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德云社“捧角儿”有多重要?看看《扒马褂》就知道了!

常听德云社的观众一定会对“要想学得会,先和师父睡

”这句话有印象。

这几乎成为了德云社的一句名言,每个徒弟一说到老郭这句话肯定被引用。这其实是一句老话,要知道教会徒弟可就饿死师父。

养家糊口的本领又能轻易教给别人呢,鸳鸯绣取凭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

德云社“捧角儿”有多重要?看看《扒马褂》就知道了!

相声绝对是一门博大而精深的艺术,除“说、学、逗、唱”以外双簧、口技、数来宝、捧哏、逗哏、单口、对口、群口都是要求掌握的。而能够精通一两样的就是名家了,三四样的绝对是大师。

德云社“捧角儿”有多重要?看看《扒马褂》就知道了!

比如“单口大王”刘宝瑞、“麒派大师”侯宝林、“笑话匣子”张寿臣。梁子、使活都是技术,同一句话一个人说会响,换一个人说就可能凉了。

就连要捧红一个“角儿”都是有技巧的。

德云社“捧角儿”有多重要?看看《扒马褂》就知道了!

在相声界一个人如果要被师父捧成

“角儿”,那关系估计比亲儿子还要亲。何云伟、曹云金、闫云达、张鹤伦、岳云鹏、大林都被老郭“扒马褂”的方式捧起。

《扒马褂》究竟有什么魔力?会成为捧红德云社众位角的重要方式。

德云社“捧角儿”有多重要?看看《扒马褂》就知道了!

《扒马褂》本来是一个群口,由甲乙丙分饰三角。

甲为贪小便宜,巧舌如簧之人;乙是中间人,戏份不多;丙的定位是自视甚高,鬼话连篇

主要看点是丙扯谎的离奇和甲圆谎的巧妙。而德云社愿意把力捧的角儿放在“甲”的位置上。

德云社“捧角儿”有多重要?看看《扒马褂》就知道了!

“丙”的位置会给人极不靠谱的感觉,会影响“角儿”在观众心中的形象。自视甚高也会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而“甲”的角色要,虽然贪图小便宜,这样反而更接地气,不会给人厌烦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人设”。看他替“丙”圆谎的情形不仅会令观众发笑,甚至会引起观众的同情心理。

德云社“捧角儿”有多重要?看看《扒马褂》就知道了!

这个群口一般是由老郭、谦大爷带着徒弟说的。这就像老师经常说的,这里是重点哪里是重点一样,这是老郭在给我们划重点。德云社百十来号人,每个观众的关注点也不一样。要把所有的观众目光汇集在一个人身上,就要用德云社两个最大的IP把“角儿”带出来,提高他的曝光率,蹭一下热度。

德云社“捧角儿”有多重要?看看《扒马褂》就知道了!

虽然主要戏份在“甲”,要把烂熟于心的词像“扑盲子”(周云鹏表演方式)一样说出来。其实量活儿的人尤为重要,量的好包袱才可以使出来。两位师父要为“角儿”掌握节奏与方向,甚至用其丰富的表演经验去救场。两个师父给了表演足够的张力,才会增加“角儿”在观众心中的印象与喜爱程度。

“甲”的戏份本来就很多,两位师父不给面时的“怒”,占了便宜的“喜”,圆谎时“急中生智”

。这是给“角儿”展示才华最好的机会,演好了就会是一个生动、有层次的角色。

德云社“捧角儿”有多重要?看看《扒马褂》就知道了!

不只是德云社,相声前辈也是这样培养新人的。侯宝林、刘宝瑞、郭启儒在捧他们共同的大徒弟马季先生时也用了《扒马褂》的套路,小岳岳在捧他的徒弟时也不例外。

德云社“捧角儿”有多重要?看看《扒马褂》就知道了!

如今的时代不再是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时代,倒像是离开师父饿死徒弟的时代老郭是对相声抱着多大的赤诚,对徒弟又是何等的情义才把金针度与人?师父再有手段、方式也算外力。

殊不知迷者他度,悟者自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