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用提問來促進思維——WHAT HOW WHY 三部曲

★認知的過程


  稍微瞭解“認知心理學”的網友應該知道:我們對某個事物的認識,總是“由淺到深”。雖然同樣是由淺到深,但每個人思考的深度卻千差萬別。不幸的是,大多數人在看待某個東西(事物、問題、現象)的時候,都僅僅停留在淺層次。


  為啥會這樣捏?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多數人不善於提問
  好,言歸正傳。如何才能掌握提問的竅門捏?如何才能在提問中加深思考捏?俺總結了一個比較簡單的提問三部曲:WHAT、HOW、WHY。通過這個三部曲,你可以一步步地從事物的表象深入到事物的本質。

◇WHAT


  當我們開始瞭解某個事物的時候,總是先從 WHAT 類型的問題開始入手。而所謂的【WHAT】也就是“What is it?”
  在這個層面,你首先要了解的,就是某個事物所涉及的:時間、地點、當事人以及該事件的大致經過。要了解這些,其實比較容易——通過跟別人交流,或閱讀各類媒體(網絡、電視、報刊),就可以對某個事物有一個初步的、膚淺的、表面的認識。
  在 WHAT HOW WHY 這3個層次中,這個層次是最簡單的——因為你只需運用【記憶力】即可解決。對大多數人而言,只要智力沒啥缺陷,都能達到這個層次。達到這個層次雖然很簡單,但你千萬要記住:從 WHAT 類型的問題得到的答案,通常只反映出事情的表面現象。而表象跟本質,往往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如果你僅僅停留在 WHAT 層面,很可能會被【表象】所誤導。


◇HOW


  所謂的【HOW】就是“How to do?”。
  因為本文側重講社會學領域的話題。而社會學領域,“人”往往是關鍵因素。所以,你首先要思考的就是:當事人是【如何】參與某個事件的?(此處所說的“當事人”,可以是某個具體的人,也可以是某個群體)
  當然啦,很多事物的發展,除了有“當事人”的因素,還有其它一些因素(比如:文化因素、法律因素、經濟因素、科技因素等等)。所以,你還要問:除了當事人,其它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
  最後,你還要繼續問: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事件是【如何】一步步發展的?該事件內部是如何運作的?......
  和 WHAT 層次不同的是,HOW 層次光靠記憶力是遠遠不夠滴。你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還需要懂得查閱相關資料,才能搞明白上述 HOW 類型的問題。

◇WHY


  當你能夠比較透徹地釐清 HOW 層面的各類問題,就可以開始思考 WHY 類型的問題了。


  所謂的【WHY】類型問題,俺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某個當事人【為什麼】會這麼幹而不是那麼幹
為什麼】是這個因素起作用而不是那個因素起作用
事件【為什麼】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而不是朝著另外的方向發展
......
  WHY 類型的問題有個特點:這類問題很發散且數量很多。因此,對於某個具體的事物,總可以提出幾十個(甚至上百個) WHY 類型的問題。在這麼多個問題中,只有少數幾個是【切中要害】的。所謂“切中要害”的問題,就是那些會把你引向該事物【本質】的問題
  肯定有人要問,如何才能直接提出切中要害的問題?老實說,這沒有捷徑。只有經常思考的人,才能逐漸掌握這種“直接命中要害”的思維能力。
  一旦提出 WHY 問題,接下來自然就是尋找答案。
  顯然,WHY 類型的問題比 HOW 類型的問題更難回答——在回答 WHY 類型問題的過程中,你不但需要動用分析、推理、歸納、總結等各種思維能力,可能還要運用到跨領域、跨學科的知識。但是收穫也是很大的。一旦把這些 WHY 類型的問題想明白,你就對整個事件有一個既宏觀又深刻的認識。

◇WHY【之後】可以做啥?


  可能有人會問:達到 WHY 境界之後,又該如何?所以俺補充了這一小節。
  當你經歷了 WHY 層次之後,你可以回過頭,再用 WHAT 方式【重新審視】這個事物。這時候看到的信息同你一開始用 WHAT 方式看到的信息,已經【迥然不同】啦。因為你一開始看到的是【表象】,而現在你已經能看到【本質】了。
  如果你願意的話,你還可以開始思考解決之道。說到“如何解決問題”,這又是另一個很大的領域,已經超出本文的範疇——本文講的是“如何認知”。

用提問來促進思維——WHAT HOW WHY 三部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