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3 說文解字,追溯“四瀆”確源之首—桐柏淮河起源

在古代中國,江、河、淮、濟被譽為“四瀆”(獨流入海的江河謂之“瀆”)。

長江、黃河的源頭在遙遠的青藏高原,歷史上雖然對其多有記載,但真正認識它們,卻是1949年之後的事情。

有關黃河源的最早記載,是《尚書·禹貢》中所說的“導河積石,至於龍門”,但“積石” 距河源尚有相當的距離。 1952年黃委會歷時4個月,才確認黃河正源為瑪曲;1985年,在瑪曲豎立了黃河源標誌。

說文解字,追溯“四瀆”確源之首—桐柏淮河起源

對長江源的認識更晚。“岷山導江,東別為沱”,是《尚書·禹貢》中對長江之源的大膽揣測,《荀子·子道篇》便直接說“江出於岷山”。1976年、1978年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兩度組織長江源調查隊,確認長江的源頭在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東雪山的西南側。

說文解字,追溯“四瀆”確源之首—桐柏淮河起源

與江、河、濟三瀆相比,《尚書·禹貢》不但載有“(禹)導淮於桐柏”,指出桐柏淮井乃淮河之源,且清康熙年間就將鐫刻著“淮源”二字的淮源碑立於淮井之旁,它實乃中國人認知自己的大江大河的起點。

說文解字,追溯“四瀆”確源之首—桐柏淮河起源

來到桐柏山,不要滿足於象徵性地走一走,一定要親自去看看淮河的源頭。

因為桐柏山處於北亞熱帶與暖溫帶過渡帶,峰巒疊嶂,森林密佈,澗流交錯,很難分辨出哪條是主流。由此也引起古來無數好奇者來此登山探源。早在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文帝曾派招慰使韋珍來桐柏山“窮溯淮源,佛化流氓”。韋珍面對由58條支流所匯成的淮源,一片茫然,最終也未能確定孰為淮河真正之源頭。清乾隆皇帝曾命河南佈政史江蘭來桐柏山“尋導初源”,江蘭見淮瀆廟後有三口井,井泉湧出,引歸入河,便得出

“三泉成井,三井成源”的結論,並據此畫了一張圖覆命。

說文解字,追溯“四瀆”確源之首—桐柏淮河起源

但乾隆還是懷疑,從這點看還是頗有“聖心獨斷”的風度,乃命再探,復馳諭河南巡撫畢沅(yuán) “親往推勘”。

畢沅不敢偷懶,親歷親為,放下巡撫的架子,跋涉山水,歷盡艱險,至桐柏山中峰胎簪山,“見水一潭,詢土人,指為淮池”,“復延緣細徑而上十餘里,始至山頂(即桐柏山主峰太白頂)。有大石盤陀,廣十餘畝。旁窪淵映,泉出石間,為之汰除沙礫,則發谼噴湧,汲之無竭”,為淮瀆“真源”。這就是《桐柏縣誌》所記載的“淮,始於大復,潛流地中,見於陽口”的根據。

說文解字,追溯“四瀆”確源之首—桐柏淮河起源

大復山就是太白頂,陽口,就是固廟鎮。《大明一統志》載“淮水伏流數里湧起三泉為井”,即淮源起於太白頂,無數道溪水潛流於千隙萬罅中,表面是看不出的,但是流到固廟鎮之後便突然湧現地面,匯入井中,讓人誤以為源出固廟。乾隆又援引《水經注》所云“淮水出胎簪山潛流復出”印證,才斷定“是為淮瀆真源也已”。於是命人重修神廟,以求“風雨協調”。

說文解字,追溯“四瀆”確源之首—桐柏淮河起源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這樣解釋:“淮,水。出南陽平氏桐柏大復山,東南入海。從水,佳( zhuī)聲。”佳是美好之意,三點水和一個佳字合成“淮”,可見淮水是佳水、美水、好水。

從甲骨文“淮”字的構造來看,是形聲加會意,由一隻水鳥和一條河流構成。古淮河流域河道眾多,沼澤密佈,四季分明,氣候適宜。所以,“淮河”是水鳥的天然樂園。“淮”則表示眾多水鳥在水面上歡叫飛翔。

說文解字,追溯“四瀆”確源之首—桐柏淮河起源

說文解字,追溯“四瀆”確源之首—桐柏淮河起源

隹Zhuī:本義:短尾鳥的總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鳥形。

《說文》:“鳥之短尾之總名也。”與“鳥”同源。“隹”是漢字的一個部首,從“隹”的字與禽類有關。

圖為“金石大字典”收錄字體

說文解字,追溯“四瀆”確源之首—桐柏淮河起源

說文解字,追溯“四瀆”確源之首—桐柏淮河起源

淮河源的一種說法是自天而降,即有一條通天河,從60多米高的絕壁之上飛瀉而下,自然形成水簾,將絕壁之上的一個天然石洞遮掩,這就是著名的水簾洞。這裡的水清澈見底,純淨甘冽,四季不涸,冬溫夏涼,勝過諸多名泉,被道家稱為天下第四十一福地、三十六洞天。

說文解字,追溯“四瀆”確源之首—桐柏淮河起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