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戰疫前線,這支硬核隊伍的很硬核

戰疫前線,這支硬核隊伍的很硬核

戰疫前線,這支硬核隊伍的很硬核


總有一些故事歷久彌新,總有一些人活成傳奇!廣西民族醫院推出”醫暖人生“欄目,帶你領略好故事的風采,感悟百態人生。今天的這個故事,來自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醫院發熱門診團隊,發熱門診是抗疫的第一道關卡,他們被稱為抗疫的“守關人”。


庚子伊始,與新冠病毒的這一戰,恐怕是“江湖”上最特殊的一戰。生死間不為名利,亦不為恩仇,只為了人民的健康福祉,廣西民族醫院抗疫突擊隊——發熱門診團隊,這支火速組成的“硬核”隊伍,以鐵一般的精神開始了與眾不同的“硬核”故事。

01


這是一支與眾不同的鋼鐵隊伍
離家3公里,孩子5個月,有家卻不回,這個主任很拼 “我是黨員,又是呼吸專科出身的,我請求去一線。”1月27日,廣西民族醫院成立抗疫突擊隊,張欽哲主動請纓,他也憑著出色的工作能力成為了抗疫突擊隊的小組長及發熱門診的臨時負責人。 “疫情面前,沒有旁觀者,疫情防控沒有局外人。”張欽哲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眾所周知,發熱門診是判斷患者是否是疑似新冠肺炎病例的重要關卡,也是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一環。為控制感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醫院研究決定,特別把發熱門診及旁邊的五號樓作為新冠防治的“特殊之地”,這也成為張欽哲臨時的一個“小家”,因為他要帶著他的“人馬”堅守在這裡,直到疫情結束。


戰疫前線,這支硬核隊伍的很硬核

張欽哲與患者交談

作為發熱門診的臨時負責人,張欽哲在抗“疫”之哨吹響後,馬不停蹄地開展各項工作:完善各項診療方案、做好排班工作、協調處理各種突發情況……同時,還要針對醫院現狀,對疫情防控工作流程、場地佈局、門診佈局設置等協助參與指導。 對於疫情的每項工作,張欽哲親力親為。用他的話來說:只想做好事情,把本職工作做好,就是對醫院,對社會最大的貢獻。 “忙得沒邊,手機響個不停,不是在接電話,就是在電腦面前看病例,要不就是在看文件……” “忙碌”是發熱門診同事對張欽哲的印象之一。他家離醫院3公里左右,但從臨危受命成為發熱門診臨時負責人參加抗疫後,就沒有回過家,截止目前已經一個月了。孩子5個月大,只能由家裡人照顧,自己是一點都顧不上。 “希望疫情快點結束,回去好好抱抱孩子。”


提起家人,張欽哲深感抱歉。 張欽哲是發熱門診的負責人,堅持不換班,每天留守醫院,負責發熱門診病人的會診、排班及業務管理。每一版新診療方案發布後,張欽哲首先仔細研讀,把幾版方案的區別專門標註出來,大大提高了一線人員的學習效率…… 張欽哲並不是光忙碌,工作上他還講究方法。和他一起共事的陳松葉老師經常對張欽哲讚不絕口,說他不但能隨叫隨到,效率還很高,現在的年輕人真了不得。 他“老當益壯”,只想打好“最後的戰役” 陳松葉是發熱門診裡一個特別的人,再過半年不到,他就要退休了。 從急診科到感染性疾病科,現在作為發熱門診的原職工,陳松葉雖然年近退休,仍每天寸步不離發熱門診。不僅是因為擔心自己職業的特殊性容易將病毒帶給家人和鄰居而不回家,更是為了方便工作,連續一個月住在醫院裡,隨叫隨到。

戰疫前線,這支硬核隊伍的很硬核


考慮到陳松葉年齡稍大,怕他身體吃不消,特別安排他值白班。雖然每個白班只有五個小時,但這五個小時裡,陳松葉如屢薄冰,這種體驗前所未有。“坐了大半輩子的診,從未有過這樣的壓力。”他坦言,悶在防護服裡的不舒服倒不是最主要的,壓力最大的還是擔心會漏診。 發熱門診裡,當班的醫生是最直接接觸患者的,主要負責患者的篩查和診治。這項工作並非易事,一來要考慮到可能會遭遇患者瞞報出行事實的情況,容易出現漏診;二來還要考慮到每個患者的情況不一樣,判斷起來並不容易。 比如:同樣是發熱,但並不一定都是新冠引起,也有可能是普通發熱或由闌尾炎、牙齦炎等各種炎症引起。最要命的是患者還伴有其他危急重症,比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急腹症等。這類型的病症發病快,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排除新冠後,才能分到各科室,這無形中對當班的醫生的處置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許多患者都是一邊治療一邊篩查,但發熱門診裡,對重症患者的治療設施條件有限,必須要快速轉到專科診室,不然後果不堪設想,但如果沒有排除新冠肺炎就分到相應的科室裡,產生交叉感染的話後果不堪設想。陳松葉最擔心的就是漏診以及病人在自己手裡“拖”太久,耽誤病情。

戰疫前線,這支硬核隊伍的很硬核

醫生給發熱就診病人看病



對此,他在下班之餘除了認真學習相關的新冠肺炎診斷知識,還要學習常見病的治療和處理方法,以快速提高疾病的診斷和篩查能力。 “現在什麼都不想,就想看好每一個病人。”陳松葉說,從醫半輩子,能在最關鍵的戰役裡,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從某個角度來說,也是一種榮幸,非常值得。 從兼職變全職 這個“執行總管家”到處打雜 走廊裡經常會響起“盧護長,電話!”“護長,飲用水沒了!”“護長,口罩不夠、隔離服還有6件、消毒液告罄”的喊話…… “收到,確認盤點清楚,馬上打報告申領……”護士長盧雪怡如同家裡的管家婆,從協助醫生開診,到參與護士臨床到隔離留觀室的床單被罩……她都要親力親為。

戰疫前線,這支硬核隊伍的很硬核

盧雪怡副護長在給患者測量體溫



自疫情發生以來,盧雪怡連續20多天堅守在醫院,她成了感染性疾病科發熱門診40多名醫護人員的“主心骨”,大事小情都要她主持,除上述的工作外,人員協調指導,患者鑑別安置,人員心理疏導,每日發熱門診工作的彙總上報等都是她的主要工作。這些天裡,她就像一股旋風,帶動著,凝聚著整個團隊高效運轉。 盧雪怡是幹部保健科副護士長兼感染性疾病科副護士長,疫情發生前,發熱門診沒那麼忙的時候,幹部保健科是她的主要工作點,疫情突起,她迅速轉換戰場,而她的隊伍也成為了發熱門診的“常駐軍”。 盧雪怡是個貼心的人,她深知自己團隊人員的辛苦,經常主動替他們頂班:在預檢分診處,到了飯點,她就會主動去幫大家“坐陣”,讓他們去吃飯,而她卻常常空著肚子;隔離留觀室裡,如果有危重症病人,值班的護士忙不過來,她便隨叫隨到,跟護士一起幫患者翻身、護理…… 孩子永遠是母親的牽掛,盧雪怡家裡有兩個孩子,且孩子都還很小,正是需要媽媽陪伴成長的時候。剛開始她惦記孩子,還會回家看看,但每次幫大家頂班,處理完雜事後都已經將近十點了,孩子也早就休息了,而且常常是半夜接到電話,科室有突發情況,必須快速處理,又得趕來醫院。

戰疫前線,這支硬核隊伍的很硬核



工作很多,而且很雜,疫情面前,發熱門診的各種工作佔據了盧雪怡所有的時間。“相當於重新建立一個新科室了,但是我還好,咬咬牙都能應付過來。”面對繁重的工作,盧雪怡毫無怨言。 盧雪怡的愛人也是醫院臨床科室的領導,也忙於一線的防疫工作,為了讓工作更方便,也為了更安心,兩人商量後,只能狠下心把孩子託給家裡老人幫忙照顧。就這樣,盧雪怡住進了醫院裡,而且一住就是二十多天。


02


她們是暖心且勇敢的“逆行者”
暖心的她們,說著暖心的話語,做著暖心的事情 發熱門診的成員雖然來自不同的科室,卻擔負著相同的責任。他們為了共同的使命聚在一起,在抗擊新冠肺炎的最前線,出一分力,發一分熱。 “領導,我們決定取消休假,堅持上班!”感染性疾病科原來只有三個醫生,陳松葉老師、王怡丹及許志金,疫情剛開始爆發之初,這三位醫生主動放棄春節休假,堅守在抗疫一線。

戰疫前線,這支硬核隊伍的很硬核

測量體溫人員為進入醫院的步行及電單車人員測量體溫



“我要加入抗疫突擊隊,請求上一線。”隨著疫情的發展,就診患者越來越多,原本春節只由急診科承擔的分診業務,已經顯得不夠規範,人手也不夠,醫院指示儘快成立抗疫突擊隊,大家紛紛請纓。 “護長,下一批還讓我來。”至今,發熱門診的醫護團隊輪到現在已經是第三批“人馬”了,門診男性科的甘瓊芳、泌尿外科的莫迎、康復科的鄭翠平等人第一批輪崗結束,按照護理部的安排休息後,又主動參加第三批的發熱門診護理工作。 “主任,有什麼事情,我這裡可以頂上,記得叫我。”醫生團隊裡,像王怡丹、曹炳華這樣的骨幹,總是主動承擔任務。 “主任、護長,有機會的話,請記得推薦我馳援湖北。” 曹炳華、李雪花、陳宥霖、徐慧潔、黃為福等人在結束當值後,主動向組織提出要去湖北支援的決心。發熱門診的護士多是九零後,醫生年齡段也不大,在父母的眼中,她們都還是孩子,可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中,她們積極請戰,披上了白色戰袍。

戰疫前線,這支硬核隊伍的很硬核

疫情之初預檢分診臺設在急診科門口

戰疫前線,這支硬核隊伍的很硬核

優化之後專門在醫院正門出入口處搭建了預檢分診處


發熱門診預檢分診處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環節之一,預診分診處的護士們要在這龐大的人群中通過詢問出行史和測體溫等方式把去過重點疫區或者有發熱呼吸道症狀的人快速篩選出來,再進行就診分診,以保證患者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治。 據瞭解,她們每日的分診量達200—300人次,工作量極大,且直接接觸可疑患者,危險性極高,做好防護尤其關鍵,但防護物資十分緊缺。僅有護士治療班及發熱接診醫生崗位才能穿上防護服及戴N95口罩。 為了節約防護用品,值班醫生會主動承擔護士的部分工作,穿著厚重的防護用品,為患者測量體溫、登記患者信息、開具檢查單等。發熱門診為24小時值班制,穿著防護服、戴著N95口罩值班結束後,值班醫生和護士的臉上常常被勒出一道道痕跡。 而為了節省防護服,醫護團隊一致達成約定:上班前和上班期間,不喝水。最開始的時候,因為人手不夠,她們每個人要穿著防護服忍著被護目鏡及口罩緊夾的疼痛,堅持8個小時不上廁所。

戰疫前線,這支硬核隊伍的很硬核

發熱門診全副武裝的護士



護目鏡蒙上汗水變得模糊,護士們為了能看得更清楚,她們近距離接觸著每一名就診的發熱患者,給發熱病人抽血送檢。而為了緩解留觀患者焦躁和恐懼不安的情緒,她們在病房中親切耐心地安慰。 除夕夜凌晨1點,西鄉塘周邊的一位患者在家人的陪護下來到門診,看到醫生護士在堅守,他們激動地說:“除夕夜還以為沒有醫生值班,但是孩子發熱,我們擔心,還好有你們!” 凌晨三點左右,三十公里外的一位發熱患者很焦慮地來到門診,一進門就哭了出來,醫生和護士趕緊地安慰。幸運的是,經過篩查,二位患者都只是普通發熱。他們拿上藥品,懷著感恩的心情走出醫院。

戰疫前線,這支硬核隊伍的很硬核

發熱門診裡的護理查房及交接班


幕後英雄——給力的專家智囊團 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醫院於2020年1月27日成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控領導小組、工作組、專家組及救援小組。其中專家會診組中,有來自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重症醫學科、急診科、消化內科、血液科、放射科、神經內科、腫瘤科、腎內科、心血管內科、內分泌科等臨床科室的精英骨幹,他們成為了幕後給力的專家智囊團。 抗疫伊始,院內專家組與發熱門診值班醫生、護士建立了微信群,隨時溝通發熱門診患者就診情況。為避免新型冠狀病毒疑似病例漏診,發熱門診開診以來,對疑似病人首先均在微信群內討論,值班醫生在一線詢問病史、開具檢查單,專家組隨時在幕後為大家出謀劃策,制訂治療方案。 遇到高度疑似病例,專家組給出指導意見,醫務科負責溝通聯絡,確保疑似患者及時轉診到定點醫院。 2月中旬的一次會診經歷,張欽哲仍感覺歷歷在目。當晚,下了一整夜的雨,冷氣不斷從褲腿往上竄。凌晨4點,一輛小車停在了醫院門口,患者小李高燒不退,並伴有其他典型症狀。

戰疫前線,這支硬核隊伍的很硬核

發熱門診裡的王丹怡和孫明亮



當值的醫生在接診後,初步判斷為疑似病例,立刻彙報張欽哲。疫情當前,不由得任何耽誤。剛入睡不久的張欽哲馬上爬起,摸起手機就給醫務科打電話。“馬上組織會診,立刻召開會議!”醫務科“一聲令下”,四名當值待命的專家組成員火速奔往指定地,開展會診工作。 為了防止疫情擴散,在高度懷疑疑似病例後,專家組一致決定給患者辦理轉診,醫務科立刻聯繫定點醫院。這一快速的“組合拳”,不但為患者爭取了時間,也有效地阻止疫情擴散。 “我們是一支有力的團隊,這支團隊比鋼還強,比鐵還硬。”分管抗疫突擊隊的副院長農智新這樣形容這支強有力的隊伍。 據瞭解,截止目前,發熱門診日診療量在26-79人次,共接診1892人次,其中發熱患者1120人次。醫院醫務科組織傳染病專家組進行疑似病例會診52人次,考慮疑似病例19人(其中15人轉送至定點醫院救治,1人留觀至核酸檢測結果排除後居家隔離觀察,3人經定點醫院專家會診後排除疑似病例。

戰疫前線,這支硬核隊伍的很硬核

1月21日,農智新副院長組織醫務科、護理部開展新冠疫情防控會議部署相關工作



尾聲 《平凡的世界》裡說:“生活中的勇士向來默默無聞。”每一分努力,看似簡單,其實聚沙成塔。每一點付出,看似渺小,功在滴水穿石。 每一個發熱門診的精英,乃至每一個廣西民族醫院人就像一顆顆螺絲釘,在自己的位置上發揮看似不起眼,卻不可或缺的作用,於細微處見責任,於危難處見精神,在這樣的硬核隊伍面前,病魔必敗!


戰疫前線,這支硬核隊伍的很硬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