天已字,學會游泳了,結業時已可自由遊了一圈又一圈。而10歲孩子12天后依然不會游泳泳帶著浮板在玩水,一練習想方設法的說服教練他要找媽媽,要唱水,要尿尿一節課下來,正真學習時間很少很少。孩子媽媽每天都陪蹲守孩子,孩子稍有要求就立即滿足,孩子不學習的藉口越來越多。孩子也在媽媽的不捨裡找到安全避風港不願吃苦,教游泳的教練也沒信心能一定教會這位孩子。


古人訓: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為孩子長遠而思慮,孩子成長離不開學習,學習不是易事,孩子要養成良好習慣的過程也不容易。我們大人做事也有想放棄和灰心的時候,所以狠心的父母理解這種情緒,在孩子想放棄時狠心的父母會想辦法幫助孩子堅持的,監督孩子形成好習慣雖然痛苦,但狠心的父母明白一旦孩子的良好行為型後,以後就好辦了。

狠心不是用語言的攻擊和簡單粗暴的體罰去掌控孩子,而是狠心的父母明白孩子現在所走的每一步都影響著孩子的未來。希望通過現在狠心傳遞給孩子的是執著,堅韌,努力…等精神。

狠心的父母在該講規則,講禮貌,講認真努力會以身作則,不妥協的去形影響孩子。狠心的父母知道良好的行為和良好的品格在孩子越小時越易容形成。


正如著名的哲學家稻盛和夫曾說過:過份強調孩子的自主性,結果變成了放任自流。只給自由與自由結雙成對的義務,幾乎不教。

在孩子規則意識和自主思考能力薄弱時,更需要在父母監督下形成的。雖然在監督的過程中很痛苦,但狠心的父母知道一旦孩子從小就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行為後,以後就好辦了。

我們可想像一下,我們和孩子約定從山腳一直爬到山頂,在中途孩子各種理由想放棄,但狠心的父母這會是不會因為孩子各種理由和孩子們累而停下腳步,他會堅持和耐心的引導孩子一起爬到山頂,一起遼望山頂的美景。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歡迎關注 與你分享更多正能量的育兒知識,讓我們與孩子一起成長。


曉笛育兒分享記


為什麼有遠見的父母對孩子都心狠?

這裡的心狠,不是心狠手辣,不是惡毒。是為了讓孩子以後在社會上獨立,所必須採取的手段。在現在的物質社會。每個家庭有個孩子都當做寶,掌上明珠。父母疼,爺爺奶奶疼,姥姥姥爺疼。這又不讓孩子做,那又不讓孩子做。讓孩子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這是非常不好的。第一個這會讓孩子建立一個錯誤的世界觀。他認為周邊的人都要對他好。會讓孩子以後經不起挫折。第二會影響孩子的動手能力。讓孩子以後會眼高手低。

我舅舅舅媽就是這樣,對孩子太好。導致我表哥三十多歲,現在一事無成,又不上班。整天呆在家裡,有時候到處騷跑。關鍵還到處借錢不還。而且謊話連篇。這都是小時候慣的。對孩子不心狠,沒讓孩子養成獨立的習慣。導致現在養廢了。

還有一個比較恰當的比喻。就是你建立一個遊戲賬號,你要不斷的打怪升級啊。你不打怪升級。你這遊戲賬號不是廢了。每天掛機有用嗎?只有不斷的錘鍊,才會有所成就。

所以說有遠見的父母從小就會對孩子心狠,讓他們獨立。不是不疼孩子。其實父母也心疼。只不過他們知道如果孩子不經過這些苦。哪來以後生活的甜。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將來過上更好的生活。取得更大的成就。





文權武


我們總忍不住愛的天性,給予孩子太多呵護。有些人更理性的行為就會顯得心狠。說說我兩個孩子的事吧。

我女兒上八年級了,能洗衣服洗碗,整理房間,還燒得一手好菜。每當女兒從學校回家,我都會感到輕鬆不少。

開始的時候,女兒也是不愛“幹活”的,覺得別人聊天自己洗碗很不公平。也會把自己的衣服泡在水池裡,等著我洗衣服的時候一塊洗。 有時候心疼她還小,就遷就一下。但大部分時候,我還是會堅持原則的。



我跟女兒說: “現在爸爸媽媽年輕,完全可以照顧你。可你有沒有想過:等爸爸媽媽老了,你怎麼辦呢?

父母沒辦法照顧你一輩子。 趁現在你還在我們身邊,還沒出去闖蕩,媽媽教給你基本的生活技能。這樣無論什麼時候,無論去到哪裡,你都能繼續幸福的生活下去。”

這樣的話說多了,女兒深以為然。

七年級住校的時候,女兒回家跟我說:

“媽媽你知道嗎?我們宿舍只有我一個人會炒菜!她們只會泡方便麵。人家李爽連襪子都不會洗,都是攢著回家讓媽媽給洗。”

在女兒舍友家長的眼中,也許我這樣的就算心狠吧。但還算不上有遠見,我只能儘量向遠見靠攏。



兒子出生的時候,女兒6歲了。不光我們,連女兒也會對小萌寶嬌慣一些。 我儘量讓自己不偏心,不管大的小的買東西都是一樣。倆孩子打架了,我也不會偏向小的。

但我還是高估自己了,因為我們總是忍不住愛的天性,為孩子做的太多。

德雷克斯說:不要替孩子做任何他自己能做的事。以培養孩子的社會責任感。

我以為自己一直在踐行,結果星期天兒子人品大爆發,不但掃地洗碗擦桌子,還把自己的校服都洗了。

“媽媽我棒不棒?”我承認我驚呆了,原來8歲的兒子可以自己洗衣服了,我怎麼不知道呢?



我承認自己做得不夠好,但是會一直努力。

總之,心狠的家長不是兇惡地對待孩子,而是為了孩子的將來打算,壓制自己氾濫的母愛,鼓勵孩子發展有價值的生活和社會技能。狠心的父母也是普通人,只不過愛得更加理性。

我是@菲姐育兒園。分享育兒經驗,推送育兒理念,喜歡我的內容就關注我吧!歡迎大家轉發,點贊,留言。

菲姐育兒園


為什麼說有遠見的父母,都對孩子心狠?

看到這個問題很有感觸,讓我想起父親對我們的教育就是這樣,從小教育我們要勤奮,不得懶惰,在很小的時候就放手讓我們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我們的獨立性。

他常對我們說的話是,你可以不聰明,但是千萬不能懶惰,勤能補拙。

我們的家境不算差,在童年時期,超越了很多同齡人。但是在假期,父母會帶我們一起去店裡幫忙,把我們兄弟倆推出去外面,學著與人交流,做生意。

現在,雖說我們沒有太大的成就,但是和很多家境差不多,被父母寵壞的同齡人相比,我們的生活還是積極向上的,還算是獨立自主的,沒有躺在父輩的功勞簿上混吃等死。

有遠見的父母,心都有點狠。

做到這一點的,我認為非《虎媽戰歌》一書的作者蔡美兒莫屬。

美國著名教育家安•赫爾伯特這樣評論作者蔡美兒的育兒戰術:“蔡美兒非常誠實地描寫了自己的戰術,令人震動......她是一隻咆哮的老虎,很少軟言。她指出,這是因為沒有一個孩子會自然主動地要求“堅持不懈地練習、練習、練習”。

的確如此,你的孩子可能聰明,有學習的天賦,但同時他們的天性也會自我放縱,傾向於為自己找藉口。

我們需要勇敢地面對,當我們嚴厲地管教孩子時,可能會面臨的各種叛逆的結果。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努力工作會帶來內在的自信。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如此,優異的學習成就,讓他們更自信,自我價值的實現會給他們帶來更加長久的滿足。

1.有遠見的父母,首先對自己狠。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想讓孩子對父母心悅誠服,做父母的,也必須足夠努力和優秀,給孩子做好學習的榜樣。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和孩子共同成長。

你必須讓孩子看見你的努力,用你的一言一行去影響他們,去帶動他們。

2.有遠見的父母,比孩子更瞭解他們自己。

比孩子更知道他們最適合什麼,在可塑性最強的階段,儘可能的早一點做好人生的規劃。有人說要將選擇權交給孩子,事實上,在孩子做孩子的很長時間內,他們並不是很清晰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自己適合什麼,等他們在時間中蹉跎,有幾分醒悟的時候,早已過了最該努力的年紀。所以父母早一些,通過自己的人生經驗,分析孩子的性格特點以及孩子的天賦所在,引導孩子走正確的路,做正確的事,更能縮短孩子成功的距離。

3.勇敢地面對教育孩子過程中,孩子出現的各種叛逆行為和激烈的情緒。對“不努力”說“NO”。

人的劣根性在於貪圖享受,成年人如此,孩子也不例外。如果給孩子太多選擇的權利,結果孩子很輕易地會選擇放棄,因為沒有什麼人天生就喜歡努力。孩子也寧願張開雙臂去擁抱輕鬆。

蔡美兒認為,最不利於保護孩子自尊心的行為,就是你眼看著他們在困難面前放棄努力而不作為。

4.擁有教育孩子的智慧,不斷調整教育孩子的“戰術”,有耐心,堅持到底。

教育是個系統而又複雜的技術活。沒有個性完全一樣的孩子,也沒有哪一種教育方式絕對有效。父母和孩子都在不斷試錯中調整自己的言行,找到最有效的方式。也許父母會遇到孩子很多對抗的行為,但是隻要堅持不放棄,同時修正自己的教育方法,孩子會朝你所期待的方向去走。

5.樹立努力的目標,不斷精進,讓卓越成為一種習慣。就像蔡美兒所期望的那樣,一隻狗狗也必須有它的夢想。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第五層,自我實現的需要認為:個人的理想、抱負、個人能力發揮到最大程度時,能完成與自己能力相稱的事情,會使人感到最大的快樂。

努力實現自己的潛力,完成自我實現,使自己越來越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對於每個人來說,才是最大的幸福。

我是程俊,教育領域創作者。分享養育孩子的快樂與煩惱,謝謝大家的關注留言與轉發。

程俊談教育


【我的觀點】為什麼說有遠見的父母,都對孩子心狠?我認為,父母對孩子心狠,並不是狠毒的狠。而是想放手讓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學會做個自立、自強、自律的好孩子。

一、父母要狠,才會成就孩子

1.現在的家庭大多都是一個或兩個孩子,家長們都對孩子過於關注,所有大人都圍繞這個孩子轉,讓孩子有種“在家很重要”的感覺。於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過分依賴,長時間已成為一種習慣。然而,當大人不在幫忙的時候,孩子就一愁莫展,不依不饒。想讓孩子試著學會這些本能。那家長就要對孩子“狠”了。讓孩子餓一次。

表妹的孩子在5歲時騎自行車,不帶輔輪子的那種,很喜歡騎,但是騎不穩,老哭著要大人在後面扶著,追著他跑。時間長了這累得大人夠嗆,就要孩子自己練習騎,孩子死活不同意。那媽媽一狠心,確定不再扶著孩子,讓孩子想騎就練,不騎就算了。孩子沒辦法,又想騎,只好不怕摔倒,繼續練習,沒多久就騎得很順手了


2.現實生活中,許多孩子都愛睡懶覺,常常叫幾次都起不來,起來了還懶洋洋,慢吞吞的。每天都是“黃帝不急太監急”,長期如此,孩子的習慣性慢慢形成。放心睡,不怕遲到,有大人叫起床。那麼家長想要孩子意識到上學會遲到就要對孩子“狠”一次。讓孩子遲到一次。

孩子在父母的保護下永遠無法學會飛翔,必須給他們一個機會。

3.讓孩子養成還原的好習慣。就是把用過的東西放回原來的地方。許多孩子家裡的玩具多的數不勝數。喜歡的時候拿出來玩玩,不喜歡就到處亂扔。大人看不得亂七八糟的樣子常常跟在屁屁後面收拾放回原處。因此孩子覺得有人收拾整理,自己就懶得的去整理了,慢慢又養成了一個習慣。習慣形成了便難以改變,那麼這時候又要對孩子“狠”一次。讓孩子獨立完成還原玩具。

雖然收拾是件簡單的事,但長時間的形成會讓自己生活亂七八糟,整齊有序的生活讓人舒服,也表明了人的素質。


二、想要成就孩子,父母對自己也要狠

1.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育,很多父母要求孩子不要看電視,不要玩遊戲或手機。知道要求孩子的同時自己卻忍不住要看。很多家長食吃飯的時候還不停刷屏,那麼這時候,想要教育孩子,家長也對自己“狠”一次。別在孩子面前不停看電視和刷手機。

無論你對孩子如何去管教,你本身就是孩子的榜樣

2.生長在城裡的孩子條件比較優越。什麼苦也沒吃過,家長可以利用假期帶孩子體驗一下勞動的生活,體驗一下“粒粒皆辛苦”的意思。那麼這時父母對自己“狠”一次。自己也體檢一下勞動成果,讓孩子體驗到生活不是容易的事情。

曾看到過一句話:你不願意讓孩子去吃苦。那麼這個世界會讓他很苦;你對孩子不夠狠心,那麼這個世界會狠狠地替你教育他。

3.狠心的父母,才能培養出好孩子。有些父母看到孩子打架,總會第一時間過去幫忙質問,甚至幫助孩子,但這樣反而對孩子不利,孩子的事情孩子自己處理,無論打輸或贏,至少孩子有一個經歷,一個教訓。那麼這時父母“狠”一次,不要心疼孩子。


最後,我想說的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經歷很多事情才會長大的,父母要狠心放手,才會讓孩子更好的成長。希望我的觀點對你有幫如果你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探討!

【我是小凌雲,喜歡寫作,在現實的生活中不斷增值自我,歡迎你的關注,謝謝!】


小凌雲


有遠見的父母,他們會考慮到孩子的將來。有句話叫: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充滿智慧的父母通常是非常理性的,他們對孩子"狠"一點,是想讓孩子更加自律一點,為以後的生活做長足的準備。



但是這種"心狠"並不是在態度上對孩子兇狠,而是能夠堅定自己的決心。如在孩子寫作業時,當孩子不願寫了,父母不會寵愛孩子,而是會對孩子講道理或用其他辦法鼓勵孩子完成作業。他們不會答應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一般來說,對孩子心狠的父母,其教育方式是控制型。他們會要求孩子按自己的要求和規則來做事。屬於高堅定低和善型。他們擔心如果自己不能控制孩子,那麼孩子就不會按照自己理想的標準去發展。他們可能會沉迷於網絡遊戲、愛看小說等等,就考不進好的學校,找不到好的工作,過不上好的生活。父母的擔憂導致他們必須對孩子"心狠"一點,這都是為了孩子著想。



有遠見的父母,他們看到了孩子的未來是一個充滿了競爭的社會。現在很多大學生他們畢業就意味著失業。無論是考公務員還是考研都越來越難,因為人數也越來越多,競爭非常激烈。在我們這個保育院裡,有的老師參加了幾年的考試都沒有考進來。還有很多朋友的孩子考研幾年都沒有成功。有的是因為基礎知識沒有掌握牢固,還有的是因為筆試過了而面試又沒過。若孩子沒有前面的努力做基石,後面的考試又怎能輕而易舉的通過呢?因此,現在不對孩子心狠一些,遲早會被這個社會淘汰出局的。



"心狠"的父母在他們看到孩子努力的同時心裡也是很心疼的。並不是漠視孩子的付出。我有一位同學的孩子從高三開始每天1點左右睡覺,父母也是非常心疼孩子的。給孩子做各種好吃的補身體,加強營養。我的孩子高考前沒有太晚睡覺,但每天學習的時間也非常長,我們都希望孩子那時多看一會書,多刷一點題。而不要在考場上留下遺憾!如今,我同學的孩子被保送到北京人民大學,我的孩子考上廣東一所大學。感覺那幾年大家都沒有白白付出。當然,在父母"心狠"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孩子是否能承受得了這樣的壓力。因為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是一樣的,有的孩子因為承受不了有的有抑鬱症,有的逃離學校自暴自棄。因材施教才符合教育理念的。



父母在對孩子"心狠"的同時,也要把握好一個度,不要對孩子厲聲恐嚇。要多看看進步努力的過程,給予他們鼓勵和適當的表揚。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我是雨後山林靜,一位正面管教講師和家庭教育指導師。感謝您留言關注和點贊,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雨後山林靜


我認為這個問題的實質是,孩子怎樣才能在長大後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父母應該怎麼做?

我們現在的社會,一個人要想有點出息,必須具備一定的能力,掌握某些技能,否則很難在社會上立足。要具備能力,掌握技能,就必須進行學習,而學習從來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假如一個人想獲得更大的成功,就必須具備更強大的能力,更大的能力也只有進行更刻苦的學習和歷練才能獲得。

每一個有遠見、明事理的父母,都是明白這個道理的,或者說是有這方面的經驗和教訓的。

因為人都是有惰性的,都願意每天舒舒服服的,但是這種舒適的狀態是不可能學好技能,提升能力的。

孩子們都還小,更願意每天無憂無慮地生活著,假如一直以這種狀態長大,長大後可能什麼也不會,這樣長大後步入社會會吃更多的苦,甚至一輩子都渾渾噩噩、生活艱難。

小孩子的自律能力都是比較差的,為了避免孩子長大後陷入困境,父母必須不斷地督促孩子學習,在孩子不能堅持的時候進行鼓勵甚至逼迫,為的是孩子以後的日子能更好一點。當孩子成長過程中取得一些成績,有了成就感的時候,其實也會感激父母的逼迫的。

因此,與其說是有遠見的父母狠心,不如說是父母有遠見的愛!

謝謝您的問題!


一個學爸


父母不能陪伴孩子一輩子、不能在自己的蜜罐子裡呵護孩子一輩子,孩子小時候過分的放縱,長大了這個社會會加倍的對孩子進行有力的回擊。與其讓別人教訓,還不如父母聰明的早早去給孩子教育,告訴是非觀念、督促認真刻苦學習而具備生活的技能。

這個社會總體是公平的,小時候的蜜汁生活很有可能就會尾隨者著艱辛的成年生活。



毛眼觀生活


我認為題主所說的這個“狠”在是應該打引號的。有遠見的父母對孩子的“狠”是為了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是為了讓孩子將來能有所成就。

有遠見的父母為什麼要對自己的孩子"狠"?

我國古代大思想家墨子最有名的思想就是“束絲說”:“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固染不可不慎也。”

意思是說:“孩子生下來就像一束白絲,父母把它染成黑色的就是黑色的,染成黃色的就是黃色的,所以說染絲不可不謹慎,教育孩子也是這樣,不能掉以輕心。”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但要保證孩子身體健康的成長,也要保證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長。由於孩子特別是處於兒童期的孩子,自我認知和自我指導的能力非常薄弱,這時候外界的引導尤為重要。所以父母必須要告訴孩子哪些是好的習慣,哪些是不好的習慣,要時候糾正孩子的不好習慣。

那麼在這個糾正過程中難免會讓孩子感到難受、不自由,孩子會哭鬧、鬧脾氣。但是,父母必須要堅持糾正,不能放任,因為不好的習慣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如何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1、要明確要求,嚴格執行。

父母在要求孩子行為習慣的時候,要交代的詳細而明確。讓孩子清楚明白,不能看不見摸不著,不知道從哪入手。

“無規矩,不成方圓”。在孩子瞭解基礎上,父母要監督並嚴格施行。如果父母不嚴格要求孩子,遇到困難就放任孩子,非但不能養成良好習慣,反而會增加孩子的惰性。

2、要及時鼓勵孩子。

心理學家威廉.傑姆斯曾說過:“人性最深層的需求就是渴望別人的讚賞。“

誰都希望得到別人對自己的優點的肯定和讚賞,孩子尤其是這樣。所以,父母要在適合的機會,對孩子多加讚賞。

父母在孩子自己動手穿衣服的時候,對孩子說”寶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真是好樣的!“;在孩子幫助他人時,可以對孩子說:”幫著他人是了不起的行為,爸媽為你感到自豪。“

3、要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

對於孩子的不良行為和習慣,父母不能任其發展,一定要將壞習慣消滅在萌芽狀態,防患於未然。否則”小洞不補,大洞吃苦“。

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道路,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及時糾正身上出現的不良習慣。

結束語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播種一個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應該“狠”下心來,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一個好的習慣能讓孩子受益一生。

教育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我是@異族人,致力於兒童教育研究,歡迎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