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雍正王朝》中,雍正继位当晚,为什么很快又回到了府上?真的是为了解决邬思道吗?

月夜读春秋


《雍正王朝》很多人对雍正登基后回雍亲王府的举动有很多猜疑,杀邬思道几乎成为一个很多人共同的认知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二月河先生在小说中明确指出雍正回去就是要杀潜邸这些帮他办秘密差事的人的。

有人说八阿哥党不服,宫里不安全,其实宫里才是最安全的,如果真不安全也是回府的路上。

原因:

一,十三阿哥胤祥夺了丰台大营的兵权,派重兵把守了宫里,张廷玉更是派人将众位皇子分开送走,其实这正是一种变相监视。

二,邬思道派遣五路兵马保护了雍亲王府,所以雍亲王府也是安全不过的地方。

三,皇宫到一雍亲王府的路上才是最容易安排人手的地方,如果老八真的想鱼死网破他会把更多人安排在雍正回家的路上。

四,皇帝刚刚驾崩,作为新皇起码要给康熙守陵的,不然刚刚登基的雍正不免遭人非议,被抓住把柄。原著中可是守陵守了二十七天才回到的家中。

所以电视剧中雍正回府里很可能是在张五哥的陪同下秘密回去的。雍正回去的目的笔者觉得有这么几层


一,首先他确实要解决一些帮他办秘密差事的人,因为坎儿的前车之鉴让冷面的雍正下了杀手。他可以把从小在他身边长大的奴才悄无声息的处死,同样也会先下手为强,登基成帝后卸磨杀驴,狡兔死走狗烹。潜邸这些秘密差事的人都是定时炸弹,说不定哪天就是第二个坎儿,即使不是内心所愿,也可能逼不得已走上背叛。

二,他可能要交代和宴请一些人,毕竟大家一路走来尽心尽力,有一个庆功宴还是必要的,所以这时候十七阿哥出现了。十七阿哥的出现笔者觉得目的有三:

  • 帮雍正处理一些人
  • 为自己某一个爵位
  • 祝贺四哥

三,“九子夺嫡”雍正的大本营在雍亲王府,取得了胜利回自己的大本营不管是安排事物还是做什么,总归心理踏实。雍正自己心里有点不放心,所以他回到府里最先关注的一件事就是府里五路兵马的防务。

四,我们从邬思道和十三阿哥胤祥第二天送别的对话可以体会到,雍正确实对雍亲王府和粘杆处做秘密差事的有杀心。老十三胤祥在后边选择了低调摒弃了“拼命十三郎”的称呼,也必然与邬思道提醒和现实已经发生有关系。

雍正为什么当晚没有杀人呢?这里所有人都要为邬思道鼓掌,邬思道的才华让他们多活了一晚上,甚至更久。

1,邬思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献身说法讲道理,自己是刑余之人,只能幕后筹划,不适合前台治国。

2,邬思道选择半隐,自觉地接受雍正监视,以退为进稳住了雍正的急躁。

3,邬思道以几十年的君臣情义做例子,分开后必然互相想念,唤起了雍正的心中柔软,所以这个事暂且搁置。

4,不管老十七来干嘛,邬思道一句“天子没有私事”,劝退了老十七,也最后提醒了雍正要自行身份转换,他已经不是雍亲王了而是清朝的皇帝。


红雨说历史


就戏说戏吧,雍正之所以回潜邸,我觉得出于以下几个原则:

一,当天夜里,邬先生是手握兵权的,而邬先生又有大功在,生怕邬先生挟功自重讨价还价,必须回去摸摸底。

二,局势尚未稳定,从宣诏到继位的过程可以看出,八爷党是不服气的,所以宫里不安全。

三,忽然得继大统,又面临这样的局面,雍正是有些慌的,必须回去听听邬先生对下一步的建议。


技术小喽啰


康熙病势垂危,连夜召集诸皇子齐聚畅春园,毫无疑问是为了宣布继位人选。胤禛怀着兴奋又忐忑的心情,在步军统领衙门的护送下来到灯火通明、护卫森严的畅春园,侍卫张五哥立马迎了上来,他是奉康熙的旨意前来保护胤禛的。经过重门叠户,层层守卫的甬道,胤禛终于见到了病得奄奄一息的老爷子。康熙强撑着最后一丝气力,评价了太子、老八、老十四等皇子的人品心性,指出他们不适合继承皇位的原因所在。康熙还把一串念珠交给胤禛,指出他遇事急躁,待人有欠宽和的性格缺陷,要求他“善待兄弟,善待臣民,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伤害他们。”

随后,老三胤祉、老八胤禩等诸位皇子一齐来到御榻前,这时康熙已经说不出话,勉强说了一句“传位于四阿哥”,却被别有用心的毒蛇老九趁乱起哄说是“传位于十四阿哥,不是四阿哥”,草包老十扯着大嗓门随声附和。一时间,诸皇子们把刚刚咽气的康熙仍在一旁,争论不休,甚至大打出手,一出兄弟阋墙、骨肉相残的人间惨祸正在悄然上演。

老十三带着丰台大营的兵勇入驻畅春园,令八爷党的黄梁美梦彻底宣告破灭。隆科多从乾清宫取来传位诏书,当众宣读,迫使胤禩等人不得不俯首称臣,参拜新君。胤禛苦心谋划十五载,终于成功继承皇位,改元雍正。

按理来说,父母双亲过世,做儿子的应当彻夜守灵三天三夜。可雍正却在即位当晚,返回了潜邸雍王府。雍正迫不急待的赶回潜邸,显然是有大事要办,而且这件事还不能假手他人,必须自己亲自去办才能放心。

首先,他要清除掉那些曾替自己办理秘密差事的心腹之人,首当其冲的就是第一谋士邬思道。对于雍正来说,邬思道实在太可怕了,他对帝王心术的研究之精深可谓出神入化,无人能望其项背。以前用他是为了继承大位,现在大功告成,为了防止他如法炮制,辅佐他人上位,必须立刻把他除掉。

其次,雍王府管家高无庸知道太多夺嫡内幕,也是必除之人。高福被八爷府胡管家套出了智取《百官行述》的经过,高无庸奉命毒杀高福。胤禛秘密安置郑春华,以钳制太子的事,高无庸做为管家自然也是知情者之一,因此他是雍正必除之人。

最后,雍正返回潜邸暂歇,也是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由于宫内情形不明,贸然留宿宫内恐生变故。为此,邬思道安排了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步军统领衙门、善扑营和顺天府衙门共计五路人马护卫雍王府,由老十三居中调度,以策万全。有道是“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雍正回到自己的地盘,能够让他更有安全感。夺嫡之路上惨死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回想起来总是会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雍正返回潜邸,也是希望能获得更多的安全感,也为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加上一道保险杠。

最终,巧舌如簧的邬思道用“三不可用”的理由,请求半隐于一个皇上看得见的地方,考虑到邬思道在夺嫡之路上所作出的杰出贡献,雍正满足了他的请求,让他前去辅佐李卫担任陕西布政使之职。


历史茶坊


想解决邬思道,也许是雍正回到府邸的一个想法,但事实上他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可以说当天晚上雍正在得到皇宫的通知,要立刻赶往紫禁城里的时候,从他出发再到十三爷进宫、隆科多携带圣旨回来,在彻底稳住局势之前的这大半个夜晚,雍正可以说得上是如坐针毡,因为在不同的环境,他的内心都要应对不同的变化。

在他离开雍正王府前往皇宫的过程中,可以说此时的局面完全不受他控制,他不知道真正的继位者究竟是谁?也不知道邬思道能否凭借着他的官防大印放出老十三,进而控制城外的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建营,他也同样不知道老十三曾留给他的老部下名单中,这些人能否在这关键的一夜站在他的阵营里,这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会酿成大错!



而到了皇宫当中面见了临死之际的康熙之后,雍正的心总算是放下了一些,因为康熙临死前的遗言说的很清楚,邬思道的判断没有错误,雍正就是下一个皇位继承人,但是在这个时候,更多担心的问题也同样出现,面对父亲康熙的遗言,八爷党则直接表露出了一副不认帐的态度,声称自己没听清,控制着北京城军事力量的九门提督隆科多也在此时外出去拿康熙留下了圣旨,可并不知道隆科多曾与康熙有过密会的雍正,根本无法判断隆科多究竟出去干什么?真的是去拿圣旨,还是准备毁掉圣旨站在八爷党这边?更重要的是已经失去先机的八爷已经意识到了康熙并没有将自己定为皇位继承人,那此时他收买的京城内外的军事将领必然也要闻风而动,尤其是丰台大营方向的主帅成文运,此时的他早已厉兵秣马准备随时杀进北京城,一旦北京内外的军事力量占据到八爷党这边,雍正手中的圣旨随时会变成一张废纸,枪杆子在人手里,你手里的圣旨又有何用?

所以明明已经知道自己成为皇上的雍正,在短暂的休息之际仍然马不停蹄地将令箭交给张五哥,让其火速赶往雍正王府交给邬思道,以备在控制城外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行动上做到更稳重,最终的结果也众所周知,雍正的所有担心都化为了乌有,老十三成功控制了城外的军队并进入紫禁城,城内的隆科多也及时站队宣读了早已备好的圣旨,雍正成为大清下一个皇帝已经成为了板上钉钉的事。

但尽管如此,雍正仍然选择要在继位的头一个晚上返回雍正王府,原因也很简单,尽管自己已经稳操胜券,可多个重要环节的把握权并不在自己的手里,而是分别被隆科多老十三邬思道等人掌握,雍正必须要选择回去看一看,这些可以拥护自己成为皇帝的力量,到底是不是真的站在了自己这一边?

他回到了雍正王府,直到从邬思道那里真正了解到了当晚京城内外的军事部署,几路兵马分别控制住了京城内外,他才慢慢的放下心来!当然他还有更多要做的事。



1、正如后来邬思道暗示老十三的那句话,曾经帮助雍正做秘密事务的人,可能在当晚已经消失了,八爷党虽然在这场斗争中失败,但他们却并没有失去原有的势力,雍正不会容忍在自己成为皇帝后,仍然被对手抓住辫子,提前洗清自己的黑底是必须要进行的工作。

2、尽管邬思道是雍正的重要谋士,但对于老谋深算的雍正来说,他绝不可能把自己一生最重要的目的押宝到一个人的头上,在邬思道不了解的其他区域,他也同样有着自己隐秘的行动,甚至也有着其他的帮手来协助自己操作,所以雍正也要确认这些人在这一晚上是否也按照自己的要求作出了相应的行动?当晚深夜十七阿哥突然拜访雍正王府,也间接说明了这个弟弟也可能是一个暗中帮助雍正的四爷党成员。

3、作为当晚雍正离开王府后,王府最高的控制者邬思道,雍正在确认大功告成之后,也必然要重新回到自己的老巢里,一方面要重新以主人身份控制自己这个最早的大本营,另一方面他更想询问和试探邬思道接下来的想法和做法,他的那句“有关邬先生的安排,容朕后面再想想”。实际上就已经暗藏了杀机,人家辛辛苦苦协助你十几年,最后你竟然告诉邬思道我还不知道怎么封赏你,究竟是你真的不知道?还是你压根就没想过邬思道能活到最后?可见雍正的心里的确有除掉邬思道的想法,只是自己不晓得未来还会有什么样的阻碍,自己也不敢轻易除掉这个最好的帮手,当晚重回王府也是想试探一下邬思道的态度,而早有准备的邬思道也直接表现出了让雍正放心的态度:不想当官成为有权之人,只想归隐民间安心生活。颇为犹豫的雍正在确认邬思道暂时不存在威胁后,也放弃了除掉他的想法!


辽宁资深球迷


当然。

只不过雍正与邬先生认识这么多年,怎么说都有感情了,自然是犹豫了。所以亲自回府去见邬先生,而邬先生很上道,什么也没要,而且提出半隐。

所以雍正一看,不犹豫了,放过邬先生了!

当然这并非是过度解读,古代卸磨杀驴的事情比比皆是,电视剧这般刻画还是很正常的。


宋安之


其实邬思道也早就料到了雍正会回来,毕竟知道雍正这么多的秘密,如今雍正已经成为了皇帝,自已反而变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但是邬思道显然不想束手就擒,也做好了相应的准备。

选择在一个雍正看得到,也能控制到的地方待着,所以邬思道后来去了李卫那里,显然,这番话彻底打动了雍正,想到这么多年与邬思道朝夕相处,也从内心里很感谢邬思道对自己这么多年的无私帮助。自已继位了,但是没有给予邬思道奖赏,内心里是有点愧疚的,所以同意了邬思道的“半隐"。

第二天,邬思道就去李卫那里,十三爷相送。


东方京川


雍正皇帝在历史上就是一个非常狠毒刻薄寡恩的皇帝,在刚刚继承皇位不久的当天晚上,雍正皇帝就马上回到自己的王府,是为了解决一些事情和人物,邬思道就是其中的一个主要人物。

因为在历史上,作为四阿哥的胤禛在争储时,一开始并没有多大的优势。因为他首先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再加上康熙皇帝其他的皇子有很多才能比他还要优秀。所以想通过正当途径想争夺储位,不是那么容易的。因此四阿哥在争夺储位的过程中,肯定动用了一些非常的手段,用到了很多人,邬思道就是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

邬思道在为雍正夺取储位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出了很多计谋。要说这样重要的人物,在雍正当上皇帝之后,应该重用和重赏他才对。但是雍正这样刻薄寡恩的人恐怕不会这么想,他更多的可能会卸磨杀驴,鸟尽弓藏。邬思道正是明白这一点,所以在雍正当上皇帝之后也开始谋求保命。

不过雍正回到王府也不是完全为了解决这些人,主要还是因为突然登上皇位,感觉宫中有点不太安全,要到王府中做一些布置。此外,面对突如其来的局面,他还要回府向邬思道的谋士,请教一些关键的问题,做好相对的布置。这个时候,邬思道主动向雍正交底,让雍正放心,所以最后也就没有杀他。

所以说在登上皇位的那个晚上,雍正回到王府是为了解决很多问题,并不仅仅是为了杀邬思道。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雍正一直想当皇帝,只是没有很好的机会和帮手,所以雍正一直处于蛰伏状态,依附于太子手下,直到李卫、年羹尧、邬思道等人各就各位,加上太子二度被废,才使得雍正开始了自己的夺嫡之路。

在无数个夜晚,雍正和邬思道彻夜讨论,分析局势,使得雍正能够做到“步步为赢”,最终取得了皇位继承权。可当雍正在当晚继位之后,雍正立马又回府了,到了府上第一句话就是问“邬先生在哪里?”。

雍正回府真的是为了解决邬思道吗?

邬思道与雍正朝夕相处十几年,早早就看出了雍正是一个刻薄寡恩、生性多疑的人。高福是雍正的心腹,他十几岁就跟着雍正了,因为一件错事,就被无情杀害。对于这一切,邬思道都看在眼里。

其实邬思道也早就料到了雍正会回来,毕竟自己知道雍正这么多的秘密,如今雍正已经成为了皇帝,自己反而变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但是邬思道显然不想束手就擒,也做好了相应的准备。

例如,当雍正进府后看到很多不认识的面孔后,就心生疑虑。一问才知道原来是邬思道通过十三爷胤祥调来的五路兵马,表面上看是为了保护雍亲王府的家眷,实际上则是邬思道在自保。

毕竟府内这么多眼睛,雍正也不好将包括邬思道在内的秘密办事的那些人全部处理了,也只能听之任之。况且雍正也不敢保证这五路兵马里有没有老八的亲信,会不会在混乱中刺杀雍正?

其实当晚雍正还没有决定如何处理邬思道。

雍正此次回府,只是想给邬思道出了一道难题,看邬思道如何应付。如果邬思道贪恋权位,不摆正自己的位置,那雍正必定会让邬思道死于葬身之地。

不过邬思道也是明白人,早就把话准备好了。在于雍正的彻夜长谈中,讲了自己“三不用”,并且提出以“半隐”的方式打消雍正的顾虑,就是不在雍正身边,但是会选择在一个雍正看得到,也能控制到的地方待着,所以邬思道后来去了李卫那里。

显然,这番话彻底打动了雍正。雍正也想到这么多年与邬思道的朝夕相处,也从内心里很感谢邬思道对自己这么多年的无私帮助。自己继位了,但是没有给予邬思道一点奖赏,内心里也是有点愧疚的,所以同意了邬思道的“半隐”。

第二天,邬思道就去了李卫那里,十三爷相送。

对此,你觉得雍正继位后回府是为了杀掉邬思道吗?欢迎留言评论。


历史局中人


他是真高明,知道雍正那么多内幕,这种人在领导需要时是帮手,领导上位了就是祸害,但邬思道又不敢彻底隐居,必须让雍正找得到他,否则雍正不放心,所以最后才是半隐半留


小兰爱旅游


关于《雍正王朝》中雍正继位当天晚上回到潜邸的原因,几乎所有分析这部剧的小伙伴都众口一词说是要收拾邬先生。

但是我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如果真要是收拾邬先生完全用不着雍正亲自动手,他也没有必要自己亲自去跑一趟。

我认为雍正之所以回到潜邸住上一个晚上其实有以下几点原因:

1、雍正想要到自己熟悉的地方静一静。

当天晚上关于皇位的争夺看似平常,其实是险象环生。如果不是十三爷胤祥及时收服丰台大营,带兵勤王。

局面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很可能隆科多当场就会反水,虽然张廷玉有康熙的制裁隆科多的遗诏,但是如果八爷胤禩趁机篡位,隆科多带兵拥护,这份遗诏还有多大的分量还真是不好说呀!

因为遗诏说是隆科多随八爷和十四爷谋反,如果八爷篡了位,他绝对不会承认这份遗诏的,张廷玉很可能都不敢拿出来。

所以说当时的皇宫里面已经是乱成一团,雍正的心里也是非常的疲惫,角色突然转变带来的不适应,让雍正想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让自己静一静,也许会自己念一念佛也不一定。

2、雍正想要寻求一下安慰。

还是和上面说的类似,雍正在畅春园继位的时候,虽然八爷党迫于形势低头下跪。但是心里面无疑是不服气的,雍正心里面的一块大石头并没有落到底。

急需要找一个人来对自己进行一下肯定,通俗的说就是安慰一下,其实在登基之前,许多时候邬思道就是起了这个作用,当雍正迷茫和彷徨的时候,都是靠邬先生来坚定自己的信念。

所以雍正回来后,第一件事就是问邬先生呢?看见邬先生给自己行礼,又说:“你还是你,我还是我”。但是却发现似乎回不到“邬先生叫自己四爷的时候了”,于是打了个哈哈,你的名份容我慢慢安排。

这个时候邬思道提出了“三不可用”和“半隐”的想法,于是雍正同意了邬思道的想法。

3、总结

所以说雍正回到潜邸时专门为了解决邬思道,有些“小题大做”“大材小用”的意思,其实这个并不是“紧急而重要”的事情,完全没有必要急不可耐的非要当天晚上就解决掉。

而邬先生当天晚上趁机提出离开更加符合自己的利益,因为第二天雍正到皇宫中后,就不是邬思道相见就能见的,如果不给雍正一个明确的解释就偷偷溜走,恐怕才会引起雍正的猜忌,引来雍正的追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