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一帶一路“鋪”到中東 多國希望進一步加強合作

文 | 本刊記者 劉馨蔚

中東地區連接歐亞非三大洲,位於“一帶一路”交匯點。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穩步推進,中東與中國的經貿投資關係不斷深化。2018年,中國在西亞、北非的新項目投資額達282.1億美元。

近日,在中國與中東國家投資合作論壇(下稱論壇)上,巴林王國經濟發展委員會駐華代表蔣贇表示,過去3年,中國在中東國家進行了一系列投資,中東地區正在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地緣經濟合作伙伴。

一帶一路“鋪”到中東 多國希望進一步加強合作


埃及重點開發蘇伊士運河項目

埃及是中東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非洲人口第二大國。它既是亞、非之間的陸地交通要衝,也是大西洋與印度洋之間海上航線的捷徑,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公元前100多年,就曾有漢朝特使到訪埃及。今天,埃及也是阿拉伯和非洲國家中第一個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2014—2019年間,中埃兩國領導人有7次互訪。

埃及駐華全權公使曼姆杜赫·薩爾曼在論壇上表示,“一帶一路”倡議考慮到了埃及當前社會經濟增長所面臨的挑戰,以及對外貿易發展的趨勢。

早在1994年,中埃就簽署了對外投資保護協議;2016年,簽署了新絲綢之路合作協議;2018年,中國對埃及出口額超過200億美元;現在,埃及有1736箇中國企業落戶,包括中石油、中石化、華為、海信、美的等。

2017年,埃及蘇伊士運河經濟區管理總局、中遠海運有限公司和中非泰達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投資合作備忘錄,中遠海運將在中埃·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建設佔地13萬平方米的國際保稅物流園區。

“入駐經貿合作區的許多企業面向歐洲出口產品,對保稅物流服務有迫切需求。該項目旨在促進中埃產能合作,同時輻射北非和歐洲。”中遠海運有限公司總裁林戟稱。

2016年,埃及總統塞西提出,要在埃及大力發展現代化農業,實現規模化溫室果蔬種植。2017年,中國國機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與埃方簽署合同。同年10月,包括溫室大棚、服務區和分揀包裝倉儲設施的齋月十日城地塊項目正式開工。2018年12月至今,大部分溫室大棚已投入生產,種植番茄、黃瓜、辣椒等,這些農產品除滿足埃及國內市場需求外,還有約15%出口至周邊國家。

2018年,全球玻璃纖維行業領軍企業——巨石集團有限公司在埃及建設的年產20萬噸玻璃纖維生產基地投產,總投資額達5.21億美元。作為中國在海外建設的首條大型玻璃纖維生產線,填補了北非地區玻璃纖維生產的空白。

薩爾曼稱:“蘇伊士運河經濟特區是國家級合作項目,它從建設到運營都有中國企業的身影。現在已經有80家中國企業進駐園區,創造了3000多個就業崗位,總投資超過10億美元。”

薩爾曼表示,埃及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蘇伊士運河具有戰略性地位,能夠極大推動貿易便利化,把亞非歐三大洲連接在一起。埃及政府希望,在蘇伊士運河走廊吸引更多投資,包括建立工業和技術園區、物流中心,進一步推動產業升級和貨物流通。

土耳其輻射15億人口市場

土耳其2018年GDP體量達到7840億美元。在過去9年中,經濟增長率平均超過了6%,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

1996年,土耳其與歐洲簽訂海關聯盟協定。藉助這一協定,土耳其有一半的貨物進入了歐洲市場,佔據約850—900億美元的價值。土耳其還與包括中東、北非、東歐等地區的27個國家簽署了自貿協定。

“從土耳其出發,向四周發散,能夠進入15億人口規模的龐大市場。來土耳其投資的企業,可以把商品出口到這些市場中。”土耳其駐華首席商務參贊哈坎·科查特奇稱。

2010年,中國和土耳其正式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過去4年,兩國首腦共會面了8次。2003—2018年間,在土耳其經營的外商企業超過6.1萬家,其中有1000多家來自中國,包括中國銀行、工商銀行、上海電氣、中興、華為等大型企業。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在土耳其僅次於德國和俄羅斯的第三大貿易合作伙伴。科查特奇認為,未來,來自中國的投資仍有巨大的上升空間,尤其是在基礎設施、電力及IT領域。

2015年,中國工商銀行完成了土耳其Tekstil Bankasi A.S.75.5%的股權交割程序,將法定名稱變更為中國工商銀行(土耳其)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工銀土耳其,成為首家在土耳其及周邊區域設立營業性機構的中資金融機構。

工商銀行作為全球最大的商業銀行,有能力為土耳其大型企業、大型項目提供融資支持,為土耳其大型項目引入中國企業作為投資人。同時,工銀土耳其根植本地市場,充分利用自身積累的業務基礎和客戶基礎,為土耳其當地企業和零售客戶提供更多、更優的金融服務選擇。

不久前,中國在土耳其造價17億美元的最大直接投資項目——胡努特魯電廠正式開工。據悉,該項目由上海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與中航國際成套設備有限公司和土耳其當地自然人股東合資成立的土耳其EMBA發電有限公司投資建設。

上海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運丹表示,胡努特魯火電項目屬於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和土耳其“中間走廊”倡議下的重點項目,是中資企業在土耳其投資的第一個進口煤電項目,項目的順利實施對於中土兩國能源合作,對於項目投資方和各參建企業的經營發展都有著重要意義。

“土耳其地處亞歐大陸的交接處,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節點,也希望乘著新絲綢之路的東風,發揮更大的作用。”科查特奇說。

黎巴嫩多領域投資空間廣闊

黎巴嫩是一個人口僅有600萬的亞洲小國,但它處於東西方的連接點。一面向阿拉伯世界開放,一面向歐洲市場開放,從這個小地方能夠進入更大的市場。

黎巴嫩駐華商務參贊約瑟夫·坦努斯在論壇上介紹,黎巴嫩擁有十分自由的市場經濟,熱切歡迎外國投資者來此投資。這裡有強勁的金融業,能夠讓外國企業享受到很好的銀行業服務。同時,還擁有良好的教育系統,勞動力市場十分優質,當地就業者普遍會說英語、法語、阿拉伯語等多門語言,且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企業想進軍歐洲、非洲和阿拉伯市場,都可以利用黎巴嫩勞動力市場的語言優勢。

“如果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僱傭一個項目經理,每年的薪水僅為3600美元。”坦努斯舉例道。

黎巴嫩同中東地區的所有阿拉伯國家都簽署了貿易協定,很早之前也同歐洲簽署了貿易協定,企業在此投資建廠便於將產品出口到這些市場。在稅收方面,黎巴嫩的公司稅是中東地區乃至全球都是比較低的,且外國公司外國員工工資的30%免徵工資收入稅。此外,黎巴嫩是地中海沿岸國家,氣候非常舒適,夏天可以去沙灘,冬天可以滑雪。在旅遊方面,十分具有吸引力。

坦努斯特別提到,黎巴嫩的葡萄酒已經有5000多年的歷史。在一些法國和意大利的餐廳,黎巴嫩的葡萄酒也是十分受歡迎的。另外,橄欖樹也是起源於黎巴嫩,橄欖油產業也具有很大的空間。

黎巴嫩地處“一帶一路”交匯地帶,自古就是絲綢之路上的合作伙伴。2017年,黎巴嫩經貿部長拉伊德·扈裡率團赴中國參加中阿博覽會期間,黎中雙方簽署《關於共同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黎巴嫩正式加入“一帶一路”大家庭。同年,黎巴嫩央行、黎巴嫩銀行監管委員會與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簽署銀行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為進一步促進中黎銀行業合作奠定基礎。

近年來,中國保持黎巴嫩第一大貿易伙伴和第一大進口貨源國的地位。坦努斯指出,黎巴嫩自1990年結束持續15年的內戰後,一直在緩慢重建,道路、電力、交通等基礎設施以及其他各領域都亟需外界投資。對於黎巴嫩巨大的投資缺口,中方應瞄準投資機遇,實現有效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