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韓國人的身份證上,為何要用括號額外再寫一箇中文名字?

看過韓國人身份證的人,都會有這樣一個疑問,明明他們使用的是韓文,為什麼偏偏要在自己身份證上添加一箇中文名字呢?我們經常在一些韓劇當中看到,有演員拿著一些用漢字寫成的古書在閱讀,這可不是什麼胡編亂造的雷人劇情,而是真正的歷史事實,而這些與韓語的起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韓國人的身份證上,為何要用括號額外再寫一箇中文名字?

與中國很早就象形文字不同,古時的朝鮮,並沒有任何文字可以標註自己語言,一直到公元三世紀的時候,因為文化的交流,朝鮮開始接納了漢字,並將它作為自己國家的文字。後來朝鮮皇帝世宗在1446年的時候發明了朝鮮文,才逐漸取代漢字的地位。不過因為韓文是一個僅有40個字母組成的文字,想靠它來分辨復雜的語言體系,顯然非常吃力,難免會出現重複的情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韓統治就將中文作為輔助文字,進一步區分韓語的意思。所以漢字才會出現在韓國人的身份證上,這主要也是為了更好識別自己的名字。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1945年,當時的領導者覺得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不應該使用他國的文字,於是下令廢除漢字在韓語中的使用。但是這種急於一刀切的方式,導致了許多問題的產生,比如有許多取同音不同調的人在同一個現場,假如有人喊他們,如果韓文來識別,根本不知道叫的到底是哪一個。


韓國人的身份證上,為何要用括號額外再寫一箇中文名字?

當年在廢除漢字後,因此引發的烏龍跟社會問題層出不窮,大部分的韓國都非常不適應。許多人紛紛要求當局領導人,考慮恢復漢字的使用。與此同時,反對的聲音也很強烈,一些人極力反對 漢字在韓國大規模使用,他們認為不應該讓其他國家的文化來影響本國,雙方一度爭執不下。時至今日,漢字在韓國的使用率已經非常低了,只有一些路邊指示牌或一些人名才會出現漢字,其它場合都必須使用韓國自身的韓文進行書寫了。

韓國人的身份證上,為何要用括號額外再寫一箇中文名字?

韓國與中國不論在人群種族,還是歷史文化上,都十分相近,雖然現在韓國已經很難看到漢字的廣泛使用了,但不可否認,曾經我們的文化深深影響過韓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