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小孩是要在深圳读书好还是在老家读书好?

世界那麼大還是遇見妳


孩子小的时候,正是他的三观和行为教养的养成阶段,如果在老家读书,父母不能陪在身边,对孩子的教育来说,会留下很大的问题。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

同事的老家在农村,生完孩子后,觉得养孩子的压力大,半年后就把孩子送回老家养了。孩子的爷爷奶奶很疼孙子,但是只能让孩子吃饱穿暖,至于培养孩子良好的教育行为,根本就不可能。


几年后,孩子小学毕业了,我同事经济也宽裕了,就把孩子接回来,想要孩子好好读书,准备考一个重点高中。

但是,孩子在老家都玩野了,上课不认真听讲,回到家后就玩游戏,根本不写作业,更别提复习看书了,并且城市的学习进度很快,孩子也跟不上,后来索性不学了。我同事说了他两句,孩子就和她吵“我小的时候你们都不管我,现在我不要你管!”把我同事气的在办公室直掉眼泪,后悔当初没把孩子带在身边。现在孩子心里根本没有他们,他们有心想管也管不了。

所以,把孩子留在深圳,对家庭的压力肯定大,但是父母多付出一点,熬过去几年就好了,钱总是会挣来的。

但是,对孩子来说,一生的成长的关键期就是那么几年,错过了想再补,几乎是补不过来了。



何小元


做为一位在深圳连续当了10余年班主任的老师,对你的这个问题真的深有感触。这两天,学生正在填中考志愿,不少学生的压力真的很大。在深圳,想要考上所谓四大名校,八大名校的难度,不亚于高中考上重本,考上知名学府的难度,考上公办高中也不容易,竞争,真的很激烈。

今天刚好带初三,这是我连续带的第六届初三学生,回想起来,真的令人感慨。身为一位班主任,我同情自己的学生,他们真的很累,而且似乎越来越累。当然,与此相对应的是,老师的压力越来越大,减负和减压,真的很有很必要。

现在中考科目越来越多,从初二开始,学生参加地理生物会考(与中考录取挂钩),之后有英语听说中考,体育中考,理化生实验操作中考,最后的语数外物理化学历史等科目大考,加上体育模拟考,听说模拟考等,初三最后一学期,几乎都在“中考”,一个中考被分割成了几个中考,老师和学生的压力,当然会不断增加。

我不知道内地的中考是什么样的,所以不敢妄下结论哪里的中学生更苦更累。不过,现实就是这样,我们可以抱怨几句,但得告诉孩子,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现在无处不充满竞争,今后还有高考,还有毕业找工作等等,都会面临竞争 ,所以逃避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勇敢地面对,同时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和心态,真的非常重要。虽然我心里也很同情学生,并且会适时地减轻一些学生的负担,但更多的时候,我也只能鼓励自己的学生,不要总是唉叹埋怨,要直面竞争,当别人奔跑的时候,我们不能闲庭信步。

压力,在哪里都会存在。我希望中考能简单一点,但事实上,中考科目可能还会不断增加,老师和学生的压力或还会加重,我们能怎么办?努力,才是硬道理!


途虫的百味人生


我们家娃两岁带来深圳,在宝安上的幼儿园。之后由于工作原因来到南山。刚来时没想过能上公立小学,因为我们没房,没户口,而且当时社保也没办。也没指望能上深圳的公立学校。后来看邻居家潮州的几个小孩都能上公立学校,各方打听之后,趁着儿子上大大班那年把所有规定的证件都办齐了,整整一年时间,我就提心吊胆,各种奔波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能上个公立学校。最后当时是录取上了。

现在孩子已经上四年级了,他所上的小学是九年制的,所以不担心初中能不能上。我现在担心的是高中到时能不能上到公立。说是深户和非深户上普通公立高中分数线差很多。孩子现在低年级成绩还不确定,目前是在班上前五。我们非深户,目前为了孩子上高中准备把我的户口迁到深圳,老公的不急,孩子可以随迁。但是我们没有房产,学历也不够,社保倒是有将近五年了。现在是准备积分入户,分数算下来按目前政策还差十分,唉不知道怎么办。虽然说离孩子上高中还有好几年,但是还是想早早做准备,不想让孩子回老家读,毕竟一直在深圳生活。朋友,生活圈子都在深圳,回去需要很长的时间适应,我们自己做点小生意,现在也没打算过要回老家。

有没有朋友有快捷方式入户的可以私我


夜深369


我的小孩也是在深圳,从一出生就带来了深圳,数数也有八个年头了,带到三岁的时候就送去了幼儿园,幼儿园是只管中餐和午睡,早上七点送去,晚上六点去接,每天都是早上起来买早餐给她,然后就送去,学费是三千二百元,到了晚上下班才去接回来,每天就是这样,忙忙碌碌的,一晃幼儿园毕业了,学费不是最愁的事,在深圳这里,学位特别的紧张,而且也是要很多证件,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找学校真的很折腾人,后来再努力了很久,终于找到了一所私立的学校,肯收,现在已经上二年级了,二年级的学费也是3200,而且每天晚上还要补导她,写作业,不管成绩学习好与否,最主要的是能够留在身边,能陪伴她长大,不想让她的童年,缺失父母的爱,想想这几年的时光下来光学费也花了好几万,

如果留在老家,没有人看管的话,也是不行的,因为让爷爷奶奶带,或者外婆外公,毕竟是隔辈的,思想和教育都不一样,最关键的还是,父母他们身体也不怎么好呢,还有一大堆的农活,要忙,他们自己本身也怕照顾不过来,所以自己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留在身边





丽姐的周末VLOG


尽量创造条件把孩子带在身边吧。

说两个例子。

朋友家的孩子,从出生到幼儿园都是跟父母待在一起的,一直是个很开朗的孩子。等上小学,夫妻俩觉得孩子以后还是得回去高考,早回去比晚回去好。所以从小学开始,孩子在老家上,他们夫妻俩留在城市工作。

尽管每天也通电话,周末尽量回去陪孩子,可是孩子的性格等方面变化非常大。

原来爱说爱笑,自从回去后就变的沉默,不爱说话,跟着老人很多想法也无法接通,玩也玩不到一起去,后来孩子只要回家就是玩手机,打游戏,对老人的话也经常无暇搭理,自立能力仿佛也变差了。(当然这也不排除老人替孩子做的多了。而且老人无法做到像父母那样在管理教育方面的张弛有度。)

第二个例子,一个孩子在2岁时被送回老家,整整一年,父母也是只能周末抽空回去,在孩子最需要安全感和关爱的年纪,父母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采取这样的措施。可是当3岁多,把孩子接到身边时,孩子一方面极度没有安全感,一刻看不到妈妈,就会像被抛弃一样大哭;无论走到哪里,玩什么,一样要跟着妈妈一起,不敢松手,不敢放开玩。上幼儿园后,也不太会跟同学相处,人少时还稍能玩一下,人多了就会不知所措,总是很拘谨。

孩子安全感缺失会影响孩子很长时间,甚至是长大之后的方方面面。而孩子性格方面的改变更会影响他一生。

所以,尽可能把孩子带在身边吧,孩子并不在乎吃什么,住什么样的房子,他更在乎的是跟父母在一起。


最好的答案


这个是我以前要考虑的问题,不过现在都解决了。我连带我和深圳的家一起打包回我们小县城了。

16年底回来,算算也一年半了。孩子3岁的时候在深圳没去上学,因为没有人给带,自己上班老公在家做外贸,时间上比较自由。本以为这样打算到小孩3岁半 就送去幼儿园,但是男人带孩子的过程简直无法想象。我一回到家孩子就抱着我的大腿不松手,其中的辛酸泪只有自己知道。后来尝试把孩子放在老家由爷爷奶奶带了2个月(过年留家中),然后我们又回到深圳上班,期间日思夜想,时常忍不住莫名就哭了。再后来咬牙接回深圳,看到孩子第一刻,更是没压住心中欢喜的心情,毫无防备眼泪直淌。我泪的是,我看到孩子的第一眼是看到了所有留守儿童那种眼神和城市孩子活泼好动的强烈对比。黑了,但胖了(家里吃的相对天然有营养);拘谨,变的不爱说话。那时,心里就有种无比的愧疚感。如果送去学校, 他一时半会根本无法融入,那时候刚来深圳还说着一口的家乡话。如果真的送到深圳上学,我们的负担也是相当的重,因为我们老家有一套月供房,深圳有月租,平常生活开支,一个月少说也得1W,深圳幼儿园1学期也至少1W。而我们,总共也才1W上下的收入。而且送小孩在深圳上学,还有个接送问题。思来想去,最终带孩子在深圳过了半年,年底决定回了我们小县城。

回来后,我们刚开始无法适应,因为没有人脉,没有资金。好在过完年,慢慢的有了好的小生意齐心合力的做着。现在想想,还是很庆幸回来了。至少,孩子在我们身边,看他成长,看他闹,我想这比我们挣多少钱都开心快乐!


农村玉小妹


我是80后,爸妈在我七岁时候就来深圳打工了,我和我弟跟着爷爷奶奶,那个年代,爸妈一年回来看我们一次都难,记得最长的一次分隔四年才见面,我和我弟一直躲着不敢去见爸妈,那种滋味经历过的都能体会吧,五味杂陈,虽然年纪那么小,但是心里都很明白,幸运的是爷爷奶奶对我很好,特别是我的两个当老师的叔叔,对我心理影响很大,读初中和高中,一直跟着两个叔叔生活,叔叔就跟我亲爸一样,可以这么说,没有两个叔叔的教导,我和我弟肯定跟同龄的留守儿童一样,性格古怪孤僻(我们那里年轻人都去深圳打工,和我一样的留守儿童大把,能读好书的很少,很多都是混完初中就去深圳跟父母一起打工),虽然说同龄人那个时候早点出来打工,赚到钱的也有,但是能把生活过好的真不多,我的很多初中同学都是水深火热。虽然我毕业后也跟他们一样来深圳打工,但是感觉还是有一些区别,起码我三观都正,赚钱也相对轻松,日子还是过得滋润!今天看到这个话题,不由发表下自己的意见,现在我也有小孩,但无论多苦多累,我都不会让小孩和我们分开生活,现在我爸妈帮我带孩子,经常说这边消费这么高,小孩读幼儿园一年都要四万多,干脆带回去叔叔婶婶那里读书,也是区里最好的,而且有关系,反正我就一句话:你又想让我小孩跟我一样!并不是怪父母,我也明白那个时候来深圳读书不现实。可是现在不一样了,既然身为父母,就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即使生活再苦,我相信无论哪个小孩都会愿意跟父母一起去承受的,只是太小无法选择!


宋波245


我家的两个孩子在深圳出生,我们夫妻俩都是个打工的,为了不让孩子作留守儿童所以都带在身边,在深圳上幼儿园,小学,大的现在上初中,因证件不起都是上的私立学校,小的上小学四年级,每次看到别的公立学校各种学校运动会,开学典礼搞的热闹非凡,就替我们的孩子感到遗憾,私立学校啥都不如人,而且还收费高,老师的资质也没公立学校的好,老师的流动性比较大,班级经常换老师,孩子成绩好的还好说,我就担心孩子成绩不咋好的怎么办,学校都很难的进,听说我们外地户口的中考也要比本地的高很多分,我现在天天愁愁死人,唉😔,孩子上个学咋都这么难呀😕😤


别无选择151407051


老家要看是什么地方,如果老家是十八线小县城,那教育资源跟深圳不可同日而语,肯定是再难也要咬紧牙关留在深圳,如果老家是在还过得去的二三线城市,那就回老家吧!

深圳这片热土,确实是有很多机会,但是外地人在这里生活有多大的压力,自己才知道!

深圳的很多学校都没有食堂,孩子如果在学校午托一个盒饭都是15-20元,饭还是送餐机构早上九点前就做好的!

去校外午托,一个月也是几百千把块,老家的学校基本都有食堂,一个月交二三百块钱,午饭就解决了!

一个学校的学生,贫富差距也是非常大的,家境一般的孩子,如果成绩不好,相貌也不出众,在学校是很难有朋友的!平时的活动什么的也很难有选上的机会!

公立学位也紧张,很难进!

读个书跟那啥一样!

老家一般你是本地人,本地户口,上公立学校还是没问题的!

不过如果老家教育资源差,那就还是在深圳吧,毕竟深圳政府有钱,教育投入更多,各方面条件比老家肯定还是要好!

不是有一句玩笑话吗?反正以后毕业也是来深圳打工,不如一直都留在深圳!


小学生陪读家长


当代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非常令家长头疼,这个烦恼不仅仅是在外务工的人群。我的小孩曾经在深圳读书,后来转学回老家,我深有体会,现在来说一下自己的想法及做法,仅做闲聊来和题主交流。
深圳是个移民城市,
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的第二代在深圳出生,上学,随着这几年国家对于教育政策的调整,在深圳求学及深造已基本扫清了障碍,尽管没有完全清除,相对于约十年前方便多了。我的小孩就是在深圳出生,然后在深圳上幼儿园,后面上小学,但最后小学毕业后转学回老家继续接受初高中教育。在这期间,我也经历痛苦的抉择,最终我无奈的选择这样做,我这样做法基于以下考量。

首先,深圳的教育和内地还是有很大区别。深圳的各类教育机构整体硬件软件是内地学校在很长时间内无法达到的,有些好的中学,其规模及环境甚至连一些普通的大学都比不上。在深圳,学校是比较注重学生的个人整体素质的提升,比如幼儿园小班就开始接触英语基础教育,这在内地绝大部分幼儿园还是没有的,到小学了,其英语教材已经比内地高深了很多。之后的义务教育阶段,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的发展,各种免费的兴趣班非常得孩子们的喜欢,因此深圳的学生知识面比内地要广很多,反观内地同级别的学校,由于各地经济原因,无法实现国家倡导的教育思路,除了接受课本知识外,几乎没有其它的兴趣培养课程(不否认有些家长特意帮孩子在外面报读兴趣培训)。这就是我很想让小孩在深圳接受教育的原动力。
但是随着小孩的成长,我渐渐困惑了,


首先是户籍问题,中国的高中教育到报考大学对户籍的限制是一直存在的,尽管出台各种政策,也还是跟本地户籍的学生有所区别,这种情况在相当长时间内还会存在。在当前的高考模式下,学生的总体素质和学业成绩两个方面,学业成绩标准还是最最重要的,当一个学生没有达到大学基本的录取分数线,再优秀的孩子也无法得到正规的大学教育。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一样,培养良好的个人素质和学业教育似乎发生了冲突,兴趣培养或多或少减少了课本学习的时间和专心。因此,我痛苦之后的选择就是果断的把小学毕业的小孩送回老家接受初高中教育。

在老家的小孩上学后,我发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教材的不同,教育方式的区别,小孩面临了非常艰难的适应过程,某些学科似乎无法跟得上内地求精求深的要求。另一方面,在老家读书又面临了留守的问题,就算有人关照生活,作为家长始终担心着小孩的成长。这是每个外出务工家长面对的最大的困难,于是就出现了大量家长无奈的陪读现象。

说了这么多的困惑,我的小孩是不是能有变化,在这就不详谈,只能说,牺牲太多,带来小孩的学业进步,是我感到欣慰的。

回到题主的问题吧,如果您不能在深圳扎根,或者说已有良好的事业,有可能,有条件的话,建议在小孩小学毕业后转回老家继续就读,深圳和内地的学校的学风截然不同,当然不能说谁好谁不好,在于作为家长的观点和看法。如果您的小孩在老家能继续保持优秀的学习成绩,当他(她)跨入了大学的门槛,相信在深圳读过书过的小孩一定优秀过内地大部分苦学的孩子,因为他(她)的整体素质及见识等方面一定能让他(她)在大学如鱼得水,甚至能影响到将来的职业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