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三头六臂"的党委书记——博爱县磨头镇党委书记呼巍同志先进事迹

深夜,寒风料峭,磨头镇菜庄村的检测点上,几个村委干部躲在四面透风的简陋帐篷里瑟瑟发抖,没有采暖设备,他们唯一的取暖方式就是原地跳“踢踏舞”。“老刘啊,你这帐篷四面漏风顶啥用啊?同志们跟着你挨饿受冻能把工作干好?啥?有困难?有困难不会找我吗?我这个书记就是勒紧裤腰带也会全力保障同志们的物资供应!”说话的是磨头镇的党委书记呼巍,说完他就拿起电话,紧急调配来一批帐篷、电暖炉、方便面等应急物资,为检测点的值班人员提供了生活保障。

“保障员”到位面面俱到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呼巍同志就多了一个头衔,他成为了全镇干部群众的后勤“保障员”。现在最缺的就是帐篷、口罩、酒精等紧俏物资,为全力供应一线人员,呼巍每天焦头烂额,想方设法多方筹措,不管多晚,只要协调来物资就马不停蹄送往各村,企业捐献的口罩他舍不得用,常常自己的口罩消毒杀菌后多次使用。“我少用一个口罩,浅显的同志们就多一个口罩能用,也多一份安全保障。”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疫情期间,机关干部每日如何就餐是呼巍同志最放心不下的事,为了确保大家吃的营养、吃的安全,他变身大厨,帮大家搭配营养午餐,严格执行分餐制度,每日三次消杀确保厨房卫生。不管平时工作多忙,他总会抽出时间为大家亲手做好饭菜,确保机关干部能以最强健的体魄和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去完成接下来的防疫工作。“磨头镇共有34个村,与沁阳接壤,是博爱县的西大门,来往人员十分复杂,防控工作压力巨大。守土之责重于泰山,因此保证好同志们的午餐是当前最要紧的事,我累一点没关系,只要同志们吃的舒心,我就放心了!”呼巍说。

“播音员”上线花样喊话

吃完饭,同志们继续投入一线开始工作,呼巍也没有闲着,收拾好厨房,放下菜刀,拿起喇叭,他又化身“播音员”进村开展工作。“那边的群众抓紧时间散开,各自回家不要出门”、“这边车辆停一下,严格执行登记消杀制度”、“新冠病毒怕热,56度的水30分钟就能杀灭病毒”...呼巍同志标志性的大嗓门,再加上大喇叭的“神力”加持,一时间声音响彻全镇,家家户户都能收到他的温馨提示。像这样的喊话,呼巍同志每日要重复上千次。为使各项防控措施真正落到实处,确保全镇群众安全健康的渡过这次疫情,他每天要走遍磨头镇的34个村,去遍每一个检测点,每一项工作都事无巨细亲自过问。他认真听取党员干部的声音,及时调整下步工作部署;对群众们反映的问题能当场解决的绝不推脱,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干部也绝不姑息;凌晨三点跑到村内检测点查看村干部值守情况,嘱咐他们千万要做好自身防护...

呼巍同志是磨头镇北十字村人,过年期间接到防控安排就直奔前线,村里的爷爷都来不及去探望一眼,有天晚上他夜查到北十字村时,老爷子拄着拐棍颤颤巍巍走到检测点上就为了看他一眼,“爷啊,你回去吧,我没啥事你放心,就像你以前教我的,为官就要造福一方,我一定守好咱的老百姓,不给老呼家丢人!”说完就转身继续踏入茫茫夜色,踏上剩下的征程。正是有这样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才让他敢于作出守护一方安康的承诺,发出让人民群众安心的声音,让党员干部振奋的声音,让新冠病毒畏惧的声音。

“指挥长”坐镇运筹帷幄

成立镇防疫指挥部、安排全镇防疫工作,掌握最新疫情通报、运送应急物资...从大年初一开始,呼巍同志就开启了连轴转模式,跟老母亲和妻子交代一声后,他把家搬到了镇里的指挥部,挂帅担任“指挥长”。结束白天的工作后,他总是在深夜总结经验,思考如何能够将疫情防控措施抓实抓细。他率先提出“党员三包”,即党员包宣传、包排查、包稳控,充分发挥广大无职党员作用,全镇495名党员包6811户群众,切实将责任落实到人,确保防疫工作无死角,截至2月18日,共排查出外来返乡和重点人员共212人,无一例确诊或疑似病例。为保障封村后群众的正常生活,他总结出“支部双代”经验,依托各村党群服务中心,收集群众需求,统一由村党支部代买代送,服务到家,大大降低了群众出门集聚感染病毒的风险,截至目前,各党支部共接单将近20万个,以疏利堵,彻底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党员三包、支部双代”的经验一经推行就引起了剧烈反响,不仅获得群众的交口称赞,更成为了焦作日报防疫宣传特刊的开篇之作,在全市范围内被大力推广,得到市、县领导的一致肯定。

随着疫情的发展,企业尽快复工成为当务之急,呼巍同志戴上安全帽,深入企业调研,多方咨询学习,结合本镇实情,摸索建立了“定厂防止私自开工、定人防止浑水摸鱼、定时防止漏管失控、定路防止到处乱窜”这套“四定四防止”工作法,不仅助力企业稳步安全复工复产,确保全力防疫和有序复工同步进行,更为民生社会正常运转提供了强劲动力。

“保障员”、“播音员”、“指挥长”都是他,身份虽然不同但初心始终如一,工作虽然辛苦但担当始终在肩。这位“三头六臂”的党委书记总是将脚印留在访民情、听民声、排民忧、解民困的路上,每个地方都有他冲锋在前的身影,每个角落都有他字字铿锵的誓言,他用身躯筑起了守护人民的铜墙铁壁,他用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纯粹信仰,他就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榜样,他就是鲁迅先生笔下“中国的脊梁”!((图文/崔胜利 李仲华 报道/常静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