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廣東戰“疫”—火速激活每一個抗“疫”細胞

廣東戰“疫”—火速激活每一個抗“疫”細胞

更多精彩資訊,下載 暢駕 客戶端一起耍吧

一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如其來,一場全民大行動迅速鋪開。


經受過“非典”疫情考驗的廣東,抗“疫”細胞迅速被全面激活。第一時間啟動最高級別應急響應,全省嚴陣以待;“天天發佈”權威信息公開透明,安定民心;抗疫物資企業全面復工,“廣東製造”提供支撐;第一時間緊急馳援武漢,危急關頭“愛不會隔離”。


與時間賽跑 唯快唯早

廣東是人口流動大省,春運期間,廣州、深圳等超大城市面臨疫情傳播高發風險,疫情防控形勢嚴峻。


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所說,最有效的防控手段就是“早發現、早隔離”。

廣東在拉響防疫警報一開始,就十分明確

“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的要求,最大限度阻斷疫情傳播渠道。


1月23日,廣東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是全國最早啟動最高級別應急響應的省份之一。隨即發佈16條響應措施,建立起全面防控體系,實行疫情“零報告、日報告”制度。

廣東戰“疫”—火速激活每一個抗“疫”細胞

廣東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1月26日發佈通告,決定在廣東省公共場所實施佩戴口罩的控制措施。

這是26日廣州市一地鐵站的安檢員對進站乘客進行體溫監測。

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在出入境口岸、火車站、長途汽車站、機場、港口、省際公路、高速公路出入口等重點環節,廣東設立聯合檢疫站點1268個,對所有到達人員開展體溫監測。截至1月27日,共排查105萬名來往人員,發現異常人員150人,轉送隔離65人。


在社區鄉村,構建基層聯防聯控機制,對轄區內近期到過疫情發生地的相關人員落實“一人一冊”並開展入戶健康監測,督促其嚴格居家隔離,一旦出現異常及時到定點醫療機構就診篩查。


“寧可信其重,不可信其小”“從最壞處著眼,做最充分應對”。

24日,廣東全面停止存在明顯交叉感染風險的公眾聚集活動,景區、圖書館、KTV等場所關閉。湛江等地市也嚴控集聚活動,市縣鎮村四級全面停止大型公眾活動,全面停止年例、遊神等民俗文化活動。


監測的措施也落實落細。目前廣東已擴大排查對象,在做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監測的基礎上,對發病前14天有武漢活動史的發熱呼吸道感染病例也開展排查。發現疑似病例第一時間組織當地專家會診,第一時間採樣送檢排查。


廣東省衛健委主任段宇飛說,廣東實施最嚴格的流動人員監測、密切接觸者追蹤以及篩查監測和院感防控,將病例監測點擴大至全省所有醫療衛生機構,以此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


與病毒賽跑 集中全力救治

最優質的醫療資源,迅速集結。

為了便於參加防疫的醫護人員工作和安全防護,肇慶市第一人民醫院在醫院旁邊專門設了安置區,並安排專車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但醫院感染科副主任趙柏良依然覺得時間不夠。

廣東戰“疫”—火速激活每一個抗“疫”細胞

廣東省人民醫院集中全力,48個小時內建起兩座急診板房。新華社發

曾參與過2003年抗擊“非典”的趙柏良每天早上7點就到醫院,跟專家組一起分析病人情況。他說,現在就是和病毒賽跑,儘快發現並戰勝它。


按照國家衛健委要求,廣東採取了“三線”“四集中”措施,省財政緊急下撥1億多元資金支持疫情防控,全力做好病例救治。


“三線”值守,就是確保“一線”專家駐守、“二線”專家巡診、“三線”專家研判病情。

“四集中”措施,就是提前備足醫療專家、負壓病房、負壓救護車等各類醫療資源,開展技術培訓和演練實操,一旦出現疫情和病例,集中病例、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組織最強的醫療力量救治病例,千方百計提高病例救治成功率。


疫情來時,召之能來,來之能戰。25日上午10點,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決定在原基礎上增加啟用緊急臨時觀察一區

,各個科室擰成一股繩,集中調配資源,到當晚20點,10個小時內便投入使用。


疫情面前,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廣東省人民醫院集中全部人力物力,在不到48小時的時間內,建起兩座急診板房。東莞市根據“四集中”原則,抽調全市189名骨幹人員組建醫療救治團隊,集中到東莞市第九人民醫院,救治病例,防控疫情。


截至1月29日24時,廣東全省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311例,無死亡病例,累計出院6例。


與傳聞賽跑 天天發佈

在重大疫情防控中,權威信息透明尤為重要。讓事實跑在傳聞前面,讓公眾看到真實的信息,也是防控。


1月21日,廣東省政府舉行關於疫情的首場新聞發佈會,這是全國較早以省政府名義舉辦的疫情發佈會。發佈會上,廣東“升格”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由廣東省委書記李希擔任組長,省長馬興瑞任常務副組長。發佈會還通報了廣東疫情及應對防控情況,涉及隔離治療、院感防控措施等。


1月27日開始,廣東省政府例行新聞發佈會改為“天天發佈”。


廣東戰“疫”—火速激活每一個抗“疫”細胞

1月28日,廣東省政府舉行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就學校延遲開學、企業延遲復工、口罩供應等問題回應社會關切。新華社發


從已經舉行的連續三場例行新聞發佈會看,通報每日疫情動態、回應社會群眾關切、發佈最新抗疫措施,是核心內容。硬核舉措,由“硬核”發佈。


第一場通報了廣東確診病例數量、治癒出院人數、粵醫務人員馳援武漢等情況,並且再次強調“口罩令”,要求進入公共場所佩戴口罩,以及文化場館關閉、停止旅遊活動等“四個暫停”


第二場發佈會針對社會關心的“米袋子”“菜籃子”、孩子上學、企業復工等民生問題,安排教育、工信、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商務、市場監管部門負責人到場,對學校延遲開學、企業延遲復工、口罩供應、糧食蔬菜儲備等問題,各部門一一具體回應。


第三場發佈會重點放在了鐵路、公路、民航等交通方面,為有出行、退改需求的旅客提供了服務信息和防控指南,並提醒旅客儘可能錯峰出行。


此外,廣東省疾控中心自20日開始,每日對外通報疫情最新情況。從26日開始,更是將每日一報改為每日兩報,每日將確診病例、新增病例和觀察人數等最新、最準的信息及時、充分地告訴社會公眾。


有網民說到,“天天發佈”讓信息透明、360度無死角,讓群眾看到了政府的坦誠,也看到了政府的作為,信息公開是防控疫情的一大利器。


與自己賽跑 眾志成城

南粵大地,每一個角落都行動起來了。


企業在行動。

1月23日一早,廣州香雪製藥總部廠區內抗病毒口服液生產線上已是一片忙碌,倉庫裡叉車穿梭往返。企業負責人說,公司將24小時全力生產,2天相當於平時1個月的出貨量。


計劃年初三開工的廣州福澤龍衛生材料有限責任公司,員工們大年初一響應號召,開足馬力生產醫用口罩、隔離服、手術衣等防疫急需物資。當天晚上9時許,就有37名員工到崗,企業產能達到20萬件/天。


“員工說,有號召,必回應。而作為企業,這個時候做好本職工作,保障生產供應,就是對防疫最好的幫助。”公司總經理周月華說。


群眾在行動。

74歲的廣州從化區老黨員禤寶仲三爺孫4天裡為周邊街坊免費發放了5萬個口罩。

在廣州番禺區東環街一小區,溫馨的一幕感動了很多人。陽先生一家居家隔離。得知情況的熱心鄰居主動幫忙買菜:“需要什麼,我們幫你買,放你家門口自取。如果有什麼困難,在群裡說一聲,大家一起度過這非常時期!”網民稱讚為“中國好鄰居”。


“病毒可以被隔離,但愛不會被隔離。”湛江徐聞為武漢滯留旅客提供免費住宿。不少城市紛紛響應,提供定點酒店,及時指引。


農村大喇叭響起來了,鄉音土話全天候播報疫情科普知識,“不出門”傳遍田間地頭。主動取消探親訪友,出門戴口罩,過一個不聚集、雲祝福的春節,成了每一個人的自覺行動。

廣東戰“疫”—火速激活每一個抗“疫”細胞

1月29日,徐聞志願者在定點酒店為滯留的湖北籍旅客發放物品。新華社發

連日來,廣東社會各界為疫情防控踴躍捐資捐物,6.7億元善款匯聚到防控一線。

有大家一起行動,沒有翻不過的山,沒有跨不過的坎。


不忘初心 挺身請戰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人們看到,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一大批黨員幹部挺身而出。


“面對疫情,我選擇迎難而上,衝鋒在前,兌現一名共產黨員的承諾。”除夕之夜仍在一線奔忙的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嶺南院區感染科二區主任曹紅說。

廣東戰“疫”—火速激活每一個抗“疫”細胞

1月 24日,除夕夜,來自廣東南方醫院的赴武漢醫療隊出發。新華社發

在防疫一線,黨組織是堅強的堡壘。28日晚,一場特殊的臨時黨支部會議在援鄂醫療隊入住賓館舉行。


黨旗下,醫療隊員宣誓:“我們將始終牢記使命,團結一心,共克時艱。”臨時黨支部書記、隊長王吉文參加過抗擊“非典”和劉流感疫情。如今。他再次率隊出發,衝在疫情防控第一線。擔任支部委員的呼吸內科護士長劉桂容,到達武漢的第二天步行4公里到漢口醫院工作。


一位老人被億萬網友稱讚為“國士無雙”。

1月18日,才在深圳進行了病例搶救的鐘南山緊急趕往武漢,緊張工作後,又馬不停蹄趕往北京。

20日,84歲高齡的鐘南山再次臨危受命,出任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

廣東戰“疫”—火速激活每一個抗“疫”細胞

1月28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在廣州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表示,全國幫忙,武漢是能夠過關的。武漢本來就是一個英雄的城市。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說到“武漢本來就是一個英雄的城市。武漢肯定能過關!”感動了億萬網民,稱之為“英雄惜英雄”。


正是有這樣一個個英雄,他們不忘初心,挺身而出、衝鋒在前,才有了億萬人的心安:有你們在,我們有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