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济阳县乡村文明行动“硕果”盈枝

走进太平镇孔家坊村,记者看到,村内核心价值观宣传墙绘大气磅礴、引人驻足,宣传诚信、友善的文化墙绘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善行义举四德榜道德熏陶、潜移默化……文明的气息扑面而来。

11月17日,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名单火热“出炉”,在1493个全国文明村镇名单中,我县太平街道的孔家坊村名列其中。不仅如此,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全市共五个村获评,我县太平街道孔家坊村就是其中之一。

孔家坊只是我县乡村文明行动开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县以全面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统一部署要求,以美丽乡村建设主题,大力实施村容村貌、乡风民俗、道德风尚、生活方式、文化惠民等提升工程,全县农村环境及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目前,全县850个行政村有603个村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镇标准,达标率为71%。

实施“四德”工程 培育文明沃土

在曲堤镇董家村,提起“善行义举四德榜”上被村民们评出的大孝子董其民来,村民们都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他多年来始终坚持和老人生活在一起,对老人照顾的无微不至,十分细心。”董其民的模范事迹,被全村人效仿。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兴起了一股孝敬老人的热潮,都争着、比着孝敬老人,形成了良好的风气。

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四德”工程建设,通过深入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婆婆”及“好家风、好家训”评选及各类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建成、上传善行义举四德榜952个,69143人上榜;上传优榜169个,位于全市前列,形成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道德连锁效应,营造了“做好人,行好事,有好报”的良好社会氛围。今年以来,向中央文明网报送“好人线索”2万余条,位列全市第一。

评选感动人物 模范典型带动

在第四届“感动济阳人物”颁奖典礼上,刘吉霞,捐肾救女,给了女儿两次生命,母爱感天;李堯,用血肉之躯挡住歹徒砍向老人的菜刀,自己左手却被砍成重伤,舍身救人的义举全国称赞;高丕英,70余年,任劳任怨,不辞辛苦照顾了5位重病家人,为亲人撑起一片天……。10名“感动济阳人物”、 10名“感动济阳人物”提名人选,他们用自己的事迹深深打动和感染着全县广大干部群众。

我县组织专人编发《感动济阳人物风采录》等宣传资料25000余册,组成先进事迹报告团,深入基层广泛开展巡回宣讲40余场次, “人人宣传模范,人人学习模范,人人争当模范”在我县蔚然成风。

榜样感召的力量是巨大的。一轮接一轮的向模范学习,争当模范的热潮滚滚而来。以“感动济阳人物”评选为突破口,我县不断健全完善典型培养选树机制,连续开展五届“感动济阳人物”评选活动,发挥榜样感召人、影响人、带动人的作用,先后培树了“中国好人”李尭、刘春明、娄长民,省市道德模范高丕英、万兰英、付延安及省、市“身边好人”肖岛、房菲菲、段朋、李庶东等40余人,其中火场救人的“蜘蛛侠”刘春明、娄长民事迹展现出来的济阳精神,获央视领衔众媒体纷纷点赞,近日,两人又当选全省善行义举四德榜“榜上有名”先模人物。

移风易俗入民心 济阳劲吹文明风

在孙耿镇代屯村走访时记者看到,“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这几个大字格外显眼。村里的书记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丧葬开销上,香火祭品八百多元,白孝服差不多要两千元,另外,宴请吊唁的亲朋好友、香烟回礼,再加上人情面子,办下来少说也要两万来块钱。他说:“破除这些陋习陈规,就要开展移风易俗规范丧葬行为活动。为此,我们村专门成立红白理事会,每场红白事能省下一大笔开支。”

不仅在孙耿镇,在垛石镇的大街小巷,一张张条幅和新刷的标语随处可见,“婚丧新风进万家,移风易俗靠大家”“摒弃婚丧陋习,倡述文明新风”……这些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口号,加深了群众对移风易俗工作的理解。“自从开展移风易俗后,村里丧事更加重视‘一碗端’,喜事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为主家省了钱,来参加的亲友也舒心。”垛石镇尚坊村红白理事会执事刘大哥说。

我县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建立了移风易俗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印发了《济阳县乡村文明行动移风易俗工作方案》《济阳县移风易俗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利用县级媒体矩阵,不断加强移风易俗工作宣传;集中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培训,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和《城乡环卫一体化及移风易俗满意度电话调查问卷》20余万份,850个村(居)全部实现移风易俗培训全覆盖,群众满意率达95.8%。以构建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导向,培育孝悌和睦家风,倡树婚丧嫁娶新风,营造文明和谐乡风,移风易俗已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新济阳 于 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