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30亿估值收购张纪中女儿成立不到两年的新公司,是要讲故事吗?

30亿估值收购张纪中女儿成立不到两年的新公司,是要讲故事吗?

文娱资本导读:2017年东阳曼荼罗净利润2965万元,只完成了业绩承诺的不到60%,要如何实现2018年惊人的业绩增长呢?更别说2019年度承诺的业绩3.1亿元、2020年度3.9亿元,以及2021年度4.88亿元了。

综合自每日经济新闻、福布斯、文娱资本等

6月4日,因为一份“阴阳合同”引发的传媒股集体下跌让各大影视公司谈之色变。这场由“手机”引发的纠纷,15年后让上市公司华谊兄弟,市值一日缩水近23亿元。

而随着小崔一句“一周后出结果”,让吃瓜群众稍有喘息的间隙,却再次被另一件疑似“空手套白狼”的大戏给吸引住了。

在6月4日当天股价接近跌停的骅威文化紧急停牌,之后抛出了一份同时震动娱乐圈和资本圈的重组方案:拟收购一家成立不到两年,2017年净利润2965万元的影视公司,估值高达30亿元!

这家估值30亿元的公司名叫东阳曼荼罗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阳曼荼罗”),其第一大股东张悦又名张语芯(以下统称“张语芯”),为著名导演张纪中之女。

30亿估值收购张纪中女儿成立不到两年的新公司,是要讲故事吗?

30亿估值收购张纪中女儿成立不到两年的新公司,是要讲故事吗?

拟30亿估值收购张纪中女儿的新公司

是在讲故事吗

4日晚间,骅威文化发布重大事项停牌公告,因正在筹划涉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重大事项,预计本次重大事项交易达到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的标准,可能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30亿估值收购张纪中女儿成立不到两年的新公司,是要讲故事吗?

根据公告,东阳曼荼罗的第一大股东为张语芯,第四大股东为浙江梦幻星生园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梦幻星生园”),是骅威文化的全资子公司。

骅威文化早在2017年7月份,就通过梦幻星生园对东阳曼荼罗进行了首次投资。在公告中,公司对于张语芯的介绍是这样的:

30亿估值收购张纪中女儿成立不到两年的新公司,是要讲故事吗?

公司的股东及持股比例:

30亿估值收购张纪中女儿成立不到两年的新公司,是要讲故事吗?

东阳曼荼罗成立于2016年6月30日,至今不到2年时间,主要从事电视剧、电影、综艺、娱乐整合化营销业务等业务,包括影视剧、综艺、经纪三大业务板块。

成立2年仅播出过一部12集的网剧《假如没有遇见你》,尽管该剧的猫眼评分达到了7.9分,但播放量寥寥,据猫眼专业版显示,上线一个月累计播放仅1.1亿次,并非爆款。

30亿估值收购张纪中女儿成立不到两年的新公司,是要讲故事吗?

但,东阳曼荼罗转眼就卖了30亿,这还是下限!有网友说,这种操作不是没下限,还是有下限的!

值得一提的是,骅威文化在2017年7月曾出资2亿元,获得东阳曼荼罗10%的股权,按此计算,成立仅仅1年的曼荼罗影视估值就已经达到20亿。

这次,即便按照本次收购的下限30亿元计算,仅仅一年光景,东阳曼荼罗的估值增长就达到5成。

30亿估值收购张纪中女儿成立不到两年的新公司,是要讲故事吗?

东阳曼荼罗承诺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5亿元、3.125亿元、3.906亿元、4.882亿元。

东阳曼荼罗的财务数据显示:2016年度营收188万元,净利润129万元,负债58万元,资产总额787万元;2017年度营收8818万元,净利润2965万元,负债2.69亿元,资产总额5亿元。

以2017年度东阳曼荼罗净利润2965万元计算,该公司2018年要实现承诺的净利润为2.5亿元,增幅将近10倍!

在2017年7月骅威文化2亿元入股时,当时东阳曼荼罗承诺的净利润为:2017年不少于5000万、2018年不少于2亿、2019年不少于2.5亿,三年合计不少于人民币5亿元。

不过,2017年东阳曼荼罗净利润2965万元,也就是说只完成了业绩承诺的不到60%!

客观地说,2017年的这次投资是失败的。既然这样,要如何实现2018年惊人的业绩增长呢?更别说2019年度承诺的业绩3.1亿元、2020年度3.9亿元,以及2021年度4.88亿元了。

难道企业经营数据与电影都是在讲故事吗?

30亿估值收购张纪中女儿成立不到两年的新公司,是要讲故事吗?

危险的质押:资本的游戏迷局

说完东阳曼荼罗,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次收购的发起方骅威文化是何方神圣。

骅威文化原本主业为玩具生产销售,实控人为广东汕头的郭祥彬家族:郭祥彬持有27.08%股权,为第一大股东、副董事长,其兄弟郭群持有1.99%,为第六大股东,其父郭卓才担任公司董事长。

骅威文化2010年上市后业绩平平,但自2014年起开始了向影视游戏行业转型,先是8.5亿收购网络作家撒冷(付强)、唐家三少等人成立不久的IP手游公司第一波网络科技,2015年又12亿收购了知名制作人汤攀晶领衔的影视公司浙江梦幻星生园,2016年底再以3亿多元收购了游戏研发公司风云互动的49%股权实现全资控股。

同样在2016年,骅威文化剥离了原玩具业务,成为彻底的影视游戏公司。2016年财报显示,其影视收入已经超过一半。

值得注意的是,中植系目前为骅威文化第二大股东。2015年骅威文化收购梦幻星生园时,中植系出了4亿资金,获得骅威文化5.43%股权,一直保持不变。

中植系风格激进,其在资本市场的纵横术和一般的财务投资不同。过去,中植系常以中融信托平台为资金源,通过并购获得上市公司股权,再和上司公司及关联方合作继续通过中融信托筹措资金并购资产,如此循环往复。

但中植系自去年底以来较为低调,尚不知在这次骅威文化并购东阳曼荼罗的计划中是否扮演角色。

更值得注意的是,郭祥彬已将超过91%的股权质押,最新质押是今年3月至5月,共三笔质押1060万股,其中3月27日、5月18日两次为补充质押。而5月18日400万股补充质押的到期时间非常短,7月6日就需要回购。

30亿估值收购张纪中女儿成立不到两年的新公司,是要讲故事吗?

骅威文化的股价显示,自2017年初起,其从12元以上跌倒了现在的5.82元,跌幅超过50%。

实际上,去年骅威文化股价连续下跌时,郭祥彬的股权质押就险情不断。结果去年6月,其号召员工增持保股价,并给予年10%保底回报的承诺。然而最近一年,骅威文化股价仍然跌跌不休。

假设按30亿估值、30%现金并购东阳曼荼罗,骅威文化需要拿出9亿现金,而骅威文化今年一季末手头现金仅有5.85亿。

所以,此时骅威文化不顾舆论险恶、迫不及待抛出东阳曼荼罗并购计划,又是为何呢?

而如今,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从2016年下半年以来,影视行业并购、融资便难上加难。

2016年5月,监管层相继出台并购重组监管政策最新方向,包括对借壳上市和对游戏、影视行业跨界并购监管趋严。2017年2月,再融资新规落地,这对再融资频繁的传媒影视板块造成一定影响,2017年7月,监管层严控对并购重组的业绩承诺进行调整,而影视行业的并购一般有着高估值、高业绩承诺的“双高”特征。

2017年影视资产重大重组无一过审,其中万达电影于2017年7月开始启动重组并停牌如今尚未复牌。如今,骅威文化与东阳曼荼罗的“联姻”成功概率有多大,仍然是悬念。

希望"阴阳合同"事件可以成为影视行业整顿的一个契机,从税入手,切开整个行业的毒瘤。接下来,明星畸高收入、割韭菜成常态等都需要进入整顿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