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为什么二战时苏联打日本人那么轻松,而美国打日本却很艰难?

电动车集团董事


苏联打日本一点都不轻松,看到有些人帮苏联吹嘘说诺门罕战役,日本毫无抵抗之力,日本装甲车全军覆没,苏联无一损失,我就好奇有人回答问题就不参考资料,信口胡说吗?

我们看一下诺门罕战役的战果,所谓的大获全胜事实上就是惨胜而已。苏联投入了坦克524辆,装甲车384辆,压制火炮542门,飞机500架。整个战役苏联有超过7:1的坦克装甲车,6:1的火炮优势,3:1的兵力优势。


苏军前后消耗作战物资达80000吨,仅炮弹炸弹就消耗了31000吨,而日本总共消耗的作战物资才2000吨。苏军损失了207架飞机,坦克车400辆,苏联战斗机和坦克的损毁的数量都超过日军总数的一倍以上,不知道所谓的无一损失是怎么吹出来的。

在这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苏军的伤亡人数远超日军。苏军在诺门罕战役中死亡9703人,受伤15251人,而日军仅死亡7696人,受伤8647人。在实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苏军还是有朱可夫指挥的,打出这样的战果,有些人还说日本被虐杀,毫无还手之力,不知道你们是这么想的。


苏军自己也认为这场胜利来之不易,所以苏联表彰了17121人,有70人获得苏联最高荣誉苏联英雄称号,24个部队获得苏联勋章,卫国战争爆发后,在苏德战场上这些部队由于作战勇猛获得了“近卫”的称号,成为了苏联精锐中的精锐。

所以说苏联打日本轻松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在太平洋战役爆发前的关东军才是关东军的精锐,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关东军大多调到了太平洋战场。随后补充的军队都是新兵,差不多都是十多岁的娃娃兵,到了后期则越来越严重。1945年,关东军只剩下一个空架子。到了二战末期关东军从120万的规模,缩减到了70多万,其中20多万是在当地征召的侨民。从下图看看关东军的精锐都到太平洋战场做了美军的炮灰。


不但把人调到了太平洋战场,关东军的装备和补给也都补充到了太平洋战场。1945年整个关东军飞机不到700架,苏联远东军战斗机就有3000多架。关东军的坦克以95和94式坦克为主,苏联的坦克T34为主,苏联普通坦克在关东军那里就是重型坦克。

这样的悬殊的差距,再加上缺乏训练的军队,日本焉能不败。再看看太平洋岛上的日军战斗意志。在硫磺岛战役中,日军要求每个士兵做好牺牲准备。要求每个士兵至少要杀死10名美军,战斗异常激烈,美军有时候一天只能推进5米。就在这个弹丸小岛上美军发射各种口径的炮弹达30万颗,足足打了36天。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个个以牺牲为荣。不断会出现自杀式袭击的行动。



这种气氛甚至影响了日本本土,1945年2月,日本提出了所谓“一亿玉碎决战本土”,号召妇女和儿童都要上战场。这个时候日本就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苏联再出兵,也就相当于秋风扫落叶。所以不是苏联打日本轻松,而是美国已经把日本精锐消灭殆尽了。


渔耕樵读


这个问题很好解释,因为苏联是“以己之长,攻彼之短”,而美国则面对的是日本最精锐的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所以说苏联可以轻松碾压关东军,而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上同日军打的难解难分。再有就是时期不同,美军面对的都是斗志旺盛的日军精锐,而到了1945年苏军面对的则是一些锐气全无的部队。

1945年苏军闪击关东军的时候,苏军已经准备了三个月,将大量的精锐装甲集团军调到了远东地区,这些部队都是参加过苏德战争的强悍部队,并且对于大装甲集团军战术已经炉火纯青。战斗一开始苏军就在飞机和坦克的攻势下疯狂推行,可以说关东军几乎是没有抵抗的能力。

而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时候,正值日军处于全盛时期,此时的日本海军应该是世界第一,拥有十几艘大型航母。舰载机也是世界一流的。美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同日军作战的,此时美军的航母不过是三艘而已。所以一开始日军采取攻势,而美军只能被动的防守。在没有海上制空权的情况下,美军打的艰难也是正常的。

并且苏军强在陆军,而陆军方面日军根本不是苏军的对手,双方差了整整一代。苏军坦克呼啸的时候,日军还在拿着刺刀冲锋。而日本最强的一直是海军,战争理念也是非常前卫的,就是日本联合舰队开创了所谓的“超视距”作战,利用舰载机远程攻击对方,使得海战正式成为了制空权的斗争。


小司马迁论史


为何二战时苏联打日本那么轻松,而美国打日本却很艰难?

这个不难理解,二战中,美国与日本爆发了太平洋战争,美国的确在打败是日本过程中非常吃力,虽然赢得几次海战,但在反攻日本本土时,那可是太费劲了,日本军队战斗力很强,美国军队如果单拼战斗力的话,肯定打不过日本人。但美国庞大工业生产能力弥补了不足,与日本打起消耗战,最终日本扛不住消耗才失败的,日本败在美国的庞大工业生产能力为代表的综合国力之上。

但美国和日本一路打来,也是很不顺利,特别是美日硫磺岛战役,美国人可真正的明白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道理,一个小岛屿的争夺,让美国军队损失惨重,因此美国政府面临压力非常大,为了尽快结束战争,美国才启动终极武器——原子弹,1945年8月6日~8月9日,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期扔下两颗原子弹,之后日本天皇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苏联为什么毫不费力就打下日本在东北的数十万关东军?是因为苏联在美国向日本投下原子弹以后,1945年8月9日才对日宣战,之后军队进入中国东北,以摧枯拉朽之势打败日本关东军。

看看时间点就知道,苏联是在战争结束最后那几天才宣战出兵,这时的日本关东军早已经不是早年战斗力强悍的关东军了,日本主力部队早已经被消灭,还有一部分陷入中国战场,驻扎在伪满洲国这些关东军,都收一些临时招募和老弱病残,加上日本败相十分明显,在哪方面来看都是不可能挡得住刚从欧洲战场取得胜利的苏联军队的,苏联红军打下这些日本兵不要太容易。

苏联真是会找时间点,最后几天入场,出力不多,但好处一点也不少捞,顺手拉走了日本在东北所有的工业机器和其他资产,随便夺回南部库页岛,以及占领日本北方四岛。

以上就是“大正”对于该问题的看法,欢迎评论交流,加关注!


大正看世界


就拿诺门罕战役和硫磺岛战役的对比吧

一、苏日诺门罕战役

诺门罕战役中,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军队对战苏联和蒙古军队,在中蒙交界的诺门罕地区发生军事冲突。日本在情报分析判断出现了一系列错误,甚至低估苏军统帅部捍卫该地区的决心,致使日本陆军在诺门罕战役惨败。

当时日苏的军事冲突急剧增加,且规模不断扩大,但是苏联这边也加强了远东地区的防御力量。苏军在蒙古东部署了1个T-26坦克旅、两个装甲旅、1个飞行旅和第36摩步师以及两个蒙军骑兵师。苏联还派出了最厉害的朱可夫,带领一百多万人的军队出击,而日本关东军只有65万老兵和未成年人,就在这种兵力悬殊的情况下战争一触即发。

开始打起来的时候,日本关东军在哈拉哈河受到苏军第11坦克旅和摩托化步兵第36师猛烈追击。在作战部署方面小松原还是沿用了日军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战术,仍然用“迂回包抄”战术,企图通过伏击苏军侧翼将其击溃。并且负责指挥的小松原道太郎还很有自信地邀请德、意武官去前线观战,但是观战的德国武官却亲眼目睹日军疯狂的“肉弹攻击”和自杀式集团冲锋。并且,当时日军的坦克吨位小,装甲薄,行动半径小,火炮很落后,也完全不是苏军坦克的对手。苏联以闪电式的“机动作战、立体攻防”战略让日军措手不及,还投入大量装甲兵,令日军迅速溃败。

这次战役日军伤亡近5万人,高级军官的伤亡也属于空前,日军也深刻意识到与苏军战术上还有装备上的差异。

二、美日硫磺岛战役

美军在中途岛战役之后,开始从防御转向反攻,准备攻打硫磺岛。但是日军却截取了情报,得知美军的作战企图,先进行了战略部署,对硫磺岛进行兵力驻扎,并调动所有军国主义常年培养的精锐部队、军事装备准备死守战略要地。

当时日军还派出战机进行空中支援,组织“神风”突击队,对美军战舰进行自杀式攻击,并在岛上构筑了坚固隐蔽、内部四通八达的掩体工事,有效降低美军集中轰炸时,进行了72天集中轰炸,投下2.4万吨炸药,3天舰炮火力突击带来的伤亡。并且,工事还被伪装成岩洞,美军很难发现,总是受到日军的突袭,当时日美军在这里足足纠缠了半个月之久。可见这个防御工事的坚固,又能采取灵活作战方式牵制敌人。当时日军在坚固的防御下伤亡仅接近上百人。



综上所述,诺门罕战役的失败,因为日本军事装备落后而且战略技术又不如苏军,所以使日本关东军向西侵略的企图彻底落空,也说明苏联红军的实力对日本陆军来说仍然是相当强大。然而硫磺岛的是日本十分重要的战略据点,日军也使用了精锐部队对抗,较为高超的战略技术,又是自己的据点,防御性较强,所以美军要攻克也是没那么容易的。



《试析诺门罕战役中日本的情报分析失误》罗卫萍

《再看“日军硫磺岛作战”》


WarOH协虎


这是因为苏军参战的时间节点晚,当时已经是战争末期。二战期间,苏军的主要主要战场是欧洲战场。苏军攻克柏林以后,分出一部分的兵力来攻打日本,日本已经在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和东南亚战场分散了日本大部分兵力,并且节节失利,几乎使得他们精疲力竭,再加上美国还投放了两个原子弹,日本到了垂死挣扎的边缘。苏军强大的兵力,自然使得日本兵败如山倒。


美国打日本困难,主要是因为偷袭珍珠港,这个事件过于惊动人心。美国的兵力确实也损失惨重所以为人们所铭记。在很大程度上在人们的心理形成了美国打日本很困难的现象。

1942年中途岛海战以后,太平洋战区的形势已经开始转变,日本就失去了他在战争开始的时候取得的优势。瓜岛战役后麦克阿瑟的“跳岛战术”,对日本占领的岛屿更是致命一击。


1945年的时候,美国基本攻上日本本土。这时候日本采用“自杀性战术”。但是也不能改变日本彻底失败的命运。同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个原子弹。两天后,苏联在与日本的关东军展开斗争,并很快击败了关东军。8月15号,日本就宣布投降了。

所以说苏联进攻日本的时候,盟军就已经取得了巨大的优势。面对残兵败将的日本,拥有强大兵力的苏联自然是很容易就能打败日本


红雨说历史


苏联和美国所面对的是日本不同兵种。二战时期,日本的军种发展很不平衡,最强悍的是海空军。可以说举国之力都侧重于海军和空军。而陆军是最弱的。资源也获得的最少。甚至于,为了节约资源,连自动单兵武器都不去普及。我们熟知的三八大盖,并不是那枪有多好,而是便宜,节约金属,当时日本研发的自动武器不弱于美国,但资源依赖性太强,无法普及,底子薄。而用来对付中国和南亚,三八大盖已经属于很强悍的武器了。好比说你既然拿着轻便的AK,就足以横扫一群拿着大刀长矛的土著了,又何必用更重更费钱的加特林!

所以日本陆军的强悍也是分它遇到谁。遇到更垃圾,更穷的中国军队和南亚各国,当然可以说鬼子武装到了牙齿。但遇到了普及机械化部队和自动武器的苏联军队,日本关东军之类的王牌陆军,就是送菜的垃圾,分分钟送鬼子去投胎。

美国则不同了,他们的资源丰富,战前各军种相对发展很均衡。直到珍珠港之后,处于战争需要,为了走出大洋,达到彼岸,才侧重于大量建造舰船。而遭遇的也是日本实力最强悍的海军空军。双方为了获得制海权爆发多次大战,美国一度处于劣势,直到中途岛大战才扭转乾坤。


实现一个晓目标


苏联打的是秋后蚂蚱的日本,美国打的是气焰正盛时的日本,里面有个时间和空间的错位,不可同日而语,因此这样比较是毫无道理!(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夺岛战役中,同日本人的确打的很惨烈。日本国土狭小,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夺取大陆,拥有想邻居家一样的陆地边界。

即使这一目的达不到,其本身固有的领土也是必须保护的根基,在日本人眼里,几个日本岛屿就是他们的命,寸土寸金,少了哪一寸土地对日本来说都像是扒皮抽筋。

因此美国人在西太平洋的其他岛屿与日本人虽然打的惨烈,但与进攻被日本视为本土的冲绳时,还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


日本军队在此次战役中共损失10一万人,伤7000多人,而美军死亡人数也在5万人左右。在日本人看来,本土之战是关乎民族生存的战役,他们也不认为盟国会放过他们,他们抱定了民族灭亡的念头,因此打起仗来既不惜力,也不惜命。

不但舍得自己的命,重生的原著民被赶上战场或者集体枪杀的,据战后统计,在14万人左右,占重生原著民的三分之一。

日本还把冲绳各个中学里的青少年强行编入军种,组成“勤皇军”,被迫上战场的1700多人,最后战死的有千余人。

从这些数字来看,美国人打日本的确不好打,再看苏联,似乎百万苏军,中国东北,一个冲锋,日本就死的死投降的投降了,看起来的确简单。


但数百万人的战役,哪里有文字描述的那么简单,简单的话也不用百万人群殴日本人了,因此战争没有简单之分,只有胜利和失败。

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都不是一般人一般的民族所能承受的痛!


历史三日谈


大致介绍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苏联、日本、美国这三国军队的实质。

苏联:内燃机革命驱动下依靠强大的火力进行机械化作战。
日本:骡马编组步炮兵主义依托人的精神力量,崇尚短兵相接。
美国:和日本的理念大致相等,但是因为长期奉行孤立主义政策,在整军经武上没什么成效。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陆军人数仅有20万、连步枪都配不齐的美军才开始仿照欧洲陆权国家开始了一系列向打仗聚焦的军事改革。这就是为什么在太平洋战争初期美国总是以寡敌众。

从苏日诺门坎之战、远东之战可以看出,双方进行的都是短距离作战,最大的战略纵深也不过数千公里。苏军充分发挥在苏德战场上练就的高速度、大纵深作战技能,以强大的装甲部队在更强大的空中火力支援下对日军做深远的迂回包围,把数以百万计的日本关东军分割包围在大平原上。而日军的空中力量多数在太平洋与美军作战,坦克、大炮甚至自动枪相比苏军数量少的可怜、质量更差的远,论士兵的战斗意志和士气,早已将镰刀锤子军旗插上纳粹德国国会大厦圆顶的苏联红军战士远远超过整日龟缩在天寒地冻、缺吃少穿的大兴安岭工事中惴惴不安的日军士兵,因此苏军打击日军那就是排山倒海泰山压顶一般。

再看美军,战争机器直到日军砸到自己头上才开始启动,战略纵深囊括了世界上最大的洋——太平洋的一半,面对的则是日军最精锐的一个军种——海军。形象的说来就是,苏军对日军作战,是一个力量和武功都已经成型的剑客对另一个力量和武功都弱于自己的剑客。美军对日作战则是从一个潜在力量比对方强、武功比对方弱的层面上与之较量,慢慢的自己功夫起来了,把对方干躺下了。

实际上,单纯的军兵种之间对抗,美军打击日军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尤其是在海空军对决上,除了瓜岛之战相对残酷一些,剩下的基本上都是美军压着日军打。马绍尔岛海空战,美军创了一个“日本版”的珍珠港事件,第一个回合就把日军的数百架作战飞机炸毁在机场上。失去了航空兵掩护的日本海军舰艇完全成了美军航空兵的靶子。马里亚纳海空战,可以说是太平洋战争期间最大的一次海空对决。双方各自投入了1600架作战飞机,规模最大的一场战斗中共有800架飞机捉对厮杀。结果是日军损失200架,美军仅损失20架!这场战斗因此被美军飞行员戏称为“火鸡大捕杀”。

因此,美军对日军在海空作战上那是相当的轻松。至于单兵对决的夺岛登陆作战,美军推进缓慢固然有兵种战术思维的因素,毕竟美国地面部队大部分是按照登陆欧洲打陆战的标准组建,海军陆战队虽然骁勇善战毕竟数量十分有限。麦克阿瑟在南太平洋搞的挑岛登陆战大部分还是陆军去完成,陆军在海岛上作战,水土不服而影响战斗力的因素自然在所难免。还有一个就是后勤因素,美国固然地大物博、生产力也十分发达,但是把作战物资从美国本土跨越万里海疆送到战地,恐怕在当时那个环境下绝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出于美利坚民族对生命极端重视的特点,得不到充足的作战物资,美军将领绝不对不会随便让自己的士兵到凶险莫测、充满杀机的热带丛林中玩命。


大将军威武K


首先苏联打日本与美国打日本所在的战场不一样,而且所面对的日本军人也不一样。苏联进军东北打的是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主要是陆军与陆军之间的抗衡。而美国打的是日本的海军,是航空母舰与各式舰载机之间的对决,主要战场在太平洋。

其次,苏联是于1945年8月8日由苏联外交部长召见日本驻莫斯科大使,下达苏联对日本的宣战通告。再把时间往后推一些,也就是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天皇广播投降诏书宣布正式投降。从8月9日零时过后,苏联红军兵分四路,越过中苏边界,对盘踞在中国东北境内的七十多万关东军发起了总攻。

苏日战争(八月风暴行动)
那么,为什么苏联打日本如此轻松?我个人认为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便是苏日在陆军方面上的悬殊之比太大。众所周知,1939年发生在当时的“满洲国”与蒙古边界的诺门罕战役。日军曾讥笑苏联技术落后,但不料却被苏联红军打回了原形。日本的骑兵联队被苏军全歼以及坦克师团在此次战役中也被苏军彻底摧毁,而且日本的重炮也不及苏联的大口径火炮。所以,第一个原因便是苏日双方在陆军军力方面的差距,导致苏联红军一周之内便轻易击溃关东军。



其二便是,关东军仓促应战再加上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正式投降,关东军全线抵抗顷刻瓦解。8月18日,关东军司令山田乙三命令满洲地区及朝鲜北纬38度线以北的日军解除武装,停止战斗,向苏军投降。也就是说刚刚开战,天皇就宣布正式投降,这自然让苏联红军捡了个大便宜。忘记说了,在苏联的八月风暴行动中,短短二十几天便歼灭了关东军约83000人,被俘日军约594000人。

美日太平洋战争

再反观美日的太平洋战争,起因是日军偷袭美军珍珠港,从而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正式对日本宣战。最终日本以阵亡150万余人的代价结束了太平洋战争。我个人认为在太平洋战争中,由于战争时间拉锯较长,并不像苏日战争才开始没几天日本就宣布投降。其次日本海军的野心比较大,而且海战与陆战相比差距很大。在战争后期的各大岛屿登陆战役中,日军更是依托有利地形抵消了美军所有优势,而美军只能靠人硬和日军拼,所以美国打日本当然很难。


以上均为我个人的观点,希望各位有更加合适的观点,请补充!


宇泽历史






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古人常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这个问题就要分析三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和当时的形势。

就苏联来说,二战中主要面对的敌人是纳粹德国,但在远东战场上,斯大林和苏军统帅高层一直对曾经在日俄战争中打败俄国,又是德国法西斯盟国的日本抱有极大的戒备心理。虽然后来在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后,苏联被德国麻痹,失去警惕,在德军强大的机械兵团和闪电战突袭下损失惨重,但苏联领导层最大的担心还是德国与日本联手,从东西两线进攻苏联。所以后面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在西线顽强阻击德军的同时,一直没有忘记日本军队。当然这是后话,但对日本的警惕和防备上,苏联人可以说积极备战,以求有备无患。所以在远东扶植和武装蒙古军队,支持中国抗日战争,并且苏军和蒙古军队陈兵满蒙边界,随时防备日军的挑衅和偷袭。果然日本人狼子野心,借助争夺诺门坎,打垮外蒙,并想趁机把苏军赶出蒙古,其后爆发的诺门坎战役,苏军更是把强大的机械化部队调集过来,再派出苏联战神朱可夫元帅指挥,苏军前后通过张鼓峰事件和诺门坎事件,击溃日本关东军,此事件也成为当时日本陆军最大的惨败。日本陆军主张的北进政策,以失败告终,日本军部又接受海军的主张,制定了攻占太平洋诸岛的南进政策。其后一直到二战后期,德国战败,日本一直不敢对苏联用兵,苏军携胜利之势,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指挥下,利用强大机械化部队突袭被抽调主力后临时拼凑虚有其名的关东军,百万苏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取得歼灭和俘虏60万关东军的辉煌战绩,可以说苏联对日本是高层重视,积极备战,同时指挥得当,又在广袤的平原上发挥其大兵团和机械化作战的优势。

再来说日本,日军在二战期间,日本的主要战略目的是打败中国,并占领整个东亚和东南亚,因为苏联控制了蒙古,以及美英等国掌控东南亚,日本就与美苏两国面临同时作战的可能,但日本没有那么大实力,他当时主要目标还是要先占领中国。于是日本陆军提出北进的方针,日本海军提出南进的方针,双方分歧严重,日本军部就在诺门坎事件后放弃北进政策,可以说战争初期苏军的强大,让日本非常忌惮,转而支持海军的南进政策,这也就是说日本不得不放弃苏联,转而与美国为敌,作出了判断依据。至于日本与美国后面爆发的太平洋战争,就是这个战略的结果。

至于美国,因为二战开始主要重心是在欧洲,当时要考虑的首要目标是与英法等国一起对付德国,没有考虑过与德日两国同时开战,所以在亚洲也没有防备日本,加上日本人一直投其所好,积极示好,麻痹了美国人,等到珍珠港事件发生,美国太平洋舰队损失惨重,美国人才醒悟过来,对日宣战后,开始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同时发挥其强大军工和整体优势,利用强大的海空军力量对日作战。但日本在打败太平洋舰队后,积极备战并抽调精锐进攻东南亚,就是妄图把美国赶出东南亚和亚洲。所以战争初期准备充分的日军,对付麻痹又毫无准备的美国,取得了胜利。

至于中后期美国中途岛海战后扭转局势,掌握制空权和制海权之后,日本只能利用东南亚和日本的岛屿礁石,设立一个个零星战场进行顽强阻击。在这种情况下,不适合像苏联一样大兵团和机械化作战,所以麦克阿瑟将军制定出了蛙跳战术,而日军的精锐因地制宜据险防守,同时为保卫本土准备殊死一搏,可以说日本军队是背水一战,随时准备同归于尽,导致美军打得异常艰苦,硫磺岛和冲绳岛之战就是代表。

综合对比分析,苏联对日本作战准备充分,并且主要在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上作战,适合苏军的大兵团和机械化部队,加上苏军统帅指挥得当,苏军又经过苏德战争的洗礼,苏军主要敌人是前期还谈得上帝国之花,后期只能算帝国之渣的关东军,发挥出了各种优势,两相对比,导致苏军战斗力异常强大,苏军又是主动权在手,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同时具备,这才导致苏联打日本人看上去很轻松。

反观美国打日本,美国初期重心在欧洲,轻视或者说忽视亚洲,在亚洲军事力量有限,而且分散,又被精心准备的日本麻痹偷袭得手,失去了战争主动权。其次,美日太平洋战争多数时间是海岛作战,难以发挥美国的大兵团和机械化部队优势,只能依赖海军空军和相对有限的地面部队配合,对手又是殊死搏斗负隅顽抗的日军精锐,美国的优势难以体现,可以说美国天时、地利和人和都相对苏联打日本处于劣势,进而导致战争艰难,虽然德国战败,美国可以集中力量打击日本,但在当时的形势下难以速战速决,只能通过综合国力以及盟国的力量以持久战对付日本,所以才会打的艰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