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作為攝影師,怎樣才能突破瓶頸期?

愛拍照的FRED


攝影,到了一定程度以後,一定是比的審美,以及你對攝影、對這個世界的認知....這些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你的片子,只是,前期你被所謂的器材、被攝體(美女,好風景等)、攝影技巧技巧、後期水平等等不足所掩蓋了而已......當您的器材、模特或者風景、技術、後期水平上來以後,審美、認知的問題就會越來越凸顯...

因此,我建議加強以下幾點:

一,擁有必要的設備以及被攝體.所謂必先利其器嘛.同時,要是拍人像,您要有相對穩定的模特,老婆也好,孩子也罷,外面小姐姐更好;您要是拍風光,至少要有一定的外出機會;您要拍鳥拍微距,至少,要能經常去公園吧.

二,逐漸的掌握起碼的攝影技術,以及,常用的後期技術.有句話說的好,數碼不後期,純粹是xxx....(這裡不做爭論,所謂直出黨勿對號入座哈,這世界本就沒有直出.....)

三,努力提高審美.審美是能夠提高的,給您一個簡單有效的辦法,那就是看大量的優秀藝術作品,尤其是攝影,繪畫作品.首先說,這個辦法簡單有效卻不容易.因為首先這需要大量的資料,其次需要持之以恆,且改變是緩慢的...

四,多看書,多學習,多思考,多出去看看.這不是玄學,這涉及到一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態度......

以上幾點,都不是單一的,或者可以剝離開的,他們都整體的在影響著您的作品水平.也許您還處在某一個階段,也許您覺得這就是您的瓶頸,別擔心,靜下心來,審視自己,加強自己...改變是緩慢但有效的.....[大笑][呲牙][捂臉]

隨便發幾張圖哈,19年國慶去神座村派的藏族一家人.....[捂臉]











小妖精的爸爸


作為一個攝影師,都會遇到不同的瓶頸問題,比如風格、技術,理念等等。一遇到這些問題,就會一度沒了攝影的動力,其實只要打破它,會發現別有動天。

第一點,瓶頸是階段一個小小的坎

攝影師的瓶頸,所謂攝影人的瓶勁,我覺得是攝影動力的消失。任何事物都是起初、發展、完成的一個循環。攝影也一樣,也會經歷一個階段到下一個階段,在經歷下一階階時,會遇到坎,也就是所說的瓶勁。翻過這道坎,會是另一片風光。翻吧,這是攝影旅途上的考驗。

第二點,尋找打動自己的東西

當你對攝影不為所動時,說明你遇到了坎,需要冷靜地分析一下自己攝影方面的經歷。從分析中會發現自己的差距,從而找誰自己喜歡的方向。最簡單的就是抱著一個觀眾的眼光去欣賞別人的作品,發現能打動自己的東西,當你由衷地感嘆“哇,這幅作品拍得好”的時候,恭喜你,找到了自己的缺點,正準備邁過這道坎了。繼續尋找這類東西,也許是別人的色調打動了你,也許是拍攝技術打動了你,也許別人的創意打動了你。也許……還有很多也許打動了你。在全球這麼龐大的攝影人中,你還不能去找點精華,那就入坑太深了,儘快拔出來吧,否則不用玩了。

第三點,我翻坎的經驗

我同樣遇到過這樣的問題,我是這樣解決的。首先,還是去找“百度娘娘”,搜搜視覺中國、中國攝影、攝影之友、大眾攝影、人民攝影等攝影專業網站,你欣賞別人的片子,發現自己不會的欠缺,提高自己的感悟,再試著去拍同款。

其次,來個風格逆轉,原來喜歡拍風景、人物,來了次拍微距,發現了自然界被忽略的很多東西。這麼多年,就這麼一次次的轉變,從風景到人物又到微距,再到打鳥。嘿嘿,每一次轉變都有不同的一片天。有人會說:這不專業,也不專一。我說;攝影就是玩,只要你高興就好。第三,攝影知識一定要看,取長補短,是提高自己的唯一源泉。也不要被一些所謂的大師將你帶到坑裡,自己要有鑑別能力。

總之,活到老,學到老。人無完人,金無赤金。攝影也一樣,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天藝靜


這是每個攝影師都會遇到的問題。覺得沒東西好拍了,拍什麼都不滿意了,會感覺很迷惘,慢慢地也就不太願意再拿相機。這個時候,就應該停下來了。

不要去懷疑自己是不是不適合玩攝影,能對自己先前拍的東西不滿意,這本身就是一種進步。

接下來第一步,要從原先的拍攝思維中抽身出來。沉下心學習。去看看畫展,看看影展,學習構圖,影調,色調等表現手法。“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好的作品看多了,藝術素養慢慢也就上去了。

也可以看看電影,比如畫面感很強的《那山那人那狗》,相信會對攝影人有啟發。

可以讀讀書。很多好的意境類攝影作品靈感來自於中國的古詩詞,比如小東江的作品就帶有山水意境之美。也可以瞭解下中國傳統文化,會對拍攝古建築有幫助。

也可以聽聽音樂。

總之,不跳出來只能打轉,跳出來天高地遠,你會發現,原來有那麼多東西能拍。

下面分享幾張大師作品。第一張是張桐勝老師拍的《取水有道》,根據老子思想創作的一幅作品,詮釋天地之間萬物都應該順應自然。後面幾張都是梅生老師作品:圖二,北京故宮博物院,太和殿和雲彩詮釋“君命天授”;圖三,取自元朝馬至遠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圖四,陸游叉頭鳳中的“滿園春色宮牆柳”寫照。這些作品因為有了中國文化作鋪墊,才顯得厚重有張力。






董姐的家園


我不是攝影師,但我向這個方向慢慢的走,談談我的拙見。

首先,要從感官認識走向重視規律理論。可能剛開始拍的一些照片得到大家認可,這其中有偶然成分需要我們不斷總結經驗,然後對照理論並在拍攝中靠攏理論。

其次要從追求色彩構圖等基本要素向用光選材立意方面多思考。從隨意景物拍攝向人像,事件拍攝方向走,要重視質而不要貪圖量。可以練習主題組圖,系列拍攝。讓照片更有內涵,給人傳遞美同時帶來思考和力量。

最後就是要不斷的學習。可以加入網絡圈學習,多看看大師高手的作品,從模仿到內化然後拍出自己特色。這期間必須有自己的思想,也必須有理論支撐。不能單獨通過攝影器材提升,做一名攝影器材愛好者,而是要結合實際循序漸進的走專業化道路。

希望和我一樣的朋友能拍攝出更多優秀作品,離攝影師越來越近。








大荔沙苑


瓶頸期的特點:對拍照開始沒有興趣了

一般在攝影一年左右,風光、人像、小植物都拍得差不多了,沒有剛開始的新鮮感了,就會出現不想再拍的情況。下面談談方法論。

找到失去興趣的原因。開始沒有興趣只是結果,分析原因才是最重要的。

因為拍的照片都千篇一律,沒有新意?

因為找不到拍的題材?

因為總感覺拍不出好照片?

因為沒有志同道合的朋友?

攝影最重要的,一個是相機背後的眼睛(觀察力),一個是眼睛後面的大腦(思想力)。

照片同文字,歌曲一樣,都只是表達內心想法、情緒的一種媒介。如何駕馭好攝影,第一需要熟悉工具,即是器材;第二腦子裡得有想法,肚子裡得裝著貨。

優秀的照片體現在其形式與內容。

好的形式需要強大的觀察力來實現,好的內容得由豐富的感受力與長期的思考來積累。

如何訓練觀察力?

只簡單說,嘗試使用定焦,不要舉著相機去找畫面,拍之前在大腦中過一遍,這叫畫面感。嘗試用手機拍攝。這些都是訓練構圖的方法。

如何訓練思考力?

好的攝影師一定是熱愛生活的。(注意,非指只沉醉於後期處理的童鞋)豐富的感知力,調動全身的感官去感受這個世界,去思考這個世界。這個,我沒辦法教你。

推薦一個豆列,想要成為一個好的攝影師,不止於研究攝影技術。就像天天說要掙大錢的,一般都掙不了大錢,看了這個豆列,你會明白的。



綿羊飛aiq


我到目前的想法是成為攝影師真的很難,主要是難在攝影師與攝影愛好者的界限很難界定,但我知道,我到目前為止,還是一個攝影愛好者。因此,我覺得要突破瓶頸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多學多練,理論聯繫實際,實踐出真知。二是要多看多學,通過各種渠道看片,看影評,真正來學習,不是走馬觀花的刷屏。三是多觀察,多種攝影手段和方法的摸索,不侷限於與單一的風光攝影或人物攝影,嘗試多種攝影方法,如微距、延時攝影等。這樣一點點突破瓶頸,得到提高。



張福錄


我說一個比較實用的思路:突破瓶頸,從打破最初學攝影學到的那些簡單事實開始。

和很多學科知識一樣,在學習初期為了便於理解和快速入門,知識會以簡單的、形象的、明確的形式灌輸給學習者。其實,這些“簡單事實”並非唯一正確答案。攝影只有技能上的規律,沒有關於創作的定理。大多數攝影的“道理”,在實際的操作中都是不置可否的。

首先,我們來重新審視幾十年來被中國攝影圈奉為圭臬的《美國紐約攝影學院攝影教材》。這本教材提出了"一張好照片的三個原則":一張好照片要有一個鮮明的主題;要將注意力引向主體;畫面必須簡潔。我完全不否認這三個原則的正確性,但若對其中的含義理解過於狹隘,或是運用得過於教條,則會產生強烈的束縛感。

這個話題就從打破“紐攝”三原則說起。

《紐攝》三原則的第一條,更多強調的是表達普遍性的寓意和主題。說到這裡,有悟性的朋友會意識到主體(Subject)和主題(Theme)的差別了。前者更具象,後者更抽象。前者更帶有點狀視角的特徵,後者更帶有敘事特徵。混淆主體與主題,是許多朋友面臨的第一個問題。這個問題道理簡單,而在拍照的時候很多人卻始終無法擺脫要有“一個事物”的下意識動作,所拍的照片就越來越匠氣。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並非否認主體存在的必要性,而是“主體”可以“存在多個”,也可以指代事物的集合,還可以只是個抽象的含義,更可以不那麼明確,而給觀眾以想象空間。

1.不見得要有一個主題

2.不見得要強調主體

3.不見得要畫面簡潔

有時候換個思路,打破常規對你的攝影技術是有很大提升的。

照片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的是拍攝者的生活

(生活軌跡、生活狀態、情緒、關注點),

這一切都源自生活經歷對一個人三觀的影

響。你鏡頭瞄準什麼,基本上取決於你的關

注點(審美);你後期把照片調成什麼樣

基本取決於你的技術和審美(這裡暫時不牽

扯顯示器色差對後期的影響)。

你現在要問自己

1、我拍的到底是什麼?

2、我為什麼要攝影?

3、我接下來打算去拍出什麼?

審視自己的內心,問問自己。





只有定青山


作為一個攝影師,都會遇到不同的瓶頸問題,比如風格、技術,理念等等。一遇到這些問題,就會一度沒了攝影的動力,其實只要打破它,會發現別有動天。

第一點,瓶頸是階段一個小小的坎

攝影師的瓶頸,所謂攝影人的瓶勁,我覺得是攝影動力的消失。任何事物都是起初、發展、完成的一個循環。攝影也一樣,也會經歷一個階段到下一個階段,在經歷下一階階時,會遇到坎,也就是所說的瓶勁。翻過這道坎,會是另一片風光。翻吧,這是攝影旅途上的考驗。

第二點,尋找打動自己的東西

當你對攝影不為所動時,說明你遇到了坎,需要冷靜地分析一下自己攝影方面的經歷。從分析中會發現自己的差距,從而找誰自己喜歡的方向。最簡單的就是抱著一個觀眾的眼光去欣賞別人的作品,發現能打動自己的東西,當你由衷地感嘆“哇,這幅作品拍得好”的時候,恭喜你,找到了自己的缺點,正準備邁過這道坎了。繼續尋找這類東西,也許是別人的色調打動了你,也許是拍攝技術打動了你,也許別人的創意打動了你。也許……還有很多也許打動了你。在全球這麼龐大的攝影人中,你還不能去找點精華,那就入坑太深了,儘快拔出來吧,否則不用玩了。



阿鑫GX


突破瓶頸這個要看你是哪個方面的瓶頸,每個人其實都會遇到瓶頸只是我們如何去理解和去突出這種局面,咱們聊聊作為攝影師遇到常見的瓶頸期如何化解。

技術層面

技術方面的瓶頸其實是最好解決的,現在互聯網這麼發達其實已經沒有什麼技術是不能通過搜索尋找到的,而且技術方面的瓶頸只要平時多學習多練習就可以很快得到解決。

當你在遇到關於技術方面的問題只要去搜索一下,看看教程相信就可以得到緩解,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的越多技術就越棒,這方面問題是瓶頸中最好解決的。

理念方面

攝影要用大腦每一個攝影師對事物的看待方式都不一樣,同樣的場景不同的攝影師有不同的拍攝方法也有不同的表現方式,這種拍攝的差距其實是最難追趕的。

遇到這方面的瓶頸我覺得也是非常正常的事,這說明自己已經提高了一個層次對那些簡單的技術方面的知識已經不再強烈追求了,而是追尋一張照片背後反應的一個事一個瞬間。

關於這方面的瓶頸差距只有通過多看優秀攝影師作品,多學習別人拍攝的想法,不行就去模仿拍個一模一樣的,在拍攝中感受與眾不同的視角思考為什麼別人會用這樣的拍攝方式去表現,當自己逐漸摸索出竅門也就走出了瓶頸期。

針對理念方面的瓶頸我的建議就是多看好的作品,多學習多練習多拍攝沒有好的辦法,而且要持續下去堅持下去,相信自己一定會有所突破,一定就會改善這種理念上的瓶頸。如果您有不同看法或者還有其它問題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謝謝。


小魚大魚看世界


1.100步挑戰練習,100步挑戰練習的重點就在於強迫自己去細緻地觀察你所看到的任何場景,並拍攝作品,即使你認為那個場景可能沒有什麼可拍攝的意義。 2. 重新創作你喜歡的攝影作品,挑選出一張你最喜愛的攝影作品。 然後試著拍攝一張相似的照片 。3. 向其他攝影師學習,選擇一個你喜歡的攝影師,研究他/她的攝影風格,然後重新創作他/她的某張攝影作品,或者仔細品味他人的作品,自行創作相似風格的攝影作品。4.自拍,你就是自己唯一隨時可用的模特——勇往直前地自拍吧,想想多少攝影師都用自拍創作了很多偉大的作品。5. 急速射擊,在120分鐘內拍攝120張不同的照片。 和100步挑戰練習相似,但更苛刻。 這個練習尤其適合拍攝街頭攝影作品 。6. 玩隨機遊戲,隨機分配到的關鍵詞毫無頭緒的話,去谷歌圖片上搜索一下吧。 選擇你喜歡的照片,然後繼續試圖複製它。7. Flickr 的興趣度,花了一個小時看完Flickr上的本週最有趣照片集後,仍然沒有受到到任何啟發的話,你可能需要挖掘更強烈的攝影動機。8. 嘗試新的東西,試圖全景攝影呢?HDR? 肖像攝影?人體攝影? 微距攝影? 長時間曝光攝影?旅行攝影? 天文攝影? 街頭攝影? 狗仔隊風格攝影? 食物攝影?空中攝影?Lomo?夜間攝影?紅外攝影?…9.停止拍照,如果你暫時厭倦拍照,這意味著你還沒有準備好繼續拍攝任何照片。 那麼,很簡單,暫時停下來就好。 10. 馬上去做,別花時間繼續惆悵了,現在立馬帶上你的相機去拍照。 去哪兒拍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馬上去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