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新冠肺炎”自我評估——不“諱疾忌醫”,亦不“恐病疑病”

昨天發了微頭條,提及曾經接診一些普通肺部感染的患者,總是很焦慮自己是否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住院病人就很擔心自己隔壁床的患者是“新冠肺炎”;評論裡、甚至私信裡也是有很多朋友在諮詢我。

其實,這也並不是最近才出現的情況。

自疫情開始以來,呼吸科門急診、住院部遇到過很多類似的患者。有些人是有發熱、咳嗽、胸悶、氣促等類似症狀;有些人接觸過“新冠肺炎”的患者;甚至有些人就是擔心自己可能接觸過、不確定自己是否接觸過相關患者。

看到醫生第一句話就是:我要排查“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自我評估——不“諱疾忌醫”,亦不“恐病疑病”

“新冠肺炎”的確診需要相關檢測——核酸檢測、基因測序、特異性抗體以明確,但是我們也可以先自行評估一下。

“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學特點——潛伏期、傳播途徑。

潛伏期:1-14天。雖然目前臨床上是有發現潛伏期超過14天,甚至長達30多天才發病的患者,但畢竟是極少數。如果接觸時間已經超過14天的,基本上還是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了。

傳播途徑呼吸道飛沫傳播和密切接觸傳播仍是主要傳播途徑。正確佩戴口罩、正確洗手是關鍵的防護措施。若是日常生活中,做好了個人防護,其實也是不必過於擔心的。

“新冠肺炎”自我評估——不“諱疾忌醫”,亦不“恐病疑病”

至於“氣溶膠傳播”,更主要的是出現在相對封閉狀態、長時間、暴露於高濃度氣溶膠的情況下;一般來說,還是醫護工作者在進行呼吸道相關有創操作時可能出現,普通人群這類風險相對還是極低的。

而“糞便及尿對環境汙染造成氣溶膠或接觸傳播”這一點,更多的也是針對接診、治療“新冠肺炎”的定點醫院,在處理患者排洩物時應注意加強消毒管理等。

“新冠肺炎”的診斷標準——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核酸檢測陽性/病毒基因測序/特異性抗體陽性。

我覺得大家首先應該明確的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一種呼吸道傳染病,所以流行病學史就非常重要了。

簡單來說,就是發病前14天有疫情地區的旅居史;或者是確診/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觸史;再或者就是出現聚集性發病

“新冠肺炎”自我評估——不“諱疾忌醫”,亦不“恐病疑病”

  • 疫情地區:包括但不限於武漢、湖北地區,有病例報道的社區,以及海外疫區都需要重視。
  • 密切接觸者:與相關患者共同居住、學習、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觸者;診療、護理、探視病例的醫護人員、家屬或其他與病例有類似近距離接觸的人員;與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並有近距離接觸人員;該病人的同行人員(家人、同事、朋友等);經調查評估後發現有可能近距離接觸病人的其他乘客和乘務人員;現場調查人員調查後經評估認為符合其他與密切接觸者接觸的人員。
  • 可疑暴露者:指暴露於新型冠狀病毒檢測陽性的野生動物、物品和環境,且暴露時未採取有效防護的加工、售賣、搬運、配送或管理等人員。
  • 聚集性發病:2周內在小範圍如家庭、辦公室、學校班級等場所,出現2例及以上發熱和/或呼吸道症狀的病例。

如果自己沒有上面這樣的流行病接觸史,便大可不必過於擔心。

關於“新冠肺炎”的臨床症狀——發熱、乾咳、乏力,部分患者可能出現鼻塞、流涕、咽痛、肌痛、腹瀉,重症患者可以在一週後出現呼吸困難。

“新冠肺炎”自我評估——不“諱疾忌醫”,亦不“恐病疑病”

“新冠肺炎”的臨床症狀其實並沒有特異性,甚至可以說大部分呼吸道疾患都可能出現類似症狀。

發熱:包括感染性、非感染性及不明原因發熱;其中最常見的還是感染性發熱,各種病原體都可能導致發熱,如病毒、細菌、支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真菌、寄生蟲等,單就病毒而言就有非常多種類。

乾咳:指的是咳嗽無痰或者痰量甚少的咳嗽,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氣管炎、胸膜炎、肺結核等都可以表現為乾咳,其他如返流性咽喉炎、過敏性咳嗽、咳嗽變異性哮喘等也可表現為乾咳。

乏力:可以是症狀,也可以是自我感覺,普通感冒、流感、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等都可以出現乏力症狀。

呼吸困難:包括主觀上的自我感覺,個人主觀感覺空氣不足,呼吸費力;客觀體徵上則是呼吸頻率、節律與深度異常。需要注意的一點,呼吸困難並不是突然或者單獨出現的。從目前發現的病理改變來說,支氣管腔內的大量黏液及黏液栓可能就是呼吸困難的病理基礎之一。簡單來說,就是這種呼吸困難往往出現在重症患者中,病情嚴重、難以自行緩解,且有病情逐步進展的過程。

因此,切不可單憑自己的一些症狀就太過擔憂,而應由專科醫生進行相關問診、體查及檢測後,由醫生進行判斷。不可“諱疾忌醫”,亦不應“恐病、疑病”。

“新冠肺炎”患者治療管理——“新冠肺炎”患者必須根據病情確定治療場所。

“新冠肺炎”自我評估——不“諱疾忌醫”,亦不“恐病疑病”

  • 首先,任何一個“新冠肺炎”定點醫院,都必須單獨設立發熱門診,有單獨的診療通道

醫護人員會對所有到達醫院的人員進行體溫監測,對就診人員進行基礎病史詢問,有發熱或者有呼吸道症狀或者有疫情接觸史的人員會直接安排從固定通道進入發熱門診進行排查,未經排查者是不能進入門急診、住院部的。

  • 其次,疑似、確診病例需要入住具備有效隔離條件及防護條件的定點醫院進行隔離治療

就湖北以外地區而言,有發熱門診的定點醫院是很多,但是對確診或者疑似患者進行隔離治療的定點醫院往往是一個地區一家專門的醫院。其中疑似病例必須單人單間隔離治療,確診病例才可以多人同住治療。

  • 最後,以本院的情況來說,但凡有發熱、呼吸道症狀、沒有明確流行病學接觸史但臨床影像學、臨床檢測結果又無法完全排除的患者,住院部會先收入過渡病房

患者會被安排單人單間住院,由專門的醫護人員進行診療工作。經普通抗感染等治療2-3天,病情可改善或控制、臨床檢測結果可指向其他病原體感染所致者,再轉入普通病房。整個醫院也採取了多種措施加強管理,如停用中央空調、停用中央負壓吸引裝置等,進一步加強相關消毒,限制進出醫院人員等。

“新冠肺炎”自我評估——不“諱疾忌醫”,亦不“恐病疑病”

也就是說,哪怕是在呼吸科住院,也大可不必擔心你的鄰居有“新冠肺炎”。

重點重複一下,如果你有任何呼吸道相關症狀,建議及時到醫院就診,由專業醫生來進行專業診療;不“諱疾忌醫”,亦不“恐病、疑病”。 可以指導你怎樣在這個特殊時期去醫院看病。

如果還有其他疑慮,可以關注我 ,在評論區給我留言,我會盡力為你提供相關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