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回鶻汗國的後半程,西遷的殘部是現代56民族中維吾爾、裕固族前身

唐王朝德宗貞元五年(789年),回紇汗國改名為回鶻。同年,回紇汗國的

第四任可汗頓莫賀達幹可汗(長壽天親可汗)病亡。

【回鶻內部權力更替和北庭都護府的陷落】

回鶻內部發生了一件大事,王族藥羅葛家族失勢,硤[xiá]跌氏家族興起。

回紇第四任可汗就是政變上臺的,雖然也是藥羅葛家族成員,但政變過程血流成河,前任回紇可汗親信被屠戮一空。

之後的第五任可汗僅僅在位一年,就被來自硤跌氏家族的權臣毒殺,並扶持了一位少年可汗,也就是回鶻的第六任可汗,唐王朝封號是奉誠可汗

這時藥羅葛家族仍然控制著回鶻的大部分軍隊,由於這位硤跌氏家族的權臣長袖善舞,回鶻內部並未爆發內戰,藥羅葛家族只能通過對外征戰來穩固家族地位。

他們的對手就是吐蕃。

唐德宗貞元六年(790年),吐蕃攻打西域唐軍據守的北庭。為了保住這塊吐蕃、回鶻之間的緩衝地帶,回鶻出兵援助唐軍。但原本是回鶻助力的葛邏祿部和沙陀部投靠了吐蕃,回鶻大敗而歸,藥羅葛家族在回鶻的統治更加不穩。

第二年,回鶻聯合唐王朝北庭殘部準備收復北庭,但再次被吐蕃擊敗,回鶻於是吞併了唐軍殘部,唐王朝最後一任北庭大都護楊襲古死在回鶻之手。

本來是回鶻宿敵的葛邏祿自從投靠吐蕃後很是活躍,戰後回鶻把西域的部眾全部東遷,葛邏祿也藉機填補了空白,成了吐蕃在西域的代理人。

此戰消耗了藥羅葛家族最後一點力量,再也無法阻止硤跌氏家族掌權了。


回鶻汗國的後半程,西遷的殘部是現代56民族中維吾爾、裕固族前身

【回鶻內部的又一次清洗】

硤跌氏家族掌權之後,對吐蕃的戰局有所改觀,唐德宗貞元中期,回鶻多次取得對吐蕃作戰的勝利,甚至一度收復了北庭。

奉誠可汗在唐德宗貞元十一年(795年)死去,死因不詳。

在對吐蕃戰爭中獲得足夠威望的硤跌氏家族權臣,原本是回鶻前任可汗的義子,就冒充藥羅葛家族姓氏繼承了可汗位置,為回鶻汗國的第七任可汗——懷信可汗

到此為止,創立回紇汗國的藥羅葛家族徹底在回紇歷史中消失。

懷信可汗在位10年,唐憲宗永貞元年(805年)死去。這位懷信可汗在對外方面穩定了與吐蕃的戰局,並鞏固了與唐王朝的友好關係,在內部繼續推崇明教,重用粟特人打理財政,也算是有為之君。

但懷信可汗上位前後對藥羅葛家族的清洗再一次使回鶻元氣大傷,回鶻汗國百多年的歷史進程當中,一直沒能達到之前草原霸主突厥人的高度。


回鶻汗國的後半程,西遷的殘部是現代56民族中維吾爾、裕固族前身


【唐太和公主和親回鶻,雙方關係達到歷史最好】

之後回鶻汗國的在史書上的記錄有了一段時間的空白,不但回鶻汗國的第八任可汗沒有唐王朝冊封記錄和事蹟,第九位任保義可汗在史書上於唐穆宗長慶元年(821年)一出場就是死了向大唐報喪,唐王朝冊封第十任可汗為崇德可汗,唐穆宗還把自己的妹妹封為太和公主嫁到了回鶻,這是唐王朝與回鶻的第二次真正公主的和親,也是最後一次。

這段時間唐王朝、回鶻、吐蕃三國國力對比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唐王朝元和中興後國力恢復,吐蕃從其巔峰時期跌落,回鶻也不是打醬油的,在西域也牽制了吐蕃大量的力量。

而唐穆宗這次真正的公主和親,就是雙方鞏固同盟抗蕃關係的一個標誌性事件。不但雙方送親、迎親、婚禮的規格非常高,儀式也非常隆重。

吐蕃當時也有暢通的信息渠道,為了阻止這次和親,吐蕃出兵攻打回鶻的漠南和唐王朝的鹽州,回鶻在北庭、安西各出兵萬人以分吐蕃攻勢,綿延千里的戰線上戰火紛紛,三個國家都緊張了起來。

當時戰況十分激烈,回鶻可汗,也就是太和公主的丈夫一直在外領兵作戰,直到太和公主抵達回鶻牙帳的第二年才得以迴歸,二人正式舉行了盛大的婚禮。

太和公主在回鶻生活了20年,換了三任丈夫,最後見證了回鶻的滅亡。

這段時間,唐王朝以絹馬貿易的方式給了回鶻大批財富,就是為了鼓勵回鶻與吐蕃作戰。

此次三國大戰唐軍並未真正參與,回鶻也未能取勝,之後就全面退出了西域。崇德可汗也在迎娶太和公主後不久死去,史書上記載混亂,有說婚後當年就死的,也有說第二年、第三年死的,總之是很快就死了。

這次與吐蕃大戰的失敗,標誌著回鶻汗國的徹底衰落,到唐文宗開成五年(840年)回鶻被黠戛斯擊敗,之後20年基本上可以算是回鶻的垃圾時間。


回鶻汗國的後半程,西遷的殘部是現代56民族中維吾爾、裕固族前身

【黠戛斯的崛起】

回鶻汗國的第十一任可汗是昭禮可汗,當時唐王朝皇帝也換成了唐敬宗。回鶻與吐蕃在西域的爭鬥基本上以回鶻全面退出告終,而黠嘎斯這個回紇的大敵再一次興起。

回鶻汗國之後的二十年,基本上都是在和黠戛斯作戰,“連兵二十餘年,數為黠戛斯所敗”(《資治通鑑》)。

日益虛弱的回鶻汗國,更加依賴唐王朝通過絹馬貿易提供的財政支持,對唐王朝的關係也逐漸轉為尊敬。

唐文宗太和七年(833年),回鶻昭禮可汗死於政變,回鶻第十二任彰信可汗繼位,此人也是唐王朝冊封的最後一任回鶻可汗。

這是個倒黴蛋,不但黠戛斯這個外患日益逼迫,內部也反叛不斷,包括南部的沙陀部,東方的奚、契丹、室韋,北方的韃靼部都開始反叛。再加上連年的旱災、瘟疫和雪災,回鶻已經迴天無力。

彰信可汗死在內部粟特人發動的一場政變當中,粟特人從沙陀部借兵,控制了回鶻汗國的軍政大權,並擁立了傀儡可汗,為回鶻汗國的第十三任可汗

不甘心失敗的回鶻貴族為了消滅粟特人,向宿敵黠戛斯人借兵,唐文宗開成五年(840年),黠戛斯聯合反叛各族攻下了回鶻汗國的牙帳,回鶻汗國解體。

回鶻殘餘勢力或南遷,或西遷。


回鶻汗國的後半程,西遷的殘部是現代56民族中維吾爾、裕固族前身


【南遷回鶻勢力的滅亡】

其中南遷的一部在回鶻第十四任烏介可汗

率領下,以太和公主為質與唐王朝講條件,拒不歸附唐王朝,並借兵借糧準備復國,而黠戛斯又有大舉南下的意圖。

唐武宗接受了名臣李德裕的建議,於會昌三年(843年)徹底與回鶻決裂,並出兵擊敗了回鶻勢力。經過幾次交戰,回鶻南遷勢力約二十萬人全部融入唐王朝,不少回鶻人被安置在江淮一帶,成為唐王朝的職業騎兵,太和公主也得以回到長安。

烏介可汗在逃亡途中被部下殺死,他的弟弟遏捻被推舉為可汗。但此時任何人都是迴天無力,遏捻可汗到處尋求支援,逃亡途中於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僅率妻子9人拋下手下部眾逃亡,從此不知所蹤,估計是死在亂軍當中了。

回紇(回鶻)汗國從唐天寶四載(745年)立國,到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末代可汗遏捻失蹤,共傳可汗15人,歷時104年。


回鶻汗國的後半程,西遷的殘部是現代56民族中維吾爾、裕固族前身

(唐武宗端陵,唐王朝最後的輝煌)


【西遷回鶻勢力】

西遷的回鶻勢力先是投奔了同宗同源的葛邏祿,又趁著吐蕃虛弱佔領了安西四鎮中的焉耆,並在此長久居留。

之後不久,沙洲(敦煌)的張義潮起義,重新從吐蕃手中奪取了河西走廊,與西遷回鶻勢力接壤。雙方於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共同派遣使者到長安,唐王朝也在幾年後的大中十一年(857年)冊封回鶻西遷勢力首領為懷建可汗。

他們就是現代56個民族中維吾爾族的前身。

另外,西遷回鶻當中的一部分到了河西,被稱為河西回鶻或甘州回鶻,這批迴鶻人曾經屬於張義潮手下,與吐蕃交戰並陣斬了吐蕃大將論恐熱。

他們就是現代56個民族中裕固族的前身。


回鶻汗國的後半程,西遷的殘部是現代56民族中維吾爾、裕固族前身

(裕固族)

回紇(回鶻)汗國的歷史,就是一部內部政變和清洗的歷史,15個可汗至少有6個是死於政變。三次大規模的內部清洗,先是耗幹了國家的元氣,再使國家分裂滅亡。也就是唐王朝也處在虛弱狀態,否則回紇將是歷史上中原政權最好對付的敵人。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歡迎關注和討論。

回紇汗國前因後果,可參考本人其他圖文:

《 》

《 》

《 》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