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引外資”保持穩定增長“中國方案”吸引全球企業

今年以來,我國吸引外資依然保持了穩定增長態勢,前11個月同比增長2.6%,引資規模繼續保持全球第二位。幾十億美元甚至百億美元級大型外資項目增多,離不開我國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

可以說,良好的營商環境是要用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為各類市場主體打造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營商環境,這其中自然包括在華的外資企業。將於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把中國政府關於全面構建開放型經濟體系的要求轉化為法規制度,明確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為擴大外資市場準入、更好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提供法治保障。

優化營商環境

法治建設不斷完善

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頒佈第25號令和第26號令,分別發佈了《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9年版)》和《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9年版)》,同時頒佈第27號令,發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19年版)》,在外商投資領域為放寬准入、擴大開放提供了更為優化的管理清單。

12月20日,財政部專家庫專家、360金融PPP研究中心研究總監唐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整體來看,今年的擴大對外開放舉措主要包括法治的完善,外商投資領域範圍的拓寬,境內外資金資源的互通,以及在金融領域外資參與的開放。《外商投資法》於明年1月1日施行,標誌著外商投資和其在我國的權益將得到法律的充分保障。相關部門也已明確《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將於近期公佈,預示著我國在2020年起將會隨著各領域股權投資的開放而建立起更為有效的外商資產保障系統。

12月20日,國新未來科學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徐光瑞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總的來看,今年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主要有三個層面:一是制度層面,發佈了相關制度和負面清單等。二是戰略層面,不僅增設了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還對自貿區進行了擴容,廣州南沙新區片區等現有自貿區也正在謀劃提質擴容,“一帶一路”建設在同步推動,並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三是活動層面,舉辦了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向世界展示了我國擴大開放的決心與舉措,同時在G20峰會、達沃斯論壇等國際會議上,也向世界展示了我國繼續擴大對外開放、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堅定決心。

唐川表示,針對外商參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投資,以及其他企業類服務項目,建議可以採用更為靈活、有包容性的資質審核模式,即基於外資企業的歷史業績、海外項目運作經驗進行能力評估,以真實還原外資企業的項目建設、運營水平,使其可以在同一個平臺上與國內企業競爭。以此來加強外資企業的直接投資意願,並創造更為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讓我國新時期的吸引外資工作可以成為全世界新興經濟體的標杆。

外資對我國發展前景

保持強勁信心

上個月在廣東湛江正式啟動的巴斯夫石化基地項目,是巴斯夫在海外最大的投資項目,也是我國首個外商獨資大型石化一體化項目,標誌著中德兩國在製造業領域的合作再上新臺階。上海特斯拉電動汽車項目也是特斯拉在海外最大的投資項目,今年年初動工、今年年底投產。可以說,這些外資大項目的快速推進,顯示了外資對我國發展前景的強勁信心。

唐川表示,當前,信息、資源高效流動已然成為我國基建佈局的重點,服務於高速信息通信的5G網絡,以及服務於人力、資源快速流動的高鐵建設已全球領先,提出種種開放措施,讓外商進入中國,實際上是用“中國方案”服務於全球企業,讓國際公司分享中國經濟增長的紅利。並且,此舉可以讓中國吸收更多的成功商業經驗,加強中西方的相互理解、配合,是真正多贏的商業結合,也是促進世界和平的重要舉措。

唐川表示,在我國當前的資源優勢、市場優勢、基礎配套優勢之上,重大外商投資將會聚焦於基建、公共服務、新興製造業以及大型金融機構股權合作等方面。當然,與實業、服務業、項目相關的股票、債券、ABS等金融產品的直接投資也必將成為外商投資的重點。明年,標杆性國際金融機構的絕對控股企業在新政策下的崛起或將成為一大看點。此前,受限於種種政策,外資企業在國內合資公司話語權較少,且經營模式也難以有所創新。而在新政策下,外資企業或將可以發揮自身的業務優勢、創新能力,運用自身在海外的運作經驗開闢新的業務空間。

徐光瑞表示,從經濟發展的動力來看,除出口外,消費和投資也都涉及到對外開放,在擴大內需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同時,構築良好的營商和市場環境,讓更多外國企業和個人來我國投資或消費,對於經濟發展和質量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記者 蘇詩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