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春节过年你家都有哪些有特色的民俗?

董乃德影像


我家坐标是山东鲁中山区的小村子。过年最大的事是祭祀。爷爷活着的时候,在老家祭祀,去世以后,就在二伯家了。祭祀从年三十开始,一直到初二下午结束,共三天。祭祀准备的东西十分复杂,我作为晚辈,又是女孩,在重男轻女的山东乡下根本接触不到这些珍贵的“核心机密。”印象中,爷爷总是在除夕前一天就把平日放在堂屋中央的大桌子收拾出来擦干净做供桌用。之后,还要准备一只公鸡(宰杀好之后,要将两只翅膀插在鸡嘴里,这样堆在盘里才有品相),一只白磷鱼(要立起来放),一盘大肉元,一碟方肉,这些东西摆放在中间,紧挨着的是各色水果、点心和酒水。供桌最前面中间是香炉,最里面是牌位和筷子。墙上中间挂着天神图,两侧是副对联,直到很久了,才认得出是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祭祖宗很有讲究,每年除夕当天早上准备好,然后放鞭炮迎接众位先人回家,并在大门口放一根棍子,据说是为了拦着先辈们,不叫他们瞎逛游。祖宗请来了之后,自然是要好生招待的,除了香不能断,每顿饭之前都要先“浇点”,也就是供一碗热饺子。

(这张图是网上找的,但是墙上挂的图跟我家的很像)

年初一,是拜年的日子。一家人吃了早饭,换上新衣,跟着爸妈去爷爷奶奶家。此时,家堂桌子前早已铺上了一张席子,供磕头用。通常,我们先给祖宗磕头,再给老人磕头。很小的时候,爷爷奶奶也穷,磕头也白磕,后来大了才会得几毛压岁钱,还高兴地不得了。自家的仪式结束之后,大伯和爸爸他们几人就到别家去拜年磕头了,叔叔则负责领着几个哥哥和两个弟弟,大娘和老妈她们也自成一伙,和堂姐、妹妹一起出去。我自幼夹生,又讨厌虚礼,因而从不愿参与这些事,总是回家自己玩。而爷爷奶奶更难得处在一起,一上午就坐在家里,等着拜年的人上门磕头。中午时分,这一套形式基本结束,老妈回到家里,兜里尽是别家得来的零食,无非是些瓜子、花生和各色的糖果,一边掏出来给我,一边还念叨着谁家买的东西好吃。

(这张图也是来自网络,但供桌上的菜跟我们那儿的也很像)

年初二,送家堂,这是小时候的最爱了。四家人吃过午饭后不约而同地赶到爷爷家,大人们忙着烧纸、查看爆竹、准备送祖宗的麦麸水,小孩儿们则眼巴巴地看着桌上的蜜食和京果咽口水,可惜孩儿多物少,弱小如我总是难以抢过哥哥们,只好靠老妈夺过一点儿来解解馋瘾。一群人闹哄哄地烧了纸钱,磕了头,向着野外的田里出发,找个空地,向着祖宗坟地的方向再烧纸、磕头、放爆竹,欢送他们回家。之后,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继续打牌、喝茶、聊天、吃瓜子,尽情地享受最后的放纵。

(图片来自网络,我奶奶家每年也都买这种财神画贴起来)

除了祭祖,我们这里每家每户都要祭天地。这个仪式比较简单,院里摆上一张小桌子,上面摆一个天地之位,然后放一碟荤菜、一盘水果,倒一杯白酒,点三柱香,桌前再放两个纸质的大元宝。因为冬天风大,通常用半张席子罩起来。除夕这天,香是不能断的,灭了就要点上。中午饭下了饺子,一定不能先吃,要记得先供两三个到天地上。除夕当晚的十点左右,当你听到外面鞭炮震天响,就是发钱粮了,即给老天爷烧纸钱的时候到了。此时,每家每户先放鞭炮,然后烧纸钱,还要把酒水和饺子都倒在里面一起烧,之后全家人一起对着尚未被风吹散的纸灰,一气磕三个头,乞求上苍来年事事顺心,一切平安。然而,敬过天地之后,供桌上虽然不再继续摆放东西,却也不撤掉,等到三天的年过完后才收拾。

这几年,除了祭祖宗、敬天地,妈妈她们还要去给神仙奶奶烧纸。神仙奶奶是谁,我并不知道,也没见过,据说她通阴阳,能看病,活着的时候是个厉害的人物,因而死去之后她的干儿子们集资给他修了座大坟。渐渐地,大家会在除夕傍晚的时候去她的坟上烧纸、祭祀、祈祷,希望这位了不起的老人家能保佑各家各户平安健康。


我本人是女孩,对于祭祀的细节并不知晓,其他习俗也参与的不多,能写下来的只有这些。

另外,所有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果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勤劳的Wendy


我是胶东人。从小生活在农村,对农村过年风俗有着深刻的记忆。儿时记得,特别每逢大年三十的这天晚上,一年到头,农村人盼来不易的白面饺子吃完后,都会不约而同、在阵阵悦耳的锣鼓声中,汇聚到村里开会的屋前热闹一番。然后,组成敲锣打鼓的队伍、为烈军属送上光荣灯。七十年代前后的农村条件非常艰苦,没有什么很好的娱乐活动。迎新年的到来是农村人靠打朴克、讲故事等守岁到午夜。午夜前后是爆竹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午夜刚过,巷子里就有了欢快嘈杂的脚步声。听声音就是三三两两的年青人挨家挨户给同祖的老人们拜年来了。给老人拜年是有讲究的。不是先见长辈,而是先到挂祖谱的房间,一字排开,先给“挂着”的老祖宗磕头。一边磕头一边向长辈问好。然后,才到长辈居住的房间看望长辈,再走到另一家。

大年初二下午“送神”(神,指的是灶王爷。迎来小年,家家户户都把“他“贴在灶间供奉,以求新年里生活富足),也是农村人很重视的一项仪式活动。一姓血脉的村里人,在村边各自原定划好的地方,点燃早就准备好的长长鞭炮,欢送灶王爷返回,并讫求它来年再一次回归!


建飞图文


民俗每个地方都不一样!但也都差不多,只不过现在比起以前年味越来越淡了。

我们家乡腊月二十三是要除尘的,小年了、祭灶!

年三十早上起来打扫卫生,贴门画,到了下午去已故亲人的墓地请家人回来过年,晚上吃过饭一家人围在一起说说给长辈们拜年。

初一凌晨零点是要起床的,其实以前叫起五更,现在都变成凌晨零点了,凌晨吃过饭,就不用睡觉了,该去串门给族里的长辈们拜年了。

除二开始就是走亲访友,一家一家的去,能走好几天!

慢慢的就到了正月十五,年也就过去了!今天是腊月二十三,小年啦!外面已经在放鞭炮了!


微尘270081211


我家过年的习俗,其实跟大家的差不多。

年三十一大家子吃团年饭,然后把要杀的牲畜杀好,因为年初一不能杀的。

年初一就是吃喝玩乐,小有小的玩,大人有大人的玩,凌晨就放开门炮,迎接财神爷,接福到家。

年初二很多时候都是去走亲戚,就是陪老婆回娘家,这个应该是大部门地区的习俗吧。我们村有个舞狮的习俗,因为有醒狮队,所以会舞狮拜年,每家每户都拜,吃青,挺热闹的。

年初三也是走亲戚的,比如外婆家,姑妈家等等。


生活小精彩


爸妈在的时候,过年留下很多风俗,我都刻意把它继承下来。不是随大流,而是给自己一个念想。

扫房。年前,爸妈都会挤出时间,隆重地穿上在单位才穿的工作服,戴上工作帽或扎条毛巾在脑袋上。然后,把短把的条埽绑在竹竿上,墙上、棚顶,犄角旮旯扫个遍。爸妈说:把灰尘扫净,寓意着除旧布新,日子好过。

贴对联、贴窗花。年前,都要买来窗花和对联,必须是全家人齐上阵,熬浆糊、裁剪、搽门框和窗户。然后,欢天喜地地往上贴。贴上后,还要鼓掌庆祝。然后,出门放鞭。

记得有一次,为了表示自己长大了,勤快劲儿上来了。拎起条扫帮爸妈扫地,地上竟是瓜子、花生皮子。爸妈突然对我说:“不能扫,扫了就不吉利了。”我问:“为啥?”爸妈说:“会把福气扫走的。”

那时我还小,不是十分懂。但是,能感觉出一定是美好的祝愿。

总之,过年了,咱北方有很多风俗。这些风俗不能用科学、文化、知识来界定。往往预示着老百姓,对生活的美好期许和祝愿。





0大木瓜0


1.腊月二十八贴对联,农村术语“二十八贴花花”就是贴对联,家里搅拌点面糊糊,然后贴上去,现在一般用透明胶带

2.二十九三十要买年货,杂鱼,剁饺子馅,然后找几个硬币放进去,讨个吉利,包枣馍馍,听说供神用,小编也不太清楚

3.大年三十流行熬夜,俗语称(熬福)就是熬夜熬的时间越长越来年越有福。还有请神的习俗,这天一般会烧点纸给去世的人,意思是过得很好不要挂念自己,还有一点就是让来家里看看有什么不干净的东西赶紧带走。

4.大年初一早上起来一定要放个炮仗,听听新年的气息到来,找朋友一起玩玩。

5.过年听说不能剪头,俗语说(剃头死舅)具体是什么小编不太熟悉。反正过年剃头会遭受世俗的白眼,所以小编建议大家年前剪一下头。有手艺的过年前几天绝对赚钱。

6.初二要走亲戚,小编这里的人会去新女婿的家里讨钱,这也是图个吉利,现在不知道怎么回事。这种性质变了,不给钱都不行,别人会欺负你,给少了也不行一次最少800或者一千。对于一些不太富裕的家里又是一笔开销,这个习俗小编感觉不太好,你们觉得那。

7.初三到初八都是来往的宾客,这时间一定要规矩了,(发压岁钱)这时候小编这里是见了磕头,磕头的多了,长辈们会很高兴的给你们钱。

8.十五号,小编这里会有一些活动,玩杂技,玩狮子,猜灯谜,举行一系列活动,图个好彩头。猜灯谜对了还会有很多奖励喔

9.二月二剪头。剪完头就表明自己又要奋斗了,这时候家乡外出打工的也会掉眼泪。

看到可爱的小猪,祝大家猪年快快乐乐,年年有余





装修之家培培


我们这里是苏北盐城市大丰区。过春节是非常隆重的,也是比较热闹的。首先,腊月里要做馍头、蒸糕。过去是家家户户自己做,现在有专业户代劳。你只要将面粉、糕粉送去加工即可,减少了很多麻烦。接着採购年货,买几桌菜春节前后备用。还要准备好礼花、鞭炮等。腊月二十四日为送灶日,鞭炮一放便有了过年的氛围。子女们各自送上大包、小包的年礼,我们也分别给小孩压岁钱。除夕夜,一家人相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席间孩子们有上小学的也有上大学的,都要汇报一年来取得的成绩。饭后大家一起兴高彩立地观看中央台的春节文艺晚会。

大年初一这一天早晨吃糖圆,取意为团团圆圆。早上在鞭炮声中,家里亲人和怜里之间互相道贺,共祝新春佳节。子女们在一起打牌,看电视,中午在举杯祝福之后,大人们谈在新的一年中如何致富,孩子们说说如何勤奋读书,订好努力目标。

一般地说过了正月初五就算过了大年。在初五前不能说不吉利的话。正月半是元宵节也要热闹一番,嫁出去的姑娘要带父母吃饺了。二月初二父母要带姑娘、女婿全家入席。到这时才能说真正地过了年。

我是无神论者,春节前后不搞什么迷信活动,力求过一个祥和的革命化的春节。


草笑霜


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各自年俗,各自的传说。

我来讲讲老家,我们老家过年最大的习俗就是逢会和烧香拜神。逢会就不赘述了,就是大型年货展览,花灯巡游。重点说说我们老家的烧香,固定的地点(一个传说有河神现身的地方),固定的时间,(除夕加前后两天共三天三夜),每到这个时间,烟花🎆爆竹声声不断,不管刮风下雨下雪,总是人山人海,许愿的骂街的,凑热闹的,来自十里八乡,好不热闹。附图不是实拍。



可笑的气球


贴春联门神 祭祖拜神 年夜饭 挂灯笼 看秧歌狮子舞龙张灯结彩 拜年











睿者睿者


三十贴对联,吃饺子。老家初一去拜年要磕头。初二闺女回娘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