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快來聽,你不知道的景區小故事(六)

朋友們,大家好!

今天我們又見面了。景區的小故事陸續播出以後,深受小夥伴和小朋友們關注,朋友們呼籲希望能儘快聽到樂山大佛建造的歷史,今天我們就給大家一一道來。

快來聽,你不知道的景區小故事(六)

樂山大佛位於四川樂山凌雲山西側三江匯流處,鑿建於唐開元初年(公元713)至貞元十九年(公元803),歷時90年始成,通高7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坐像,代表了中國佛教造像技藝的典範。1982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和峨眉山一同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世界文化和自然混合遺產。

當你站在樂山大佛的佛頭臨江邊,正在驚歎大佛的雄偉壯觀和古人的智慧時,你或許沒有發現旁邊還有“海師堂”和“海師洞”。

快來聽,你不知道的景區小故事(六)

“海師堂”在凌雲寺的左廂房內,裡面有修建大佛三位功臣的塑像,依次是海通禪師、章仇兼瓊和韋皋,坐高 2米,木身貼金彩妝,正是這三位主導者經唐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位皇帝,歷時90年建造了樂山大佛。

快來聽,你不知道的景區小故事(六)

“海師洞”在樂山大佛棲鸞峰西側山崖處,它依山鑿壁而成,實際是東漢時期的崖墓,臨時用作海通禪師的指揮用房。洞有10米深,洞口還塑有一尊紀念海通禪師的塑像,通高2.4 米,漢白玉材質,“海師洞”三字由清代四川按察使(相當於中央駐四川巡視組長)顧光旭親題,洞口還有他撰寫的《凌雲山海師洞記》。

在臨江峭壁大佛右側棧道邊,有一個碑刻《嘉州凌雲寺大彌勒石像記》(以下簡稱《石像記》),碑帽和碑身通高6.6米,它是韋皋修完大佛後親自撰寫的。《石像記》詳細記載了巨像鑿造的原因、時間、特徵、尺寸、經費來源、由誰建造等等,通篇800餘字。如果您有機會坐船,還可以依稀見到它的殘貌。

快來聽,你不知道的景區小故事(六)

通過《石像記》,我們來領略一下三位功臣修建大佛的感人故事:

第一位建造功臣海通禪師:據《石像記》記載:“開元初,有沙門海通者,哀此習險,厥惟天難,剋其能仁,迴彼造物。”海通禪師是貴州人氏,來凌雲山結茅為僧。他見古時的凌雲山腳,沉舟破船經常發生,因此發下開鑿大佛的宏願。他發現這裡有穩定陡峭的紅砂岩,面向西方,遙望峨眉,足踏三江,是雕鑿佛像最理想的地方。據《石像記》記載“於是規廣長,圖堅久,頂圍百尺,目廣二丈”,他周密構思,吸取了四川石刻和西方造像的藝術特點,以藍天為背景,以山川為舞臺,用大手筆,開放包容的姿態,勾繪出了樂山大佛的宏偉藍圖。

為了這個目標,海通禪師一衣一缽,四處募化,很快募集到了數目不小的資金。有貪吏聽說此事,上門向他索取錢財。海通義憤填膺地告訴貪吏:“自目可剜,佛財難得,我的眼睛可以挖出來給你,但這筆佛財你休想得到一分”。貪吏蠻橫無理地說,“那你挖出你的眼珠試試”。於是海通大義凜然用利刃抉出了眼珠,放在了盤中,嚇得貪吏奔走祈悔。從此再也沒有貪吏來騷擾禪師。

唐開元元年(公元713年)大佛工程開始,海通禪師在隨後約25年中,殫精竭慮地指揮施工,“萬夫竟力、千錘齊奮、大石雷墜”,可謂是一個群情激奮的宏大場面!在開鑿大佛時,還在它身後,耳、肩、胸部,規劃並開鑿了三條矩形排水廊道,有效解決了佛身滲水等問題。就在工程如火如荼之際,海通禪師積勞成疾,圓寂於世。大佛修造至胸部,工程被迫停工。

第二位建造功臣章仇兼瓊:據《石像記》記載:“章仇兼瓊者,持俸錢20萬,以濟其費”,唐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章仇兼瓊被任命為劍南節度使(相當於四川省省長),成為大佛第二代建設者。他捐俸銀20萬錢(俸錢20萬),再加上朝廷下詔撥付的麻鹽稅款,大佛又得以續建8年,後因章仇兼瓊上調京城,和安史之亂的發生,大佛只修到了膝蓋部位,工程被迫再次停工。

第三位建造功臣韋皋:唐貞元元年(公元784年)韋皋出任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治蜀二十一年,頗有政績,他一到蜀中,就開始著手續修大佛。他帶頭捐俸銀50萬錢,用15年完成了包括大佛膝蓋以下至蓮花座的修造,唐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樂山大佛“如自天降,如從地湧”,終於大功告成。

據《石像記》記載,這期間韋皋還在大佛窟外的臨江兩側對稱地鑿造了高約17米的兩個天王,建造完成了“為樓十三層”、“像閣與山齊”覆蓋大佛全身的“大像閣”。今天,二天王還日日守護在大佛的兩旁,十三層的“大像閣”卻在宋末元初時毀於了戰火。

快來聽,你不知道的景區小故事(六)

久久為功,樂山大佛終於建造而成。“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從前的驚濤駭浪平靜了,寂靜的山林、潺潺的江水、繁榮的樂山城,構成了千年永恆的畫卷。樂山大佛是一尊完美的雕刻品,是一座世界的豐碑。

今天的講解到此結束,下一期我們將介紹樂山大佛景區的三龜九頂城,感受樂山人民抗擊元軍保護嘉州城可歌可泣的故事。請朋友們繼續關注。

(作者:汪濤 朗誦:王碩 攝影:劉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