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藤椒栽培管理關鍵技術

藤椒栽培管理關鍵技術

歐大興

1 基地選擇

藤椒種植地區要求海拔低於1 600 m,無嚴重霜凍,冬季積雪10 cm以下,積雪時間不超過15 d,四季分明,年降雨量不低於1 100 mm或保證水源;土壤pH值在5.0~8.0,且排灌系統良好;有剩餘勞動力,6.67 hm2地區可配10個常年務工人員;交通便利。


藤椒栽培管理關鍵技術


2 定植前準備

藤椒各個生長時期對水分的需求不大,土壤厚度在 30 cm以上足可確保豐產。栽培最佳時間在3—5月,秋季溼度大,不建議秋栽。在栽培前2個月作窩盤,要求深翻土30 cm,取周圍表土壘成直徑1.2~1.5 m,高50 cm左右的圓饅頭形狀,否則在藤椒生長初期易缺水、被大風颳倒。在作窩盤的同時可加入含益生菌的生物有機肥,以含枯草芽孢桿菌的生物有機肥為佳。在作窩盤前打一次除草劑。


藤椒栽培管理關鍵技術


3 定植

藤椒定植的株行距為3 m×3 m,適合高產、打藥、施肥、修枝。在苗圃中裝框拉苗回來後,用壯根粉噴霧至杯口營養土溼潤,同時準備好栽培水源。來苗第二天即開始栽培,1人栽培可帶15人蓋地膜,灌定根水;栽培人員需倒拿杯苗,扯掉營養杯,栽入窩盤中心處,深度以剛好淹沒杯土2 cm為佳,輕輕按緊,覆蓋土壤,扶正杯苗,隨後灌約3 L定根水,水覆蓋面積為杯苗中心的0.4 m2;遇晴天應立即栽培並及時灌水、覆蓋地膜,蓋膜時2人各站一頭,中心開口20 cm,蓋好後邊緣用土壓好防止大風吹起蓋苗,苗心的地膜口用細土掩蓋好,防止水分蒸發。當天沒栽完的杯苗如杯口泥土發白,需再噴水,不讓杯土散掉。全部栽完後在幼苗周圍撒上防止蝸牛、土蠶的藥劑,同時在7 d後用根壯豐兌水再灌施一次。


藤椒栽培管理關鍵技術


4 培育樹型

良好的樹型有利於採光、通風,長出更多有效掛果枝,在修剪中選擇性更多,多年後還能豐產。在定植後約45 d,苗子長到離地面60 cm高,摘嫩心10 cm,留 50 cm。樹苗長到除原有老葉、不長不旺的下層3~5片葉,往上長出5片大葉,即可摘心,隨後在5片大葉中,會長出3~5個粗壯的葉芽。為了促使葉芽生長迅速,可在摘心時剪掉原有底端葉芽或弱枝。

新長出的枝條長到20 cm時,即可開始第二次摘心。第二次摘心後,待開出的新枝全部長出,每根主枝留2根向外生長的旺枝,其餘枝全部剪掉。第一次摘心斷尖後,主枝條由1根變為3~5根,第二次摘心斷尖後由3~5根變為6~10根。

當二級主枝長到1.8 m後再斷尖0.4 m,此後不再延長主枝。所有主枝達到預想長度時已快進入冬季,此時樹還在生長,拉枝過程中不易斷裂,儘量在30 d內開始拉枝、定幹、定方位。拉枝要求所有主枝分佈均勻,拉成45°角,來年可豐產。嫁接苗第一年主枝定形後,第二年即會在主枝上的分梢掛果,產量2.5~7.5 kg。


藤椒栽培管理關鍵技術


5 肥水管理

第一年定植2個月後清除地膜,雨後每株藤椒撒施高氮複合肥50 g,應離主幹15 cm,均勻撒一圈。以後間隔1個月施肥一次,主枝長多遠,肥料撒多遠,主枝增長一倍,肥料增加20%。第二年開始,每株藤椒增施有機肥500 g,冬肥根據樹勢等量施入15-15-15複合肥,有機肥加調理劑250 g,每年補充高鉀肥最佳時間在9月中旬。第二年掛果,開春後每株第一次施30-6-0高氮複合肥200 g。在需要快速抽枝時,多施氮含量高的複合肥,不能施用尿素(尿素見效雖快,但肥效短、營養不全面,會導致植株貪青,降低樹勢,進而降低抗逆性);需壯樹勢時多施磷肥;促根壯果開花時為了增產多施鉀肥補充養分。

採摘後植株沒有葉片,不進行光合作用,肥效吸收不足,會導致抽枝慢,影響來年產量,因此應在採摘前提前施入高氮複合肥。施肥時注意不用小廠肥,不安全,易殘留,且養分不達標。定期使用生物菌肥和調節劑,以增加土壤透氣性、疏鬆性和有機質含量,健壯樹勢,預防根腐病。藤椒揚花期須保持水分在60%左右,其他季節則不擔憂,因為其具有抗旱性。為促進藤椒高產,除根部追肥、調節根部生存系統外,還要通過葉面追肥補充磷、鋅、鉀和氨基酸;同時,在花芽萌發期注意施用生長調節劑。注意不宜施用過多肥料或撒施距植株太近,不但會浪費還容易造成肥害。應按標準施肥,減少落花,提高著果率,減少落果,提高抽枝進度。


藤椒栽培管理關鍵技術


6 病蟲害防治

1)移動性損害,症狀為葉片黃化枯萎,根部萎縮或乾枯。發病原因:運輸過程中根部移動,栽植後未及時吸收到養分、能量。解決辦法:栽植後葉面噴施氨基酸類抗逆劑,根部灌生根類和防根腐類的藥劑。2)栽培後地下害蟲食根、食莖,如土蠶、蛐蛐。發病原因:發病地區多為未耕種的荒地,因為荒地環境適宜土蠶、蛐蛐等地下害蟲生長。解決辦法:栽培後在根上主幹部環施地下害蟲殺蟲劑。3)下苗7 d後蝸牛吸食幼嫩部皮層。發病原因:整地後蝸牛生存場所毀壞。解決方法:在栽培後將防治蝸牛的藥劑同殺滅地下害蟲的藥劑一同環施。4)移栽後遺症,即在移栽20 d後還不見萌發新芽,不長不死。解決辦法:在移栽後20天內,間隔3 d葉面噴施一次全面型葉面肥,包括中微量元素、氮、磷和氨基酸,間隔5 d灌一次生根劑。5)栽培20 d後,出現蚜蟲、鳳蝶、葉甲、紅蜘蛛、蟎類。蚜蟲喜食幼嫩部位,只要植株生長就會有蚜蟲,且7 d繁殖一代。鳳蝶、葉甲喜食葉片,紅蜘蛛吸食葉面背面,蟎類也是靠葉片養分生存。此5種害蟲均以葉片為生存環境和食物,可致樹嚴重損傷、脫葉。解決方法:此5種害蟲最為常見,也頻發,只要藤椒在生長,就會在新梢和藥效失效後發生。因此防治此5種蟲害應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每次都需配製好防治5種蟲害的藥液一起噴施,並在葉片正反面均勻噴施。低溫時防治蚜蟲採用吡蟲啉類藥劑,高溫使用啶蟲脒類藥劑;針對蟎類害蟲應殺蟲、殺卵同時進行,用含量5%以上的乳油型或懸浮劑型阿維菌素;鳳蝶、葉甲或個別地區的卷葉棉蟲類用氯氰菊酯類藥劑進行防治。 6)5—6月高低溫變化導致植株生長障礙。5—6月溫度變化大,高溫或連續陰雨交替出現,藤椒生理應急反應變化也隨之加快,元氣損耗大,會停止生長,呈現整株或嫩葉黃化,但不掉葉。解決方案:加施葉面肥,噴施抗逆劑。可從苗期開始噴施氨基酸類葉面肥,降低此症的發生率。7)6—7月易發生炭疽病、疫病。發生原因:高溫高溼導致藤椒養分轉換受限,光合作用變弱,葉片、葉脈輸送管道收縮,株體代謝紊亂,對低等真菌抗性變弱,出現葉片或葉柄變黑,從而掉葉,停止生長,施肥不當、貪青嚴重更易發病。防治藥類型:甲霜靈、代森錳鋅類。8)9月為夜蛾高發期。夜蛾夜間覓食,食葉量大,也會咬斷嫩梢,防治方法:施用阿維甲維鹽。 9)10月開始暴發鏽病,一直延續到11月底。鏽病孢子借風傳播,傳播速度快,導致落葉,來年大量減產,溼度越大越嚴重。鏽病孢子來源地為周邊的柏樹,經風傳播,任何地方都可能發生。防治方法:以預防為主,從9月開始到11月底施用三唑美、戊唑或咪鮮胺,與其他藥劑一起使用,同時增加保葉劑。10)栽培後第二年除第一年發生的病蟲害會固定發生外,還會發生黴菌,3月高發,影響花芽萌發和分裂,造成落花落果。防治方法:冬季清園時,針對性預防1次,半年在保花時再用1次。用藥類型為甲基託布津。11)第二年5—6月吉丁蟲害。此蟲在藤椒枝上為害嚴重,成蟲鑽心,幼蟲潛伏在樹皮內,吸食維束管,造成死樹。防治方法:從5月開始防治1次,9月再防治1次,用藥類型為噻蟲啉。12)栽培第二年10月易發生食心蟲、葉甲、跳甲。食心蟲吞食嫩葉木質層,葉甲、跳甲吞食嫩葉,移動範圍大。防治方法:採用微囊懸浮劑,藥效時間長,殺蟲效果好。13)第二年10月易發生蟎類害蟲,於頂端嫩葉背面吸食幼嫩組織,讓葉片背面起灰斑,乾枯脫落。防治方法:增加阿維菌素用量或使用阿維·螺蟎酯。14)栽培後第二年5—8月滋生介殼蟲。於潮溼溫暖季節滋生,發病初為黃褐色,後期白色。防治方法:合理修枝,保持通風,藥劑防治採用速撲殺、殺撲靈。15)青苔常年發生,導致樹皮腐爛,可用國光松爾膜防治,應在源頭上合理使用氮肥,保持園區乾燥。一切病蟲害發病率高的原因是樹體貪青或樹勢弱,所以瞭解有機質、轉化酶、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的關係,合理高效安全科學施肥,能夠在一定程度提高植株抗性,進而抵抗病蟲為害。


藤椒栽培管理關鍵技術


藤椒栽培管理關鍵技術


7 結語

隨著我國藤椒栽培技術研究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科學的藤椒栽培技術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提高了藤椒種植的效率,實現了藤椒豐產。通過對現階段藤椒的栽培和病蟲害防治技術進行研究,希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藤椒產業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