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年輕型農民工的未來在哪裡?

農民小歡


現在的年青人,但凡有初中以上的文化,都不會選擇到工地幹日曬雨淋,髒且累的活。比如製造業,服務業等工作不用日曬雨淋,環境好,工作又體面。

年輕農民工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無吃苦耐勞精神:花錢無節制,甚至提前消費:對未來沒有想法也沒有特殊的專長等方面。

他們的未來在哪裡呢?路在腳下:360行,行行都能出狀元。無論身處哪一行業,不能眼高手低,不能有差不多就行的想法,能夠腳踏實地,長期不懈地追求更好。百藝好藏身,結合現實再學一門技術或手藝,給自已的未來多一份保障。量入為出,不將自已置於險地。


可以不言


我就是一個80後的農民工,分享一下個人觀點:

我只有初中文化,初中畢業後,去學修摩托車,學了一年多(弟弟妹妹在上學),沒有錢開店,去廣東工廠打工,那時大家都去打工,因為文化不高,在廠裡最多也只能做到“拉長”,做到主管的極少數,做了兩年,日夜加班,也沒有存到錢,後來決定學一門手藝,拜了師傅,就跟師傅一起去北京工地做學徒當小工,工資30一天,努力學一年半後,成為了師傅,既是體力活也是技術活,做了兩年存了點錢,心裡想著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在家人的支持下去上海學插花,一年後,在北京大興日月星辰花卉市場開花店,後來轉到廣東從事花卉行業致今。

個人覺得文化不高,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學一門學藝,這點很重要。不喜歡就不能長久,興趣所在才能學藝精通,這也是個好的出路,現在這些泥瓦工,木工,等工種工資收入300-500元一天,只要能吃苦耐勞,肯學行行出狀元,送外賣,開小店,種養殖,哪一行都能有所收穫,隨著經濟的發展年輕型農民工,選擇越來越多,多元化化展,未來在自己的手中。

隨著國家、家庭對教育的投入,現在農村也有好多大學生,碩士,博士等人才,農民工人進入各行各業,隨著人們觀念的改變,就沒有農民工人與城市工人之分。

農民工人的未來,一定是用勤勞的雙手創造出來的。未來在我們的“手上”。

個人觀點,歡迎討論,喜歡加關注[笑]


楚鄉小李子


我是部隊轉業後沒有要單位,就自己承接工程做,給我工地做事的現在大多數都是,60後,70後,80後有一部分,看現在的情況整體農民工真的是青黃不接,很多工地嚴重的差農民工,年齡大的現在做不動了。年輕的很多都不願意在工地上做事了。

我覺得年輕型的農民工的未來還要學一門技術,比喻機械方面的,參加培順學習一下工程圖紙會審,預算方面的知識,自己就是幾個人組團自己接自己做。

再就是回老家,現在農村發展的也很快。國家對在農村創業扶持力度也很大,回老家搞點養殖業,科學種植規模搞的好點國家都有補助,這樣還可以照顧到家人,總之做什麼都要能吃苦耐勞。


自主擇業的軍哥


九零後,最大的那一批再過三四個月就三十歲了。三十歲,在中國的傳統裡又叫而立之年,意思是:人格自立,學識自立,事業自立。

我就是九零後年紀最大的那一批人之一,而且還是一名難以對人啟齒的農民工,當年讀完初中時沒有選擇繼續上學,因為家庭條件不允許我這樣做,在知道了這樣的事實後,從初中二年級開始我就沒有專心學習了,一直是在學校混日子。

後來初三下學期的時候,東南沿海的一家工廠直接到我們學校去招工,還在學校進行兩個星期的職業培訓,我也就順從了父母的心意,報名培訓,之後就座上了工廠派去的大巴,那是我十七年的生命中坐過的最長的一次汽車。暈車使我差點連膽汁都嘔了出來,坐了差不多三十個小時的車,下車後就像個醉漢般走路都東搖西晃。

時間過得真快,回首這段往事已經過去十二年了,那個把我從學校招來的工廠,並沒有讓我賺到錢,也沒有讓我找到個心儀的姑娘做媳婦,而由於經營不善,它已經倒閉多年,我也是快而立之年的中年人了。

前面說了,而立的意思裡就有一個是事業自立,這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對於那些走仕途,或者是讀書有成被公司錄用或者自主創業的同輩人來說,自然已經算是事業自立了。但我們這些進了工廠或者工地的農民工,並沒有什麼自立可言。

勞累的工作之餘,我也在思考,我們這些人的未來到底在哪裡?是一輩子在工廠打工終老一身還是回到老家去種地呢?這都不是我想要的,雖然說在工廠打工還是能賺到一些錢,夫妻倆如果勤勞肯幹,兩夫妻一個月收入一萬三四是沒有多大問題的,這樣的收入想當有錢人自然是不可能的,每個月除了給遠在老家的孩子和父母的生活費以及孩子讀書的費用,自己也要吃喝,已經存不下多少了。

所以不是萬不得已,誰也不想一輩子打工,但除了打工,沒有文化,也沒有什麼特長的我還能去做什麼呢?現在已經不是草莽英雄懷揣幾千塊錢就能創業的年代了,所以如果想創業當老闆,也沒有了哪怕一絲的縫隙讓我們乘虛而入的。就算有不甘平凡的真想闖出一片天地,也極可能是血本無歸,最終還是得再回工廠積蓄資本。這樣看來,我們的命運就只能一輩子綁在工廠這艘小船上了。

其實在工廠也不是一無是處,如果人夠機靈,也比較善於交際,那在工廠謀個管理還是很有前途的,但一定要有人願意追隨,現在的工廠,誰能給老闆帶來優質員工,誰就能當管理,條件好說,直接和老闆談。我們這應該車間的生產主任,一個月的工資也有一萬二三。班組長一個月也有萬把塊,這個收入也不算低了吧。

綜上,我們這輩農民工,如果不甘於當工人又有一定的承擔責任的能力,建議自己拉起一幫人,找個廠去當管理吧。還有就是去創業,開店,或者是搞特色種植養殖是比較容易的。如果想開公司當大老闆,並希望自己能躋身於富豪的行列,還是省省吧,看看最近這些創業成功的年輕人,哪個不是自帶光環。還有就是動輒燒錢幾千萬,幾億這樣可怕的天文數字。

所以,我只能自甘平庸。認了,這就是命。





綏化卡哥


技術流啊,一心學技術,比如:泥瓦工,木工,沉下心來學上三五年,一旦出師,一年賺個十五萬,簡單之極。

我去年開了一個店,木工幹了大概六天左右,人工費是4000元,一天下來是680左右,而且有個前提,這個木工我認識,要是不認識人工費在5000左右!

大家可能覺得沒那麼多活,大錯特錯,這個木工冬天fftjb有活!因為人家手藝好!

所以老人說的: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只要你的手裡活精細!沒問題!

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砌牆工,管吃管住,技術好的一天三百往上說,我可能都說少了


成長的80後


城市的發展之所以能發展迅速,一部分原因是要歸功於農民工的。

相對於種地,打工能掙到更多的錢,還能開闊自己眼界,增長自己的知識。過年回家拿著自己掙的白花花的票子也心裡美滋滋的,讓人羨慕不已。但是隨著國家對環保重視程度的加強,質量監管越來越嚴,導致很多工廠就倒閉了。加之工廠的招工門檻越來越高,沒多少知識文化的農民工就面臨“失業”,大量工地停工便讓我們年輕的農民陷入進退兩難的處境。

回家種地吧,種地劃不算。創業吧風險大!年輕的農民工未來到底該何去何從呢?

國家逐步的推進現代化建設,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進步,未來大中小城市需要大量的縮減崗位勞動力。農民工進城打工這條路就越來越窄。所以從長遠來看,未來農民工進城打工不是長久之路。

很多人可能也注意到意識到了這種現象,同時他們也認為,目前還是有很多的選擇的。

1、農村創業的開始興起,政府提供補貼和扶持,手裡有部分資金可以回家創業,抓住這個機會。

2、轉型做職業農民。未來農業的發展傾向於規模化,科技現代化,機械的耕種,提高了勞動效率,提高了糧食的產量。

3、土地確權即將完成,土地和宅基地能夠向銀行抵押貸快,農民也可以用土地入股等等,這些都是當前新的形式。

4、選擇中小城市謀生。中小城市的工資可能比大城市的工資低一些。但離家更近,有利於照顧小孩和老人,能讓左鄰右舍的鄰居人際關係更加和睦。

社會在不斷的發展,年輕的農民工應儘早的有轉型的意識,從現在起就要做好準備,埋頭苦幹早晚被時代淘汰,畢竟未來是屬於有知識有文化會科技年輕新時代的農民。

喜歡的話請您點個關注,謝謝!





藍色的彼岸123


我是一個七零後農民工,對我們這代來說,已經沒有什麼好的選擇。現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正在上學,只能靠微薄的收入維持生活,經不起折騰了,身體和能力都已經趕不上趟了。

但對於比我們年輕一代的農民工而言,是有知識,有體力和能力的一代,對他們的未來必須有所作為,1.乘還年輕,紮實勤奮,為自己積攢第一桶金。2.多學門手藝,為將來創業做充分的準備。3.利用資源交自己所在行業的朋友,積攢人脈。4.去更好的城市安家立業,因為哪裡有更多的機會,有更好的資源為孩子上學,我們已經錯過了自己的年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是一個西北農民工,純屬個人觀點,歡迎關注





勤耕細做


這輩農民工,如果不甘於當工人又有一定的承擔責任的能力,建議自己拉起一幫人,找個廠去當管理吧。還有就是去創業,開店,或者是搞特色種植養殖是比較容易的。如果想開公司當大老闆,並希望自己能躋身於富豪的行列,還是省省吧,看看最近這些創業成功的年輕人,哪個不是自帶光環。還有就是動輒燒錢幾千萬,幾億這樣可怕的天文數字。



小zizi


去醫院檢查看病,都是預付款,網費都是預付款,電費都是預付款,為啥工費,不推行預付款。對那些踏實幹活的民工,實行預付款,能讓打工者幹得安心,提高幹活積極性。實行這個舉措,不會發愁找不到幹活的人。另外也提升了,用工方的實力。思想不正派,沒有充足資金週轉實力的,靠欠薪發財的單位個人,終究是要淘汰的。


正民先鋒


隨著時代的發展,所有的行業都在變化。即使農名工也不例外。只要跟著社會的腳步不斷學習,不斷進步,還是不會被社會所淘汰的。

現在有很多新興行業,比如抖音和西瓜等短視頻行業,只要你有自己的想法,把想法融入到自己拍攝的小視頻裡,通過小視頻來表達自己的觀點。

現代農業。在自己家鄉做一個現代的“農場主”也是不錯的選擇。比如開心農場,瓜果採摘園,農家樂等模式。吸引城市的居民體驗農村田園式生活。批量經營蔬菜大棚,種高附加值農產品,做好錯季銷售的規劃。

以上所有工作方式,都可以當做未來農民的發展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