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为啥,老版《三国演义》,最后几集拍的非常粗糙?

静夜思132322229


个人观点

老版《三国演义》的最后几集,您说的是哪几集呢?看到你这个问题后我又认真看了最后三集,看看粗糙在哪里。

看过之后我放心了,最后几集并没有看到哪里粗糙,台词与演员一样是严谨认真,这部剧因为实地拍摄,有些环境包括人的衣装都是以最实际的来安排,不像新版搞得跟时装秀和耍酷一样,所以我并不认为最后几集的粗糙。

可能有些人认为画面的效果才是精致,而我们看的是整部剧的综合,台词和演技,现在就是有在先进的技术有这样的演技的并不多,况且人家骑马就是骑马,坐船就是坐船,你现在的演员有几个?骑个假马做个特效就是作品就是演技了,真想说一句糟蹋了我们的眼睛。

有些人看老版总是感觉看的费劲,看不懂,还是好好的学习一下历史,古文知识比较好!


久绊离歌


刚刚简单回顾了下94版的《三国》,准确的说应该从78集开始,就有些“粗糙”啦。

当然这里说的粗糙,并不是电视剧的拍摄以及演员的演绎,是小编对后面的故事着实不感兴趣啦。

78到84集,主讲三分归一。

而对于小编来说,三国最心爱的还是蜀国啊!

刘关张、卧龙凤雏、五虎上将,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荡气回肠啊。

结果呢,刘关张无一善终,卧龙病逝五丈原,姜维被杀,

蜀国只留了个乐不思蜀的刘禅,

已经接近看不下去了。

倒是忽略了曹家与司马家的恩怨纠葛,那也是极精彩的一段。

老《三国演义》里面的演职人员,现在提出一个来,都得是艺术家啦。

肯定不存在制作粗糙,演绎粗糙一说,

粗糙来自我们自己心里呀,我们喜欢的都惨烈收场,就对剩下的人越来越挑剔啦!


二话影评


我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老版《三国演义》拍的并不粗糙,而且非常经典。

一、这部宏篇历史巨著在拍摄之前,剧组让所有演员经过了大概3个月的集中培训,让他们熟悉剧情和原著,并学习文戏和武戏的最基本要求,如东汉三国时期的礼仪和骑马等等,这是现在的剧组和演员根本不敢想也办不到的事情。

当然,老版三国注重的是文戏,在战争场面的表现上和现在想不确实有所不足,但老板三国的武戏全是骑真马拍摄的,马超战许褚、马超战张飞堪称经典。

二、老版三国的拍摄顺序并不是按剧集顺序拍摄的,而且时间跨度很长,拍了大概三年时间(1991年3月-1994年1月)。比如最精彩的赤壁之战就是放在最后拍的,还有许多不同的剧集是在各地同时拍摄的,这就导致老版《三国演义》除了几个关键主角以外,其他角色由于“分身乏术”或者其他原因,只能让许多不同演员饰演,这确实是很大的遗憾。比如赵云、庞统、夏侯惇、袁绍等等。

三、新三国和老版三国是没得比的。

新三国我通篇看完了,除了在战争场面上比老三国出色以外,其他方面被完爆。

台词就不用说了,新三国太三俗。比如什么“叉出去”、“你们是来调情的还是来打仗的”、“说出吾名,吓汝一跳”等等。当然,确实听起来接地气,可以搏君一笑。

人物刻画不饱满,这个不多说,老版的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孙权简直演活了,新版的也就刘备和鲁肃还算不错。剧情充满了“阴谋论”,比如关羽和张飞故意孤立诸葛亮,气的诸葛亮撂挑子不干了、曹丕阴谋算尽毒杀曹冲、庞统为让刘备下决心攻取益州,便故意出卖张松,自己去落凤坡赴死等等。

剧情长度上,新三国也就拍到司马懿诛曹爽,之后的剧情一笔带过。没有姜维北伐、没有东吴后期的政变、没有司马昭弑曹髦、没有蜀汉灭亡之战,而这些剧情老版三国拍的都很出色。


石头说历史


老版的《三国演义》,基本按照罗贯中的小说脉络在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后面那些章节,也是草草收尾的。

小说《三国演义》从出场时间,是桃园三结义,当时刘备28岁,也就是公元189年,到了孔明谢幕,时间是234年,但是真正的三国一统,也就是小说最后一个章节,是公元280年。

实际上这部小说前后跨度有91年,但是前面45年用了105章节,后面46年只用了15章节。

电视剧基本也是按这个侧重点在拍的,前面45年放了77集,后面的46年其实也就放了7集而已。

我相信,大部分人看《三国演义》,有两个节点是最揪心的。

第一个重要的节点就是关公败走麦城。第二个重要的节点是秋风五丈原。

我初中的时候跟同学们讨论《三国演义》的时候就有这种感觉。

看《三国演义》,前面看的很起劲,看到关公死的时候,就真的不想看了。

后来还是继续看,因为还想知道结果怎么样,可是看来看去,看到孔明死了,同学们就真的不看了,因为再看没有意思了嘛

前面的谋臣武将,灿若繁星。关羽、张飞、吕布、典韦、夏侯惇、赵云、张辽、孔明、郭嘉、周瑜、荀彧、贾诩、徐庶、凤雏……

现在天下数来数去,只有一个司马懿。

可是一般人对司马懿的印象也不会好。司马懿再怎么厉害,他是无法取代孔明在大家心目当中的地位。

所以在民间,大家谈论《三国演义》的时候,他们对关公的事迹非常清楚,对孔明六出祁山非常敬佩。

但是对孔明死了以后,谁跟谁怎么打,后来怎么样,其实大多数人都不太清楚。

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已经不重要了。

因此回到主题,为什么觉得后面几集拍的粗糙?

我想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是对后面剧情的熟悉程度远远不如前面。

第二点是因为后面这些人的脸孔突然陌生了,演员也不一样了,感觉是另一部电视剧了。

实际上台词、服装、场景跟前面拍的水准是一样的。


咸武


这所谓的“粗糙”,到底是哪种形式的粗糙?是拍摄的混乱形同儿戏,还是拍摄的过于简单一闪而过?

其实如果比较哪个章节拍的粗糙,在整个三国演义体系当中,没有哪个段落能比得过孙权北伐合肥,也就是张辽威震逍遥津这一段落,历史上的孙权进攻合肥打的粗糙,而在连续剧的拍摄过程中这一段落更是粗糙,活脱脱的演绎成了喜剧。

也不知道是从哪找的群众演员,没有最基本的表演素质,以至于曹魏和东吴两支军队的交战完全变成了小孩过家家,现场的士兵竟然一边打一边笑,话说两家的官兵要是这么亲热,东汉末年的三股军阀力量还能争霸几十年?至于现场出现的塑料袋就更不用说了。



不过这个问题问的是结尾拍摄粗糙,显然指的是三国演义的最后部分,情节上的跳跃幅度实在太大,第80集之后,四到五集的戏份从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演绎到了公元280年西晋王朝统一,稀里糊涂半个世纪过去了,之前还打得相当精彩的蜀汉北伐瞬间就变成了三国归一,更让大家情感上无法接受的是,闹了整整几十集和几十年的兴复汉室,怎么稀里糊涂就以蜀汉的灭亡而结束了呢?


事实上必须要承认的是,在三国演义的结尾部分,当年处理的的确不理想,甚至还出现了历史环节上的穿帮。 事实上有关诸葛亮去世之后,蜀汉历史的迅速跳跃,这样的设计还是勉强可以理解的,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历史上的蜀汉集团实际上开启了新的发展道路也衍生出了新的领导班子,而这套领导班子的绝大部分成员恰恰在之前的大部分章节里少有出现,例如蒋琬费祎甚至姜维,大部分熟悉的并且跨越了大部分章节的人物都已经相继阵亡或者去世,这时候突然冒出一些新的人物,再继续连篇累牍的发展一系列长篇故事,恐怕很难吸引观众的胃口,这也是观众的心理问题,所以在三国演义最后的章节进行缩水处理,情节上虽然跳跃幅度太大也较为突兀,但并非不能理解,直白一些的说如果拍摄的罗嗦一些,还不见得有人愿意看!



另外从历史性来说,在诸葛亮去世之后蜀汉集团主战派的力量也进入到了一段很长时间的低谷,蜀汉方面随后甚至进行了长达20年左右的休养生息,在蒋琬去世费祎遭到刺杀之后,重新掌权的姜维才开启了自己的北伐之路,但即便如此北伐战事上也是毫无任何结果,无论三国演义里的九伐中原还是真实历史上的11次北伐,蜀汉集团均未取得太显著的战果,甚至多次北伐的战争规模相当之小,只有万人左右。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对姜维的北伐进行轻描淡写直接跨到蜀汉集团灭亡,也成了情理当中的设定。而当蜀汉集团灭亡后,三国演义最核心的价值观——复兴汉室的中心思想已经彻底宣告破灭,那后面的情节也只能迅速收尾了。

事实上前面所说的结尾出现了一个历史穿帮,是在连续剧版三国演义中,蜀汉集团灭亡,被押解到洛阳的刘禅发表了那段著名的乐不思蜀的言论笑死司马昭之后,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就迅速继位完成了统一中原的大业,前面还在与曹魏集团对峙的东吴没有给予任何多余的交代就也加入到了统一的行列,但实际上公元263年蜀汉集团灭亡后,东吴集团是在整整坚持了17年之后才在公元280年灭亡,但由于全剧的迅速收尾,这17年的间隔直接被取消,给很多观众造成的一种蜀汉集团和东吴集团在同一年灭亡的感觉,事实上这是错误的!


辽宁资深球迷


老版《三国演义》在当时可以说台词严谨,制作非常精良的作品了。有些现在的人可能觉得后期的部分按部就班,但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如果缺少这样一部作品,而只有现在的快餐作品,是一种缺憾。

后期的部分,主要围绕姜维九伐中原以及魏国内部政变展开,而吴国也随便提了一笔,诸葛恪合肥新城之战,丁奉雪中奋短兵等等。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邓艾、姜维和钟会三个人之间的角逐。这个时候三国和平的局面已经维持了很长时间,人才的数量也赶不上早期,所以剩下的故事也没什么看头了。如果放在现在的角度,这部分没有什么主线,对名著一无所知的根本看不出在讲什么。这大概也是名著的悲哀吧,看老三国的只剩下了情怀。

不过我始终觉得,《三国演义》的真正故事结束,是姜维的死。像《新三国》那样,连姜维、司马昭、司马师、邓艾、钟会这些人都只能打酱油,这样所谓烘托的主线真的好么?


子恒品历史


老版的《三国演义》是央视翻拍的经典名著,剧情基本上是按照原著来拍的,自播出以来,就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三国是一个群星璀璨,名将辈出的年代,而三国演义主要描写的就是这一时期,讲述了孙刘曹三家在乱世中招揽人才,吞并地盘各自成为一方霸主的经过,剧情在以历史为原型的基础上,再进行艺术加工,将人物刻画的性格分明,故事情节描写的跌宕起伏,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正如题主所说,为什么后期拍摄显得粗糙,这是因为三国前期的故事大家都家喻户晓,而到了后期,剧中主要人物大部分都已经去世,特别是观众所喜爱的刘备集团,随着诸葛亮的离去,观众对三国的期待已经消失,而后期人物又不像前期人物那样家喻户晓,所以在观众看来,也已经没有了看下去的心情,所以觉得后期略显粗糙,也在情理之中了。





沵笑他人太疯颠


老版的三国叫《三国演义》基本上按照罗贯中写的小说来拍摄,大家对于剧中的角色人物耳熟能详,认可度相对较高,虽然受制于当时的条件,有些场面拍的粗糙,但是好演员加上好配乐,现在看来依然能打动人。



新版的三国叫《三国》,由于导演并没有说其剧本是根据什么来拍摄的,这里不好赘述。但要说是按照陈寿的《三国志》来说的,这个未免有些牵强,毕竟里面很多桥段又都是《三国演义》上面的。所以,姑且可以看作是结合了《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产物。



其次,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喜欢新版三国。我觉得,主要是因为小说《三国演义》太深入人心了。如果曹操不是奸臣,那就好像不对;如果张飞不是黑脸大胡子,好像就不是张飞;如果关羽不是红脸长髯就不是关羽。这些脸谱化的人物,后面的人想要去颠覆它,难度就太大了。



最后,我想说点题外话。多年前有个电视剧叫做《新白娘子传奇》,这个电视剧的剧本是编剧根据《白蛇传》等小说改编的,后来大获好评。里面的白娘子基本上也被脸谱化了。如果多年之后再找一人来演白娘子,或许收到的效果估计跟新三国差不多。


冰冻的眼睛


从剧本、拍摄、制作等角度来说,并不存在最后几集粗糙的问题,但巧妙的是,从观众的角度出发,确有这样的感觉。

很简单,这是因为剧中代表正统的蜀汉一方那些耳熟能详名字的逐个凋零,甚至包括魏、吴方的那些堪谓“星汉灿烂”的人物的消散。

片尾曲开篇4句已经说明问题,我们知道并且熟悉的三国,其实一直只是那些人的事啊!

我看过一个说法:三国演义其实从关羽被杀就完结了。我们见证了刘关张从0级不断砍怪做任务,升到满级,然后, 戛然而止被销号!那种幻灭感是实实在在的!

或许,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观众认为)最后几集拍的非常粗糙。


宝宝健智


不认同粗糙这点,可能说的是拍摄情节推进太快了吧。

后期,姜维九犯中原,吴国大内乱,以及司马氏篡魏等情节都推进太快。转眼都到三家分晋了,吴国灭亡就给了几分钟交代一下。

那是因为,人们对《三国》的熟知,主要在刘备托孤之前,剩下的主要就是诸葛亮六出祁山还是主要的了。哪怕,三国后期在真实历史(撕逼)是很精彩的,限于80多集电视剧难以表达清楚。

举例来说,演员方面,饰演司马昭的高兰村老师,只有后期十几集登场,一直陪着剧组拍了两年。我个人有段时间比较喜欢司马懿,所以对老《三国演义》后期剧情很关注,才对高兰村老师有所了解。他饰演的司马昭,演出了狡猾残忍,懂得收买人心,活生生就是另一个曹操,“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演戏真的不错。

总之,粗糙的是剧情推进,演员演技绝对没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