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飞过太平洋,我终于回家了

3月4日22时,几个穿着隔离服、带着口罩,手里举着“陈东你好!欢迎回家” 接站牌的工作人员出现在了南京南站。22时30分,南京南站出站口走出了一位身穿粉色外套手拿行李包的女士,只见她径直走到手拿接站牌的工作人员手中,长舒了一口气:“见到你们,我就放心了。我是陈东,我终于回家了!”


飞过太平洋,我终于回家了


陈东家住在玄武湖街道的樱驼花园社区,这一天她从美国辗转韩国回到南京。而接站口的工作人员,正是玄武湖街道以及樱驼花园社区的工作人员。顺利接到陈东,也就意味着,这一例输入型的疫情隐患得到了有效的源头防控。

定期摸排,掌握辖区第一手资料

3月3日,樱驼花园社区3号网格员程虹像往常那样对网格内的居民进行摸排。因为疫情的原因,程虹不再像往常那样亲自上门,但不摸排又实在放心不下,于是她留下了网格内居民的所有联系电话,定期通过电话了解情况。对于家中有人在外地或国外的居民,细心的她更是加上了微信好友,作为重点对象时刻关注。

这一天,她正一边吃着泡面,一边通过微信询问网格内的居民家中情况。得知辖区内一户居民马上要从美国回南京,程虹立马扔掉了手里的泡面叉子,赶紧拿起电话核实情况。经了解,陈东将于美国时间3月2日从芝加哥三次转机到北京,途中经停韩国首尔,最终转乘北京至南京的高铁于3月4日晚22:13回到南京。


飞过太平洋,我终于回家了


程虹心里清楚,3月1日,南京市发布第14号通告。根据通告,居民陈东途径了疫情严重的韩国首尔,需要定点隔离14天。但是,陈东最终是转乘坐高铁回南京,高铁站不像机场那样有专门送至隔离点的绿色通道,那么一旦发生病毒感染,后果不堪设想。“一定要切断输入性病毒传播的源头!”程虹第一时间拨通了社区书记于燕的电话。

异常情况,“四包一”小组紧急联动

“周主任,我们社区一个居民3月4日从美国途径韩国回南京……”于书记立即将这一情况向玄武湖街道疫情防控工作组组长周晓蓬汇报,并随即启动了社区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建立了由卫生院、网格员、派出所、志愿者组成的“四包一”工作小组提前介入,与时间赛跑,争取在陈女士返宁前做好接洽。

经过街道领导的大力协调,定于3月4日晚上由辖区派出所、社区和卫生院一同前往南京南站接陈东送往集中隔离点。得知街道、社区的安排,陈东的爱人韩先生非常感激:“太感谢你们,她在外面转了几趟机,在路上己经折腾两三天了,家里人的心都在悬着,现在交给你们,我们就放心了!”


飞过太平洋,我终于回家了


晚上十点半,“四包一”工作小组在南京南站顺利接到几经周折终于回到南京的陈东,并按防控预案送至集中隔离点进行医学观察。

外防输入,也要做好服务

“外防输入,防的是病毒,不是防人。”樱驼花园社区书记于燕告诉我们,“所以我们在积极防控疫情的时候,也要做好回宁居民的各项服务工作。”

考虑到陈东回宁后就要立即送至集中隔离点,社区网格员程虹提醒她提前准备好生活用品。陈东向社区反映自己有严重的腰肌劳损,非硬板床无法入睡。网格员程虹立即与陈东家人联系,请他们将需要的硬木板和生活用品带到社区,由工作人员带着一起送给陈东。为了顺利接站,社区提前准备了接站牌,上面写着“陈东你好,欢迎回家”,并告知她在出口留意查看。

到达隔离点,工作小组为陈东安排好入住,并告知其做好体温监测,有问题及时和工作人员反映。离开之前,社区于书记再三叮嘱:“有什么事可以及时跟我们联系,我们一直都在!”“请各位领导放心,我一定严格遵守隔离制度,绝对不给国家添乱!”陈东由衷的说,“从美国三次转机,又转高铁才回到南京,一路的辛苦和煎熬不言而喻。回到南京以后,科学的防控、贴心的服务,让我所有的焦虑都化为了安心。飞过太平洋,我终于到家了!” (通讯员 陈成 程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